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晓:清晨。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表判断动词。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妙。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4: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用优美的句子将《答谢中书书》翻译出来,让它富有诗意
先奉上原文: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再说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无比细石可见。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依然。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侧耳就能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太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这种奇丽的景色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世间。
简单说明一下,我是在前人翻译的基础上略作改动,让译文都押an的韵,也算是对您有个交代了!
答谢中书书【句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
青林翠竹,四时③俱备。
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
实是欲界之仙都⑥。
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
山河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 阅读答案
展开全部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演练1.注音 颓( )鳞( )遂( )荇( )与( )奇者 藻、( )荇( )2.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竞跃: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欣然起行( ) 水中藻荇交横( ) 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入户(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 )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6.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
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语。
遂至承天寺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 , 。
,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 。
1.《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字 ,号 。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课内外延伸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二)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答谢中书书的内容
正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
青林翠竹,四时(2)具备。
晓雾将歇(3),猿鸟乱鸣;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
实是欲界之仙都(6)。
自康乐(7)以来,未复有能与(8)其奇者。
课下注释:(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班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7)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
(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单句剖析 《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情感: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陶弘景(452~536年)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华阳真逸,华阳真人。
刘宋时丹阳秣陵(今句容)人。
弘景从小就很聪明,博学多才,性爱林泉,好学道术,尤好著述。
幼年得葛洪《神仙传》一书,昼夜钻研学习,受其影响很深,遂立志养身术。
疏眉长额,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由于他读书很多,且善于琴棋、书法和作文章,曾作过齐、宜都王的诗读,但没有多长时间就辞职了,隐居茅山华阳洞“修身养性”,并钻研医药书籍,随后又避世至浙东、浙西等处,仍坚持道家戒律。
可以说是一个虔诚的道徒,在修道过程中,亦从事丹鼎,炼制了大量的丹药。
梁武帝召他作官,他坚决不肯,被“尸解” 而死,终年八十一岁(一说“年八十五岁无病而卒”)。
陶弘景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经过后汉三国及两晋南北朝的时期,当时患乱频繁,疾病流行,古医籍有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散失的。
由于疾病流行,促进了医药学相应的有所发展。
弘景不仅长于天文、地理、气象,还精于医药。
因为他知识渊博,武帝即位后,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向他请教,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在药学方面,他除炼丹外,对本草特有研究。
永明10年(公元492年),四十岁的陶弘景厌倦于官场斗争,辞职后,在句容县的句曲山隐居,专心致力于医学等科学研究。
句曲山又名茅山,有一山洞——第八洞宫,以“华阳之天”命名,而弘景亦以此为号“华阳隐居”,开始了采药著述和游历生活。
公元536年(大同二年),陶弘景年八十五岁,无病而卒。
临死时,他嘱咐弟子对他“薄葬”,弟子按他的遗嘱执行了。
死后被追赠为“中散大夫”,号“贞白先生”。
陶弘景推崇葛洪学说,对葛洪评价很高,曾说:“葛氏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播于海内,因而济者,其效实多……”。
又说:“抱扑此制,实为深益……”。
然因年代久远,传到弘景时代已阙漏未尽,脱简不全。
于是,他就“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于杂病单治,略为周遍矣,昔应璩为百一诗,为箴规心行”。
由此看来,弘景学术思想,是在葛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一脉相承,而陶氏对其有所发扬光大。
尽管陶氏是一个道教徒,但其治学却是科学而严密的。
他在补阙葛洪《肘后方》 时,为了避免后人将其所添补的东西,误认为葛氏原著,而把自己所加入的注,以红笔写出来,以示区别,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可贵的。
再如,他在补阙《肘后方》时 ,并不是盲目继承葛洪之学,而是对其缺点错误进行了删改,提高了原书的科学价值 。
由此看来,他于“补阙...
《答谢中书书》中侧面说明山川美不可言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中侧面说明山川美不可言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起首一句是从古至今大家都在谈;中间五句,四句是正面写,一句总结;最后一句是侧面写,经山川的知音者少,更衬托出它的妙不可言。
原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
答谢中书书哪些句子写山,哪些句子写水
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答谢中书书 与顾章书 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作者 : ,字: ,号: ,丹阳秣陵人, ( 朝代 )人。
著有《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四时jù备( ) 夕日欲颓( )沉鳞jìng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俱 tuí 竞 yù】(二)、重点字词解释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四)、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3.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自康乐以来4.将:晓雾将歇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失马》5.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6.时: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7.日:夕日欲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8.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天山共色9.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3.如果;假设连词从,介词4.将要;带领。
5.判断动词;此,代词6.季节,名词;时常,按时,副词。
7.太阳;天8.都,一样。
9.奇妙,形容词;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五)词类活用: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六)、古今异义词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七)、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内容及写法理解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优美凝练的笔触,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以及对俗世的鄙弃情怀。
二、课后题提示: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一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借谢灵运寄情山水来寄托对黑暗现实、世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主要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以及虽遭贬依然豁达的胸襟。
考点:一、重点实词的理解古来共谈——赞美、赞叹五色交辉——交相辉映四时俱备——四时:四季;备:有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竟跃——沉鳞:潜游在水里的鱼;竟:争相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仙都:天堂自康乐以来——谢灵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奇者:美妙的山水景色二、各类语言现象(一)、一词多义(解题策略: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这就要求我们重点掌握一些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3.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自康乐以来4.将:晓雾将歇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失马》5.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6.时: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3.如果;假设连词从,介词4.将要;带领。
5.判断动词;此,代词6.季节,名词;时常,按时,副词】(二)同义词【答题策略】 文言文中有一大批基本词汇古今意义相同,这些词是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基础,只要结合现代常用的词语学习,考试时自然会轻松自如应对。
1.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答谢中书书名句,尽量只找一句】作业帮
那里,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
可见当地的环境设施不错。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所以在那里的屋子都是用竹子塔成的。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你可以不必担心吃的东西。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所以呢那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