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哪些古诗词文学艺术价值最高

哪些古诗词文学艺术价值最高

哪些古诗词文学艺术价值最高

描写妇人思念夫君的诗情谊浓厚写出了一些士兵或者商人奔波劳碌的生活.

杜甫的诗对仗工整,豪放词有英雄底蕴做气概尤为挺立,采用白描手法,我觉得风景写得尤好.

晏几道、欧阳修的小令都写的很雍容.

李煜和宋徽宗的词差不多很华美但我觉得有些浮媚.个人不建议饿.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美好诗句就处于晏几道,和宋玉的、屈原的都不错,多抒发风景情谊离别、或者是表达自己的心智.

有价值的诗词有很多,大家写作风格不同而已,婉约词也写的特别细腻感人.

李清照的词分两个阶段,如“死亦为鬼雄”

张先虽然不如柳永但是慢词也不错如“心有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首就是他的作品,底蕴深厚,多以物喻己心智,

词:

柳永擅长慢词.(咳~)

纳兰词不错词很浅但是意美,哀悼亡妻词尤好.

再早些上面说过的《诗经》古代没有照相机邮件之类的东西,早期多少女心事和思君,词比较美好,后期诗词风或格外凄苦直叙或大气不输于男子,堪称诗史,不多说.

王安石的是挺峭劲瘦.

张九龄的诗多朴实无华、辛弃疾的婉约词和豪放词都写得很不错,所以用古诗词来记录地方风景.

范仲淹.

诗歌:

王维的送别诗诗语淡情深、风景是清丽且含禅意.

李白的风景诗雄奇瑰丽天马行空,或者记叙出游的一些事情

哪些古诗词文学艺术价值最高

古代没有照相机邮件之类的东西,所以用古诗词来记录地方风景、或者是表达自己的心智。

有价值的诗词有很多,大家写作风格不同而已。

诗歌:

王维的送别诗诗语淡情深、风景是清丽且含禅意。

李白的风景诗雄奇瑰丽天马行空,描写妇人思念夫君的诗情谊浓厚写出了一些士兵或者商人奔波劳碌的生活。

杜甫的诗对仗工整,堪称诗史,不多说。

王安石的是挺峭劲瘦。

张九龄的诗多朴实无华,底蕴深厚,多以物喻己心智,

词:

柳永擅长慢词,多抒发风景情谊离别,或者记叙出游的一些事情,采用白描手法,我觉得风景写得尤好。

晏几道、欧阳修的小令都写的很雍容。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美好诗句就处于晏几道。

范仲淹、辛弃疾的婉约词和豪放词都写得很不错,豪放词有英雄底蕴做气概尤为挺立,婉约词也写的特别细腻感人。

李清照的词分两个阶段,早期多少女心事和思君,词比较美好,后期诗词风或格外凄苦直叙或大气不输于男子,如“死亦为鬼雄”

张先虽然不如柳永但是慢词也不错如“心有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首就是他的作品。

李煜和宋徽宗的词差不多很华美但我觉得有些浮媚。个人不建议饿。。。(咳~)

纳兰词不错词很浅但是意美,哀悼亡妻词尤好。

再早些上面说过的《诗经》,和宋玉的、屈原的都不错,不过看这些可能要比较多的注释,不然可能有点小麻烦。

恩,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放在自己的艺术熔炉里加以提炼、铸造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沉郁顿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主义、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一、在思想内容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核心是关注人民疾苦,主题是忠君、爱国、爱民。

(一)关注民生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内容。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他敢于接近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甚至愿为广大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杜甫的仁政爱民思想是通过忧国忧民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他的喜忧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显露出来。诗人在《春望》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洗兵马》对国家整体形势的转危为安表示无比的兴奋和乐观。诗人在担任左拾遗时,更是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如《春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在《蜀相》中缅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壮志未酬的悲伤。《诸将》五首和《秋兴》八首,痛感朝廷没有远见,将帅平庸无能,并对藩镇拥兵割据的现实深怀忧虑,悲叹自己“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十年长安的蹉跎困顿生活,使杜甫更能深入地体察民瘼。在他的诗行中形象地描述了百姓遭受苦难的根源:一 是赋税太重,二是官吏贪污盘剥,三是统治者奢侈浪费。安吏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更加重了杜甫的深忧。

(二)忠君、爱国、爱民的儒家思想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主题。杜甫虽然也写了“唐尧真有圣,野圣,野知”、“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直接讽刺皇帝,但仍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对皇帝存在着很大的企望,希望通过皇帝“下令减征赋”来“各使苍生有环堵”,使国家走向强盛。杜甫在多年饥寒的生活体验中,更同情人民。有时一想到人民的痛苦,他就忘记了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饥已卒”的情况下,他想的却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默思夫业徒,因念远戎卒”。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发出了宁愿“冻死”来换取普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这样的宏愿。

二、在表现手法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重在抒写现实人生,感事与写意有机结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一)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例如,“三吏”、“三别”以组诗的形式,通过具体事件来显示世情。《石壕吏》描述了动乱年代官府用非常手段“夜捉人”去“急应河阳役”的特殊事件。反映了一家之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的悲惨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不仅村野老妇要上战场,连十八以下的中男(《新安吏》),“子孙尽亡尽”的老翁(《垂老别》),刚从战场“归来寻旧蹊”,又遇“家乡既荡尽”,“人身无家别”的独身汉(《无家别》),“暮婚晨告别”(《新婚别》)的新郎都要上前线,一个个具体的事件组成一幅巢代倾无完卵的社会文体图景,形象地呈现了安史之乱中唐朝的社会现实。杜甫诗歌以小见大的写法体现在经细节描绘来揭示生活本质。

(二)因叙声感,因感生议,感事与写意有机地结合。杜诗因事生感,推己及人及世。诗人在回奉探家时,耳闻目睹华清宫内君臣宴乐而联想到“寒女”的置帛纳税;由听说达官贵人生活的骄奢而概括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又由自己“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忆卒”的遭遇联想到自己享受“生常免租税,各不隶征伐”的待遇还如此辛酸,平民百姓的遭遇可想而知,因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又呈吴郎》替打枣的寡妇向吴郎求情。他将心比心,深切地感受到四海涂炭的时运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他富感于叙。如《兵车行》诗人对统治者开边政策的否定和对民生痛苦的同情,完全寄寓在咸阳桥边送别征人,“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青海边古战场新鬼烦冤旧鬼哭的描写叙述之中。如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把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的国事虚化为一年一度的春景,诗人角景生情,感慨万端。

(三)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内心、思想情怀抒情方式,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导的艺术风格。如《北征)自己离别朝庭的忧虑,沿途所见田野的荒芜,战争白骨遍地,百姓受难的景象,家中饥寒将近的情形,思虑国家借用回纥兵力平叛以来时局的变化,表达对肃宗中兴的期望,感情深沉复杂,忧虑中有讽刺。《自京赴奉先县五百字》、《壮游》、《洗兵马》、《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都通过这种万转千回的抒情方式抒发出丰富复杂、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怀,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三、在文学史上,杜甫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杜甫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杜甫继承了古体诗的创作成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摆脱了乐府古调的拘束。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描写、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典型事件的场景,描写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刻画人物的心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溶抒情于叙事中等。他掌握和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说杜甫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其中之一则是“杜诗无所不入”,凡是别人能写文章的素材,杜甫都可以用诗的形式来写。他还广泛地吸收前人成功的艺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撷取了《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以及同时代的文学成果,总结丰富的社会人生阅历,使诗歌内容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学习古人,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新题,直接开创了中唐新乐府的先声,为后代诗人指出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杜甫诗歌艺术价值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古代罗马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它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

仅从文学艺术价值上说,毛泽东诗词处于什么水平

现代人用新体诗(绝句律诗和词)来写新内容不能以辞害意,有些地方即使违背了格律诗的一些要求但由于它要表达的是现代内容,就不能过分苛求格律。毛泽东诗词水平不一,其佳作在现代人写的新体诗中数上乘之作,但是硬要和李杜白居易比那就差点了,但是完爆现在的一般诗词发烧友

陆游诗歌的艺术价值?急需!!!

陆游诗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爱国诗。他的爱国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具体说来,作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其爱国主题的:

(1)热情讴歌北伐抗战,大声呼吁抗金救国。他不仅以现实笔法来抒写这种理想,还往往用纪梦诗的形式来表达统一祖国的美好愿望。代表作品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五月十一日夜且半……》等等,这些诗作既表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洗雪国耻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横扫敌寇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2)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追感往事》等,这些诗作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战斗性,甚至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爱国诗歌中是极其少见的。

(3)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作者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使陆诗在激昂的声调中又加入了悲怆的音符,《书愤》、《夜泊水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沉痛压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心理,这也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独具的个性特色。

(4)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追忆幕中有感》。

2. 吟咏日常生活情景的闲适诗和表现隐逸情趣的田园诗,是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作者善于即景生情地发掘生活中的诗意,咀嚼出其中的隽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笔调轻灵,别具风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代表作品有《剑门道中遇微雨》、《临安春雨初霁》。

3. 描绘农村生活景象、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在陆游的诗歌创作中也是颇为突出的。代表作品有《游山西村》、《农家叹》等,此类诗作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有的描写了农民勤劳艰辛的劳动生活,有的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表现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4.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爱情诗,主要抒发他对前妻唐琬始终不渝的情感,深挚凄婉,代表作品是《沈园》二首,这在爱情诗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宋代诗坛上是弥足珍贵的。

古诗词的评析

秋风词 李白

在深秋的夜晚 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 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 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___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 和思念 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风 秋月 落叶 寒鸦 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 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 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锦瑟 李商隐

按照一般看法,这首诗是颇有争议的。

但是其表达出的那种淡淡惆怅

对往昔的追念却是大家都可以领会的。

按俨然说法,是吊亡作品,由此可能,但

也不一定。年轻时的情人一定就是亡者吗?可不可能是

“侯们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情况呢?

至于对最后一句的看法

深邃的感情也可能在经历多年后,象一坛醇酒那样

馥郁,但含蓄。

项脊轩值的最后一句大致是”庭有树,吾妻过门时所栽

今以亭亭如盖矣……(我是根据印象写的有出入)

能说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不深吗?BR>何必要让每个人都学苏轼的

年年断肠呢?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本词描绘出无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蝶恋花 晏殊

本词抒写春日的闲愁。上片写迎春之情。开头三句写初春之景,有富贵之象。后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在意念上有倒装,他看到海燕双飞,而自己孤独伤心,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词意含蓄蕴藉,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此词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凤栖梧 柳永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鹊桥仙 秦观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玉楼春 欧阳修

此词描写了宋时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写舞女列队过街的情况。首先从描写舞女们的装束打扮入手,再写舞女们的神态举止。下片写小女们的舞技,但是不从正面写起而是从侧面烘托:一是年少的观众争相问讯舞女们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们舞技实在精妙,所以词人观赏回来以后在梦中仿佛仍见她们婆娑起舞。此词精妙之处在于侧面烘托和用梦幻来衬托真实,反映真实,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乌夜啼 李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 李煜

李煜的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郁,思路凄惋。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语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炼准确;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下片“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见作者匠心独具。此句则写出愁之味:此种无言之悲,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长相思 白居易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离思 元稹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赠别 杜牧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哩!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写情 李益

这首七绝以《写情》为题,细玩全诗,很象是写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

此诗所写的时间是在女友失约后的当天晚上。诗人躺在花纹精细、珍贵华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绪万千。原来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约会告吹了。对方变心了,而且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连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佳期”而言“千里”,可见是远地相期,盼望已久,机会难得。“休”而言“一夕”,见得吹得快,吹得彻底,吹得出人意外。而这又是刚刚发生的,正是诗人最痛苦的时刻,是“最难将息”的时候。夜深人静,想起这件事来,怎能不失眠呢?一、二两句从因果关系来看是倒装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这个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却是一个风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对心灰意懒的诗人说来,不过形同虚设,那有观赏之心呢?不但今夜如此,从此以后,他再不会对良夜发生任何兴趣了,管他月上东楼,月下西楼。月亮是月亮,我是我,从此两不相涉,对失恋的人来说,冷月清光不过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忆而已。

这首诗艺术特点是以美景衬哀情。在一般情况下,溶溶月色,灿灿星光能够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个沉浸在痛苦中的心灵,美对他起不了什么作用,有时反而更愁苦烦乱。此诗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来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独、怅惘之情更显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诗艺术上的另一特点是用虚拟的手法,来加强语气,突出人物形象,从而深化主题。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心情与外景的不协调,既是眼前情况的写照,更预设了今后的情景。“从此无心爱良夜”,“从此无心”四字表示决心之大,决心之大正见其痛苦之深,终生难忘。“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现出诗人的心灰意懒,又描绘出主人公的任性、赌气的个性特点,逼真而且传神。这种虚拟的情景,没有借助任何字面勾勒,而是单刀直入,直接表达虚拟的境界,与一般虚拟手法相比,又别具一格。

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搐,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哪些古诗词文学艺术价值最高: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