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的一些阅读题
1:明年:第二年 晦明:天气阴晴
2: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
3:彭城东南北三面环山,只有西面与外界相连
4: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扬州慢重点句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波心荡:月映水中,波光摇曳的情状。
这两句大意是: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历历在目,但已无昔日繁华,只有冷冷清清的月亮映在水中,无声地伴着水波荡漾,发出幽冷的光。
这两句词写的是扬州冬日雪夜的景色,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
此时,扬州几经战乱,一片凄凉,所以作者用婉转凄清的笔触,将这座满目破败的古城写得清幽冷竣.词句可化用来描写雪夜清幽的月色。
求苏轼《放鹤亭记》原文和赏析
放鹤亭记 作者: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赏析熙宁十年至元丰六年。
这二年,在徐州做知州,他有个朋友名叫张六骥,别号云龙山人,在彭城(今江苏铜城县)建了一座亭,亭中养有二鹤,早上放出去,晚上又会飞回来,苏轼常与朋友在亭中饮酒赏玩,因有所悟,故作了一篇「放鹤亭记」。
本文在描写隐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连爱鹤也会招来祸害;但作为一个隐士,就是纵酒也不要紧,反而可以逍遥自在,过放逸的生活。
第三段叙述隐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
隐士不但可以养鹤,甚至纵酒,还可以传名;国君却不然。
这篇文章,妙在气势纵横,自然清畅,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
放鹤亭并不算是名胜,却因这篇文章的关系,也同时流传下来。
此篇所言不仅与「超然台记」不谋而合,同时此文中他道家思想的表现更是显露无遗。
又: 本文作于苏轼知徐州时,主要描写与山人游宴之乐,并通过引古证今,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自己政治失意时想往清远闲放的情怀。
文章写景精约,却特征突出;叙事简明,却清晰有致;引用典故能切中当今;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显得轻松自由,读来饶有兴味。
宋代隐者张师厚,字天骥,隐居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
曾于东山建亭,因自驯二鹤出入山中经过此亭,故名“放鹤亭”。
又:这是诗人谪贬徐州时说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访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
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鹤本是清远闲放之物,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酒本是荒惑败乱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来劝戒人们不要为酒所迷。
但“刘伶阮籍”却因酒而出名。
是什么原因呢,云龙山人解释到,隐隐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乱,何况鹤呢,观点妙极了。
作者能不羡慕吗?何况还有那令作者陶醉的放鹤招鹤之歌!
用心灵去倾听的重点句子
重点语句分析: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明确: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复这一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
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
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
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
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
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
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
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
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明确: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石壕吏重点句子
石壕吏重点句子1. 表现官吏残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 表现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石壕村:今河南省陕县东七十里。
2.暮:傍晚。
3.投:投宿。
4.逾:越过;翻过。
5.一何:何等,多么。
苦:凄苦。
6.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说。
邺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
7.戍:守卫,保卫。
8.附书:捎信。
9.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
“惟有”:就是只有的意思。
10.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
长已矣:永远完了。
11.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12.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3.老妪: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你去。
犹得:还能够。
妪:念“yu”的第四声。
14.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应:应征。
15.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6.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17.绝:断绝,没有。
18.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19.等前途:前面的路。
20.闻:听。
21.犹得:还能够。
22.应:响应。
23.独:只;仅仅。
译文 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得是多么得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得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才死了。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走。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
” 深夜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记叙文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石壕村了。
今天就 在这里住下吧,我的心里这样想。
我最终选择了一户人家,我轻轻地敲了敲门,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忽然,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向南跑去。
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
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并热情的招待了我。
进了她家的大门,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李唐政府就在这一带实行“拉夫政策”,许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其中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疆场。
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因为他年岁已高,怕是有去无回了。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认真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
开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
”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
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
” 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
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
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
“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
”其中一名差役说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
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啰嗦,快把男人交出来,”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你这是违抗皇命,是要杀头问罪的。
”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
” “你无法使我们相信,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
”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
”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
“不行,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这是我们的职责。
”说完,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想要强行闯入房间。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们走,尽快到河阳去服役,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来得及,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那好吧,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实在是精神可嘉,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
劝学重点的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些句子会作为知识点考,例如,让你翻译这些句子的意思,解释重点词义,会拓展考你成语等
>的重点句子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释义: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释义: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释义:君子的天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释义: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用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释义: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人的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就由此具备了。
8.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释义: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能看得见。
9.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释义: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释义: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却能吃泥土,向下却能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11.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释义: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放鹤亭记的一些阅读题: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