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用几句话描写华罗庚的爱国之情

用几句话描写华罗庚的爱国之情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华罗庚放弃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用什么诗句形容这种精神

1.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班一定要拿第一!”2.在探险队员不懈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到达了终点,取得了胜利。

3.因为他今天穿得衣服很少,天气也很冷,所以他感冒了。

4.当太阳不在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华罗庚的趣事介绍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

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

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描写学习刻苦起早贪黑的优美句子

句子: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言文: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也很好,不过不是诗。

——韩愈的《进学解》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在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华罗庚的200字简介怎么写

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

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

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描写学习刻苦起早贪黑的优美句子

句子: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言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也很好,不过不是诗。

——韩愈的《进学解》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在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和段落

数学家小故事——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

”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

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这个数是7*3+2=23。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 周恩来总理——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

”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

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 劳模小故事—— 工人 军人 很多职业都有了 有一次,肖长功因腹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

当市二建公司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时,部队领导才知道这件好事。

肖长功是孤儿又是单身汉,在工厂有工资,入伍时有200元的积蓄。

后来,他把100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

肖长功入伍当年每月有6元钱的津贴,全用于做好事。

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2005年,当90多岁的苏广铭走完他“奋斗、奉献”的人生路程时,很多人在回忆里都对这位老劳模贯其一生的执著精神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曾10余次采访苏广铭的哈报记者慕及春总是讲起在“文革”中受批斗的老苏:“他白天默默扫厕所,晚上偷偷地到车间帮人搞革新!” 老劳模宋洪才忘不了随苏大哥先后到10个地市、32个县、100多个单位进行技术攻关的岁月:“他领我们经常吃住在车间,最长的那次竟待了20多天啊!” 苏老的女儿苏凤琴记得父亲八九十岁高龄了还整天想着要为哈尔滨设计高效率的除雪机:“他双目失明后,仍坚持由自己叙述,由别人画图……” 正因为充满不懈的激情,在后人眼中,哈尔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会是一个“劳模”频出的不平凡年代,才会有那么多艰苦创业的故事流传。

当多数人在不安和惶恐中度日的时候,焊接工梁彦德却始终沉浸在自己那片花火灿烂的焊接世界里。

从1956年到1973年,2500多个日子大部分都奉献给了机床,他痴迷于对焊接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从“双手焊接法”到“无焊条头焊接法”,他让焊接工人们的工作变得简单而迅捷。

工友们听说,小梁甚至还在写一本书!这对文墨有限的焊接工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挑战啊!几乎没有人会对这本书寄予太大的希望。

但有谁能想到,正是这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电孤气刨》一书,后来让全国焊接界为之震动和改变——电孤气刨代替了风炉,焊接生产效率普遍提高15倍! 从为国家创造数亿元效益的“刀具大王”孙茂松,到被扣上“修正主义黑典型”帽子却依然推进企业技术革新的顾凯;从造就“两毫米精神”的瓦工班长王发祥,再到用真情和赤诚谱写“东莱”精神的好民警尹燕珩,我们看到,困局往往也会催生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在危难时刻,以劳模为代表的哈尔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对祖国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以...

用几句话描写华罗庚的爱国之情: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