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怎样赏析句子
【做题技巧】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首先要通读、读懂、读透、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通过阅读,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要多读几遍,只读一遍就急于做下面的题目,有些甚至是囫囵吞枣读完后凭着印象去做题,这是做阅读题的大忌.其次,要注意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来理解文章.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如契诃夫的《变色龙》,标题实际上暗示了警官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走狗;再如司汤达的《红与黑》的副标题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它帮助我们客观评价了于连的所作所为.2、注意注释.它或提示写作背景,或揭示主要内容,或表明人物关系,或指明出处、注音释义,作用不一而足.但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九九一年高考第四题的标准答案为“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细心的同学就是在文章下面的注释题中发现的.3、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许多语境特征,比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系等.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分就叫指代语.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都是指代语的明显标志.另外,要注意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指文中特殊的句子,例如主旨句、概括句、比喻句等.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启示
现代名句的赏析
古文名句赏析(一)宋诗 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文人林逋的咏梅代表作之一。
此句每每令我 忆起儿时在武汉寒意料峭的冬日,晶莹妩媚黄玉般的腊梅静静的绽放在皑皑白雪之中虬劲 的枝头,其若有若无不离不弃的幽香引人禁不住踏雪寻梅的雅致。
林不愧号称为“梅妻鹤 子”,若不是喜爱之至,怎能信手拈来如此佳句? 古文名句赏析(二)宋诗 说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 这是理学家朱熹的诗作,记得它是某宋诗选的首篇。
选为首篇者,或许缘于随机,但更可 能是editor's choice, *_*. 如果单单考虑文采,此朝风流人物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强于此诗者比比皆是。
但是,朱不愧是一代宗师(虽然对他老人家的男女授受不亲之类 的嗤之以鼻,但宁愿相信或许只是后人断章取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平白遭践名人罢 了),寓理于诗的意境之中,于平凡之中见不平凡,实在是非寻常人能为。
或许,那位 editor 深谙为学之道,在于开阔思路,在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故置之于首座令人开 卷有益,实在是用心良苦呵。
古文名句浅评(三)乐府 不渝 “上邪,...,山无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始敢与君绝” 各位收看过琼瑶阿姨的还珠格格的,一定对其中紫薇的爱情誓言印象深刻吧?可知原文出 自古老的经典否?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她只不过将古汉语转手为大白话,由娇怯怯,温柔 可人,楚楚动人的紫薇口中道出,更加衬托出其爱之坚贞不渝。
仅此就暂且容忍她老人家 剽窃一把罢。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金戈,铁马,冰河。
慌乱得让人以为是梦。
大梦却不得觉醒,又有多少人能自知?古老的 边城,苍茫的暮霭中,军营里孤独的号角吹响,寒意萧瑟。
战乱之下,虽是天色已晚,倦 鸟归家,城里还是几乎空无一人。
只有寂寞凄凉的号角声,笼罩在寂寂无人的一座死城。
古文名句浅评(六)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颇有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真谛。
但凡借助文字来传经悟道着,难免会被他人遭到断章取义的歪曲。
有道是:差之毫厘,谬 以千里。
“盗亦有道”,人性本善,应当同情那些不幸为盗者,因为常常“社会”与他们的堕落有 莫大关系。
当然平常人还是要自我保护,自求多福。
古文佳句戏说(七)宋词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
” 艳丽的描绘愈发衬托出棒打鸳鸯的不幸。
陆游和表妹唐琬小夫妻俩,郎才女貌,举案齐眉 ,却生生被他母亲拆散,不得比翼双飞,白头到老。
只得如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
陆游某日游园偶遇唐琬,已再嫁为他人妇,悔之晚矣,只能连叹“莫莫莫,错错错”。
想当年,陆游投笔从戎,铁马冰河,颇有“侠之大者为国为名”之大侠风范。
怎奈英雄也 有弱点,居然还是个致命的?难道果真是因壮志未酬身先死,才让英雄泪沾巾的么? 古文佳句戏说(八)唐 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和朦朦胧胧的爱慕吗?梦中人的一颦一笑,是不是让你失魂落魄,寝食 难安?若即若离,亦步亦趋,却永久地占据着内心深处中最柔软的地方,纵千金难换? 有两句诗:大家齐把干劲鼓为了建设社会主你看见了一定会骂它狗屁,对,这是经典的狗屁。
这两句诗的作者那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
中国文化人的堕落是从哪里开始的,俺不知道;但是,至少郭老不是始作俑者,但也功没大焉。
大家看见了一定觉得上面的句子少了个字,对,正是丢了“义”字!以郭老的地位,即使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不能这样推波助澜吧~~古时候叫作文人,现在叫知识分子。
的确需要反省呢。
1 这些曾共眠过长夜漫漫的人,在客房里留下各式体温,气味和声音,拍打起伏如同潮水。
她对人有疏离心,不喜欢与人搭讪及刻意靠近以求融合,在气场有设定的一种自觉自控。
她的岛屿寂然不动,遵循属于自己的漂移规律缓慢应对变化。
这使她觉得安全。
她很少与他们对话。
她对身边的人逐渐失去兴趣。
2 写作者的肉体是以静止力度来支撑长时间伏案工作,肌肉僵硬,脸部表情停滞,只有手指有力而灵活。
他们总是看起来精神不振,容易衰老。
你很难奢望一个写作者会同时是一个喜欢运动及高谈阔论的人。
她说,因为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会日益退化。
如果相反,那么就要怀疑他工作的专业性。
3 穿越过那条隧道,抵达记忆,想象和理解的核心。
于是写作最终需要的只是静默。
4 墨脱,此地曾被称作莲花隐藏的圣地。
如果不经历艰辛的路途,如何能够抵达美好的地方。
神秘的象征。
它所发生的意义,是一种指引。
这个地名藏语的意思是“花朵”。
至今与世隔绝,不通音讯。
在古时候它被称作“白玛岗”,意思是隐秘的莲花圣地。
大藏经《甘珠尔》称之为“佛之净土白玛岗,殊胜之中最殊胜”。
它是被向往的神秘圣洁之地。
5 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应该还承担着其他的寓意。
是时间流转的路途。
是生命起伏的路途。
是穿越人间俗世的路途。
也是一条坚韧静默而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
6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
一个超...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句子
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
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怎么赏析句子
首先看修辞方法如果有按下面步骤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表达效果:比喻:形象生动拟人:亲切生动排比:增强语式夸张:吸引读者,丰富主旨现代文阅读中句子赏析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式加内容 。
形式就是修辞手法之类的,例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排比的增强语势、渲染气氛,设问的启发思考,引人注意等。
内容就是文章的主旨,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去理解)。
在答题的时候,必须结合具体的相关语句分析。
如果是解释词语意思之类的赏析。
可以用这样的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紫藤萝瀑布》中的这句话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赏析范例: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富有表现力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类的都是形式。
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的特点 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这一类的都是内容
在做语文的现代文阅读中,遇到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中加点词这类问题...
首先先把这个句子重点词汇拿出来解析一下,如果是修辞手法,那就写这句句子用了xxx手法,把xx比作xx,或者把xx拟人化了,如果是排比就是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然后了解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在然后在解析玩的词语后加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的思想感情。
大概就这样,答题要回答的满一点,不要就写几个字,回答的满了,这样总有一两个能答对的【望采纳,谢谢】
现代文阅读之“如何理解重要的句子”
“理解重要的句子”是历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全文的“文眼”;3.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4.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结构或主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5.使用了修辞手法,内容比较含蓄,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此考点的检测,有的以选择题的形式让考生直接判断对句子内涵理解的正误,有的以主观表达题的形式检测。
【知识梳理】 在考试设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种句子。
1.起始句。
它在文章的开头。
往往有提示、总起、概括、转承的作用。
或交代全文的内容以及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记叙文),或提出全文的观点(议论文),或介绍写作对象的特征(说明文)。
2.收束句。
它在文章的结尾。
或作结论,或作照应,或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升华,抒发感情。
如《荷塘月色》的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的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照应了开头,而且使文章的意境更圆更美。
3.过渡句。
它往往出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及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连接处。
能使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衔接、连贯紧凑;从内容的角度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的内容向另一方面内容的转换,如《琐忆》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是。
4.矛盾句。
这里所说的矛盾句是指下面的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没有细致地领会原文,就觉得所提供的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句子,跟我们的理念或者生活的逻辑不符;二是文章的前后几句好像自相矛盾。
在典范的作品中,真正的文理不通、自相矛盾是不存在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情况,你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
这类句子往往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5.比喻句。
比喻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往往有下面几种:在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中使作品的观点通俗好懂,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描写抒情的文字当中,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
对这类句子,解释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
6.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现代文中许多句子的意思一看就知道,但是有些句子需要斟酌以后才能明晓其含义,如果缺少斟酌的功夫,也就会误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解读】例1.(2004年广东卷第19题)依据下面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文段]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
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
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
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
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
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
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
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①、太庙②,依傍的是祖荫。
注:①天坛:在北京。
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解析]此题正是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
对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收束句。
这句话有多种理解,至少应写出两种意思。
一是表层意:“天坛、太庙依傍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
理解表层意的关键是理解“祖荫”所指,因为其他几个词语的意思是单一的,而“祖荫”虽指“祖上留下的福荫”,可这“福荫”究竟是什么呢?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然不同。
此处既然是“天坛、太庙”依傍的,不是“大树”是什么?再说,它是承接前一个问句“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显然就是对这个问句的回答(如果是反问句另当别论)。
还有,本段开头“前人种树后人凉”也提示了“树”这一答案。
那么,答案是不是这样就“搞定”了呢?差矣!这还只是字面意。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收束句,我们仅仅从它的表层解读显然是不够的。
做理解题有一个十二字方针: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仅从这一段话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多处在谈“树”其实也是在谈艺术;结合全文来看,就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树”是“故乡”的象征,是“艺术”的象征。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另一层意思——比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或“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不能不提醒一下的是,高考中凡是作为“理解”来考查的句子都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探究其深层含义。
例2.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那种转基...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答题模式
本人认为下列内容对相关知识的概括非常全面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步骤三) 小结:(1)表达的...
如何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句子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考查为100%。
然而,有不少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时写了半天,答不到点上,既浪费时间又不得分。
为此我们结合2007年高考有关试题进行一下分析。
技巧点拨: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
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语句短小但含义丰富的语句,多与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有极大关系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语句。
做题时要主要采取语境分析法和比喻点染法。
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方便地得到答案。
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
思维误区:牵强附会;掺杂 技巧;概括片面。
解题示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 相关段落:(1)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
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
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解题分析:(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悲壮,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
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
其答案:(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一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有着高阔的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
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没有北方的这种粗犷。
答案为: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相关段落:(1)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流,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
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
(2)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
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
解题分析:此题虽然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可也暗含了“游客”与“移民”在告别三峡时不同情感的比较。
前者仅为“再看最后一眼”式的告别,而后者则是“故土难离”式的留恋与“舍小家为大家”式的牺牲。
答案为:(1)游民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技巧点拨:题干中要求“赏析”重要语句,答题时就应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可采用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寻找解释说明法。
阅读语段中往往是先有一句较为重要的话,然后再通过举例说明或其他方式进行解释说明。
要理解这句话,自然要通过这些例证性的例子或解释性的语句来寻找答案。
思维误区:答题片面,妄加揣测。
解题示例1: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19题) 相关段落: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
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解题分析:解答时要从对句子本身的关键词的含义的理解入手,要分析本句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以及本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是小花的顽强生命力。
“灿烂”一词则表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答案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
初中语文常识如何赏析句子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赏析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式加内容 。
形式就是修辞手法之类的,例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排比的增强语势、渲染气氛,设问的启发思考,引人注意等。
内容就是文章的主旨,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去理解)。
在答题的时候,必须结合具体的相关语句分析。
如果是解释词语意思之类的赏析。
可以用这样的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紫藤萝瀑布》中的这句话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赏析范例: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富有表现力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类的都是形式。
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的特点 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这一类的都是内容这个很有用的,经过真人实验(其实就是我自己)。
纯属原创。
请看在我辛辛苦苦打那么多字的份上采纳,谢谢。
鄙视无耻的抄袭者。
如何赏析重要语句
赏析文章的句子,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平时不多加训练,积累经验,到考试时只能是临时抱佛脚。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会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多加训练。
如在现代文教学中会设计赏析句子的环节: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的语言优美、生动,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等等。
现代文阅读怎样赏析句子: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