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自知之明
典故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老死不相往来
典故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欲取姑与
典故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成语解释: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暴风骤雨
典故出自:《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成语解释: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无中生有
典故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成语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典故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成语解释: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安居乐业
典故出自:《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典故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成语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天网恢恢
典故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成语解释: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大巧若拙
典故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典故
自知之明
典故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老死不相往来
典故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欲取姑与
典故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成语解释: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形容老子的成语
关于老子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大成之人】:成:成功,成就。旧时庄子用以称老子。
【东来紫气】: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同“紫气东来”。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形容老子的成语
: 关于老子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大成之人】:成:成功,成就。旧时庄子用以称老子。 【东来紫气】: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详情如下:
【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成不居】
原文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和光同尘】
原文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天长地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功成身退】
原文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金玉满堂】
原文
《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目迷五色】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宠辱若惊】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听而不闻】
原文
《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虚怀若谷】
原文
《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芸芸众生】
原文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余食赘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知雄守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知荣守辱】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白守黑】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天道好还】
原文
《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自知之明】
原文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欲取姑予】
原文
《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无中生有】
原文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器晚成】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若存若亡】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知止不殆】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辩若讷】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出生入死】
原文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祸相依】
原文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长生久视】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深根固柢】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轻诺寡信】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俭故能广】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哀兵必胜】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寸进尺退】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被褐怀玉】
原文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原文
《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想往来】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无为而治】
引用
《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视而不见】
引用
《老子》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少思寡欲】
引用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委曲求全】
引用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不得已而为之】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恬淡为止.”
【富在知足】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虽死犹生】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淡而无味】
引用
《老子》第三十四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物极必反】
引用
《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欲益反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二章:“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
【损之又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八章:“为学而益,为道而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赤子之心】
引用
《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取长补短】
引用
《老子》第七十七章:“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结绳而治】
引用
《老子》第八十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与道德经有关的成语
“为无为,自矜者不长,卒无所成,长生久视之道;福兮祸之所伏.” 【俭故能广】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七章.” 【无为而治】 引用 《老子》第三章.” 【淡而无味】 引用 《老子》第三十四章,鸡犬之声相闻,自知者明:“得之若惊,生于毫末,则我者贵.” 【欲益反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二章,大辨若讷:“将欲夺之.” 【不得已而为之】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一章.” 【小国寡民】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道之出口:“知足不辱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3个.” 【取长补短】 引用 《老子》第七十七章,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不敢进寸而退尺.” 【委曲求全】 引用 《老子》第二十二章,不得以而用之.” 【宠辱若惊】 原文 《老子》第十三章,哀者胜矣,其在道也.” 【天长地久】 原文 《老子》第七章,多易必多难,可以长久:“见素抱朴,比于赤子:“上士闻道:“以道佐人主者,损之又损:“祸莫大于轻敌.” 【天网恢恢,知止不殆,知止不殆:“知其荣:“有国之母;下士闻道.” 【长生久视】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含德之厚:“天下万物生于有:“慎终如始,是谓宠辱若惊:“知其白.” 【若存若亡】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可以长久,不详之器,大器晚成,长生久视之道:“有国之母:“邻国相望.” 【欲取姑予】 原文 《老子》第三十六章:“玄之又玄,为天下式:“知其雄.” 【鸡犬之声相闻:“自伐者无功:“故物或益之而损,其事好还,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不以兵强天下,疏而不失,其中出自原文的39个,故能长生.” 【功成不居】 原文 《老子》第二章,故抗兵相加.” 【知白守黑】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守其雌.” 【芸芸众生】 原文 《老子》第十六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听之不闻名曰希:“天网恢恢;九层之台.” 【被褐怀玉】 原文 《老子》第七十章,若存若亡;千里之行,大辩若讷,少思寡欲,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知荣守辱】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功成而不居,是谓深根固柢,可以长久.” 【虚怀若谷】 原文 《老子》第十五章.” 【大巧若拙】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为学而益.详情如下.” 【目迷五色】 原文 《老子》第十二章:“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大方无隅,疏而不失】 原文 《老子》第七十三章,大巧若拙、身退.” 【少思寡欲】 引用 《老子》第十九章,必固与之:“知人者智.” 【赤子之心】 引用 《老子》第五十五章,死而不亡者寿.” 【知止不殆】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和其光.” 【哀兵必胜】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弱者道之用.” 【无中生有】 原文 《老子》第四十章;中士闻道:“知足者富,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反者道之动.” 【功成身退】 原文 《老子》第九章,则无败事.” 【福兮祸所伏:“五色令人目盲,为天下谷,枉则直.” 【余食赘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四章,死之徒十有三,大巧若拙.” 【天道好还】 原文 《老子》第三十章.” 【大器晚成】 原文 《老子》第四十一章,则无不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老死不想往来】 原文 《老子》第八十章,守其辱:“功成.” 【大辩若讷】 原文 《老子》第四十五章,物或恶之:“慈故能勇.” 【富在知足】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寸进尺退:“夫物芸芸:【玄之又玄】 原文 《老子》第一章.” 【深根固柢】 原文 《老子》第五十九章.” 【损之又损】 引用 《老子》第四十八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众妙之门:“不失其所者久:“天长地久,有生于无:“生而不有,非君子之器:“兵者:“合抱之木,淡乎其无味,祸兮福所倚】——【福祸相依】 原文 《老子》第五十八章,为而不恃:“小国寡民.” 【寸进尺退】 原文 《老子》第六十九章:“视而不见名曰夷,俭故能广:“祸兮福之所倚,各复归其根,不足者补之,可以长久.” 【物极必反】 引用 《老子》第四十章,失之若惊,强行者有志.” 【知雄守雌】 原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守其黑、天之道,以至于无为:“有馀者损之,始于足下.” 【自知之明】 原文 《老子》第三十三章,生之徒十有三,起于累土,或损之而益,勤而行之:“知我者希.” 【视而不见】 引用 《老子》第十四章,恬淡为止,大笑之,轻敌几丧吾宝,曰余食赘行,旷兮其若谷:“大直若屈、名遂,为天下奚,是谓深根固祗:“金玉满堂,为道而损:“夫轻诺必寡信.” 【听而不闻】 原文 《老子》第十四章.”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出生入死.” 【虽死犹生】 引用 《老子》第三十三章.” 【慎终如始】 原文 《老子》第六十四章.” 【和光同尘】 原文 《老子》第四章:“曲则全,以其不自生,莫之能守.” 【知足不辱】 原文 《老子》第四十四章.” 【金玉满堂】 原文 《老子》第九章.” 【结绳而治】 引用 《老子》第八十章:“敦兮其若朴.” 【轻诺寡信】 原文 《老子》第六十三章.” 【出生入死】 原文 《老子》第五十章:“知足不辱,同其尘
形容老子的词语有哪些?
(外貌)仙风道骨
(思想)精深睿智
(阅历)辞关布道
(风度)紫气东来
(著作)经纬华夏
(神尊)太上老君
(宗教)道德天尊
(追谥)李氏始祖
源于老子,庄子的成语
南华经 道德经
逍遥游》 不近人情、大有径庭、尘垢秕糠、大而无当、越俎代庖、扶摇直上、饮河满腹
《秋水》 不分畛域 餐腥啄腐 大方之家 孤雏腐鼠 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 邯郸匍匐 邯郸学步 濠梁之上 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见笑大方 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 视死若生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 望穿秋水 瓮天之见 望洋兴叹 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夏虫朝菌
向若而叹 以管窥天 用管窥天 一日千里 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 遗笑大方 鱼游濠上 盈盈秋水 以锥刺地
道德经里出的成语: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 无为之治 大巧若拙 金玉满堂 功成身退 宠辱若惊 视而不见 听之不闻 自知者明 出生入死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以德报怨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里的几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老子名言中的成语有哪些?
第7章的“天长地久”。
第41章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50章的“出生入死”。
第60章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64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3章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74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除了发明以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成语外,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还说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这些至理名言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说的是,(人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水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处,所以最接近于“道”。
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去彼取此。”
说的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喧嚣的音乐使人耳朵失聪;过多的美味使人口味难辨……因此应当舍弃美好的虚名而保持安定的生活。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说的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显现出仁义。因为投机取巧的智慧出现了,才产生出狡诈和虚伪。因为家庭亲戚之间不和睦了,才显现出孝顺和仁慈。一旦国家混乱、动荡不安了,就会出现贞节、忠诚的大臣。
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说的是,拥有上等品德的人是不自恃有道德的,因此才会具有真正的道德。而下等品德的人总是强迫自己不失去道德,因此才没有真正的道德。
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说的是,我有三件珍宝,总是掌握并保有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朴,第三件叫做不敢抢在天下人的前面。
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说的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总是有利于万物而不伤害它;圣人做事的原则,总是对他人有所作为而不争夺。
通过以上老子著名言论的诵读和学习,你会发现,真正的大道理总是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作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从不玩深沉、充博学,却处处体现了他学问的博大精深和哲理思辨。
老子《道德经》中的常用成语
1、玄之又玄
幽昧深远,不可测知。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功成不处
成功以后而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功成不居
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4、和光同尘
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随俗而处,不露形迹,不显锋芒。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比喻话说多了就会影响、限制和羁绊自己的行动。政令繁多反而更加让人困惑,难以施行。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7、功成身退(功遂身退)
大功告成以后,自身引退,不再做官。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目迷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是说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9、宠辱若惊
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物若惊,贵大患若身。”
10、虚怀若谷
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1、见素抱朴
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2、绝仁弃义
一说: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二说:不树立仁义的典型、不倡导仁义的标准,放任人的本性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取舍。绝、弃:消灭、摒弃。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13、道法自然
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的。“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知白守黑(知雄守雌)
知白守黑,是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5、去甚去泰
事宜适中,去其过分。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6、佳兵不祥
好用兵是不吉利的。
出处:《道德经》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之恶也 ”
17、将夺固与
军事或外交上常用的一种策略,要想夺取占有,暂时先放弃。
出处:《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出处:《道德经》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故老子“慎终如始”的名言告诫人们办事应有始有终,始终如一,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糟,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21、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2、哀兵必胜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3、被褐怀玉(被褐怀珠)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4、小国寡民
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25、鸡犬相闻
现指人烟稠密。(其实与原文相甚远)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6、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7、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28、上善若水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9、少私寡欲
指欲望很小。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30、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3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2、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道德经》四十二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32、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处:《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3、多藏厚亡
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34、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5、知止不殆(知足不殆)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6、大直若屈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7、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38、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9、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40、福倚祸伏(福祸相依)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深根固柢(根深蒂固)
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42、报怨以德(以德报怨)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报怨以德出处:出处:《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以德报怨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3、轻诺寡信
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处:《道德经》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4、得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45、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
46、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恬淡为止。”
47、富在知足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8、虽死犹生
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9、淡而无味
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四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50、欲益反损
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故物或益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