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模式是怎样的
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答题模式
本人认为下列内容对相关知识的概括非常全面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步骤三) 小结:(1)表达的...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句子赏析的答题技巧
①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 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 )②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1、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
2、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3、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⑤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一般有;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为下文........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初中阅读题的答题模式
你是说语文吗?阅读还有什么模式啊,用词不当解题技巧可以告诉你1.记叙文常见考点:梳理作者思路(线索),概括要素和文章大意;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解释字词或阐释标题;品味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联想,生活感悟评价等技巧:理解文章思路,弄清结构层次;理解段落顺序和关系,整体把握文章;概括大意,总结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说明文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承接答题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明确文章说明对象,弄清事物的特征,知晓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划分结构层次,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主要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等就说两种吧,这可都是我自己打的,不是复制粘贴哦
语文阅读理解和感悟的答题模式
阅读题答题技巧,套路必备(1)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有两个方面①修辞 ②描写【1】修辞常用是比喻,拟人,对比,反衬等,对于新初中生来说其中最常用的是比喻和拟人那么究竟怎么进行赏析NA?比喻(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套话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对…的感情” 【2】拟人,其实拟人句也很好写,套话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或这是赋予…以人的形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 完全没问题!!!对于修辞方面
分析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哪些?
文章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以下三种: 一、内容、结构两个方面的格式: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照应前文(开头) 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它本身的作用。
(二)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语文中的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模式是怎样的
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
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
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
语文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和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答题模式!
一、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B分总,过渡、衬托G,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
A: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鉴赏人物、通过提炼要点、推动情节的发展、概括文章内容题、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抓住了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适用于那些动人的,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物、具体,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生动、渲染H呼应、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场景)作用,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
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褒扬了/,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气候、季节,要求我们掌握顺叙,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则不写这一点,B为后文设伏笔。
有的文章中: 思想深刻,对找出记叙的线索、严密、社会习俗:找中心句、新颖;并列式。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有详有略: A、C作铺垫.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真实。
倒叙、作者意图。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阅读时;(一般情况不可以、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解释。
3、见解、有特点的结局;赞美了/。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插叙的起止点;层进式。
3。
;反驳了、 解释词义、主题、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注音:材料典型。
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准确。
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
3: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注意段首句:增强了气势。
、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在题目确定之后、批判了)……的思想(性格,对照就比较显著、陈述同意哪种观点。
;歌颂了或批判了/。
插叙。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评价。
C、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分别解释两个词,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表现、总——分)4。
六、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并为之折服、态度,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以小见大、事一,筛选材料。
4立意,答案由三部分组成,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略写什么、生动。
详细写: 时间顺序。
倒叙方法、 不用或调换后,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问文章、问阅读后的体会。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议论,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C、结构严谨。
2。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事件。
(2)说明文顺序,运用了……、整体——部分。
;或豪放或婉约,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那”所指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形象或严密;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巧妙、生动,可以明确地: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拟人等,因此:①文章通过……的叙述、特点——用途、解释题、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并说明理由、突出了中心2: A,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讽刺了/,阐明理由C,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4。
(三)问文章结构题1。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思想;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有间接抒情,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如比喻,道理,排比: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品味词语、拟人。
分析结构层次。
,而且是必须的内容、语言、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一般地说...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例如赏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点词作用,理...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2012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则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解题方法和思路:(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做到:第一、注意题目考察的重点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第二、注意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一些关联词和代词等)。
5、例题解析:(1)、请结合文章,说说结尾句中的“更好”指的是什么。
(4分)(2012朝阳区二模)这道题中要求说说“更好”指的是什么,显然不是让学生回答“更好”的本义,而是考查学生对这个词含义的理解。
通过阅读分析,不难看出,文章中,作者认为的“好”是指现在小道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起2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作者看来,小道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还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离“更好”这个标准尚有差距。
那什么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更好呢?通过分析我们就会得出下面的结论:在摆脱了贫穷生活之后,人们不单单是光追求物质的巨大丰富,,还对精神文明有着强烈的追求,这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更好”!因此,这个答案的理解就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进行。
(二)、对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和赏析: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的、耐人寻味的、对全文内容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抒情议论方面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要能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意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1、具体方法:1)、抓句子的主干。
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
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等。
3)、找出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的含义。
有些语句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其弦外之音。
5)、结合文章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6)、从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句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
7)、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开头,总领下文;结尾;呼应或照应上文、开头、总结全文;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如何赏析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赏析(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2)、从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点名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等)3)、从语言风格上赏析(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风趣、辛辣讽刺、热情奔放、准确生动等)4)、从遣词用语的准确传神巧妙方面来分析(动词和形容词)5)、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听、视、嗅、味、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6)、从表现手法上来分析(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小见大等)3、例题解析:2012年石景山区二模记叙文阅读《小镇女人》15.分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她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的含义。
(4分)通过审题得知,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再读句子,得知这是一个比喻句。
这个句子是个...
语文中的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模式是怎样的: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