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词语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

词语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

词语 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

回族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主要有“大尔吉”(又称“开斋”节,即肉孜节)、“小尔吉”(又称“宰牲节”,即古尔邦节)和圣纪(祭)节。此外,尚有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盖德尔夜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即希吉来历)计算的。圣纪节在回历三月十二日,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届时,信教虔诚的回族群众和宗教人士聚集到清真寺沐浴、礼拜,“诵经赞圣”。

回族人在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居室和环境,做食品,以备节日招待客人。节日清晨,男性教民都要去清真寺会礼,妇女在家准备饭菜。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穿新衣服,大人给小孩散钱。节日期间,要走亲访友,互相拜节祝贺。回族人民除过本民族的节日外,一般也过汉族的节日。

斋戒是回族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功课(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之一。每年的伊斯兰教历9月(即莱麦丹月)为回族的斋月。这个月中,成年的穆斯林男女,都必须斋戒。斋戒以月首见到新月为始。斋月期间,禁止房事,穆斯林每天在日升前直至日落地平线下,禁绝一切饮食。到斋戒满一月(30天),这天的傍晚,要“望月”,但见新月,次日即可开斋。

开斋节是伊斯教历10月初。因伊斯兰历法以月亮圆、缺计算,不设闰月,调节四季。故斋月、开斋节都不固定,而按伊斯兰历法推算。其他节日和纪念日也如此。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是回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为迎接开斋节,每个回族家庭都提前清扫室内外卫生,布置房间,煎炸油香准备过节的美味佳肴。开斋节这天,男女穆斯林都要早早起床,重新沐浴,换上节日盛装,男人们赶赴清真寺会礼,并向老弱病残、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布施)。还有向阿訇道安、互祝、去公墓“游坟”、请阿訇诵《古兰经》、悼亡祈吉等活动。这一天晚辈还要挨家挨户向长辈“拜尔代”。斋戒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廉洁守法的德操;而开斋节则是对斋月圆满成功的欢乐庆贺。

上述所有这些节日都与信奉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回族风俗习惯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来源于宗教的风俗习惯,逐渐融为回民族生活风俗习惯。

回族人的婚姻风俗

回族人的婚礼多选在“主麻”日(星期五聚礼日),婚仪大都在女家举行,一般都要宴请宾客。

回族的婚姻,在新中国成立前,子女结婚一般都由父母决定,而且多近亲结婚,尤其是姨表、姑表结婚的现象较为普遍。从开始订婚到结婚,聘礼繁多,且要给女方家长送一定数量的:“奶费钱”。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包办、买卖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但形式上仍保留了旧婚姻制度的一些残迹。青年男女虽然自由恋爱了,但仍要通过媒人提亲,送上“开口礼”(糖、茶、核桃、枣各一包,称谓四色礼)。女方留下礼品便意味着同意成亲,便可择日订婚、送大礼、会亲家(双方家长互相邀请),最后定结婚日期(也有在送礼的同时商定结婚日期的)。

举行婚礼时,回族人一般要请客。前来祝贺的亲友都要馈赠礼品。娶亲时新郎由已婚青年做“陪女婿”(伴郎),并对女家父母亲戚说“赛俩目”(问安)认亲。新娘则由未婚少女陪伴,由姨姨、姑姑以及兄弟姐妹送亲,父母不去。成亲时,要请阿訇念“尼卡”。

新娘入洞房后,除父母及直系长辈外,其余人都可闹新房,要新婚夫妇唱歌、对话及做一些诙谐嬉谑的游戏。婚后第二天清早,娘家要送一盘包子,叫做“睁眼包子”给新婚夫妇,祝福婚后夫妻和睦,生活美满。娘家人还要携带礼品去婆家“下堂”,新娘拜见公婆及亲戚,认“大小”。三天“回门”,新婚夫妇和公婆到女方家拜谢新娘父母,随后再由新婚夫妇俩去女方亲戚家逐一认亲。女方父母和亲戚还要在新娘新郎临走时赠礼祝福。

回族一般是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限制并反对回族姑娘嫁给其他民族的男子,而不反对回族男子娶其他民族的女子。离婚比较少见。回族孩子一般都要起一个教名,入学时再请长者起大名。男孩七岁行“割礼”。女孩要扎耳眼。

回族人的饮食风俗

回族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有拉条子、烩面、拌面、蒸馍、烤饼、花卷等。肉食有牛、羊、鸡、鸭、鱼等。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一般都要自制油炸食品和糕点,做羊肉粉汤招待客人。回族喜欢饮茶,各家都备有茶具,来客则以盖碗盅沏茶并加方块糖。

回族人的风味小吃拌面、炒面、烩面、羊肉泡馍、油糕、凉粉、酿皮子、黄面、粉汤、清汤牛(羊)肉面、糖酥馍、麻花、油香散子、枣糕、酱牛肉、酱牛口条、油茶等,独具风味,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家庭日常饭食,一般以拉条子(拌面)、揪片子(汤面)、臊子面(常含成哨子面)、饺子、包子、油塔子、蒸馍、香豆花卷为主。

节日里,一般要炸馓子、油香饼、油果子等油炸食品,还做羊肉粉汤。喜事或宴席,有的做“碗儿菜”(又叫“九碗三行子”,共九大碗蒸菜),有的做五盘(两大盘红烧牛(羊)肉,两大盘炒肉菜,一盘凉菜),有的做粉汤,有的则上大菜。回族人喜食蔬菜,冬季几乎家家腌制酸辣白菜、咸菜和酱醋泡菜,也喜欢抓饭、胡尔炖(牛羊肉烧土豆)和烤馕,还喜欢食糕点、喝茶。

回族人的衣饰风俗

回族在衣饰方面既有和汉族相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崇尚白色,服饰的颜色多以白、黑、绿为主。

我们常常看到回族男子喜爱戴一种白色无檐圆帽,这已经成为当今回族的重要标志。这种白色无檐圆帽,亦称“号帽”、“礼拜帽”、“回回帽”,是回族民间的传统男帽,流行于全国各回族聚居地区。无檐小圆帽,有白色、黑色两种,以白色为多。帽前正中,有的用金黄色绣花线,刺绣着经文(阿拉伯文)“真主至大”或“清真言”,帽子周围刺绣花纹。白色回回帽多用棉布制作,有的则用白线绾成,春、夏季戴用。帽顶也可是绿、黑或蓝等色、黑色和棕色回回帽多用呢绒制作,有的亦用毛线绾成,秋冬季戴用。戴时,有的还在帽下衬一个小白帽,用作吸汗;而有的戴一有檐帽,并故意将下面的白帽戴歪,一边露在外面,显得特别风趣、洒脱。

回族男子戴回回帽最初与伊斯兰教有关。因为回族在礼拜叩头时,前额与鼻尖必须着地,为了方便,就戴上了无檐圆顶帽。因为穆罕默德曾对教民说:“你们穿白色衣服,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这种生活习俗,世世代代沉淀于民族审美意识中,形成了回族崇尚白色的民族心理,白色被视为最洁净、最纯真、最清白的美色,因而圣洁的回回帽就被回族男子所珍爱。

回族人传统的衣饰,年长者多穿黑色或灰色布料外衣,喜穿白衬衣,青色和棕色坎肩,老年人为了做礼拜方便喜穿“麦赛海袜”,亦称“摸靴”。过去男性老人多穿一种对襟、封领的长袍,叫做“准白”。中老年男子常戴白色小圆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或棕色坎肩。女装上窄下宽而长,中青年妇女喜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并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金银首饰。老年妇女多着青色服装,布料多为平绒和条绒,白袜子,平绒或条绒布鞋,扎腿,蒙白色盖头。青年妇女喜穿大襟绣花外衣、绣花胸兜、扎绣花围裙。喜戴首饰,多戴耳环、发卡。已婚妇女一般要盘发,蒙黑色盖头或戴白布深檐圆帽。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的服饰有很大改变,中青年人的服饰同汉族人相似,唯老年人和一些农村妇女,仍然保持着回族服饰的某些传统特点。

50年代后,新疆回族人的服饰变化很大,特别是男女青年穿时装者居多,但老年人和一些农村妇女仍然保持着回族服饰的某些传统特点。

回族人的禁忌风俗

按照《古兰经》的规定回族是禁食猪肉的。其实这仅仅是回族最严格的饮食禁忌之一。回族饮食禁忌比较严格。一般都严守伊斯兰教的戒律规定。禁食猪、狗、驴、马、骡和一切凶禽猛兽的肉,忌食动物的血和自的、未流血的以及未按宗教习惯宰杀的牲畜。其中除鱼以外,还禁食未经伊斯兰教徒宰杀而亡的畜禽和各种兽禽的血。此外,对暴目的、巨齿的、吃生肉的、同类相食的禽兽,也在禁食之列。在吃蒸馍、烤饼和馕时,忌囫囵啃,一定要掰作两瓣或更多的小块吃。忌酒,并忌别人在自己家里喝酒,烟也是忌吸的。

回族的这些禁忌习俗,一方面是严格遵守宗教信仰规定形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回族饮食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伊斯兰圣典《古兰经》先后四次反复强调:“只禁戒你们吃自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古兰经》把饮酒与赌博、拜像、求签并列为四大“秽行”,要人们对其远离。穆罕默德说过:“凡是醉人的都是禁止的。”因此,回族人民的饮食风俗,与圣典《古兰经》的规定始终保持了一致,并严格遵而行之。回族人民认为,饮食之物有善者,有不善者;有洁者,有不洁者。他们遵从《古兰经》的规定,并经过长年累月的沿袭与发展,养成了有选择地享受“佳美食物”,远离并严禁吃用“污秽食物”的习惯。实践证明,他们的饮食禁忌习惯,除了宗教信仰的意义外,许多方面都非常符合饮食卫生与科学发展的要求。

回族人的生活风俗

回族人民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古兰经》中说:“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时候,你们当洗脸和手,洗至两肘,当摩头,当洗脚,洗至两踝。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周身。”时至今日,沐浴习俗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畴,而成为回族人民民族素质的美好成分之一。回族沐浴习俗主要有大净、小净两类。大净,是阿拉伯文的意译,音译为“乌斯里”,原意为沐浴,与小净相对。伊斯兰教规定,凡教徒在房事、遗精、月经及产后血净后,必须冲洗周身(包括漱口和洗鼻孔),称为大净。此外,在主麻和节日礼拜时,一般也作大净。未经大净,不得进行念经、礼拜、宰牲等活动。

大净又称“换大水”、“换水”、“冲头”,在清真寺水房或家中举行,其顺序是:先冲头,再右半身、左半身,然后下身,最后冲洗两脚,同时漱口、洗鼻孔等,称“浴”。小净,阿拉伯文的意译,音译“渥都”,原意为“洁美”。回族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称“阿布德斯”,与大净相对。伊斯兰教规定,教徒在呕吐、流血或睡眠等之后,做礼拜时,须洗手、洗脸、洗肘、漱口、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冲洗双脚等;如入厕,还须洗下身(俗称“净下”),统称“小净”。小净时,用汤瓶水或净水依次洗涤限定的肢体和器官。其做法是:先洗手,然后漱口,再洗净下身,继洗两手至腕3次,再洗鼻孔、洗脸、洗左右肘各3次,再用湿手抹头、抹耳、摩脖项,最后洗右脚、左脚,称“沐”。

回族人注重清洁卫生,一般讲究和室内的整洁,特别注意用水的洁净。水井、泉眼、涝坝等水源处不许洗手、洗衣、饮牲畜。回族男子很注意修饰胡须。

回族住房多用砖木建造,呈长方形。宅院宽敞,室内陈设齐全,墙壁上爱贴剪纸,挂字画。在礼仪方面,无论人生礼仪、生活礼仪,都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同时也注重教规的要求。孩子诞生后要请阿訇起经名,男孩在9至12岁期间要施行割礼,见面待客。过节日或重大事情男子见面要“攥手”。平时都要互致“色俩目”。

回族居家多喜住套房,生活中十分讲究清洁卫生,屋内常点卫生香,喜养花弄草,调节空气,无论男女都要按照严格的规定程序进行沐浴。回族婚俗基本与伊斯兰教的婚姻法一致,但又杂有入乡随俗后的中国婚俗的特点。婚姻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首要条件。

回族奉行一夫一妻制,其家庭的组合是严格按照本民族的婚姻程序与仪规进行的,其间也吸收了若干当地同居民族的良好习俗。回族的婚俗基本与伊斯兰教的婚姻法相一致,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但却闪烁着许多民主先进的思想光辉。伊斯兰教是既讲出世又讲入世的宗教,认为为繁衍子孙的结婚是“逊乃”(圣行),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首要条件。

回族人不主张以门第与贫富为条件,而注重男女双方的品质与才貌,并且禁止“问八字、争聘财、讲奁资”等各种不符合教规和繁琐的婚礼仪式。主张婚姻自主,尤其是女子,有选择自己丈夫的权利,并要求父母要尊重儿女的自择权。

伊斯兰教主张男女双方在爱情中互相依恋和体贴,《古兰经》还明确规定了对近亲、姻亲的结婚限制,不主张寡妇守寡,允许寡妇自由改嫁,对妇女的人格、人性格外尊重。而且,他们对“古娃喜”的选择,十分谨慎,一般都要选择双方相识的、德高望重的长辈男子与老年妇女来充当。回族认为,“成全一门亲事,胜过盖座礼拜寺”,因此,“古娃喜”往来于男女两家,疏通情感,协调成全,通过提亲、男女见面、订婚、下茶、催妆,并进而举行婚礼、娶亲、闹洞房、回门、会亲等完整的仪规和礼俗,一个美好的新生家庭就正式组建成功了。

回族人的丧葬风俗

回族人的丧葬按伊斯兰教规施行土葬。一般晨亡午葬,午亡次日晨葬,葬礼简朴,停尸最多不超过三天。

回族人的丧葬仪式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情,要洗“埋体”(遗体)、穿“开凡”(尸衣)、站“哲那在”(意为祈祷)。行土葬,倡速葬、薄葬,无论男女贵贱,一律公葬,不用棺木。

人后蒙盖白布,在家停尸,头北脚南面西。也有停尸等待远方直系亲属的,但停尸最多不得超过三天。出葬之前要“着水”(由与亡人性别相同的人用净水洗尸)。洗后用写有经文的白布裹尸,有条件者在亡人口内、额头、手脚等处放上冰片、麝香。然后将者放入“塔布匣子”(寺院里公用的抬尸木架),由者亲友抬至清真寺内,阿訇率领送葬者举行“站礼”仪式(人们面西对着塔布匣子,由阿訇诵经,祈求真主宽恕者安息)。礼毕,即抬往墓地。坟坑深约2米,直坑西壁再挖一个偏洞,上圆下方,高约1米,长可容体。尸体头北脚南面西放在内,用土块封闭洞口。然后动土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鱼脊背形坟堆。入葬时阿訇诵经,亲属不许啼哭,已婚妇女不许进坟地,妻子也不得扶灵送葬。

安葬后的第七天,头七、二七、三七、月斋、四十天、百日、周年等忌日,都要在家念“索儿”(请阿訇诵经)。每逢“主麻”(教民聚礼日)、古尔邦节、肉孜节,亲人在清真寺参加礼拜后都要去坟地,悼念亡人,叫做“上坟”。老年人亡故后还有请阿訇“走坟”(每天去坟地诵经)、“守坟”诵经祈祷40天或100天的习俗。

回族人的其它风俗习惯

回族青年见了老人要问好、不许对长辈恶声浪气;宴请安,言谈要和蔼,不允席上,老人坐上方,老人先动筷;行路,让老人走在前面。

回族人生了孩子,要请阿訇起一经名,长大读书时再起大名(也叫学名)。男孩七岁要行割礼,女孩要扎耳眼。

回族酷爱养花。无论城市或农村,凡是回族人家的庭院中都种有花卉,室内也多养盆花。回族非常讲究卫生,室内外注意保持清洁。

回族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尊老爱幼。亲戚朋友及相识的人见面都要道安问好,家里来了客人都热情接待。

回族文化

回族使用汉语汉文,其语言基本上保持西北各省方言特色,由于地缘与宗教关系,还夹杂有当地汉族、塔城、喀什方言和少量阿拉伯、波斯语,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词语及宗教词汇。有些回族人兼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

新疆回族教育原以宗教经堂教育为主。新疆建省后,义学和现代教育的比重渐有增加。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于1935年在陕西大寺及河州寺内开办两所回民学校。之后,由王孟扬等人创建启新小学。

回族小儿出生时要请阿訇起名,结婚时要请阿訇证婚,亡后要请阿訇主持殡葬。

回族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民歌、故事、传说、寓言等在民间广为流传。民歌“花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回族的文娱活动十分活跃,武术是他们普遍喜爱的体育活动。

回族的风俗文化无论在饮食、丧葬、婚姻,还是节日、礼仪等许多方面都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由于历史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原因,回族文化具有受到阿拉伯、波斯等西亚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吸收汉族文化这样两个特点。因此,逐渐形成了回族的文化风俗。

回族在居住在较集中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哪,原意为风俗习惯,性格,后引串为原则规范

[wenku.baidu.com]

关于风俗的词语

关于风俗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百里异习】:异:不一样;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比户可封】: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比屋而封】: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采风问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断发纹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敦世厉俗】:敦:促成;厉:激励。促使社会风俗纯朴起来。

【方土异同】:方土:指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的不同。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风通道会】:风:风俗,风气;通:通“同”,共同;会:共同。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

【风土人情】: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俯仰随俗】: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

【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广袖高髻】: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用以形容风俗奢荡。

【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化民易俗】: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毁风败俗】: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望采纳

描写民族风俗习惯的词语有哪些?

习俗:长久,流传至今,源远流长,古老,久远,等。

形容“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的词语有哪些?

1、入乡随俗[ rù xiāng suí sú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2、入境问俗[ rù jìng wèn sú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3、顺时随俗[ shùn shí suí sú ]:顺应时势,随从习俗。

4、随乡入乡[ suí xiāng rù xiāng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5、易风随俗[ yì fēng suí sú ]:顺从当地的习俗。

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news.xinhuanet.com]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

[www.255266.net.cn]

中国传统节日

·春 节12/11

·元宵节12/11

·清明节12/11

·端午节12/11

·七夕节12/11

·中秋节12/11

·重阳节12/11

·中元节12/11

·冬至节12/11

·妇女节12/11

·劳动节12/11

·青年节12/11

·母亲节12/11

·儿童节12/11

·父亲节12/11

·建军节12/11

·教师节12/11

·国庆节12/11

·腊八节12/11

·小 年12/11

·火把节12/11

·寒食节12/11

·奇异元旦风俗12/11

·意大利人过元旦12/11

·澳大利亚人过元旦12/11

·腊八节与佛教的传说12/11

·腊八节与朱元璋的传说12/11

·腊八节与腊祭的传说12/11

·腊八枣树“吃”米饭12/11

·腊八节与腊八的传说12/11

·腊八粥各地食俗12/1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冬至节的风俗12/11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12/11

·小年的简介12/11

·“小年祭灶”的民间传说12/11

·小年的习俗及美食12/11

·[春节溯源]"年"兽的传说12/11

·小年后的春节前准备工作12/11

·[春节溯源]熬年的传说12/11

·[春节溯源]万年创建历法说12/11

·[春节习俗]贴春联12/11

·[春节习俗]贴门神12/11

·[春节习俗]倒贴福字的传说12/11

·[春节习俗]扫尘12/11

·[春节习俗]除夕12/11

·[春节习俗]年夜饭(团年饭)12/11

·[春节习俗]守岁12/11

·[春节习俗] 迎 春12/11

·[春节习俗]红包(压岁钱)12/11

·[春节习俗]新年赠橘12/11

·[春节习俗]香港年俗12/11

·[春节习俗]澳门年俗12/11

·[春节习俗]新年放爆竹12/11

·[春节习俗]拜年12/11

·[春节习俗]接财神12/11

·[春节习俗]回娘家12/11

·[春节习俗]正月初六"送穷"12/11

·[春节习俗]香港年俗12/11

·[春节习俗]澳门年俗12/11

·[春节习俗]台湾年俗12/11

·[春节习俗]新加坡华人年俗12/11

·[春节习俗]少数民族年俗12/11

·[春节食俗]春节食俗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来源12/11

·[十二生肖]何以十二生肖中无猫呢?12/11

·[十二生肖]大笨牛行大运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何以鼠为先12/11

·[十二生肖]猛虎上当记12/11

·[十二生肖]飞毛腿白兔12/11

·[十二生肖]忠狗送信记12/11

·[十二生肖]懒猪大逃亡12/11

·[十二生肖]为何猴子屁股红12/11

·[十二生肖]神奇魔术龙12/11

·[十二生肖]大自然的闹钟12/11

·[十二生肖]聪明的蛇医生12/11

·[十二生肖]骏逸的千里马12/11

·[十二生肖]脾气乖巧的羊12/11

·[春联年画]年画12/11

·[春联年画]年画琐谈12/11

·[元宵游艺]耍狮子12/11

·[元宵游艺]舞龙灯12/11

·植树节拾趣12/11

·各国植树节的日期12/11

·藏族节日112/11

·蒙古“那达慕大会”12/11

·藏族节日212/11

·壮族“歌婆节”12/11

·傣族“泼水节”12/11

·"火把节"12/11

·回族“开斋节”12/11

·阿昌族“会街节”12/11

·瑶族“盘王节”12/11

·僳僳族“刀杆节”12/11

·白族“三月街”12/11

·彝族“插花节”12/11

·回族“古尔邦”12/11

·纳西族“当美空普”12/11

·壮族“花朝节”12/11

·帑族“鲜花节”12/11

·侗族“斗牛节”12/11

·鄂温克族“敖包会”12/11

·藏族“晒佛节”12/11

·哈尼族“街心酒”12/11

·土族的主要传统节日112/11

·土族的主要传统节日212/11

·广西苗族的古龙坡会12/11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12/11

·踩山节12/11

·“干巴”节12/11

·土家族调年会12/11

·回族的开斋节12/11

·哈尼族的十月年12/11

·水族端节12/11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12/11

·花样“十五”:“竖”中秋 盼“月破”12/11

·土族纳顿12/11

·中秋节的兔爷儿12/11

·吃新节12/11

·火把节:不是狂欢节的狂欢节12/11

·苗族赶歌会12/11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12/11

·三月街12/11

·纳吾鲁孜节12/11

·哈尼族“里玛主”节12/11

·土家族的“三过年”12/11

·白族“青姑娘节”12/11

·景颇族“木脑”会的传说12/11

·锡伯族抹黑节的传说12/11

·景颇族目脑纵歌12/11

·苗族过苗年12/11

·彝族年12/11

·楚地节日巫术形态12/11

·寒 衣 节12/11

·古老纳顿狂欢节12/11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拾趣12/11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12/11

·难忘布朗山康节12/11

·哈尼族苦扎扎节12/11

·哈尼族苗爱拿节12/11

·甘南舟曲藏族的朝水节12/11

·苗族龙船节12/11

·侗族大雾梁歌会12/11

·壮族娅拜节12/11

·苗家三月情12/11

·织女传说与中国情人节考释(上)12/11

·中国传统历书12/11

·春播节12/11

·藏北牧区新年习俗12/11

·北方人过大年12/11

·小年祭灶12/11

·二十四节气12/11

·姊妹节12/11

·彝族年12/11

·苗年12/11

·团圆饼与月亮节12/11

·雪顿节上的展佛仪式12/11

·白族石宝山歌会12/11

·雪顿节12/11

·老人节12/11

·花儿会12/11

·雨节12/11

·关帝诞12/11

·药王诞辰12/11

·四月八12/11

·锡伯族的西迁节12/11

·谷雨12/11

·天后诞辰12/11

·三月三12/11

·三月街12/11

·刀竿节12/11

·春分12/11

·花朝节12/11

·惊蛰12/11

·填仓节12/11

·少数民族年-希恩吉乐12/11

·藏历年12/11

·赫哲年12/11

·扩塔节12/11

·嫩西节12/11

·由奔吉锃12/11

·崩南尼12/11

·阿聂节12/11

·打铁节12/11

·人日12/11

·布依族的过大年12/11

·普米族的大过年12/11

·普米族的大过年12/11

·黎族的年月12/11

·白年12/11

·彝族老年节12/11

·侗年12/11

·太阳会12/11

·查白歌节12/11

·蚂拐节12/11

·二月二龙抬头12/11

·重阳诗篇12/11

·重阳节的习俗12/11

·重阳节的起源12/11

·重阳节简介12/11

·中秋节诗词选12/11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12/11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中秋节简介12/11

·元宵节诗词选12/11

·元宵节习俗12/11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元宵节简介12/11

·清明诗句12/11

·清明节习俗12/11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清明节简介12/11

·七夕节的诗词12/11

·乞巧七夕的习俗12/11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12/11

·七夕节的简介12/11

·端午节诗选12/11

·端午节的习俗12/11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12/11

·端午节简介12/11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12/11

·冬至节的风俗12/1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冬至节简介12/11

·春节的诗歌12/11

·春节的习俗12/11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春节简介12/11

--------------------------------------------------------------------------------------------------

[www.supfree.com]

中国世界节日查询

一月

新年元旦[01/01]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二月

世界湿地日[02/02]

国际气象节[02/10]

情人节[02/14]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三月

全国爱耳日[03/03]

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

国际警察日[03/14]

国际消费日[03/15]

世界森林日[03/21]

世界水日[03/22]

世界气象日[0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03/24]

四月

愚人节[04/01]

清明[04/05]

世界卫生日[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五月

国际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全国碘缺乏病日[05/05]

世界红十字日[05/08]

国际护士节[05/12]

国际家庭日[05/15]

世界电信日[05/17]

国际博物馆日[05/18]

全国助残日[05/19]

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

国际牛奶日[05/23]

世界无烟日[05/31]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母亲节[第二个星期日]

六月

国际儿童节[06/01]

世界环境日[06/05]

全国爱眼日[06/06]

端午节[06/15]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06/17]

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

全国土地日[06/25]

国际反毒品日[06/26]

七月

香港回归日[07/01]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建党日[07/01]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日[07/07]

世界人口日[07/11]

八月

八一建军节[08/01]

九月

劳动节[09/02]

国际扫盲日[09/08]

教师节[09/10]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09/16]

国际和平日[09/17]

国际爱牙日[09/2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聋人节[09/22]

世界旅游日[09/27]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十月

国庆节[10/01]

国际音乐节[10/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02]

世界动物日[10/04]

国际住房日[10/07]

全国高血压日[10/08]

世界视觉日[10/08]

世界邮政日[10/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万圣节[10/31]

十一月

中国记者日[11/08]

消防宣传日[11/0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感恩节[11/28]

十二月

冬至节[农历12月22日]

世界艾滋病日[12/01]

世界残疾人日[12/03]

世界足球日[12/09]

圣诞节[12/25]

世界主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

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成人节(日本,1月15日)-----ADULTS DAY

情人节(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元宵节(阴历1月15日)-----LANTERN FESTIVAL

狂欢节(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桃花节(日本女孩节,3月3日)-----PEACH FLOWER FESTIVAL (DOLL'S FESTIVAL)

国际妇女节(3月8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3月17日)-----ST. PATRICK'S DAY

枫糖节(加拿大,3-4月)-----MAPLE SUGAR FESTIVAL

愚人节(4月1日)-----FOOL'S DAY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EASTER

宋干节(泰国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节(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节(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MOTHER'S DAY

把斋节-----BAMADAN

开斋节(4月或5月,回历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银行休假日(英国, 5月31日)-----BANK HOLIDAY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FATHER'S DAY

端午节(阴历5月5日)-----DRAGON BOAT FESTIVAL

仲夏节(北欧6月)-----MID-SUMMER DAY

古尔邦节(伊斯兰节,7月下旬)-----CORBAN

筷子节(日本,8月4日)-----CHOPSTICS DAY

中秋节(阴历8月15日)-----MOON FESTIVAL

教师节(中国,9月10日)-----TEACHER'S DAY

敬老节(日本,9月15日)-----OLD PEOPLE'S DAY

啤酒节(德国十月节,10月10日)-----OKTOBERFEST

南瓜节(北美10月31日)-----PUMPKIN DAY

鬼节(万圣节除夕,10月31日夜)-----HALLOWEEN

万圣节(11月1日)-----HALLOWMAS

感恩节(美国,11月最后一个星期4)-----THANKSGIVING

护士节(12月12日)-----NRUSE DAY

圣诞除夕(12月24日)-----CHRISTMAS EVE

圣诞节(12月25日)-----CHRISTMAS DAD

节礼日(12月26日)-----BOXING DAY

新年除夕(12月31日)-----NEW YEAR'S EVE(a bank holiday in many countries)

春节(阴历一月一日)-----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其它活动节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 WATER DAY

世界卫生日(4月7日)-----WORLD HEALTH 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 EARTH 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个星期一)-----WORLD HOUSING DAY

国际秘书节(4月25日)-----INTERNATIONAL SECRETARY DAY

国际红十字日(5月8日)-----INTERNATIONAL RED-CROSS DAY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WORLD NO-SMOKING DAY

世界环境日(6月5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WORLD POPULATION DAY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WORLD TOURISM DAY

世界邮政日(10月9日)-----WORLD POST DAY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WORLD GRAIN DAY

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WORLD AIDS DAY

世界残疾日(12月3日)-----WORLD DISABLED DAY

--------------------------------------------------------------------------------------------------------

[www.qqbig.com]

中国传统节日 [更多]

彝族插花节

纳西族火把节

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侗族林王节

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来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藏族沐浴节

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葛藤坑”的传说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汤和与“人口团子”

中秋溯源

中元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端午节

清明节的传说

元霄节的传说

过年的来历

耍龙 —— 元宵节的来历

更多内容……

---------------------------------------------------------------------------------------------------

[www.zzsite.com]

[精品转载]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龙哥 发表于 2006-1-1 18:05:57

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龙抬头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好习惯的词语

安常处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安常履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安常习故: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安其所习: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

安于故俗:俗:习俗,习惯。受成规旧俗所限。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安于所习: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百里异习:异:不一样;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不服水土: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不习地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不习水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不主故常: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常来常往: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描写民族风俗习惯的好词好句好段

1.讲民风民俗:(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1.讲民风民俗:(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2.讲土特产:(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 宁夏红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

3.讲自然风光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不到长城非好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漓江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阀。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风俗开头的词语

风俗店

风俗 [fēng sú]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习俗 习性 习惯 习气 民俗 民风 风气

什么词语的意思是不合理的习惯和风俗

【问题】

什么词语的意思是不合理的习惯和风俗?

【答案】

【陋习】

出处:

小学三年级课文《孙中山破陋习》

原句: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词语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