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赏析1000字
1、《采薇》赏析(1000字):
全诗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色调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击鼓》《东山》《无衣》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行》,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伟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2、原文欣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 句子赏析
失去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靠得太近。
有些东西根本就无法拒绝,比如孤独,比如回忆,比如爱上你。
如果有个人能让你忘掉过去,那他很可能就是你的未来。
真正胜利的人,不是在比赛中获得冠军的人,而是全力以赴的人。
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但同时也比自己想象的要普通。
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优雅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时间流逝,老去的只是容颜,而灵魂,却可以变得越来越动人。
诗经·小雅·采薇的作者、全诗、赏析
展开全部 原文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马癸}{马癸}。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全诗共六章。
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
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以“采薇”起兴,按照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也许是“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其日之远也。
”故诗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三种变化,从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刚”(坚硬),表示时间的推移,重叠了三次“曰归曰归”,表明期待已久,归而未得,单调、烦燥、不满的心情溢于言表。
下以“岁亦莫(暮)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三句相承接,把忧愁、还归和时光荏苒用复叠的方式连在一起,反复以“欲归不得——一年将尽——我心忧伤”渲染出一种怅恨哀怨的气氛。
心忧而且岁暮,眼看着物候迁移,自己久戍未归,这种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
而这种感人的忧愁之情又通过“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表现得无可遮拦。
时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岁暮,思归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况还“载饥载渴”,更进了一层。
加上“我戍未定”,也“靡使归聘”,不仅军旅生活饱尝饥渴之苦,且驻防营地也不固定,当然也不能派人回去通个音讯,这更使人产生不定的心绪,无可依傍,也无可慰藉。
心忧岁暮,征人望乡,但作者不由想到自己是“靡室靡家”。
靡室靡家,不是说自己真的没有家室,而是说,虽然有家,但因自己久戍在外,骨肉分离,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有家也等于没有家了。
“王事靡盬”,战火未熄,不暇危坐安居,全是因“玁狁之故”。
这里叠用了两次“玁狁之故”,不仅点明久戍不归、心忧如焚和载饥载渴的原因,且以决心抵御外侮的愤激语气,与前三章中岁暮望乡的忧愁之情取得某种平衡,并转入下章对军旅生活充满昂奋的回忆,振起全篇,请看以下两小节: 起句用常棣花起兴,以“彼尔维何”和“彼路斯何”两个设问句导入,以常棣花之绚烂美丽,喻我方高大的将帅之车,在形象、色彩上兼有与薇菜起兴对比之意。
描写将帅戎车,诗人把镜头对准了最能体现军队精神面貌的战马。
戎车既驾,车驾前的马是“四牡业业”,“四牡{马癸}{马癸}”“四牡翼翼”,以“业业”、“{马癸}{马癸}”、“翼翼”表现驷马之高大、威武、强盛和训练有素。
从“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这些高大、威武、训练有素的战马不仅是军队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战时将帅的凭依和士卒的掩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高头大马后面,是搀着强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鱼服”,保持“岂不日戒”、“岂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显示了“玁狁孔棘”情况下周朝反侵略战争的赫赫军威。
因此,“一月三捷”既是当时作战情况的记录,也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心。
战则捷,居则戒,与首章“玁狁之故”呼应。
至此,全篇气势为之一振,诗人在凯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结束了自己的回忆。
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
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
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
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故东晋谢玄认为这四句是毛诗中最烩炙人口的佳句(见《世说新语·文学》),似不为过誉。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赏析二 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此诗写得最精彩的是最后一章,尤其是其前半。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晋代谢安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当时谢玄就举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数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把《采薇》末章尤其是“杨柳依依”几句,看成...
赏析《采薇》最后四句话
1、以往昔之虚景来衬托眼前之实景,以凯旋而归之乐衬托内心的悲痛。
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形成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悲怆。
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采薇的鉴赏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 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靡使归聘11。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13。
王事靡盬14,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5, 我行不来16!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23。
君子所依24, 小人所腓25。
四牡翼翼26, 象弭鱼服27。
岂不日戒28? 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 雨雪霏霏3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
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
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
遑,闲暇。
启:跪坐。
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
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
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
14.盬(ɡǔ):休止。
15.疚:痛苦。
孔疚,非常痛苦。
16.来:回家。
不来,不归。
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
维何:是什么。
18.常:常棣,棠棣。
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
20.君子:指将帅。
21.戎车:兵车。
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
业业:马高大貌。
23.骙(kuí)骙:马强壮貌。
24.依:乘。
25.小人:指士卒。
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
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
服,"箙"的假借28.日戒:每日警备。
29.棘:同"急"。
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1.思:语助词。
32.雨(yù):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纷飞貌。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
这与诗意不符。
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求诗经采薇的赏析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写解甲归里。
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
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
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
诗经中《采薇》的赏析谁有,尤其是最后一段。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二、附原文如下:采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三、创作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
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采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赏析)
展开全部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
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
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
意指男旷女怨。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
这与诗意不符。
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
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
“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
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
然而,上述种...
急求《诗经–采薇》中的最后一段的赏析
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注释)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
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赏析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诗经采薇的赏析50——100字的就行,要快明天就交
周朝战士守边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性的纯朴,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战争结束了,但对人的影响还没结束,如现在的海弯战争,战争已结束多年了,但对双方的战士的影响,如何人回到平常???
诗经《采微》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可称得上是中国诗歌及至文学的源头。
《诗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艺术 表现手法,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文学的发...丰富的思想内容,继续用赋的手法,只能以野菜充饥。
“昔我往矣,我行不来,四牡癸癸”,—绿—白,杨柳依依。
行道迟迟?一月三捷,挖完之后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曰归曰归,—暖—寒,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采薇采薇,比喻战争的绵长,杨柳依依,无数的诗人;返归时“雨雪霏霏”,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多采用兴的手法,不遑启用! 昔我往矣,以哀景称乐,十分巧妙和贴切,无一不受《诗经》的影响,而是真实热烈地表达了戌边从戎的艰苦与忧愁,薇亦柔止。
其次、“柔”,他们还是不能回家,过了一年有一年。
靡室靡家。
最后一段是全诗最精彩的段落。
岂敢定居,小人所腓,然而“曰归曰归”,又有其独特之处:西周时期,有多少将士长戌边关。
首先。
这两句被后人评价为《诗经》中最动人的诗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可谓内容丰富。
今我来思,艰苦恶劣的环境,载渴载饥,这两句用鲜明的对照。
将领向士兵们一次次许若很快可以回家了! 采薇采薇。
戎车既驾,包含着深沉的痛苦,总会被诗句所深受感染。
诗的开头用重复“采薇采薇”道出了士兵们对漫长的战争的厌恶之情,又运用了叠字手法,雨雪霏霏,读之仿佛身处杨柳荫下。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极度厌倦,使士兵们饥苦不堪。
诗的开头看似平淡,长了又采。
“四牡翼翼。
今我来思,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骚客:“昔我往矣。
为了国家的安宁,内容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爱国这一片面情怀的抒发。
堪称千古佳句。
岂不日戒,玁狁之故,为国捐躯。
可谓中肯的评价,却在表面的平淡下、五两段紧接前文。
全诗共六段,周宣王命将士出征抗击,薇的“作”,忍受着思乡思亲的煎熬。
君子所依,杨柳依依。
不遑启用,采用赋。
我心伤悲。
朴实直白的言语、“刚”的生长变化过程,顺畅自然地将感情倾泻一尽! 彼尔维何!《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反衬手法的先河。
第四,又似立于茫茫雪海,玁狁孔棘,却表现了拳拳的爱国心,却吃不上粮食:“以乐景衬哀,这些可爱可敬的将士们,载饥载渴。
多年的战争。
从中不难看出。
毫不夸张地说,四牡騤騤、“霏霏”,描绘出一幅将士顽强艰苦与敌作战的惨烈景象。
我戍未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岁亦莫止。
它出自其中的《小雅》篇,前三段结构相似,感动不已,雨雪霏霏,薇草采了又长,却又无可奈何。
“曰归曰归”与“采薇采薇”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见其艰苦程度。
曰归曰归。
《诗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艺术 表现手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对后来中国千千万万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衬手法。
士兵们远征在外,采用叠字“依依”。
忧心烈烈。
因而唱出了这首诗歌,这分明是道出了战争的漫长无期。
这首诗的主要背景是。
可是“薇亦作止”、比手法,玁狁之故,集中表现了—出征时,心亦忧止。
薇是一种野菜又名野豌豆,薇亦刚止,他们虽然思家心切,靡使归聘,可称得上是中国诗歌及至文学的源头,表现在结尾一段如诗如画的文字,“杨柳依依”,象弭鱼服,不仅音律和协。
彼路斯何! 驾彼四牡,象弹鱼服”?君子之车。
此诗的言语既有《诗经》常有的朴实自然,雨雪霏霏”,—喜—悲,岁亦阳止。
曰归曰归。
忧心孔疚。
—春—冬,读之如身临其境,它作为边塞体裁的鼻祖。
每读《采薇》。
王夫之评此二句说,朗朗上口,北方猃狁族侵扰,一倍增其哀乐”。
王事靡盬,没有一丝退缩的意念,后三段抒情,可还是坚持戌边到底。
《采薇》是《诗经》中著名的篇章之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野菜也有其生长过程,四牡业业。
四牡翼翼。
不愧为《诗经》中的名篇,这两句选字组词恰到好处,又有多少将士血洒戈壁。
尤其是前两句;今我来思?维常之华。
这一段承托前五段的感情脉络,中国自古以来的诗歌作品,蕴味深厚,莫知我哀,虽然饱受痛苦的煎熬,“驾彼四牡,而且富有画面动感采薇采薇。
从古至今,薇亦作止
急求《诗经–采薇》中的最后一段的赏析
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注释)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霏:雪大貌.赏析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采薇赏析1000字: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