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赏析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巴金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文章环节
1—4段:寻绿 5—7段:赏绿 8—12段:囚绿13段:释绿 14段:怀绿
①识绿——喜悦②赞绿——留恋③囚绿——爱怜④放绿——祝福⑤念绿——怀念
文章段解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段解: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1937年夏天)。单独成段,说明这事情让作者难忘。
我住在北平①的一家公寓②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③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④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段解:作者介绍所住公寓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⑤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句解:光照时间长,小屋内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⑥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句解:屋简陋、狭小、炎热而作者却选择了它,并且感到喜悦而满足,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⑦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⑧。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句解:选定此房的原因。〕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⑨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⑩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 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句解:作者这样热爱绿色,让伙计感到非常惊奇。〕
段解:作者因为窗外有常春藤而选择了此房居住。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句解: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 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 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 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句解: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段解:“我”怀着喜悦与满足的心情选择了这狭小而潮湿的房间是因为有一绺(liǔ)青藤为伴,不再孤独,陌生的“我”与绿叶“对话”,忘记了不快;象征生命、希望、快乐的绿色滋润“我”那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文写“囚绿”作了充分铺垫。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 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 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 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段解:绿色让“我”快活地度过两个月,让“我”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者的重要性。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 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 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 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 的声音,婆娑 的摆舞。
段解: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 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 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 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 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段解:为了这绿色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我”自私地囚住了这绿色藤的两枝柔条。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 ,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 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句解:作者酷爱绿色是有渊源的。〕
段解:“囚绿”后,绿色枝条旺盛地生长景象,给“我”带来了空前的喜悦。
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句解:由“绿色”到“绿友”,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 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句解:对“绿友”爱之深,恼之切。〕
段解:“绿色”固执地向阳方向生长,辜负了“我”的爱抚与善意,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恼恨后,我决定仍囚住它。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 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句解:“魔念”是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段解:青藤失去阳光后嫩黄、细瘦、娇弱,“我”虽然产生了恻隐之心,但魔念占了上风,我仍不肯放绿。
第二部分(8~11):囚绿。作者着(zhuó)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我是原打算七月尾就回南京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 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段解:作者原先打算七月末回南京离开北平时,恢复青藤的自由。
卢沟桥事件 发生了。〔句解:点明写作背景。〕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 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 于烽烟四逼 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 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句解: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光明的呼唤。〕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句解:祝愿天下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永久幸福。〕
段解:第三部分(12~13段):放绿。作者“放绿”的同时是呼唤自由与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 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段解:本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思绿。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写法分析
(1)结构精巧、变化多姿。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本文以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著,甚至在第9段还轻宕一笔,写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这些都是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以至恼之切。“囚绿”如此固执,却为何又要“放绿”?“放绿”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有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意逆转,猛然收住,就像逆水行舟,先有意识地竭尽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而后突然篙松桨停,不仅造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在主题的揭示上更是发人深省。“思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去与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结构的跌宕多姿,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一篇题为《陆蠡的散文》的文章中说:“什么是散文的结构?有时候我想,节奏两个字可以代替。节奏又从什么地方来?我想大概是从生命里来的吧。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这段文字说的是作者情感和文章节奏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对这篇散文的恰当的诠释。
(2)语言含蓄优美是这篇散文的特点。除第14段外,再如文章11~13段中,“我原打算七月尾……”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每天须得留心……终于在一天早晨……”这里似在叙事,而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被迫离开故都的无奈尽含其中。“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此外,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排比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比喻如:“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反复如:“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拟人如:“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等等。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3)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吧。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
(4)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陆蠡在《囚绿记》序里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确实,他作品中进步的爱国爱民思想,是通过独特的美学处理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种美学效果,与作品把对事物的朴实而简约的叙写和深挚的哲思融为一体,与作家让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从而构成一种深远而浓郁的意境,均不无关系。《囚绿记》的叙述是自然朴实的,描写是简约质朴的,情感也是诚挚而朴素的。作品朴实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泪,淳厚淡远而又瑰丽的文笔里渗有和谐真醇的诗意。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个为祖国和人民的光明、幸福和自由而呐喊的崇高形象和圣洁灵魂,在作家的娓娓叙写中领悟到了深长的意味和浓郁的情思。而这些,正是作者散文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
整体解读第一至七段,赏绿。
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因欢喜窗前的这一片绿影,“我”怀着“喜悦与满足”的心情选定了高广不过一丈而且地面潮湿的小房间;因为有一绺青藤为伴,于是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陌生的“我”有了绿叶与之“对语”,可以“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天天看着它“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忘记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象征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绿色,滋润了一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一部分写“囚绿”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八至十一段,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作者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自己简陋的房间,装饰自己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自己作无声的歌唱。他从案前的枝条中发现了“生的欢喜”,这一绺青藤成了他的“绿友”。他爱绿至极,即使他了解自己的爱抚和善意,使他的“绿友”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但仍固执地要“囚系住它”。而被幽囚的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哪怕枝叶病损,仍执著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这些描写,使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跃然纸上。这一部分继续为下文张本蓄势。
第十二、十三段,放绿。这一部分的“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现出文章的主题。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获得了灵性,它那顽强抗争的性格,它那永向光明的执著,使作者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第十四段,思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囚绿记的鉴赏文
囚绿记陆蠡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 ,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狐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从前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曰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曰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 象征应该这样形成——《囚绿记》赏析刘德福象征无疑是最常用最容易成文也是不容易写出艺术境界的一种写作手法,因其常用故最易形成套路,如大作家杨朔都有了挨批的“套板反应”,更何况我辈文章稚手?象征 所要引发的是一种 “关系”的联想。
这种关系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也可以是自己制定出来的。
象征,关系着某种联想;联想,牵扯着某种关系。
象征的两端是实和虚,根本技巧是实与虚的运用。
实指的是现实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虚指的是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哲理。
象征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
写一个句子。
象征的初始一般是由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构成的句子。
象征简单的意思,是当我们看到某种符号、言词或事物的直接联想;若是必须引发较深入的联想时,象征即是暗示、隐喻、拟人,如...
囚绿记 赏析
《囚绿记》赏析《囚绿记》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
如果是朱自清,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
当把这篇散文的作者陆蠡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陆蠡是一名烈士、为了自由和民族,遭到日寇的屠杀。
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
而陆蠡选择了写“绿”,这种不和谐原因何在呢?我觉得,这正深刻地写出了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他的生活中不但有斗争,还有和睦,有对美的热爱。
战斗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他内心真正的需要。
从他对绿叶的描写看,他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你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会写出。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他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
也许通过陆蠡,我们能思考出为什么那么多文人会投身革命,为自由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裴多菲,拜伦,柔石,郁达夫……这一串光辉的名字,仿佛在诠释着什么才叫一个真正的作家。
一个武夫为革命献身,值得我们尊敬,一个文人献身了,更值得我们尊敬。
联想到如今的许多作家对社会的阴暗面漠不关心,失去了文人的骨气,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囚绿记》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
作者是孤独而陌生,“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孤独是美的伴侣,一个人静观时,最有可能发现、感受美。
他欣赏绿藤,不是走在外面,而是透过一个小圆洞,这个特殊的角度使得绿藤朦胧美丽。
发现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必须是一个内心安静敏感的人。
幸运的是,陆蠡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这种禅的境界,在人生中是难得而值得珍惜的。
我羡慕作者是这样一个有慧根的人,而命运又垂青于他,给他一段悠闲寂寞的时光,在他的窗前又放下那棵绿色的常春藤。
三者组成了和谐的美的整体。
由此,我想到,同样一位作家,日本的川端康成写《花未眠》,他在北海的旅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凌晨四点,一个安静的时间,发现了海棠花的美,并由一朵花引发了那么多人生感叹。
普希金因为流放,才从大海中看见了自由的光芒,写出了《致大海》。
艾青在牢中,孤独无望,对着漫天的雪花,想起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写出了感人的诗章。
人总有诗意、温柔的时候,总有最有缘分发现美的时候,捕捉住那个特定的时刻,就会让它成为人生中精彩的篇章。
散文的生命,在于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可以读出永恒的价值。
几十年前的《囚绿记》,放在今天的“文化地球”中,应该以全新的视角,赋予它全新的现代价值。
囚绿记中的第三段作者生动细腻地描写常春藤,结合具体语句作评议赏...
疏导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择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
绿在此时还只是“影”。
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囚绿(8~12段)。
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
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
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
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
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
观景甚细。
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
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
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思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
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囚绿记 阅读答案
文章疏导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1择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
绿在此时还只是“影”。
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近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囚绿(8~12段)。
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
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措词甚好,很形象,富有质感。
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
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
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
观景甚细。
第11段写绿条渐瘦渐弱。
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
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
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
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
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
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第二,叙事有波澜。
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
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
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
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囚绿记 教案
23、囚绿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
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
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
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
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
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
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
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
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
囚绿记中在你看来远在旧都的绿藤隐喻着怎样的深意?
《囚绿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本文的表现写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于 1942年4月13日 被捕,不久由捕房转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囚绿记》所表现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其实正是他的心灵的写照。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猗郁 蕈菌 涸辙 陆蠡 瞥见 移徙 淅沥 葱茏 囚系 揠苗助长 解释下列词语 了截爽直: 急不暇择: 抑郁: 幽囚: 囚系: 烽烟: 二、初步感知 囚绿的 “ 绿”在文中特指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整体感知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试像“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本文思路。
四、研讨探究 1.哪些语言直抒了他对绿的爱意呢?2.我们不仅能从正面的抒情中看到了作者喜爱绿,还能从侧面的描写中看到他对绿的执着? 3.这绿色囚得住吗? 五、深入探究 在你看来,这远在旧都的绿藤隐喻着怎样的深意呢? 六、理解运用 什么是象征?你认为“绿”在文中具体可以指什么? 联系当时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七、品味欣赏 这分执着的珍爱必然引发极细致的欣赏,但欣赏的似乎是常春藤外在的生长,其实更欣赏的是绿的生命,绿的希望。
而这欣赏最终演变成了自私的占有。
作者要用绿色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到此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前文就说自己疲累、孤独,联系起来我们不觉奇怪吗?抑郁有何深意?(提示——知时论文 ,知人论文。
)
囚绿记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具体变现在哪些语句中
这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常春藤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学生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 绿影——“瞥见”,来不及细看却一见钟情,可以看出作者的心中早已有对绿的喜爱和喜爱和向往;绿色——作者走近绿影,开始感受绿色,欣赏绿色,同时也对绿色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是慰安.绿友---作者在孤独中将常春藤视为朋友,知己.绿囚——因爱而囚)
怎么开通网银啊,
“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 “对于教师来说,使用语文教材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怎样使语文教材教学化。
”①许多教学问题的发生就是因为一些教师在“教学化”化什么、怎么化的定位上就已错了。
王荣生先生在其《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提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 选文四类型概念令我们豁然开朗: “定篇”即平时所说的“经典”,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多是世界和民族文化、文学优秀作品;“例文”是作为例子用来说明“共同的法则”、“共通的样式”,是为外在的关于诗文及其写读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样本”可用其它资料来替换,都是借以达到读和写的方法;“用件”不是去学文,而主要用选文里的核心东西或从事与该东西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包括“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提供资料文”三种。
王先生主要从中外比较的多元视野分析角度,对四种类型选文给以阐述。
下面笔者结合200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谈谈如何对选文鉴别定类及相应四类型选文教学实践。
(一) 如何鉴别一篇选文类型 首先,整体感知选文,参考以上王先生对四种选文类型的阐述给以定位。
其次,鉴别时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定势。
曹禺的《雷雨》,传统教学多围绕以下几块来处理:个性的人物语言、环境的作用、尖锐的戏剧冲突等。
很明显,这种围绕人物、环境、戏剧冲突入手来教学,明显是把《雷雨》当作例文。
这样一来,使其作为“经典”的独特魅力就消失殆尽,就像一位美人,被毁其袅袅之声色,去其腴腴之肌肤了。
还有的老师虽口头定位为“经典”,实际操作仍是归于“例文”了。
再次,就单篇来说有时划为两类似乎皆可,这时就需把此篇放在整个单元大环境下去看,因为教材编制主观上还是竭力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序和学科逻辑顺序的。
可借助单元提示或课后题来捕捉教材编制此选文的用意,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是历次教材改革都保留的篇目,说它是“定篇”也不为过,但人教版必修4把它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短文两篇》放在一单元,而后三篇都是“样本”,那我们把《拿来主义》定位为“样本”就较合宜了。
在此,笔者把人教版必修1~必修5选文类型作一鉴别,统计如下: 定篇:必修1:《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外短诗五首》、《兰亭集序》、《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 必修2:《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 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十八岁出门远行》、《老人与海》、《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4:《窦娥冤》、《雷雨》、《长亭送别》、《哈姆莱特》、《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哦,香雪》、《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例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金岳霖先生》、《短新闻两篇》、《包身工》、《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飞向太空的航程》、 必修2:《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瓦尔登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李贺小传》 样本:必修3:《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凤蝶外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必修4:《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短文三篇》 必修5:《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指印》、《宇宙的未来》 用件:必修5: 《咬文嚼字》、《孟浩然》、《说“木叶” 》、《谈中国诗》 从以上鉴别可看出:必修1~必修5共80篇选文。
“定篇”共44篇,占55%;“例文”共20篇,占25%;“样本”共12篇,占15%;“用件”共4篇,占5%。
从四种类型选文比例大小上,可看出高中语文宏观教学重点倾向:“定篇”占1/2强,这意味着要加大学生阅读鉴赏的深度、广度、难度,因为“定篇”都是名家大作,富有丰蕴的内涵,往往是一篇作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拿《孔雀东南飞》来说,可以多角度阐释:生死爱情母题、婚姻双方的等级歧视、妇德面面观、人物多角度解读、悲剧结尾亮色处理的美学批评、中国传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追求观等。
“定篇”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文学、文化积累的基础上,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创造一定的提升空间。
高中“例文”比例相比初中而言大为减少,这体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侧重过渡。
高中“例文”除继续沿着初中已涉及的写景散文读写发展外,主要是从...
初一到初三所有古诗目录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囚绿记赏析: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