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感悟 > 送女儿去英国扶贫

送女儿去英国扶贫

张先生本是上海人,上世纪70年代到江苏大屯煤矿工作,与我成了同事。到了90年代中期,我们两家又先后搬来北京,面对陌生的茫茫人海,两家的交往自然就多了起来。张先生夫妇合力打拼,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他们有个独生女,女儿在北京上到初三时,数理化成绩总上不去,看来要想上个好一点的高中就很难了。当初女儿来北京上学时,张先生夫妇已经花了一笔不少的赞助费,再花钱上高中,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夫妇俩权衡利弊,决定不惜代价将她送去英国留学,当时女儿年仅15岁。
不久前,张先生邀我们一家相聚,原来他们的女儿回国探亲来了。从外表上看,他们的女儿与以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三年独立生活的磨练自然使她成熟了许多。他们都赞他女儿懂事多了。
张先生的女儿在距曼彻斯特一百多公里的小城读高中,校方说为了有利于她尽快过语言关,特地将她安排在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家里寄住。为此,她每月需向房东支付400英镑,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房东只为她提供一顿晚餐。她向我们抱怨说,那个房东很抠门,晚餐特简单。要知道,学生都指望晚上能吃到一顿好饭呢。
她还告诉我们,为了节省开支,她每天都是步行去上学,单程4公里。尽管如此,父母这三年还是为她花去了五六十万元人民币,如果再接着上四年大学,父母为她求学所花的钱肯定要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了。她说,在英国呆的时间长了,才知道英国政府为了减少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巧妙地利用外国留学生实施扶贫计划,校方让她寄住在那个孤独的老太太家里,就是这项扶贫计划的一部分。她还知道,将来在英国上大学时,支付的学费比当地人要高许多倍。
我们的同胞之所以肯花血本送孩子出国留学,大都抱着很高的回报预期。全社会持续多年的外语热使他们相信:只有外语才是知识,才是能力,掌握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于是,自费留学越来越低龄化。有统计显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8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自费留学。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曾以鸦片为媒介,从我们这儿弄走了大量真金白银;今天,我们应该防止他们利用新的媒介,诱使国人用宝贵的外汇去为英国扶贫。张先生女儿的亲身经历,就是我“扶贫一说的根据。


送女儿去英国扶贫: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