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之战》故事情节的歇后语
关于《赤壁之战》故事情节的歇后语
诸葛亮周瑜定计——不谋而合。
诸葛亮周瑜用计——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借东风——装神弄鬼
黄盖声言投曹操——苦肉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草船借箭——虚张声势。
蒋干请命劝周瑜——不自量力。
蒋干参加群英会——把自个卖了都不知道。
蒋干只身去东吴——自命不凡
赤壁之战相关歇后语
赤壁之战相关歇后语有: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蒋干只身去东吴—自命不凡。
赤壁之战中的歇后语 5分
《三国演义》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其中还有很多流传至今的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徐庶本是刘备的军师,后曹操听说其很有才干,就想把他招募到麾下,知道徐庶是个孝子,就把他的母亲接到曹营。徐庶为了尽孝,没有办法,只得到曹营。走前和刘备约定:“我不会向曹操献一计。”并且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得一者可得天下。”这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的典故。徐庶说到做到,到了曹营之后果然不向曹操献一计一策。乃真君子也。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例子。虽然有火攻之计,但是还缺少一些因素,于是黄盖献上“苦肉计”,故意要投降曹操而被周瑜痛打一顿。骗取了多疑的曹操的信任,正好实施火攻之计。
张飞审瓜—— 粗中有细 传说中,张飞曾做过县官。一次,一无赖调戏一抱小孩的美貌妇女不成,就联合保正摘了三个西瓜诬陷妇人偷瓜,告上县衙。张飞一番思量,判罚妇人跟无赖回家,喜得那人一阵狂喜,气得那妇人哭天喊地。那无赖抓了妇人便要走人。张飞命他拿上西瓜回家。可那无赖一手一个已经很费力了,哪里还能拿动地第三个……此时张飞才大喝一场:“大胆狂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这还了得?!左右,与我拿下了!呜——哇——哇——”真是大快人心也!
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 刘备战败,无处栖身。找孙权暂借荆州居住。后孙权多次派鲁肃催还,刘备只是推托,按军师诸葛亮之计,说是取了西川再说,却矢口不提归还荆州。真乃无赖也!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有关赤壁之战的成语丶歇后语
三国演义歇后语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歇后语一定要关于赤
诸葛亮周瑜用计——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借东风——装神弄鬼
黄盖声言投曹操——苦肉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草船借箭——虚张声势。
蒋干请命劝周瑜——不自量力。
蒋干参加群英会——把自个卖了都不知道。
蒋干只身去东吴——自命不凡
赤壁之战相关成语或歇后语
名称含有赤壁的成语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请根据《赤壁之战〉一文的某些情节,概括出一个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兵败赤壁歇后语
曹操兵败赤壁——遗恨终身
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躲马超——落荒而逃
曹操用关羽——真心实意
曹操遇蒋干——背时或倒霉
曹操找王垢借物——杀头稳军
曹操唱京剧——满脸奸诈
曹操见诸葛亮—— 一生未有
曹操看张松——以貌取人
曹操对诸葛亮——又爱又恨
曹操用母得徐庶——四两拔千斤(军)
曹操接许攸——赤脚相迎
曹操天下归司马——白忙一场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歇后语
三国演义歇后语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关于赤壁之战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于《赤壁之战》故事情节的歇后语: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