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论语》中强调为人处事重要的句子

《论语》中强调为人处事重要的句子

《论语》没有专门强调为人处世的问题,但很多内容对提高为人处世的认识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这里摘选一些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我要《论语》中有关学习方法、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的句子一共10句左...

《论语》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

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 出自《论语•子罕》。

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 出自《论语•宪问》。

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初一论语十二章关于为人处世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每一段都可以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但本人最欣赏的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段话。

这段话追求的是恬淡、自在的精神生活,以及对于道德底线的坚守。

孔子的另一段话“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对这层意思的表达就更明白了。

论语十二章中为人处世之道的句子有

为你奉上四个,请你参考:1人不知而不愠。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论语中关于为人有礼的句子!5条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子曰:兴於诗。

立於礼。

成於乐。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论语十则中,论述修身做人的句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凋:凋谢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岁,指时间。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

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

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或(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即面对着利害关系。

特别是事变关头,才能真正识别君子的操守,同时也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环境的考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论语十二章中为人处世之道的句子有

为你奉上四个,请你参考: 1人不知而不愠。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

论语中孔子谈做人的句子

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0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0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0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0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0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0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0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有教无类。

13/既来之,则安之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7/道不同,不相为谋18/当仁,不让于师.19/小不忍,则乱大谋2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中关于人生观的句子,越多越好,谢谢

孔子的快乐人生观。

—— 生命、健康、快乐 ——生命,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和我们只有一次而已。

从现代生物科学角度看;生物的寿命应该是自身生长期的7倍,人的生长期平均是18年,7 倍就是120年左右,也就是说,人要活过120年才算是寿终正寝。

其实,人一般是活不到这个生物寿命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植物能达到?为什么多数动物也都能活到这个生物寿命,而人就不行呢?原因是很多的;遗传、环境、饮食、污染、疾病诸等因素妨碍了人的寿命。

生命是宝贵的,俗语说“好死不如恶活”,由此而知,生存之可贵啊!假若一个人忍受着种种疾病的痛苦而活着,生命又是显得多么地悲哀!生命是宝贵的,那末,呵护生命的就是健康,而呵护健康的又是什么呢?是财富?是名利?是权势?是随心所欲的放纵?不,不。

呵护健康的是;人自身的心情、心态、心境,也就是快乐!只有自身快乐了,心情快乐了,种种疾病才会远离你,你的身体内才有足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古《易经》中的阴阳平衡、相生相克、物及必反的道理告诉我们;如果说人体内一种疾病因子的产生,必有相克的因子伴其存在,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像一棵树被砍伤了,树干里会渗出粘汁来保护自身一样,这是生物的本能。

就人而言,只有在人的心情快乐状态下,这种相克因子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战胜疾病。

例如;癌症是一种令人可畏的疾病,但癌症有其自愈率,统计表明;大约有10%患癌症人在自己根本不知情的状况下自愈了,也就说以前得过癌症现在自愈了。

现今很多癌症又是在体验时发现的,原本不知情,一旦告知有了癌症,首先带来的是恐惧、忧虑、紧张和不安,正常的生理防线被突破,心境和生理都进入了异常状态之中。

况且现今治疗癌症的医疗;无论是手术、放射、化疗,也都是破坏性、摧残性的手段和方法。

人体被七治八治之后,最后化疗又化疗,化化就了了。

难怪有人说;癌症病人的三份之一是自己被恐吓死的、三份之一是因疾病而致死的、三份之一是七治八治而折腾死的。

此话说得虽然过分了点,但也是不无道理。

快乐是健康的呵护神,心地神悦是健康的保证。

那末,快乐又从何而来呢?又怎样才能快乐呢?读读《论语》看看孔子是怎样快乐的,也许对我们很有启发。

——孔子的快乐人生观——《论语 * 学而》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孔子说,“学过了的知识,能经常地温习温习和品味品味,必能得到更新的知识,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你到远方去访友,朋友相聚、促膝相谈,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自己不知别人在说你什么,也不在意听到,也不发怒,毫无怨恨和猜疑,你不就是成了快乐的君子了吗?”《论语》的编者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及其门生,有子等在编《论语》时,在第一篇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编了,孔子说的让他快乐的三件事; 一是,学习,二是,朋友来了,三是,所知不多。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悦”的意思。

国外有句名言;“最美好的风景在读书中”。

当然学习不仅是读书,有着很多很多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习真的很快乐吗?我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一个辨别对和错、真和假、积累知识的过程。

但学习又不是为了单纯的求知,孔子因学习而快乐,不是他向外学到了什么,而是他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了自己,不但是在学知识,而且是在学认自己。

在学习中不断地唤醒自己的潜能,学自己、认识到了自己,那末,人世间一切为人处世的烦恼也就没有了。

这样才会使自己体会到轻松和快乐,这就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的真谛。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字有两个月字组成,意味着月月开花、月月花红、常有常新、“新交旧知都是缘”、朋友使吾道不孤,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朋友之中。

人生的朋友从先后顺序而言有三,俗称为“人生三友”;一是,家人亲人,这是一级朋友,是血统性的,是基因遣传性的,是终身制的。

法律也是改变不了的。

二是,伴侣,这是二级朋友,从朋友到男女爱情到结伴,生儿育女,有的相爱相伴终身,有的也会成了“同林鸟、各自飞”。

三是,志同道合者,是水乳交融的,所谓的“铁哥们”。

有着共同的目标,人生的追求,相同兴致,相诚相聚、相敬相待,“君子之交,谈如水”。

但社会上也有不少互相利用、各怀目的、你骗我诈的酒肉“朋友”,此类不属于真正朋友的范畴。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又说;“德不孤,必有邻”这都道出了人生的一大境界,那就是说人在世上就是生活在各种朋友之间,人生有千爽万爽,最爽的是与朋友在一起。

朋友使我自家高兴,见了朋友与其说是朋友高兴,还不如说我借朋友而更高兴。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朋友来看吾,我去访朋友,天地有情、人生有意,心情舒畅,这不是最快乐的事吗?。

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人为什么死得早、死得快?因为他不爽啊。

人一爽命就长了,一个人是不会够爽的,人要避开孤独,与朋友一起,生活合群,选择富...

论语十则中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的句子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

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

论语中孔子提出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提出的学与思结合的句子是……...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出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论语·卫灵公》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论语》中强调为人处事重要的句子: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