平实的亿万富翁
在年度财富榜上,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总是会脱颖而出。他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从最初仅有散碎资本到今天的150亿美元的身家,并跻身于美国最富有的人的行列之中。与崇尚投机的华尔街风气不同,他运用老式的长期投资方法,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他成功的秘诀应归功于他性格上的几个特点:耐心、自律、冷静和独立思考。巴菲特说:“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超一流的智商。
从小即有投资意识
身为一个证券商的儿子,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通晓赚钱的门道了。一个朋友回忆说,巴菲特5岁时就在他们奥马哈家旁的人行道上摆摊,向行人兜售口香糖。然后,又开始卖橘子水——不是在他居住的僻静的街道上,而是在一个朋友门前交通繁忙的大马路上。朋友们说巴菲特脑子里盘算的不是捞几个子儿的事,而是要发财。还在小学的时候,巴菲特就宣称他一定会在35岁之前成为富翁。
他在当地的高尔夫球场搜捡可供出售的高尔夫球。朋友们还记得他们和巴菲特一起到奥马哈球场寻找被粗心丢掉的已中奖的球票。他从他爷爷的杂货铺里买来苏打水,在夏夜里挨家挨户地推销。在少年时代,他每天早晨要投递近500份报纸,凭此每月可赚175美元——有很多成年人工作一整天才赚这个数。他把赚到的钱全部都存了起来。一有空他就埋头阅读他最钟爱的小说《赚一千美元的一千条途径》。
当其他的男孩对模型飞机着迷的时候,他却被股票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绘制股票走势图,观察股价的涨跌起落。11岁的时候,他进行了生平的第一笔交易,以每股38美元买入3股“市政服务的股票,在股价升到40美元时抛出,扣除手续费后,净赚5美元。这是他在股票市场上的第一笔收益。14岁的时候,他从积蓄中拿出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州购买了40英亩土地,转手给农户。经过种种的投资,在巴菲特21岁的时候,他已经有了9800美元。这些微本末利成为他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
巴菲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刻苦学习了两年,然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他一边学习商业金融,一边几乎在全日制工作。后来他进入了哥伦比亚商学院。在那里他确立了自己的投资理念,这理念的建立得益于著名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指点。格雷厄姆是区别于投机的理性的择股方法的奠基人。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崇拜得五体投地,对他的一举一动亦步亦趋,在投资上也是如此。当他发现格雷厄姆教授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LCO)的总裁之后,决定登门拜访这家公司。周六,巴菲特乘火车来到华盛顿,找到GELCO的时候,公司已经关门了。他猛敲大门直到一个看门人来开门,“除了你之外还有别的人在吗?我想和他谈一谈。巴菲特问道。
看门人回答说还有一个人在六楼并同意领巴菲特去见他。洛里默·A·戴维森——不久之后他接任了公司的财务副经理一职——讶异地打量着这位站到他的办公桌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更让他吃惊的是,青年人向他询问GELCO公司的运作方式、发展前景、利润增长潜力等等。戴维森一一做了回答。回到纽约以后,巴菲特满脑子想的都是这家公司。尽管保险专家告诫他这家公司的股票已经价超所值了,但是他还是拿了2/3的积蓄投资在了这家公司。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本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通过股票开创自己的事业
1951年大学毕业以后,巴菲特一头栽进了《标准普尔股市指南》,寻找格雷厄姆所谓的股票中的“烟蒂,即该股票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但是仍像烟蒂一样可以最后抽上两口。到了1956年,一直供职于格雷厄姆投资公司的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从9800美元增加到了14万美元。是回到奥马哈开创他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了。
1956年,他和妻子苏珊租用离他爷爷的杂货店两个街区远的一幢房屋,和7位亲友合伙创办了“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到了1962年,以105100美元起家的这间公司已拥有近720万美元资产的多家企业,其中有100万美元属于巴菲特夫妇。两年后,巴菲特所管理的资本金额已达到2200万美元,个人资产净值达到了近400万美元。
巴菲特刻苦钻研的精神继续使他在与其他投资者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他以热衷于漫画书的男孩般的劲头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商务手册,从字里行间吸取各种金融知识。他的朋友都坦然承认,对于股票巴菲特比谁都懂得多。当被问到如何选股的时候,巴菲特总是简单而又谦虚地回答:“没人能告诉你哪只股票有利可图,你得自己去发现他。为此,他在家里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在这一点上,巴菲特独立思考的精神,工作时的聚精会神等对他增益良多。在奥马哈,每天晚上,他都要到药店去买一份晚间出版的报纸,上面有当天的股市收市行情。然后回到家中,浏览一大堆的公司年度报表。他曾对一位来访者说:当许多人费心琢磨球赛和马经的时候,他只是热衷于如何赚钱。
巴菲特不相信所谓的消费灵通人士和投资顾问。“靠内部消费拿100万美元去投资,一年之内就会破产。他说。要他承认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巴菲特只是靠自己找出理由来说服自己。他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最重要的事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巴菲特对数字的偏好也极具传奇色彩。从小到大,他对球赛积分、赛马赔率和城市人口数等等津津乐道。直到现在,他的数字能力仍然让他的同事们叹为观止。在投资上,他奉行两条准则:准则1,永不赔钱;准则2,永远不要忘记第1条。
在进行商务运营的时候,为了避免风险,他一般不会负债。他把债务比喻为“打垮你的弱点。同时他也不会投资在不熟悉的技术或产业里。“当你坐下来玩牌的时候,环顾四周,你总能找到一个傻瓜。如果你找不到,那是因为这个傻瓜就是你自己。巴菲特如是说。
亿万富翁的财富观
多年以来,巴菲特的财富井喷式地增长,但是他的生活模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多少。有一个同行问他:“沃伦,成为一个亿万富翁感觉如何?巴菲特回答:“我想要的东西都能用钱买到。但是没成为亿万富翁之前我也是如此。旁人所醉心的一切——名车、油画、豪宅——对他来说毫无意义。金钱对他而言只是他最喜爱的运动的记分牌。
有朋友提到,一年夏天巴菲特全家去加利福尼亚圣西米恩的赫斯特庄园旅游,导游喋喋不休地向他们历数赫斯特为各样物件所花费的巨资——窗帘啦、地毯啦、古玩啦等等。巴菲特脱口而出:“别告诉我们他是怎么花钱的,给我们讲讲他是怎么赚钱的吧!
另外一个故事讲的是巴菲特出席一个名流绅士们参加的聚餐。出版商马尔科姆·福布斯带来了一瓶号称价格不菲的葡萄酒。而巴菲特是个严格的戒酒主义者。当侍者给他斟酒的时候,他把手放在酒杯上说:“不用了,谢谢,我还是要现金吧。
到今天为止,巴菲特没有任何的艺术品收藏或者是时髦的汽车。他的办公室从外观上看起来也就像一个生意还不错的牙医诊所。在他的心目中,一顿像样的午餐指的就是坐在办公桌边吃一份大号汉堡包加薯条。只是为了工作的方便他才拥有了一架私人喷气式飞机,取名为“难以设防。
巴菲特一家现在仍然居住在1958年用31500美元买下的一间朴素的房子里。据一位朋友说,当他的妻子苏珊用1.5万美元重新装修房子的时候,惹来了巴菲特好一通抱怨。他说:“你知道如果把这些花销用来投资的话,20年后会是多大的一笔钱吗?
巴菲特并不吝啬,他只是在赚钱上特别敏感。当今天的小数目明天会变得更大更多的时候,他是不乐意把它花掉的。有一次他从纽约的广场饭店给朋友杰里·奥兰斯打电话:“你能带6听百事可乐吗?你简直不能相信这里的饭店服务有多贵!
巴菲特认为像他这样所拥有的巨额财富最终的归宿应该是服务于社会。正是基于这个理由,他创建了巴菲特基金会。他对把财富留给自己接班人的超级富翁持批评态度,他把这些钱称为“私人出资的食品救济券。他认为不能让富家子弟起步时就高人一等。对他而言,亲眼看着自己的3个子女——豪伊、彼得和苏茜靠自身的努力事业有成,才是真正的满足。当他的大限之期来临的时候,他们会从中得到自己的一份,那并不会使他们过上超级富豪的生活。
有一次,当他被问到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后的奋斗目标时,巴菲特回答说:“成为最长寿的人。而真正让他感到如愿以偿的,应该是使巴菲特基金会成为美国捐赠数目最大的基金会。
同时,与童年时在奥马哈一样,巴菲特生活的动力依然是坚定不移的。“我想要的不是钱,有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解释说,“而是不停地赚钱,看着他们日渐增长的乐趣。尔米尔·德·霍里大概是20世纪的名画家中最奇特的一位了。他有独特的天赋和才华,却因经济的困扰和自己人性的弱点,终于陷进了制造假画的泥淖。虽然也曾一时暴富,但他时时受骗,终日惶惶不安,并终究难逃败露的结局。最为可惜的是,他再也画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了。他的故事,既可以视为西洋一景,更可看做一场由喜而悲的人生教训。
平实的亿万富翁: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