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有名的句子有哪些?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最著名经典古文名句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
首先,你肚子里有多少诗句?考场上的临场反应最做不得假,除非你事先知道考题。
炎炎夏日,大开门窗,凉风袭来,有人说:好大的风;有人说:真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上了考场,谁会比较厉害一眼就知道了。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是可以通过高三一年里解决的。
课内的所有古文全部要背得滚瓜烂熟,倒过来都应该可以背。
然后,在课内的基础上,看一些延伸的名作。
举个例子:课内有辛弃疾的一首词,你去找一找辛弃疾的10首代表作,反复诵读(这个时候先不要背),把自己看得最顺眼的3—5首找出来。
可能大家都说另外几首你没有选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你选出来的都是你最有感觉理解得最好的,写作文的时候最容易用上去的,这些是【你的诗词】,个性、创新和理解很重要的,老师也会耳目一新,另眼相待。
高考课内的古诗词作家一共没几个,全部筛选完了之后也就50首左右,这个时候,你每天抄一首,贴在一抬头就要看到的地方,背熟它、理解它、思考它。
循环两三次,你可以扩大范围,再筛选一批。
这样,加上课内的,你肚子里的古诗词高三一年里就会有100来首,这个时候,我告诉你,是可以随意引用而不觉得牵强附会、捉襟见肘的时候了。
当然,以上是基于你高中三年的2/3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
我喜欢的方式是一边大量阅读,一边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都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厚厚的一本东西。
这样的话,我不仅可以引用诗句还可以引用名人文章的一些句子、章节和观点。
现代诗的巧妙融入字里行间也是考场上的必杀技。
第二,讲一讲引用的方式。
楼主提出这个问题,想必是老师说的,多多引用可以加分。
这是真理,但是很多人把真理用得很恶心。
其实,就是一句诗:润物细无声。
在文章当中打上引号的是最差的。
第二差的是整段整句一摸一样的用。
这两种方式都是在鄙视阅卷老师的智商,难道你知道的诗词老师不知道吗?他们要你背吗?不是的,就算是炫耀自己知道的多,知道得冷僻,也不要整句一摸一样的来挑衅老师。
其实翻开一些高考作文选就知道了,这两种实在是很低级的。
巧妙两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很奥妙的。
有一个人的文章就是妙用诗句的典范:余光中。
我们举个例子: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听听那冷雨》)这一句话里面用了多少诗句数的过来吗?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在这句句子里了,你翻开李清照的这首词对照一下,疏雨、梧桐、点滴、愁绪是不是都在?更不用说什么豪情侠气、什么雨打风吹去。
多读读他的文章有一天突然能学他化用了,也是意外的收获。
对,我刚才说了,这叫化用。
化用是巧妙引用的入门了。
但是那一种老师一看就忍不住给你高分呢?接下来就是我最推崇的引用意象。
有一种东西在中国古诗词里面反复出现:雨、猿啼、泣血、江南、孤鸿、登楼、流水、菊花。
这些都有固定的含义和与之相联系的背景。
在作文当中,我推荐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可以大量堆砌相似的意象以达到将情感向高潮的作用。
这很难很难,可以尝试一下,不过一旦底气不足就显得傻到极致。
总结一下,巧妙引用的方式,从高到低排列:堆砌相似意象、化用诗句、整句引用、打双引号引用。
注意,不要因为我说打双引号引用很傻就完全不打,如果你真的是一摸一样单独引用,还是打双引号,显得你的作文功底(标点符号的应用)很好,先规范地使用中文,再想着怎么写比较出彩。
再拖一句:这四种方式混合使用效果最佳,错落有致才是真正的美丽。
最后,讲一下有一种过犹不及的状况。
前几年的高考范文有一种文章很多高分,就是整篇文章大量堆砌诗词,其实思考得很少很单薄,华丽得不得了,真正的观点大概就没有任何逻辑的一两个。
我不希望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楼主的作文变成这样,这就是一种悲剧了。
诗句的引用只是一种修辞的方式,是一种高分速成,但是最好的文章,到谁的手里都是高分的文章,是有思想的文章,是逻辑线清晰,讨论深刻的文章。
有人说,说什么不重要,怎么说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对也不对。
怎么说固然最重要,但是说什么才是老师想要看见的,投其所好才是考试的王道对吧?平时看见什么都多想一想,找同学老师多辩论一下,观察一下班级里面文章真的好的同学,他们都是想得看得写得最多的人。
好了,祝,成功!加油!
文言文有名的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
著名的文言文
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
有名的古诗或文言名句 越多越好 但是床前明月光这种广为人知的就不...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
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宗师》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胠箧》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刻意》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刻意》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至乐》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庄子·让王》2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秋水》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子·渔父》
初中文言文所有带“名"字的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陋室铭》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孔雀东南飞》自名“蟹壳青”。
《聊斋志异·促织》不名一钱。
东汉·王充《论衡》名之者谁。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古文 名言名句取名字
诗经取名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蓁蓁,茂盛貌。
2、燕飞。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
《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
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
《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红色。
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
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
《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
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
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12、朝雨。
《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
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
《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
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
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
《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
《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
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
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
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
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
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27、琼华。
《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
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
《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
《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35、湄。
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
《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
《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
《月出》是整本《诗经》中非...
收集有关自知之明的名言警句或文言文的句子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的典故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的听力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后来,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一对好朋友,史称“管鲍之交”,说他们有“通财之义”。
所谓通财之义,是指他们在合作经营生意的时候,从不计较利润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可见他们比亲兄弟还亲,这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管鲍之交”的内涵如果仅仅是建立在金钱上,那就未免太轻飘了。
他们的友情别有洞天。
管鲍是齐国人,当时齐国的王子们为了争夺王位,爆发了内乱。
管仲被任命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却被任命辅佐公子小白。
因为两位公子的哥哥襄公无道,两位公子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鲍叔牙自然要各随其主,管仲和纠逃到鲁国,鲍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国。
内乱平息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彼此争先你追我赶,要回到齐国夺权登位,管鲍二人自然又要各为其主。
在中途的争夺战中,管仲曾射过小白一箭,这一箭本是致命的,怎奈小白福大命大,箭头被他腹上的衣带钩挡住了。
结果最终是小白和鲍叔牙先回到齐国,从此小白就不叫小白了,改叫齐桓公了。
而公子纠和管仲只好回到鲁国继续政治避难。
随后,鲍叔牙设计借鲁国之刀杀了公子纠,又把管仲“引渡”回齐国。
齐桓公为了泄射钩之恨,要杀管仲,被鲍叔牙制止了。
鲍叔牙告诉齐桓公,管仲是个治国奇才,不仅不能杀,而且还要重用。
起初齐桓公不答应,鲍叔牙又说:如果你不想成就霸业,那就算了。
如果你想治国图强称霸,非用管仲不可,我鲍叔牙是不如他的。
于是,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果然是个治国奇才,上任后就把国事料理得有声有色,齐桓公每天只顾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
几年下来,齐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日益强大,乃至雄踞天下,使春秋时期的其余四霸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之间常年的战争因此平息,安定天下达四十多年之久,这在春秋时代是一个奇迹。
难怪孔子在一百多年后惊叹地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让人费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员时,从来没有提携过鲍叔牙。
鲍叔牙在齐国的政坛上似乎不太得意。
更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临死前,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继承相位。
然而管仲是对的,他这辈子能报答鲍叔牙的,就是不让鲍叔牙继承相位。
因为他深知,只要他一死,齐桓公就会完蛋,而鲍叔牙也会随之死于非命。
果然,管仲死后的第二年,齐桓公也死了。
他的五个儿子开始争夺王位,相互攻杀。
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蛆虫遍体也无人过问。
而鲍叔牙则幸免于难,全身而退逍遥事外。
这就是深刻意义上的“管鲍之交”,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
文言文中有名的句子有哪些?: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