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小游庐山现代诗

小游庐山现代诗

小游庐山现代诗

林间-秋(庐山)

我在林中

轻轻地踱步

触碰 呼吸

这里的

土壤 空气

众多笔直参天的树木 静静地看着我

错觉抑或梦幻

群树一起向我走来

和我握手

和我拥抱

谁在让我倾听

停下脚步

四周寂静 没有声音

默默地

我把这精灵的自然之物

藏在心里

不管是生长了几十年似乎还带些青涩

还是几百年前就扎下根依旧拙朴挺拔

承受了数不清的

风雪雷暴

日晒雨淋

一直这样

一动不动地 站在这儿

我暗自思忖

很久前

曾经

古代的文人骚客诗学大家

来到这里

曾经

戊戌变法锐意改革的维新志士

在此宿泊

曾经

听那些

八方的教派 远来的高僧们

诵文念经

也是这样地吧

静静地 一动不动

那么

和近代伟人交谈了吗 他们都在此停留过呢

多令人向往的曾经

风吹过来

群树微笑着 摇曳着婆娑的枝叶

此刻

真是在倾诉吗

向着青山和溪水 还有我

用真诚 一如从前那样

此刻

群树象宽广的大海

不断地

向大地上的一切

展现自己的

包容和谦逊

面对孺子牛般

善待自己和善待周围的

可爱生灵

爱慕和崇敬

感激和憧憬

瞬间

充满了我的内心

过了会儿

又复归如初了

群树依旧

一动不动 静静地站立着

看着我

现代诗歌瀑布和望庐山瀑布的区别

现代诗瀑布指的是叶老的那首吧。

首先要总体评价的话,李白的那首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叶老的那首就相对逊色一些。但李白的那首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叶老的那首只是一首很普通的小诗,二者毕竟不能比的。

从气势上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描写显然要比“珍珠屏”要雄伟壮观的多。

从手法上说,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带有些比喻的意味;这两句连在一起相得益彰,更给人一种九天银河般的气势。

老舍的更多的是侧面描写,侧重于对声音的把握,但对于瀑布的直观表现却相对乏力,只是用了一些苍白的赞美之词。它的亮点是在见到瀑布之前的部分,对于瀑布声音的描写十分经典,运用了两个比喻渲染了瀑布的气势,营造出了一种浩大的氛围,让人不禁遐想。

如果说相同点的话,我想就要从艺术表达上来说吧。从艺术上说,一种好的作品需要给人以美感。文学作品是艺术,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对于一个景物的描述,比如瀑布,我们可以说它好大啊,好有气势啊,好雄伟壮观啊,但如果这么写文章的话没人能看,因为你所说的好大好壮观太苍白了,不可能让别人真正理解。因此文学就是一种表现的方法,就是把你感受到的用文字的方法表现出来。

这两首诗都是如此,它们运用了比喻,夸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让读者可以生动形象的感受到瀑布的雄伟。

把古诗题西林壁改写成现代诗

今日,我去郊外观赏美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风景宜人的了庐山。山上到处都是云海,有时,云雾冉冉上升,将整个庐山淹没在茫茫云海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瀑布云”的情景,有时它像涓涓细流,流入幽谷,有时又似奔腾的江河,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不光只是云海,庐山瀑布也是“名人”,从山上汇集而来的泉水,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全长近百米。从高高的山头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帘悬挂在空中。、

我继续向前,穿棱在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中,那些高山好像会“变脸”,横着看是壮观的山岭,而侧着看却成了雄伟的山峰。当你身处这景色秀丽的庐山之中,无论偿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望,所见景象完全不同,好像看见了一个个“变脸大王”,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又变成了那样。

“哇!哇!”仙人洞、三叠泉、白鹿洞、天池……这些壮观的景象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让人赞叹不已,美中不足的是我根本弄不清“庐先生”的真面目,是“如花似玉”?还是“英俊潇洒”?我置身于庐山之中,却猜不透也摸不到它的样子,可真是当局者迷呀!、

这次庐山之旅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奇妙之旅,突然我诗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刻刀在石壁上刻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取名“题西林壁”。

留学去哪个国家好??

你要是学理科的话~那就去英国或是美国~

要是学艺术~

去比利时或法国~

你学的是什么~

那就看哪个国家在这方面比较好~

然后再决定~

形容没有身在其中不知道其中感受的诗句有哪些? 无论古诗还是寓言都行,现代诗句也可以!

最经典、也最符合“身在其中不知道其中感受”意思的,当属宋·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鉴赏: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小游庐山现代诗: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