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夕阳黄昏的一句话
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龚自珍 假如说,朝阳的美是迸发的活力之美,青春之美,那么,夕阳便是宁静之美,柔和之美。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曾有一句:“在我看来,黄昏的天空,好比一扇窗子,一盏点亮的灯,灯下的一次等待。”
而我,就因为黄昏中夕阳的美态,甘愿去接受这样的等待。夕阳西下,是如此的美,随着流光逝去,她渐渐隐藏她的光芒,却不曾忘记用生命去燃烧自己,来给予人类黑夜前的一次壮丽。我曾经可爱地形容过她,好像一个小小的蛋黄,有种入口即化的柔嫩感觉,放在手上怕化,含在嘴里怕融,真系一件宝贝。可就 像李白在《古风》里所说:“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美好总是稍纵即逝,很快,夕阳醉人的面容便被夜幕所遮盖,把她的一部分甜美留给了月亮。
我喜欢夕阳,她是周邦彦里“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云断,红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的惊艳;我爱夕阳,因为她是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我眷恋夕阳,只因她有韩偓“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的哀愁。这一切的情,一切的愁,都倾注在夕阳的余光中,犹如她温和的柔光,渗进每一个人的心中,那种共鸣,回荡人们心房的每个角落。
在夕阳下,我爱幻想,爱做梦,爱思考,爱熔铸灵感。泰戈尔写到过:“我的白昼之花落下了它那被人遗忘的花瓣,这花在黄昏里便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是啊,白昼是朝阳的鼓动下,我们太忙太活泼,以至于我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无法心如止水的反思过去。恰恰,夕阳给了我们时间,给了我们安静,用她一贯的沉稳来触动我们思绪,让我们静下来,在飘渺的归鸟啼叫声中升华着自己的三观。黄昏下,白昼落下的记忆花瓣,朝花夕拾中,便会沉淀下白昼种种过往,继而在黄昏的微风中,成为一颗熟透的金果,等着收获人生的喜悦,再蓦然回首,一切大起大落如清风淡云而已。
我相信,夕阳是思绪与灵感的熔炉。思量过人生,我喜欢把它写下,就当一份青春的记忆,不负年华的厚爱给予人生的精彩。也许只有在夕阳下才能做到,我只有在这时才能把我思绪的绣线理清,慢慢在心里绣一幅我希望的蓝图,我才能将灵感倾注,流入我美丽的字里行间中。这是夕阳的魔力啊,夕阳下,古今谁 免余情绕,马致远不能,龚自珍不能,韩偓不能,就连我也不能,谁能在夕阳下不动情,落叶归根的思乡情,朝朝暮暮的思念情,山河壮丽的豪放情,潮起潮落的感慨情,蓦然回首的豁达情……落日在眼里,感情在心里,睹物思人。这种情,只有夕阳能给。
即将离开故乡的我,依恋着故乡的夕阳,那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的陶醉,,与周邦彦一样的感情,深深刻在在我的心里。落日斜阳,落叶归根,也许这样的恬静,才能让我拥有一方小小的闲适,沏上一壶绿茶,时而高声诵读泰戈尔的诗集,时而品赏周邦彦的自由,时而为鲁迅的《朝花夕拾》而梦回童年而落泪。让我的那被绿茶溢满斜阳的味道,我想,那一定是一种让人温润的味道。
夕阳下,古今谁免余情绕。那一片金黄下,总能让人忆起往事,浮想翩翩,那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种忧郁。满怀伤感的思绪终于是触碰到了昔年的落日余晖,江水粼粼,帘影浮动,归鸟孤鸣,白色的裙摆掠过地上的小雏菊…..
日落黄昏后下一句
描写黄昏的诗句 1、乐游原 唐代: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2、暮立 唐代: 白居易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译文: 黄昏的时候独自站在佛堂前面, 满地都是槐花,满树都是蝉。
可能四季的愁苦心情, 其中最令人断肠的就是秋天了。
3、生查子·元夕 宋代: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4、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清代:纳兰性德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译文: 黄昏时的庭院,纤月当空,两人情话绵绵,醉意也渐渐消减。
现在,情人已长久未来相会,不知那人心,是真情?还是假意?旧恨新欢,旧情新怨,交织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
有谁能见到我忧伤思念,长夜难眠,脸上红泪涟涟,浸湿了珊瑚枕函。
5、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
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当落日黄...
D题目横线前的句子,只点明了总的情景和时间,显然还缺地点,答案中的第④句就点明“山脚下”,这样,答案就只能是C或D。
先看C,第④句的最后一词是“烟幕”,而第⑤句却又转写“香味”,不合适;第③句又写这“香味”“缭绕到烟囱上”,不合情境;接着写①句的“炊烟”弥漫在“四周”,又不合情境。
可见,C的思路是很混乱的。
D项中,“缕缕炊烟”“缭绕在烟囱上”,符合情境,然后“香味”“缭绕在烟囱上”,符合情境,然后写“香味”“弥漫在四周”,也符合情境。
故答案选D。
诗歌中黄昏的意象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的相思情节 胡花 摘要: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起源于对太阳的崇拜,他的意象内涵最先在《诗经•君子于役》中确立为日暮相思的内容。
经过后世语言不断的丰富发展,黄昏意象相思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到了唐宋诗词中,这个意象已经完全定型 。
关键词:黄昏意象 日暮相思 艰难追求 生命意识 时代气息 “音尘自此无因问,泪洒川波夕照明。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惯常语,用黄昏意象的诗歌随手可拈,光盛唐诗歌中写黄昏意象的就有两百多首,可见古人是非常喜欢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那么,黄昏意象如何而来,又如何发展,包含了怎么样的情感内涵呢?这篇文章就此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 一) 黄昏意象及其嬗变 黄昏,本来只是作为一个时间名词而出现在中国古书上的。
《易经•随卦》云:“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响晦入宴息。
”这里“响晦”就是向晚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昏。
在解释“黄昏”这个词时,《汉语大词典》上说:“日已落,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大辞典》上说:“太阳将落,天色快黑时分。
”在这里,黄昏只是一个冷冰的时间名词而已,并未赋予它任何人类的感情。
而最早赋予它人类感情的是《诗经•君子于役》。
《诗经•君子于役》描写的是黄昏时分,思妇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期盼。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到:“傍晚怀人,真情真景。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说:“日落怀人,真情实况,描写如画。
晋唐人田家语诗,恐无此真实自然。
”由此确立了思念主题为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从而开辟思妇怀人的写作主题。
清代的许瑶光在《雪门诗抄》中评论此诗说:“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
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
”自《诗经•君子于役》之后,中国古代文人多借助黄昏这个意象来表现思妇怀人的情感,而到唐代尤其如此。
在先秦文学特别是《诗经》《楚辞》中,黄昏意象的相思情感多半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例如《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写的就是这种男女相思。
到两汉以后,这种相思内蕴得到扩展,已经不限于表现男女恋情,而且包含了游子征人对亲朋好友的乡思乡愁。
比如吴迈远的《胡笳曲》:“日当故乡没,谣见浮云阴。
”许庭的《临江仙•咏柳》:“夕阳影里,愁煞宦游人。
” 不仅相思这个主题的内蕴随时代而不断扩展,黄昏意象的其他内蕴也随着古人语言的发展,心理变化而不断得到充实,由最初的相思主题发展到《楚辞》里求索的主题,其后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黄昏意象早不限于相思和求索这两大内容了,对生命的感悟对时世的领悟都是这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
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不仅在内容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它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断的变化的。
由《诗经•君子于役》中我们可以看到,“黄昏”的原始意象是起兴的作用。
人生于大自然中,则天地与我有情,自然中的草木鸟兽,日月山川及人为器物,都是先人以之入诗的素材,造成了自然鲜活中的混沌意象,外在自然景物引发了创作的因子,表现先民对纯粹自然美的普遍而深厚的感受,诗歌也自然起兴。
《诗经.君子于役》对牛羊鸟等黄昏的自然景物描写是如此自然生动,面对此景,思妇怎不油然生情! 到《楚辞》之后,黄昏意象已由兴的作用转向隐喻象征作用。
诗人的愤怒与不满郁结于心,碍于外界压力,不能明白晓畅的抒发,只好借意象来委婉的表达,特别是对时空情境的感伤,对时间无法把握的惶恐有时间隔离的伤痛都只喜欢借黄昏的描写来表现。
自古以来,时间和命运几乎都是相连的,作品中常见以时间更迭空间的转换来暗示生命的无常。
或以时间之流的不可抗拒,空间的变化来象征命运力量的可怕。
例如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就是以“黄昏”这个时空意象暗示生命的无常,美好事物的无法掌控。
黄昏的隐渝性意象在唐代用得不是很多,李商隐是比较特别一个诗人。
唐代最常见的黄昏意象是情感性意象。
这也得益于唐代语言的极度丰富,诗歌技巧的高度发达。
在唐代诗人笔下,黄昏这个意象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意象,他常常和春、秋、山、古道荒城、落花衰草等等枯败意象结合,旨在展示自然物与人化自然的盛时已过,凋敝满眼。
黄昏之景渗透了无限伤心,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痛苦不堪的心境,诗人之情与黄昏之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岁月悠悠,历史上的杰出诗人名士都随风而逝了,可是他们在夕阳黄昏下的吟唱却千古不衰。
黄昏作为一个带有浓郁的伤悼气氛的意象被广泛的使用,深入人心。
(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昏意象表现出的日暮途远的艰难追求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深深受到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投入到政治进取上。
而黄昏作为时不我待的参照物,催动着诗人惜时进取。
《离骚》:“吾令曦和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诗歌中,屈原通过日暮黄昏下的上下求...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东山再起时,杀的落日黄昏碎,谁帮我在接一句...
初秋的小草不像春天的那样鲜嫩、夏天的那样柔软,草地上这儿一片鹅黄,那儿一片翠绿,好像一块黄绿错杂的地毯。
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灰姑娘姗姗而来;树木开始脱下她绿色的夏衣,换上了金色的秋装。
秋光绚丽,金凤送爽,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
秋雨把梧桐树的衣裳大黄了,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金风拂过,枝头落叶飞舞,鸟雀引吭高歌,美妙的音符荡进了农民心里,篮里的果实在阳光下反射着丰收。
秋风虽带走了艳丽的花朵,却迎来了灿烂的笑容。
描写秋天山上的句子
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菊花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
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秋天真好,我喜爱秋天。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泰戈尔的夕阳黄昏的一句话: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