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满众生愿除众生苦是什么意思

满众生愿除众生苦是什么意思

满众生愿 除众生苦是什么意思

这是佛教里面菩萨修行的宗旨。大意如下:

1 “满众生愿”——就是让一切人一切众生的愿望能够实现。比如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就是“满众生愿”。

2 “除众生苦”——就是解除一切人一切众生的痛苦,让大家平安幸福。比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就是“除众生苦”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这句话是哪里的?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

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胆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藏传佛教极其重视四无量心的修持,为每天必做的功课。很多藏传佛教的弟子终生持诵四无量心几十万乃至数百万遍。

愿一切众生皆平安这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愿祝福一切众生,心里没有分别执着,心量大,福报就自然会大的意思。能采纳吗?

一切众生皆有情,一切众生皆过往.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是什么意思

这好像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里的话。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的生命都是有感情的,一切的生命又都会成为过去。希望你此刻的平淡,一如那时的灿烂。

这里面包含了佛家的禅理,既揭示了芸芸众生心中有情,而又浮生若梦、人生苦短;又寄托了对人,甚至对己的一种祝福、愿景。

"惟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应该是菩萨发的愿,刹尘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由于众生所见皆为妄想,不得解脱的法门,所以菩萨发愿,愿在这个世间普度众生,使众生得真实利益,这就叫作"利乐一切诸众生".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是许愿吗

不是 供养是行善积德的行为 不算做许愿 你要是许愿的话 在佛前祷告就可以了 不要想得那么物质啊 供养要是等于许愿 穷人连愿望都许不起了 这不是佛的本意啊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如无碍眼,见一切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登道场拜佛时候念的,拜佛的时候要意念佛,就像自己见到佛一样,自己这样,希望一切众生也能花开见佛。

求教。佛教三自皈依里面每句话,具体是啥意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础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参考资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82960628.html?si=2

“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如何理解?

第一句:是讲应该发愿,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修证菩提道,并助众生发无上的大愿,大发心。

第二句:应该发愿,愿一切的众生都能成为转轮王,传法方式过程都无障碍。

不见得很正确,但主要的意思是应当发无上的大愿,无上可以理解是为的一切的有情众生,都能出离三界六道得大解脱。这样的回向文典型的是大乘的。也很普遍。可见发无上心的人很多。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这句话是出自哪里的?

出自《大智度论》卷二十九

原文: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藏传佛教极其重视四无量心的修持,为每天必做的功课。很多藏传佛教的弟子终生持诵四无量心几十万乃至数百万遍。即: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

(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

反映的是佛祖的大慈大悲的心态,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藏传佛教极其重视四无量心的修持,为每天必做的功课。很多藏传佛教的弟子终生持诵四无量心几十万乃至数百万遍。

满众生愿除众生苦是什么意思: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