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以十一尤韵写首七绝诗

以十一尤韵写首七绝诗

以十一尤韵写首七绝诗

恋恋凝眸

远山横卧镜湖秋, 烟霭纷纷惹旧愁.

孤棹小舟疏世事, 闲听残照任飘流.

下平十一尤韵 是什么东西

作律绝诗 中 平水韵 的一种。

简单说就是从 隋朝开始写律绝诗的一种格式。

诗的韵脚都有什么?比如十三门,十四寒等等,还有呢?

一、一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中五言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诗也称"古绝"、"古律");

二、不论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都必须一韵到底,,不得半途换韵;

三、不论五言、七言,都是双句入韵,单句不入韵。但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七言诗首句入韵的较多,五言的较少;

四、押韵句的尾字用平声,不押韵的必须用仄声(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用仄声,不押韵的用平声)。

过去写诗,靠韵书来做统一的标准。所谓韵书,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一起,分成若干部,作为做诗押韵的依据。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现存完整的韵书是宋朝的《广韵》。《广韵》的韵部分得很细,有206韵部。到了金代,以《平水韵》为官方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为该书刊行于此城,故名《平水韵》(一说为南宋时代平水人刘渊根据前人韵书修编而成,故名《平水韵》)。该韵书将宋代《礼部韵略》(官方颁布的科考标准韵书)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合并,共106韵,上平声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各声韵目第八章已经开列,不再重复。元、明、清各代,都以《平水韵》为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一直沿用到现在。

前人做诗押韵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严格按韵书的规定做诗。例如封建时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应制诗";科举考生作的"试帖诗",押韵的字必须属于同一韵部。科场"试帖诗"大部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若是诗出了韵(又称"落韵"),无论诗作得怎么高超,只能算不及格。旧时作"分韵诗"用韵也很严格。若干文人相聚,作诗或填词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或填词。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紫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就是描写文人聚宴分韵作诗的。作分韵诗一般要求押本韵,不能出韵,即使窄韵、险韵也不例外。《红楼梦》48回载:"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故旧时代学作诗,特别是考生学作"试帖诗",必须牢记106个韵部,尤其是30个平声韵部。

另一种情形是凡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虽不在同一个韵部,可以通押。中唐以后,诗人苦于不能出韵的限制,试创了一些突破樊篱的"出格体",又叫"变体",出现了什么"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等形式。这些形式允许邻韵通押,但有定规,如"进退韵"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一进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如"东"、"寒"、"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冬"、"删"、"鱼"等);"辘轳韵"是邻韵双出双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quot;葫芦韵"和"进退韵"差不多,也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但它要求先小后大,像葫芦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东",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删"。这些"变体"并不普遍。在晚唐、宋代作诗形成一种时髦风气的,是"探头韵",也叫作"衬韵"、"借韵",就是首句用邻韵,其余各押韵句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韵。例如大家熟悉的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第一句的"峰"字属冬韵,"同"和"中"属东韵。这叫"以冬衬东"。又如欧阳修的《行云》:

叠叠烟波隔梦思,离愁几日减腰围。

行云自亦伤无定,莫就行云托信归。

首句"思"属支韵,"围"、"归"属微韵,这叫作"以支衬微"。

用"衬韵"的在律诗中更多见。如杨万里《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老夫上下蓼花滩,每过君家辄系船。

尊酒灯前山入座,孤鸿月底水连天。

暄凉书问二千里,场屋声名三十年。

竞秀主人文似豹,不应雾隐万峰边。

首句"滩"属寒韵,"船"、"天"、"年"、"边"属先韵,这叫作"以寒衬先"。又如刘禹锡《酬朗州崔员外》: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

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阖闾城。

何人万里能相忆?同舍仙郎与外兄。

首句"亭"属青韵,"声"、"生"、"城"、"兄"属庚韵,这叫作"以青衬庚"。

前面介绍的"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都称之谓"出格体",不是正格。而这种"衬韵"不算出格,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称,叫作"孤雁出群"。"原来诗的首句可不用韵,其首句入韵是多余的。古人称五七律为四韵诗,排律有十韵二十韵等,即使首句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王力《汉语诗律学》53页)诗人从这多余的韵脚上,讨取点自由,借用邻韵也就不算出格了。

前人作近体诗用韵是偏严的,邻韵通押只限于诗的首句。现代人写近体诗,却在突破这个樊篱,邻韵通押已不限于诗的首句,而是扩展到其他押韵的句子,如绝句的第二、第四句,律诗的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这种突破也见之于传统文学形式古为今用的导师们的作品中。这里以鲁迅、毛泽东的旧体诗为例:

鲁迅青年时代写的近体诗,现在保存下来的,如《别诸弟》、《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惜花四律》等,共十二首,每一首用韵都属同一韵部,"衬韵"也不用,是严格按照旧时的试帖诗用韵的。但当他赋与旧体诗以历史新质之后,服从于表情达意,将前人"衬韵"、移植过来,而不限于首句。例如《悼柔石》:

惯于长夜过春时,携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幻变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里的"时"、"丝"、"旗"、"诗"属支韵,"衣"属微韵,按陈规,邻韵只可用于首句,而这首诗却用在最后一句。又如《无题二首》其一: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酒卮食河豚。

这首诗里的"云"属文韵,"春"属真韵,"豚"属元韵。三个押韵的字分属于相邻而又不同的韵部,这在古人近体诗中是很难找到的。但现在保留下来的鲁迅近体诗,多数还是用同一韵部的。这少数几首通押的近体诗,你总不能认为是他不懂韵律,或者一时疏忽,应该认为是对近体诗用韵的合理解放。

毛泽东的近体诗很讲究声律,平仄是非常工整的,大都用标准句式,可以变通的非关键字,也尽量拗而有救,调整得节奏鲜明、和谐,连不押韵的句子的脚节,上、去、入三声掺合着用,邻近的脚节不用同声字,力避"上尾",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于此可见他对声韵学造诣之深,运用之严谨。然而他的近体诗的押韵,同鲁迅一样,突破前人的樊篱,运用了邻韵通押。例如《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的"难"、"丸"、"寒"三字属寒韵,"闲"、"颜"二字属删韵。再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锺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黄"、"慷"、"王"、"桑"四字属阳韵,"江"属江韵。又如《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班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飞"、"微"、"衣"、"晖"属微韵,"诗"属支韵。再如《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锦战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今君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五个押韵的字,分别属三个韵部,"飞"、"违"、"非"属微韵;"题"属齐韵;"谁"属支韵。

郭沫若近体诗很讲究平仄,但押韵也不"率由旧章"。例如《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这首诗五个押韵的字也是分属三个韵部,"淆"属肴韵,"刁"属萧韵,"遭"、"毛"、"曹"属豪韵。

对于近体诗的邻韵通押,诗词界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近体诗的形式既然是仿唐宋人的,还得合乎前人绳墨,一首诗的韵脚应该属同一韵部,若要邻韵通押,也只限于诗的首句。他们的作品也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则的。对鲁迅、毛泽东等近体诗的邻韵通押,可"为尊者讳",只说"在前人诗中难找",或"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格律",并无苛责之词。

另一种意见认为,近体诗,在尚不能突破古四声平仄樊篱的条件下,把押韵的宽限适当解放些,也是合理的。而且,这种解放,并未背离仿古的原则。前面提到唐宋人的"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衬韵"等,早就邻韵通押。在宋词中,韵域很宽,邻韵通押更自由。为近体诗开辟了古为今用道路的导师们,既已合理地解放了押韵,我们何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呢?

我赞成第二种意见,但也不反对第一种意见。王力教授在50年代出版的《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字下面加了着重点)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并非难找,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邻韵通押,无疑给我们写近体诗用韵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初学写作还须具备有关韵部的一些基本常识。

首先是对《平水韵》的106个韵部,尤其30个平声韵部,及每个韵部包括哪些常用字,有个大致的了解。

旧时学童学诗韵是和学对偶一起学的。学法很简单-----背诵《笠翁对韵》(清李渔著)、《声律启蒙》(清车万育著)、《训蒙骈句》(明司守谦著)等韵对书。这些书以平声30个韵部为纲,把作诗押韵常用的同一韵部的字,编成歌诀。譬如:在《一东》条目下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边塞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浸浸朔雪冷渔翁。……"自小把这些背熟了,既懂得哪些词儿可以相对,又记得风、空、穹、蒙、中、红、东、翁等常用字属东韵。要求老年人像学童那样背得滚瓜烂熟是很困难的,也不必要,但是,你要熟悉各韵部的常用字,读这些书比读《诗韵》有趣,因为后者如同辞典,读起来枯燥无味,记不住,而且许多生僻字也用不着记。但是《诗韵》还是要购置一本的,以供查对。现在重印出版的《千家诗》,后面附有《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也有重印出版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下面是《平水韵》30个平声韵所包括的字数:

上平声

一东包括风、空、虫、弓、东等174字

二冬包括冬、钟、松、龙、蛩等120字

三江包括窗、江、缸、邦、逄等51字

四支包括诗、儿、丝、鸶、縻等464字

五微包括稀、飞、微、肥、衣等72字

六鱼包括虚、书、车、驴、鱼等123字

七虞包括珠、乌、凫、须、朱等305字

八齐包括溪、堤、鸡、西、霓等133字

九佳包括淮、崖、喈、鞋、谐等55字

十灰包括开、苔、台、莱、灾等111字

十一真包括真、麟、椿、人、秦等171字

十二文包括文、军、芬、薰、闻等97字

十三元包括喧、源、暄、轩、魂等161字

十四寒包括难、蟠、鸾、鞍、滩等123字

十五删包括攀、菅、颜、潺、删等64字

下平声

一先包括天、川、田、弦、钱等235字

二萧包括骄、遥、谣、雕、消等183字

三肴包括爻、蛟、蛸、哮、胶等107字

四豪包括刀、高、袍、醪、猱等110字

五歌包括河、罗、歌、磨、荷等115字

六麻包括麻、衙、鸦、茶、花等167字

七阳包括长、香、王、塘、妆等270字

八庚包括轻、声、酲、生、行等190字

九青包括青、灯、经、亭、星等90字

十蒸包括升、鹰、冰、昆、灯等114字

十一尤包括忧、游、牛、愁、头等247字

十二侵包括心、琴、砧、森、参等70字

十三覃包括三、南、庵、蓝、潭等96字

十四盐包括嫌、蟾、尖、甜、帘等86字

十五咸包括咸、缄、帆、喃、杉等41字

上面每个韵部列出的五个字,不是韵书上排列的前五字,而是从《声律启蒙》上选摘出来的。这样可以避开一些生僻字;同时可以选出一些同一韵部而古今读音有差异的字。使读者了解,有些字按普通话音读,韵母完全一样,却不属同一韵部;有些字按普通话音读,韵母不一样,却属同一韵部(吴、闽、粤等某些地方语中还保留些古音,可能属同一韵部)。这告诉我们:学近体诗押韵,不能完全按普通话音、觉得差不多来押韵,不能靠查《新华字典》找同韵母的字来凑韵脚,而是要好好读点韵书。诗写完了,觉得押韵没有把握,要查查韵书,看看是否合辙。

王力《汉语诗律学》根据这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

1、宽韵:

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2、中韵:

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作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3、窄韵: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

4、险韵:

包括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

上面所分宽窄,是按用韵从严的要求来说的。即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通押。古时和现在,都有些文人,故意用窄韵、险韵来作诗,以显才华。对于我们初学的同志来说,知道这点常识就行了,无须深究。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哪些是邻韵,哪些可以通押。所谓邻韵,一般指诗韵排列次序相近而音又相似的两韵,或两韵以上,如上平声的一东、二冬,四支、五微、八齐等,这些邻韵可以通押;有些韵排列次序不相近,而音相似,如上平声三江、下平声七阳,上平九佳、下平声六麻,也可以通押。这里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诗韵目录》、《诗韵新编》及王力《汉语诗律学》,参照现代人作近体诗通押的情况,把可以通押的韵目试列如下:

1.一东二冬

2.三江七阳

3.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4.六鱼七虞

5.九佳(半)十灰(半)

6.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8.二萧三肴四豪

9.五歌

10.九佳(半)六麻

11.八庚九青十蒸

12.十一尤

13.十二侵

14.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面括号中注明"半"的,表明该韵目一半与这(些)韵目通押,另一半与别的韵目通押。其实在前人和现代人诗词中,6与11、13,7与14也常常通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在1978年修订重印时,又将十八个韵部和十三辙相对照,指出哪些韵还可以通押,实际上只有十四个韵部,同上面所列邻韵通押,稍有出入,大致相同。这本书无疑给初学旧体诗的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作近体诗押韵很有讲究,开始可先学简单的,按《诗韵新编》的韵目押韵,以后再学复杂的,慢慢熟悉《平水韵》,逐渐按30个平声韵目押韵,做到一韵到底,不用邻韵,或者做衬韵诗。

古时有所谓"限韵",就是限定用某韵目的字做韵脚,或者固定某几个字作韵脚。这种限韵诗主要是科考场的试帖诗;另外就是文人集雅作分韵诗、限韵诗等。科考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集雅做限韵诗也早已不时兴了。但是"和诗"的遗风尚存---诗词爱好者之间你来我往,一唱一和。和诗用韵有三种:一种是不用对方的原韵或原韵脚,如毛泽东的《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柳诗用寒韵,毛诗用阳韵,郭诗用肴、萧、毫韵,毛诗用灰韵。第二种是用对方的韵脚,如毛泽东《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原作韵脚为"天"、"跹"、"园"、"阗"、"前",和作也用同样的字依次作韵脚。第三种只用对方的同韵目中的字,如对方用东韵,和作也用东韵,可以全部不用对方韵脚字,也可以部分用,部分不用。如朱德《和毛泽东同志〈登庐山〉原韵》,毛诗的韵脚是"边"、"旋"、"天"、"烟"、"田";朱诗的韵脚是"边"、"旋"、"天"、"巅"、"前"。韵脚有两个字不同,但都属先韵。这种和诗用韵比第二种限制小些。后两种都叫做"步韵"或"次韵"。

还有所谓"用韵",就是套用古人某首诗的韵脚作诗,实际上等于步韵和古人的诗。如聂绀弩1946年讽刺国民党政府滥猎熊猫赠送美国,写了首《吊熊猫》:"尤物人间何处寻,汶川四境柏森森。可怜弱土藏殊色,竟有强邻慕好音。万里和番天下计,一身报国女儿心。专机未发香先泯,顿使洋奴泪满襟。"这首诗的韵脚全部套用杜甫《蜀相》一诗。

如果步自己诗的原韵写诗,叫作"叠韵";如果连叠几次,就称为"再叠"、"三叠"等。

下面讲一讲押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前人作诗押韵有所谓八戒,这里只把初学作诗时容易出毛病的几点说说:

一是平仄混。初学诗的人往往用韵母相同而平仄各异的字押韵,尤其是现代语中读平声而古时读入声的字,如"石"、"国"、"激"、"昔"等字押韵。有的在不押韵的单句末尾用了平声字,这都是不合撤的。辨四声不但是学平仄的基础,也是学押韵的基础。

二是凑韵脚。就是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这在顺口溜、莲花落和戏剧唱词中是常见的,但如出现在格律诗中那就显得俗气了,并对表情达意有妨碍。

三是出韵。有的人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例如有的方言中,"魔"、"谋"二字读音差不多,可是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别属五歌、十一尤,二者不通押;在《诗韵新编》中分别属二波、十二侯,二者也不能通押。如果这两个字在一首诗中同时作韵脚,那就出韵了,这也叫落韵。所以初学作诗时,凡叶韵用字,过去未见过先例的,须和韵书查对一下。

四是窜韵。有的人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例如"分"字,若用在"新旧两平分"句中,属平声十二文;若用在"你我有缘分"句中,则属去声十三问。所以作诗时,对押韵的字要好好辨认其字义和读音。

五是倒韵。就是把一些习惯性搭配词组,前后颠倒过来迁就韵脚。例如:"花葩"、"嫩凉"、"崎岖"等,不能为了押韵而把它颠倒过来,成为"葩花"、"凉嫩"、"岖崎"。如果颠倒过来意思也讲得通,对诗的表情达意没有妨碍,不能算倒韵。如"明月"、"归鸟"、"川流"、"尧舜"、"秦汉"等。

六是重韵、复韵。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重韵和复韵在诗中出现,意思重复,显得单调乏味,必须避免。

《关雎》一诗共有十二个韵字:鸠洲逑流求服侧菜采友芼乐。请问,在平水韵中,除去鸠洲逑流求押下平十一尤

话说那时用的应该是古韵,隋唐时代那时用的应该是古韵,隋唐时代才有106平水韵的。剩下七字押词韵还有可能。比如服字是入声部屋沃韵。剩下的我也不知道了。还有用韵尽量按现在的拼音用,平水韵也该更新了,背之无益。

在律诗中第一字与韵脚同音可以吗

律诗押韵十三忌

1、忌出韵;出韵俗称落韵

2、忌挤韵;也叫犯韵又称冒韵

3、忌撞韵;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

4、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连属,勉强凑合者

5、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6、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应避之。

7、忌连用同音字作韵;指的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并无间隔

8、忌倒韵;指的是由两字组成的一个词,为迁就韵脚颠倒而用

9、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10、忌哑韵;哑韵者,指的是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的韵字

11、忌别韵;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也不同,误押之即为别韵

12、忌混韵;一般是指平水韵与新韵混用,也有指用词韵代替诗韵,任意将诗韵扩大

13、忌乱借韵;所谓借韵,就是首句可借,因为依格律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要求宽泛,可以借韵,而且只限于首句,但借韵借到了偶数句就造成乱借韵

<<送孟浩然之广陵>>押的是什么韵

押尤韵(ou)

据古<>中的“十一尤”条目,<>的第一、二、四句末字即“楼”“州”“流”三字,均属“尤”韵,其韵母皆为ou.

附原诗:

古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君有关的诗句

夜深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想得到音律启蒙二冬,三江,四支里文言文的翻译,不是注释,要的是翻译翻译翻译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篠(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

一天二两酒,怎么押韵

首先,上面有人把“和仄”跟“押韵”弄混了。

如果你只是想先简单的练习写出韵的话也简单——

先随便确定的韵,比如 ang

然后拿张纸,上书

bang

cang

dang

fang

gang

hang

yang

jiang

……

然后就写,盯着那张纸写诗,到了该押的地方就强迫自己用其中一个音,然后就把它划掉,然后接着写……实在不行再用用过了的音。

这样的东西是练习写出韵用的,写出来的东西别当诗到处给人看,因为很容易写出来空洞的东西,只有韵压的好而已,如果是能给你拉下脸+懂诗的朋友看了会批评你的。不过写多了写韵就不用列表了,那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

毕竟内容才是灵魂。

黄金级:a an ang eng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①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③近体诗基本规律

我们以最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如何构成一首完整的今体诗.

基本句型“逢双必反”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

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这就是所说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

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要想进一步了解其规律,请看“平仄”“押韵”“对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人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关于儿童的现代诗

梦幻童年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晚雨轻烟梦幻远景阵阵视觉朦

迷离人亦迷惘星光闪耀空中

照遍山川活现美景旧事在眼前

童年形象轮廓都一一呈现了

漫漫岁月那堪岁月无情默默送别

送走往日韶华去也匆匆又春风

命运变动信心坚定无穷就像往日

素心清洁无瑕片片天真人生开朗

笑语苍天又学鸟飞落日面照红

徘徊寻觅重叫花香飘荡风中

叫句妈妈顿地撒娇夜夜伴我床

模糊迷幻神韵轻飘飘浮纵

笑语苍天又学鸟飞落日面照红

童年形象轮廓触一一呈现了

片片心声段段意境幸运是女童

无愁无恨无怨天真又欢欣

寸寸春晖念念母亲默默地寄情

何时重入怀抱亲心溶混我

童年时我与你家乡中相见天未亮

你与我永远心意也一样

何时能再与你家乡中相见天未亮

我这里每晚每朝也会对你想一趟

童年时我与你一双双走到阡陌上

你要我替你采花插襟上

何时能再与你一双双走到阡陌上

每次我看见野花也会对你想一趟

童年时我与你打千秋想要攀月亮

你说过要我将心挂天上

何时能再与你打千秋飞到星月上

每次我看见星星也会对你想一趟

童年时我与你将颗心刻到花树上

你说过两个痴心永守望

何时能再与你一双双走到花树望

再看看这两颗心有无永远相向

共你相识在童年系你知心永不变

与你共渡多少快乐时点只系知己咁简单

共你天天都相见伴你身边永不变

与你共渡快乐时天天都唔简单

纯真爱刻心中永在

有苦恼困难并肩相助

童年往事至今我未忘

愿你都不变互励常互勉...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以十一尤韵写首七绝诗: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