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修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1、《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论语·子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此作主要为语录体,集中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等。
《论语》中的道德(句子)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 【评析】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
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论语中有关终身学习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论语中品德修养的句子有哪些?
1、《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论语·子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中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
《论语》的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修养,教学,礼乐,政治,人格这六个方面。
作品简介:《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作品特点: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圣人很谦虚的求教。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
)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中关于和的句子并附带解释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 [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 [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 译文: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 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 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
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