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讨论古诗文的重不重要的不同看法
写一篇讨论古诗文的重不重要的不同看法的作文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我想提个关于诗词写作方面的问题
诗词创作技巧----略说技巧
[www.gjart.cn] 2006-5-6 13:24:09
诗贵真情,也就是说要有真情实感,但同时,诗作要有艺术感染力,要能够吸引读者,这就有一个技巧性的问题。意大利批评家塔索在《论诗的艺术》中说:“有志于写作……的每一位诗人,应当注意三件事,即选择题材,使它能够接受诗人努力追求的最完美的形式;赋予题材以这种形式;用最精致、最适宜的装饰,把题材打扮起来。”认 为这就是诗词创作的技巧问题,大约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谋篇,也就是诗词的整体设计。包括题材、内容、布局、层次等。
二是修饰,也就是诗词的艺术设计。包括造句、遣词、选形(哪几个汉字组合更美观)、辨音(哪几个汉字的搭配更动听)、押韵(当然也有不用韵的)、节拍、旋律等。
说到技巧问题,对一句话记得特别清楚,那是巴金在80年代初期会见南斯拉夫作家时提到的:“我主张文学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不要靠外加技巧来吸引人。”认为此言极是,道出了艺术的辩证法,揭示了艺术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是对传统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形象化表述。
实际上,在我国诗词创作乃至整个艺术创作中,历来有两种美感追求,即“错采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并且认为后者是更高的但又难以企及的境界。“芙蓉出水”之美追求的是平淡、自然、单纯、质朴,也就是“无技巧”之美,在整个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得到普遍运用。比如:
李太白论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谢榛说:“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四溟诗话》)
《乐记·乐论》主张音乐:“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董其昌论画:“工不如拙”,“以淡胜工”。(《画禅室随笔》)
黄庭坚论书:“凡书要拙多于巧”,“守实去华”,“质胜于文”。(《山谷老人刀笔》)
李渔论戏曲:“能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闲情偶寄》)
姚鼐论文:“文章之境,若佳于平淡,错词遣语,有若自然生成者”。(《与王铁夫书》)
凡此种种告诉我们,艺术之美在于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固然没有美,但只有形式也不能成为美。这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任何技巧,但我们却从平淡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
因此我们说,诗词创作来源于诗友对生活感受的喷发,而不是技巧的表演,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晚年回顾自己的创作时,深有感慨地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谵》)
但是,“无技巧”并不是不要技巧,真情实景也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来表现。所谓“无技巧”,就是要在诗词创作中,技巧的运用要适合于内容,要做到不着痕迹地 “化入”,浑然天成,技巧不应该突出自己,而是要突出内容,与内容融为一体。刘禹锡曾这样评价白居易的诗:“郢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赠》)作诗就要像匠人运斤成风削掉郢人鼻子上的那一点儿白土而不伤鼻子一样自然。
当然,这种“无技巧”的境界,没有高深的艺术修养,没有高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没有锲而不舍的追求,没有孜孜不倦的努力是达不到的。正如古人所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读邵不疑诗卷》)鲁迅先生曾经针对某些青年人想要得到写作的“秘诀”时说:“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高尔基也曾告诫青年作家说:“你们年轻人,总是在追求‘形式’上折磨自己,……这是极其无益的工作”。(《文学书简》),所有这些,都是要告诫我们不要滥用技巧。我们愿与同道的诗友共勉:用实情,写真意,不赶时髦,不卖弄技巧。
有诗友可能要问:你怎么光说不练?哈哈,岂不闻“用权威的口吻谈论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再也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讨论作诗的著作有一百部,而创作出来的诗却只有一首;教授雄辩术的教师随处可见,可是几乎就没有一个雄辩家”。(伏尔泰《论史诗》)
诗词写作技巧之拙见
“诗乃心语,情乃诗魂”。写诗重在一个“情”字,情者涵分感情、激情、热情之别。首先要有感情,才会触景生情,这就是激情。但又必须热心于写,这就需要热情。有了情字,你就可以习作了。余者便是如何掌握写作技巧了。诗词写作技巧很多,大体可归于以下几个字:典、喻、寓、谐、拟、逥、谜、藏、形。“典”乃指引用典故或古诗名句,如李白《忆秦娥》词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用了“灞陵折柳”典故。“喻”乃比喻手法,如柳永《迷神吟·一叶扁舟》词句“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该词句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作者所眺山、林之景。其中,以“画屏”喻所眺景色,以“黛眉浅” 喻“遥山”之青绿色因远而变苍淡。“寓”乃寓意于字句之中,如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词句“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蜜蜂在花间采蜜之闹及其所显现的春意昂然之景致全寓意其中了。“谐”乃用谐音字寓意,亦属“寓”的技巧,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其中两个“晴”字以其谐音寓意着“情”字。“拟”乃指拟人技法,如南宋僧人志南绝句《古木荫中》“古木荫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其中“杖藜”就被拟人化了。“逥”乃迂逥隐曲的写法,如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词句“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这两句便把“向往春天的到来和盼望得到远方故人来信的思念之情”全都表现出来。但,写得非常婉转。“立尽斜阳”可以使你想象到“诗人站在夕阳余辉之中,仰望傍晚之天空,期盼着…,直到太阳下山,天黑下来,才无望而归”的画面。“谜”乃指以谜表意,如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其中“心上秋”乃一字谜。“藏”乃指藏头(尾)诗,就是把你要说而又不愿明说的话,其每一个字分别置于诗句的首(尾)位。如果不是按从头到尾顺序放置,则诗意本身也指明读取顺序。“形”乃指修辞方面的其它技法,如对偶、排比、倒装等。特别是倒装在诗词中用的最多,原因就是为了合韵和适于平仄律格。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其中“对长亭晚”乃“晚”字倒置;“骤雨初歇”乃其副、动词“初歇”倒置。除了以上技法外,还有“回文诗”这一技巧,却是一般人难以掌握的。回文诗有两种:一种是把诗句的所有字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则从任一字开始读,都成诗句,都是一首诗;另一种比上一种简单些,就是所写诗,从头到尾成诗,倒着读即从尾到头亦成诗。《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诗。
诗学试说之
文/石三公子
在诗词写作领域,那些古老的格律有时令想学习写诗的人望而却步.那些复杂的格律和讲究简直象算卦一样,使初学者如看天书.那么,怎么解决者一现象呢?我这里说说简明一点的创作方法,并尽量做到使初学者一看就懂.
很多论坛有类似的帖子来讲究诗词创作,但我看往往是讲一些格律,词牌等让大家参照,很多人总是看不懂.其实,古典诗词格律在今天看来,不适合用来写作,它只适合用来鉴赏.古人用那些手法创作出来的诗词,我们也必须用相关的知识去鉴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诗词发展到今天,一直在改革.我们今天就说一下用"今四声"如何创作诗词.
我们这里不提古四声,以后我们会提到.所谓"今四声",就是我们都学过的汉语拼音里的声调.很简单,我们把拼音里的一声和二声,也就是阴平和阳平理解为平声,把三声和四声理解为仄声,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一般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或者八句以上.但无论如何,一首诗也应为双数句.
在创作时我们先确定一个"韵".古典韵书里对韵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没必要去管它.如果你选择的是比较特别的韵,那也应该去对照韵书.我们先说比较常见的韵的使用,尽量不去选择那些偏僻的韵.
所谓韵,我们学过拼音的都知道,拼音分声母和韵母.举例说,"天"字,它的拼音结构是"tian",一声字,那么,后面用来标声调的"an"就是我们要找的韵.跟它相关的字有"前qian","连lian","完wan","言yan"等等.凡是发"an"的音的字都是这一韵部.再比如"来"字,它的拼音结构是"lai",用来标声调的"ai"就是我们要找的韵,押韵是找它相关的字,比如"柴chai","歪wai","才cai"等字.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押韵都是押平声,我们前面说的这些字都是平声,也就是汉语拼音里的一声或者二声字.那么,格律诗词也可以押仄韵的,就是三声和四声.比如"广guang" 字和"养yang","漾yang"等字是同一韵部.你选择了这些字,在没首诗中的第二句话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话,第六句话,第八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就得用这样声母相同的字.也就是双数句押韵的概念.我们举例: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shuang,一声,平声)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xiang,一声,平声)
这首诗里的"霜"和"乡"就是它的韵脚了.再如: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ying,三声,仄声)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leng,三声,仄声)
这首诗是仄韵,也就是说押韵的二,四句用的是仄声字."影"和"冷"虽然声母不同,但它是同一韵部.我们可以感觉一下,"影","冷"发音类似.相关的还有"里li"和"水shui"等字,这两个字最后都是落在"i"上,所以它是同一韵部.需要说的是,如果你选择了押平声,那么,你的除第一句以外的尾字, 其他单数句的句尾应该用则声字,与韵部相反.如果选择押则声韵,单数句除第一句以外应该选择平声字,也是与之相反,这样读起来才有顿挫,才有节奏.
另外一点很重要,如果你选择了押平声韵,就要在一首诗里一直押平声,押则声就始终押仄声,而且始终押同一韵部的字,中间一般不可以换韵.比如尾字押在"光 guang,声母ang",那你始终要找一声和二声字里的落在"ang"上的字.如果选择尾字如"乱luan",那你始终要找"an"发音的三声和四声这两个声部的字来作韵脚.比如"伞","晚","慢"等字.
对于古四声里的"入声"字,它本来不是一种声调,发音里也体现不出来,它只是一种发音急促的字,不分平声还是仄声.那么,在规定里,它都归为仄声.在古典诗词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今四声写作时不必去管它.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明白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要多找来些诗体会,初写诗的时候也可以临摹别人的作品.在诗歌发展到今天,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一点点最基本的东西就可以了.
下面再说句子中的平仄变换.
句子中不能总是一种语气,一句话说出来要有抑扬顿挫才好听,不然就象白开水.那么,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初学者应该比较严格遵守这种规定.因为你一开始还弄不清格律,就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来做.这正象是小孩子刚会走,先不要急着跑,要摔交的.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先按照规定做是最主要的.还是举例有说服力. 我们随便说几句试试:
昨夜小桥流水急.
我们看这句话,每句话的第二,四,六个字必须要严格遵守规定."夜","桥","水"这三个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他们的关系是"仄声","平声","仄声".这样就有了抑扬顿挫.你不要说成"昨夜河里流水急","夜","里","水"都被用成拼音里的三声或四声这样的同音部字就不对了,读起来也别扭.请大家不要误会,我现在说的句子没有实际意义,只看平仄.那么,接先来一句在相应的位置的字就应该平仄与之相反.如:
昨夜小桥流水急
灯花不剪翠枝低
这第二句的"花","剪","枝"分别对应上一句的"夜","桥","水"字,平仄相反.如果你在开始一句的二,四,六位置用了平声字,就变成这样:
昨天河底流沙急
我们需要注意,这样是可以的,但你的句尾三个字"流沙急"全是平声字,这叫做"三连平",一般不能使用.同样,"三连仄"也不行.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修改补救一下:
昨天河底浪沙急
这样就可以了.但是也说明一点,理论上说,"流沙急"在古典诗里是可以的,因为里面包含了"入声字",今天我们剔除了入声,就尽量不要这样使用了.如果改成了第二种写法,那接下来一句也得改,如:
昨天河底浪沙急
不剪灯花拣春衣
有人要问,"沙"和"春"是同一韵部,不能使用.是的,原则上初学者不要这样用字,这属于更高一点的用法.那么,我们不妨修改一下:
昨天河底浪沙急
不剪灯花浅著衣
意义没变,换种说法即可.都是说"女子不在闺房独自承受寂寞,穿衣服准备出门"的意思.换字在写诗时很重要,不合格律的字换掉,但这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知识.比如:
昨夜风高远
月亮自去闲
这两句的第二句显然不合适."亮"字四声,"夜"字三声,属同一声调,那么,我们可以不改意思去换字:
昨夜风高远
清蟾独去闲
清蟾,传说月亮上有蟾蜍,它也可以代指月亮,这样一换字就符合格律了,也使诗句读起来更具有诗意.我们把这两几填充完整:
昨夜风高远
清蟾独去闲
(下两句也同样变换语气节奏)
相看两不厌
禅房茶也鲜
说明一下,前面的这些句子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并没有提到创作意境和思维方法,只从中大略了解格律变换,请不要误会.
怎么学习写作古诗,
首先多读多背古诗,脑子里有东西了就好办了!然后了解古诗的规则,比如律诗中的粘对,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功有了自然就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能表述自己的意思,古诗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在学习诗词写作的时候,怎样能掌握好韵部的分类呢?
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共四个声调。平是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元代后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中,而平声逐渐演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近代汉语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中的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声、去声(指标准拼音中的三、四声)的称为仄声。有些原在古汉语中属入声的字现在虽归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
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为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关系一阴一阳。平仄相替产生节奏,由此也就产生了汉语的音韵之美。
仄
平
(仄)仄
(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如何学习诗词写作?
多看书,多睡觉,多锻炼,多模仿,多积累,多学习。。。看看别的的诗词,模仿模仿就够了。
我想学习写作古风诗词,应该看些什么书或者要理解些什么?
多读古人的作品,各种风格都要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掌握诗词的韵律格式。如果你只是自娱自乐,这不重要。但是诗词的韵律掌握好,会对你的创作起到很大帮助,古时的小孩子学作诗前不都要背一些与诗词韵律相关的儿歌嘛。要熟悉历史,引经据典时不要出现硬伤。祝你成功!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的作文,多点字
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爱独自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捧着一本诗词集,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独享古诗词带给我的无尽欢乐。
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诗词,饱含了我多少向往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陆路的悲壮,陶醉在王维的田园情怀,辛弃疾的浪漫狂想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如痴如醉。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我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如涓涓流水,如淡淡云烟,那些清丽雅致的小诗,总会穿过我的心灵,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陶醉在早春的清新之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陶醉在夏日的绚丽之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陶醉在秋夜的温婉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陶醉在冬雪的烂漫之中。
一唱三叹的琴声,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号角,铿锵有力,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总会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封建大夫的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被游子的思乡情感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良师益友的劝勉,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去创造......
一曲又一曲,一首又一首,如神奇的音符如可爱的精灵,给我超凡脱俗的享受,主我无法摆脱对它们的钟爱,啊,陶醉在诗词中无尽的情思、情趣、情理之中,感觉真的挺好!
我爱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说起古诗词,我与他可有着很深的渊源。记得童年时代,妈妈就开始逼着我读古诗,背古诗。那时,我就像只失去自由的小鸟,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其他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嬉戏时,我只能可怜巴巴地趴在窗台上,眼里羡慕地看着他们,嘴里却机械地背诵着一首首古诗。转眼间,我上了小学。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次古诗朗诵会,老师说,谁会背的古诗多就给谁一份“惊喜大礼包”。我看了看周围,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思索了一会儿,心想:“小时候,妈妈不是让我背了不少古诗词吗?那就来试试吧!”于是,我怯怯地举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了起来,一连背了《望天门山》、《山行》等好几首古诗。果不其然,我一举夺下了“小诗王”的头衔,赢得了那份“惊喜大礼包”。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还热烈地为我鼓掌。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背古诗还能给我带来这么多荣誉。从那时起,我便渐渐地爱上了古诗。现在我背古诗还能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从中我还明白了不少道理。如《游子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告诉我们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李白、杜甫、孟郊、李商隐等几位“忘年交诗人”,他们教会了我怎么做人,怎么交朋友。其中,“诗仙”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了,他诗中的豪迈充分体现了他性格上的豪爽直言,相传李白“斗酒诗千篇”更是妙不可言。古诗给了我很多快乐,咜就像我的老师、朋友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将来,我会坚持背古诗,让古诗成为我的终身伴侣。城门中心小学四年(2)班
古诗词中之最1
最痴情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不愧出自柳永之手,千古绝唱啊!果然痴情,这才是真正的情颠大圣呢!为什么当时拍这不电影时,没有和柳永签约呢?!为了伊人居然不惜自己憔悴损,真是佩服啊!
须发最长的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哇!李白啊李白,不仅你文章别具一格,就连须发也和常人不同呢,人们都说你是“谪仙人”既然是仙人,肯定就要有这么长的须发?!三千丈的白发,那到不算是吉尼斯记录吗?
视力最差的人
众里寻她千百度,陌然回首,那人却在等火阑珊处。
词人本身是将军,稼轩,不会是他在征战的时候把眼睛给弄伤了吧!约会的时候都望不见梦中的她呢,人家说心有灵犀一点通,都不需要看的,可是他还要寻她千百度,肯定是中国古代以为视力最差的文人了
最敢于追求爱的女人
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身修,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看了这首词,肯定会被震撼的,古代的女子都是三从四德,哪里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讲述了,在春天,一个姑娘看到陌上有群少年在玩,就说要把自己的一生给他,并且纵然被无情地抛弃,都不能害羞呢!果然是女中豪杰,敢于打破常规,不受束缚,敢轰轰烈烈地爱一场~
最自恋的人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这句太经典了,真的很适合我这样超级自恋的人拿来作为座右铭!没有人欣赏我,那大可不必辛酸、难过,我还可以坐在镜子前面,自己簪花,自己欣赏自己呢!哇噻!太妙了
描写写作的诗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
现代生活对诗词写作又有什么影响
现代生活对诗词写作又有什么影响呢?现代和传统从来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现代社会从某些方面,也给传统诗词带来积极的影响。信息时代甚至给传统诗词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互联网技术对诗词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互联网技术使得全世界变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地球村。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互联网即时交流。互联网改变了诗词的交流方式,方便了圈子的形成,使得结社变得异常容易。诗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圈子。《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为什么要结社吟诗?乃是因为有了诗社,便有了交流切磋的圈子。一个人在与世隔绝下的状态下,他的创作是很难坚持的。如果有声气相求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切磋,诗词创作往往能持续很久。在前网络时代,诗词爱好者若不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便很难有交流的机会。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这一状态。互联网意味着地球村,意味着圆桌会议。互联网将分散在各地的单个诗词爱好者聚拢到了一起。前网络时代,由于地域悬隔,诗词爱好者往往是个体存在,难以形成群体。互联网时代则完全不同。单个的诗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很容易被其他的单个诗人读到,并且发生碰撞。单个诗人好比散落在宇宙各个角落的星星,互联网技术轻而易举地将每一颗单独存在的星星勾连到了一起,于是顷刻间形成了星座、星云和星系。一颗星星是那样孤单,整个星空是这样绚烂和丰富。互联网技术为诗词爱好者寻找同好提供了无上便利。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诗人的交流方式,使得诗人不再以个体方式散落存在,而是以群体形式呈现。互联网形式,一下子让人觉得当代诗词圈是个巨大群体。
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诗人结社的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诗词的发表成本。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媒体革命,是有了网络电子公告系统(BBS系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人进行即时性的互动交流。对于诗人来说,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条网线,便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无疑是一场革命。纸媒时代,诗词发表和评论成本太高。诗人若想发表自己的作品,需要给相关杂志投稿。能否发表,取决于编辑先生的喜好。诗词作品发表周期过长,并且很不容易发表。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互联网时代,诗人不再仰人鼻息,任凭编辑摆布。只要有发表意愿,诗人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作品。
BBS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互动性,而且这个互动还是即时的。使用BBS系统,诗人可以几乎零成本地发表作品,还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读者的反馈。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跟帖的形式,对某一作品进行即时回复。由于BBS系统的使用者处于一种准匿名状态,互联网时代的评论或许不如纸媒时代深思熟虑,但往往更加灵活生动,也更少伪饰。这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因为诗词在当代文坛处于边缘化地位,诗词作品很难进入市场流通,诗词创作差点儿因为失去受众而遭受灭顶之灾。任何一个作者,他都需要读者。没有读者的共鸣,诗词创作会迅速衰竭。互联网技术,为诗人和读者之间带来了零距离、即时性的互动。读者的共鸣,是对诗人最好的激励。互联网使得读者和诗人之间的共鸣和互动瞬间达到井喷状态。
BBS系统在公众性方面也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网媒的潜在受众多到无法估量,是发行量再大的纸媒都不能比的。一个诗人的作品,刊载在《中华诗词》杂志上,最多只能被几万个读者看到;如果发布在BBS系统上,则有可能被数百万读者看到。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尽可能多的读者读到。
网媒在公众性和互动性方便取得的井喷式突破,为网络诗词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发表便利,回馈及时,大大刺激了网络诗人的创作力。网络诗词拥有无与伦比的人气。互联网技术使得网络诗词一夜之间以群体形象闪亮登场。
纸媒时代,杂志编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作品发表有生......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推荐几本关于新手写作诗词的书籍
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简明扼要,绝对实用,是古典诗词爱好者零基础入门学习的必备教材。押韵、平仄、对仗讲得通俗易懂。这本看完了也可以看看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夏承焘的《读词常识》。
写一篇讨论古诗文的重不重要的不同看法: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