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连用三个感叹号造句 怎么造

连用三个感叹号造句 怎么造

这个世界真美好啊!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啊!

你真是太棒了!太令我敬佩了!太超出我们的想象了!

希望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光彩夺目!

三个感叹号在句子后面表示什么意思?

详细如下:1、感叹号就是用来增强语气的,三个感叹号就把想要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更强烈。

2、感叹号,为标点符号的一种,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

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

凡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感叹号的用法:1、表示强烈的感情 。

例:我真的很高兴! 无论是喜、怒、哀或乐,只要带有强烈感情,均会在句尾用叹号。

2、表示命令、祈求 。

例:求求你!不要离开这个家!3、叹词。

例:1. 唉! 2. 啊! 3. 呀!4、敬语 。

例:恭喜!恭喜! “恭喜”是单独成句的敬语,故在后面用叹号。

5、呼语句。

例:孩子们!要乖乖听父母的话。

“孩子们”是呼语,加上叹号可强调说话对象。

在一个句子未尾连续三个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

展开全部 你好~在一个句子后面加上连续几个感叹号的作用一般是加强语气。

比如,妈妈对小明说:都半夜了你还不睡!或者,妈妈对小明说:都半夜了你还不睡!!!!!相比之下,第二种说法妈妈表达的语气和情感更加强一些。

一般这种加好几个感叹号的都会加在句子后面来表达自己生气或者惊讶的情绪。

(都是个人总结不是特别专业别介意啦)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 ̄)~*...

一句话可以用三个感叹号吗

这是可以的,因为逗号、句号、顿号等是表示句子停顿,没有或少有感情色彩和情绪掺入。

所以只要一个就能表示清楚了。

而问号、叹号等除了表示停顿,更重要的是表示感情色彩和情绪,所以当需要参杂几种情感或者强调某种情感时,就需要连用或者混用了。

一句话后面连发三个感叹号什么意思

汉语标点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线条和间空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林氏认为,狭义的标点指书写形式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非书写形式的标点,如间空、大写、分段等,并把非书写形式的标点作为研究对象.钩识号从先秦至少到汉代一直用来断句.《说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汉语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逐次介绍唐代写本和《金刚经》刻本的标点,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标点,以至新中国的《标点符号用法》,称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统的标点符号简史.句读是中国传统的标点,则在第一篇中设“句读·圈点”作了专门的讨论.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 标点符号漫画插图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问题.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2).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表示“大声”.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叹号”,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改称“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连用三个感叹号造句 怎么造: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