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鸠摩罗什到底有没有子嗣?

鸠摩罗什到底有没有子嗣?

鸠摩罗什有子嗣,根据史书《晋书·鸠摩罗什传》《高僧传》等记载,鸠摩罗什有两个儿子。

鸠摩罗什一生总共有两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龟兹王的女儿。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阿谒耶未帝,在家排行老小,出生现在也无从考究。他与第一任妻子,不是本人意愿,当时皇帝想收拢他,把他灌醉与第一任妻子关在一起,后来生米煮成熟饭破了色戒。

鸠摩罗什的第二任妻子在历史上没有具体的记载,据传说是皇宫里的一名宫女。当时皇帝请鸠摩罗什讲译经,鸠摩罗什则告诉皇帝看见有两小人在肩上。后来皇帝赏赐一位漂亮的宫女给他,后来这位宫女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晋书·鸠摩罗什转》记载详情如下:

什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有余人肃容观听,罗什忽下高座,谓兴曰:“有两小儿登吾肩,欲鄣需妇人。”兴乃召宫女进之,一交而生二子焉。兴尝谓罗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由此可见根据史籍记载,鸠摩罗什生有两个儿子。

拓展资料:

鸠摩罗什“破戒”问题

关于鸠摩罗什的传记,最主要的有三篇: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的《鸠摩罗什传》;梁慧皎撰《高僧传》卷二的《晋长安鸠摩罗什》和《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鸠摩罗什》。此外,在佛教典籍中亦有部分摘要记载。

以上三篇文献,《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内容大部相同,少部分有差异。而《晋书》内容是以上两篇的摘录和缩编,但有很大的增添和删减。 关于鸠摩罗什“破戒”的记载,《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是相同的,只是词字略有差别。

按上述两篇所记,与鸠摩罗什“破戒”相关的有两次事件,兹引《高僧传》所载。

第一次是在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吕光破龟兹获鸠摩罗什后。【光遂破龟兹,杀(白)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

另一次是前秦灭亡后,后秦君主姚兴迎罗什入长安,拜为国师。罗什主持庞大译场,译出大量佛经,获得极大成就和声望。姚兴视罗什为奇才“圣种”,唯恐断后,便强迫罗什接受女人,以“传种接代”。

参考资料:中文百科网《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金刚经》里最经典的一句话,叫“~~~应作如是观”,求...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三论宗 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

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

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

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

此宗着重从真空理体方面揭破一切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缘起无自性,五阴十二处等虚妄不实,彻底破除迷惑,从而建立起无所得的中道观,以求实现其无碍解脱的宗旨。

这一宗,实际就是印度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瑜伽宗 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

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

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

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

“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名”和“相”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

“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

三自性: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

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

八识:“识”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

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

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

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

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天台宗 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者,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

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

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

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

此三观可以于一心中获得,名为一心三观。

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道谛叫做三谛;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圆融三谛。

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说明诸法无碍,事理圆融。

天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别的宗属前三教。

此宗总结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的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示了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贤首宗 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

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所以叫贤首宗,又名华严宗。

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

五教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圆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

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

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

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

十玄门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

这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

三观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

关于“知足”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1. 浮世喧嚷,浊尘蔽目。

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势必早晚都会成为盲心人。

行存于世悲哀度日却全然不知。

知足,知爱,才能知生命的朴质本源。

人心都满是破洞。

洞外是暖腻的浮光,洞内是隐忍的真相。

--王臣《染花集》2. 生活欠我们一个“满意”,我们欠生活一个“知足”。

--网络来源3. 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

--苏格拉底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5.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6.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7.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8. 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鸠摩罗什《佛遗教经》9. 知足者常乐,随遇而安。

如果你不能做你所爱的,就必须爱你所做的。

--希尔《天蓝色的彼岸》10.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

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水浒传》11. 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

只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人民不会亏待,社会不会忘记。

--季羡林12. 在遇到他们之后,我渐渐觉得,有这群朋友,已很知足。

此后,只望岁月静好。

--夏七夕《后来我们都哭了》13. 大概那时候青涩的暗恋,只要能和那人在同一个教室里便会觉得心满意足,哪里会像长大了之后那般,永远都无法知足。

--云上《我在等,等风等你来》14. 长大还有一个好处,我们对人生的不完美,无论是自己的不完美还是别人的不完美,变得不再介意。

我们不再要求,交一个永不背叛的朋友、一个忠贞不渝的男友,就算是父母,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百分之百的付出。

我们明白了生命中没有那么多好运气,只能逆来顺受,但是在这么残酷的现实中,还是有人愿意为你赴汤蹈火,就应该知足。

--张晓晗《女王乔安》15. 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

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

--网络来源

金刚经四句偈语是哪四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个是最出名的四偈。

拓展资料:这四句的意思是: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

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

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

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

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

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

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

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金刚经百度百科

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

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

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

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

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

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一点。

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

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

我起初也学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

我近来忏悔了!那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的法子。

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学”的门径。

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

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

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

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曾想出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

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

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手的法门。

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

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

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

(一)工具之部《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

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

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

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上海医学书局(二)思想史之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

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

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

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原刻本。

《周礼》通行本。

《论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

《抱朴子》(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

以下略举佛教书。

《佛遗教经》同上。

《异部宗轮论述记》(窥基)江西刻经处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同上。

《船若纲要》(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

扬州藏经院本。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玄奘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

《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

《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

《中论》(同上)扬州藏经院本。

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

《三论玄义》(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

《大乘起信论》(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

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

《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

商务印书馆将出版。

《小止观》(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

金陵刻经处本。

《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大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

常州天宁寺本。

《华严原人论》(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

《坛经》(法海录)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语录》...

什么叫般若境界???

不可说不可说领悟不难,证悟很难;领悟了没有用,证悟才会了生脱死。

阿难多闻,可是修的不够也没有足够的定力摆脱外道的邪法。

我认为大家好好修行就最好。

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因为过去翻译佛经的原则是观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宁可译音再加以注解。

就像现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译气字(气功的气,修道的气)就不能翻,因为不能译成瓦斯,也不能译成空气,或其他的气。

由于外文每一个气都有一个专有的字,而中国字欲不同,气字上面多加一个字意思就不同了。

空气、煤气、电气,就是人发脾气,都是气字上面加字不同而有异,所以单独一个气字只好翻音,然后再加注解。

当时般若不译成大智慧,也是这个原因。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

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

所谓根本的智慧,也是一个名称,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这个智慧才是般若。

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

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

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

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

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

大家要注意!他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去思想道是什么。

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范围。

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

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

如果讲一个佛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

虽然有时侯佛法里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里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着相了。

所以,唐宋以后,禅宗干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辞而已。

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盘也可以,说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辞,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

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这些年来,有许多外国同学研究如何翻译境界两个字,我说假使翻成外文的话,勉勉强强可翻译成现象,但是那仍属于自然界的观念。

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难翻译。

譬如修道见道的境界,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

又譬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我们常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就会引用到这两句话。

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禅师们因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个和尚住茅蓬的时侯,就写了一副很好的对子:‘万里青天开笑口,三间白屋竖拳头’。

像弥勒菩萨一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喜欢塑的一个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喜欢。

三间白屋就是三间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里海阔天空。

像这一类的文字,就描写一种境界,但也并不足以代表悟道那个境界。

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

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意。

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了,专门回头想少年时代的事。

有时侯自己坐在那里想起来,还摇个头笑一下,回味那个境界。

这些都属于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此外,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

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

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平,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

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

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至于我们没有修道的人,有什么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众生所有的苦恼境界。

如古人诗中所讲的:‘...

被称为国家精典的儒家著作是什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 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2、《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内容丰富全面,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从宇宙自然到人生社会都有辩证的论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

《易经》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奇一偶谓之数”。

从六十四个不同的卦象中,可见古人们“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辩证法。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

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

它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的人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

我们品读它,体悟它,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与生活。

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领悟《易经》,编者对每一卦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是“卦辞阐论”。

记录卦辞和易传的原文,使读者可以初步领会卦辞的韵味。

二是“爻辞释语”。

对每一爻的意义进行了逐一解释,以提纲挈领的解说,使读者进一步领会卦辞的意义。

三是事典。

结合古今中外的事例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

四是思悟。

就作者的个人理解,从中挖掘其象征意义和引中意义,力图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起到忠告、警示的作用。

《易经》是一座智慧的宝库,我们也许悟不透它,但不可以不读它。

即使不能完全还原其本意,至少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它,只要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进入《易经》的门径,便可徜徉其中,并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营养。

读《易经》,哲学家悟得思辨,史学家悟得历史,政治家悟得治世,军事家悟得兵法,企业家悟得经营与管理的真谛,是一种追求真理、不断接近真理的享受。

《易经》作为一本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就多数人而言。

读解之难犹如一部天书,但如果读者心有所用,始终抱着“君子终日乾乾”、“与时俱进”的态度,相信必能悟有所得。

3、《论语》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

麻烦推荐几个好看的穿越文,短篇的

以下为我喜欢的小说,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整体都是属于不幼稚,不花痴,很多都是文笔很诱人的,反正只要是推荐给人看,都说是好看的,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下~~《绾青丝》这是我最爱的穿越文,也是最经典的穿越文,相信看过的人都没有异议吧~~《潇然梦》《少年丞相世外客》这两部是同一位作者写的,我很是喜欢的,都是穿越到架空的。

《潇然梦》女主刚穿过去就毁容了,但凭着她现代人的与众不同,她的智慧与性格赢得了世间最华丽的男子的爱情,可是却在各种压力下被逼得跳崖,经历种种,当她恢复容颜再次回到所爱人身边时,他认不出她了,他身边竟有一个"她"了!她如何面对,如何证明自己?!《少年丞相世外客》女主穿到一位拥有绝世容颜的女扮男装的少年丞相身上,她从无知渐渐蜕化成一位真正的奇才.女主可以穿回现代的,讲述了她两边的爱恨情仇,有人喜欢现代的有人喜欢古代的,我都喜欢,很不错的文.《空越与反穿越》很轻松的,不错~《清宫情空》是女主与康熙的爱情故事.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穿越文,对我意义非同~《金屋恨》大概是讲女主穿到了废后陈啊娇身上,但一次意外出了宫,谁都不知道她已经出了宫的,在外面救助难民,并建立起了一个有玻璃有水管等现代技术的地区,引起皇帝的注意,有爱情,有阴谋,也战略,有奇景,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故事情节.最要命的是,她把整个历史都改了! 这部小说我个人极度喜欢的,看了一定不会后悔的! 《穿越之陌上花》这部很有意思,是在古代搞生化危机!她是生物博士,跟金屋恨有点像,也是穿到一个废后身上,可故事完全是两种风格,她选用花花草草制造生物武器,就让自己离开了冷宫,开始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这部小说也是我好喜欢的,剧情很是不按常理,让人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好看! 《梦落繁花-蓝雪》这部小说开始有点淡淡的,讲女主穿到一个小姐身上,本以为很老套的,但当他家被抄家了开始,我才发现作者构思有多精密,你总是无法猜到接下来的情节,被贬去妓院做丫头,又被害卖去做军妓,在即将被轮奸的处境下,她从容面对,自己脱光身上的衣服,简直太不可思意了,但放心,女主只失身给了两个男主,挺纯的~~之后的密秘,让人一口气想将看到头,很是吸引人.《美人劫》《笑倾三国》《美人殇》这是梦三生的美人三步曲。

三部都是穿越的,我喜欢的一类小说.其实美人殇应该是在笑倾三国的后面的,可是我觉得还是按这样的顺序看有味道,对了,美人殇的结局是在笑倾三国里的哦.三部都是讲美人,可能前后有点关联,但完全是独立的故事,每部都不是特别长,但都好看.分别讲的是西施,曹操儿子曹冲的生母(记得曹冲称象吧~),貂蝉.我个人更喜欢美人劫,可似乎是笑倾三国才是他的成名作的......《美人劫》女主穿到一个胖丫头香宝的身上了,在几经波折后竟然也变成了瘦美人,可她并不是真正的西施,西施另有其人,的确漂亮,但是个病美人.女主本与范蠡相爱了,可是范后来失忆了,与西施在一起,女主很伤心,他不但伤了她的心,还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让她代替西施去吴国,好狠的心,但到后来他恢复记忆时,悔恨不已,却已经来不及了!不过女主幸运,她遇到了真正可以托付终身的人,那个人竟为她弃国弃天下!~《穿越之清冷公子》这部的女主近乎完美,不是很长的,但故事好看,营造的意境相当好,我相信女生一定喜欢~~很多国主喜欢女主的,看小说名也知道她是女扮男装的.《时空错·锦凤成凰》这部里女主可以穿回现代的,她的哥哥也可以,女主在古代是被逼着女扮男装入皇宫救人,而谁知她所救的人正是她的亲身父亲!这部是我挺早的时候看的,那时候没完,现在已经完了,当时觉得特别好看,剧情不错,虽然文笔不是特好那种。

《女子无殇》《宸宫》 《我的皇后》《云中歌》《颜夕》这几部不是穿越文,但我相信看穿越文的朋友一定也会喜欢的!前两部很类似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了,最好是先看一部,再看别的,看完再回来看另一部,不然,太过类似了。

但我敢打赌,你不会因为两部像就觉得乏味的,内容是很不一样的!文笔也是不一样的,但这两部都是少有的好文笔!《宸宫》真是不小得怎么说的啦的啦的好看啊,曾经的绝艳,重生的仇恨,交织的爱情.....凄美那个情啊~~这不是穿越的,是借尸还魂,带着仇恨再次重生,很是精彩.文笔很好。

《女子无殇》文笔相当赞,剧情跟宸宫有点类似,但值得一看的。

女主为了仇恨而运用阴谋,在复仇的同时却爱上了男主。

《云中歌》我本是只看穿越文的,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全古代的真的很吸引人,不论是文笔构思都充满了神秘感,看的时候时时都会让人有一种期待的感觉,很好看,女主叫云哥,像仙女一样的孩子,纯真大胆,她的父母更是神秘的不可思意的人们,一家子都是奇材~《颜夕》与云中歌一样,不是穿越文,但更胜穿越文,女主有着像现代人一般的个性,小候爷的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我觉得~~好看!《我的皇后》这部也不是穿越的,但也特好看,女主也是很有个性的.千万不要以为是后宫文,其实不是的,有点像武侠,但又不完是...

了解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

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

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

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

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

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一点。

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

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

我起初也学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

我近来忏悔了!那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的法子。

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学”的门径。

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

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

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

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曾想出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

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

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手的法门。

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

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

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

(一)工具之部《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

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

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

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上海医学书局 (二)思想史之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

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

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

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原刻本。

《周礼》通行本。

《论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

《抱朴子》(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

以下略举佛教书。

《佛遗教经》同上。

《异部宗轮论述记》(窥基)江西刻经处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同上。

《船若纲要》(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

扬州藏经院本。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玄奘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

《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

《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

《中论》(同上)扬州藏经院本。

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

《三论玄义》(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

《大乘起信论》(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

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

《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

商务印书馆将出版。

《小止观》(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

金陵刻经处本。

《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大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

常州天宁寺本。

《华严原人论》(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

《坛经》(法海录)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语录》...

《金刚经》中所谓的“四句偈”是哪四句?

《金刚经》中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四句偈,《佛学大词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颂。

佛书所载偈颂,由四句组成者,字数多寡不拘。

四句偈往往能涵盖经论佛法之要义。

扩展资料释迦佛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没有详解何为“四句偈”。

所以谁也不能“论断”何为“四句偈”。

《金刚经》中四句偈的意思是:云何空身。

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

终须败坏,有知男女躯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云何空心。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

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云何空性。

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

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云何空法。

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句偈

鸠摩罗什到底有没有子嗣?: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