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怎样思想感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1.追溯21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起来觉得舒徐入耳.
2.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
3.21年的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
4.写出先帝的榜样,说明先帝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仿先帝知人善任.
5.表明自己21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除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
急!!求诸葛亮出师表中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1、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赏析:(1)《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2)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
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
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
经过几年的努力。
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
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
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3)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
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
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
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4)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
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
”屈原是在遭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
出师表中表示诸葛亮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出师表中表示诸葛亮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中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意思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人应该低调谦虚、见机行事;在面对复杂局面以及危难的时候,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于出头。
先要观察形势、认真分析,然后从长计议;在实现远大抱负的时候,切忌不要贪功求名,而是时刻都要沉思冷静、客观地观察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适合我的置为,我坚决不去谋求;而只有和我理想相近的置为,我会踏实去做、认真履行侯...
描写诸葛亮和《出师表》的古诗句
描写诸葛亮的诗词1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2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
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3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4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5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6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7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8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9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10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12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
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13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14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5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
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6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17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18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19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20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21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22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3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24 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
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5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前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句子是?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裨补阙漏 作奸犯科 计日而待 苟全性命 攘除雅言 咨诹善道 察纳奸凶 斟酌损益 感激涕零 不知所云 三顾茅庐:《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文天祥的“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 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感状》)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身高约合现今1.84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隆中对》。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
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
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
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
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
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
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
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
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怎样思想感情: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