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句子赏析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赠从弟其二句子赏析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古诗《赠从弟》的赏析
赠从弟(其二)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②从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
④瑟瑟:风声。
⑤罹:遭受。
⑥凝寒:严寒。
【作者点击】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 【作品品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人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
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诗文品读】 【特色探究】 这是一首咏物诗。
【名句研读】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相关链接】 一、同题诗选录 ★赠从弟 唐●李白 楚人不识货,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唐●王维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唐●李白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赠从弟(其一) 魏晋●刘桢 泛泛东流水。
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
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
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
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三) 魏晋●刘桢 凤皇集南岳。
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
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
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
将须圣明君。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唐●李白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赠从弟茂卿 唐●杨巨源 吾从骥足杨茂卿,性灵且奇才甚清。
海内方微风雅道,邺中更有文章盟。
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流水东西岐路分,幽州迢递旧来闻。
若为向北驱疲马,山似寒空塞似云。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汉晋●谢灵运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
曾是朋从,契合性情。
我违志概,显藏无成。
畴鉴予心,托之吾生。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唐●孟郊 蒙笼杨柳馆,中有南风生。
风生今为谁,湘客多远情。
孤枕楚水梦,独帆楚江程。
觉来残恨深,尚与归路并。
玉匣五弦在,请君时一鸣。
二、古松诗选 三、诗中的古松赏析 【经典试题】 1、(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赠从弟》第二首哪句是名句
刘桢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
③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 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风声。
④罹:遭受。
凝寒:严寒。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作者简介:刘桢,字公干,“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幕僚,任丞相掾属。
曹丕《与吴质书》中说:“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与曹植并称“曹刘”。
有辑本《刘公干集》。
鉴赏提示:以昂然挺立于风雪中松柏形象隐喻坚贞不屈的人格美。
写作手法全用比兴,咏物写怀,立意高远,构思巧妙,用语自然,用意得体。
赏析要点: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要50句句子以及赏析
古诗文名句欣赏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八年级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九年级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简析:此诗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
古诗赏析 (150字左右)
席慕蓉在有关“乡情,乡思,乡愁”的诗歌也不少,而且这类诗歌她写得更是情难自抑,犹如悬崖瀑布,奔腾飞跃,很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无论身在何处,每每走进这类诗歌,心中珍藏的那分对故土的惦念之情可谓一泻千里,大有不可收拾之势。
一首《乡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心头绕: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第一节) 仅此两句,已经使我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第二节)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第三节)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描写手法上,没有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白发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优闲自得地聊天,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些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急!!!!!!周一我要讲赠从弟
赠从弟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作者简介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
东平(今属山东)人。
父刘梁,以文学见贵。
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
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瑀、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
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
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他与王粲合称"刘王"。
清代刘熙载说"公□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这是从对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长处。
还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
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
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尤为人所称道。
刘桢创作的弱点是辞采不够丰富,所以钟嵘说他"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诗品》上)。
他与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赋》,在文采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刘桢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刘公□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特色探究】这是一首咏物诗。
【名句研读】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赠从弟刘桢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手法:托物言志(托永立于寒风中的松柏来言志:勉励堂弟应坚贞自守,不应外力而改变本性)赏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
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亭亭山上松 下一句
亭亭山上松下一句:瑟瑟谷中风。
作品原文:赠从弟(其二)【作者】刘桢 【朝代】魏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赏析刘的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 古诗文网>>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作者介绍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
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
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
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关于送别的诗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 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
赠从弟其二句子赏析: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