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无事常相见
真想醉笑陪君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初尝离别,是在2015年的那个冬天。那年九月开始,我们其实已经悄悄在心理做好了准备,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是我们在学校待的最后一个学期。2016年春节过后,我们将奔赴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往不同的学校实习。虽各校都分布在萍乡市内的各个县区,但大家要想再聚集在一块儿,也着实有些困难,我们都将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将拥有各自的新生活。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里,我们虽对即将到来的离别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但对步入社会的恐慌一丝一毫也没有减弱,我们害怕距离会隔阂了友情,担心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以及我们对未知生活的不确定,更是为这场必定会到来的离别增添了许多伤悲。我舍不得福福、虾哥哥,舍不得我们在“212”留下的专属于我们的成长足迹,和那快乐无忧的逗比生活。我想,人脑能记住的东西总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为了能将这些美好的回忆更多地留住,存留得更加长久一些,于是我开始用笔,尝试去记下我们之间发生那一件件的小事。那些我们曾经认为的一个个无关紧要的小细节,都是我们美好回忆中的一部分。
从那个学期开始,我们好像突然长大了,更加成熟了,我们开始学会变得更加宽容,因为我们知道,能形影不离地待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写到这里,我脑海中又依稀记起我霸气侧漏地要她们对着我说:“刘聪教主,文成武德,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场景,还记得我们偶尔也曾在深夜醒来,一想到离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难过得落下眼泪;以及真正告别时的那一天那一刻所发生的事情,如今在脑海中都还是如此清晰,那是一个阴雨天,我是全寝室里最后一个离开的,福福回家时,我目送着福福推着她的自行车越走越远,直到目光所及之处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而我,一个人呆呆地在她的身后,哭成狗。这是我长到十八岁这个年纪,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的真正意义上的分别。因为这一次的分别,在我内心泛起了涟漪,对我而言,这滋味使我内心波澜起伏。即使我们都曾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做好心理准备,以期更好地迎接那次离别,但在分开的那一刻,我们依旧做不到坦然。因为有爱,因为不舍,因为这五年里一同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2016年上半年,在城厢小学实习,三七班。初为人师,我有很多的热情与爱。虽经验不足,但超级愿意付出。工资微薄的我愿意自费给他们买奖品;愿意花时间做手工奖励他们;愿意买书给他们看;愿意每个礼拜给他们上美术课、手工课和国学课。我喜欢他们崇拜我、喜欢我的样子。跟他们打成一片,我很快乐。可六月底一到,我们就得分别了,未来再见面的机会非常渺茫。越接近六月底,我越难过。他们总问我四年级还会继续教他们吗?我总是说:“那你们要好好听话!”我为自己做了非常多的思想准备,可最后一天,说出分别的时候,依然哽咽到发不出太清晰的声音。那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明明非常不舍,明明特别想接着陪他们成长,却只能,到此为止。
2018年六月底,我带了两年的班级将在下个学期分班。最后一天,我带着他们去拍照,算是留下一些来的痕迹。大家都非常的兴奋,并没有太多不舍。我只觉太匆忙,匆匆忙忙地拍照,匆匆忙忙地回家。我以为的特别郑重其事的告别场景并没有出现。离别的伤悲并没有将他们笼罩,亦没有将我笼罩。我以为是我的成长,让我终于能够坦然地面对离别了。可在七月份的某一个夜晚,记忆突然袭来,而我,溃不成军。才明白我并非成熟了,只是这一次的反射弧变长了。
2020年七月,四个同学考上特色班。我给每个人写了一封信,亲手送出。还想说的话千万不能因为不好意思而沉在心中,还有时间好好告别那便一定要郑重其事地进行这最后的仪式。走去见他们的时间多于与他们交谈的时间,因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大于对过去的留恋。所以,我跋山涉水去见的人,并没有那么清晰地记得我,他们记得的大概是是他们自己跋山涉水要去见的人。这样很好啊,期待未来,好过执着过去。
后来啊,他们回来过,他们也会跟我联系。我很开心,自己不曾被遗忘。我有时为身边失去了那么浓烈的色彩而黯然神伤,时而又想着他们在我看不到的地方茁壮成长,为他们高兴。
爷爷的离去,是我心中的痛。我不甘,我愤恨,却也只能面对。他的离去提醒着我 ,一定要对爸爸妈妈好,要更好!一定要跟哥哥团结,因为唯有彼此扶持,家庭才能蒸蒸日上,父母才能真正心顺。从那之后,出去玩总会带着他们,看到新鲜的吃的,总会留一份给他们,因为那些我渴望的风景,他们也不曾见过;那些因生活窘迫而错过的美食,也非我一个人的错过。我每天对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因为我不希望在离开后,再被浓浓的遗憾裹挟。分开后,我们总是痛恨自己曾经做的太少,而不会责怪自己做的太多。喜欢的人,不在眼底,便在心底。愿人长久,可古难全。
我在回忆中潸然泪下,也在回忆中重获勇气。生活是矛盾的交织。有时我想如果能留住人,我又何必只留着回忆。可有时又想,如果留不住人,留住记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我时常羡慕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情。可我总是学不会这一份通透。
工作的第四年,我在曾经恐慌的社会中安然无恙,曾经害怕的距离,并没有隔阂那些重要的人。我们偶尔联系的多一些,偶尔联系的少一些,但没有停止。我们的见面,果真如我曾经预料到的,非常非常少,一个手指头都掰不完。但渐渐明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与三七分开后,我回去看过他们几次,每次都近乡情更怯。后来,又分班了,我便再也没有去过。再后来,我跟他们在同一所初中。去年上优质课,刚好是他们这个年级的内容,我去了几个班磨课,重逢了一些三七的学生。他们还记得我,虽往事很模糊。这也算是一种兜兜转转的缘分。
九年级了,明年六月又是一个分别的月份,我肯定又会哭吧。但没关系的。我不觉得一个从不哭泣的人等于他是一个坚强的人,真正坚强的人,是流泪后一定会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的人。
我曾告诉他们离开是生命的常态,对于很多人,分离的时间多于在一起的时间。所以珍惜在一起的同时, 亦要经营好分开的时间。一次不联系、两次不联系便永远走散了。我也在尽量如此去维系,我在等着联系成为习惯的那一天。
因为分离是生命的常态,所以越长大越珍视那些留下来的人。这份恒久的陪伴,让人心安。
我以为我们会用很多时间期待相遇,后来才明白,我们总是用很多时间去准备离别。
我们总是有一个误判,认为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一定的价值观的正当性,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教我们一个道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断的感受,不断的合理化而已。一个人是否长大,一次离别是无论如何都承载不下的。
相聚有时,分别有时,那在一起时好好笑,分开时努力生长。一直觉得回答最近过得好吗特别尴尬。因为如果你懂我,必定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在哪儿都能过的不错。
感谢所遇之人,让我的生命更加精彩。最后的最后,唯愿无事常相见!
最好无事常相见: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