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寻梦开头的成语

寻梦开头的成语

寻梦开头的成语

哑子寻梦

yǎ zǐ xún mèng

【解释】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低着头似哑子寻梦。”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哑子托梦、哑子得梦、哑子做梦

有什么成语后两个字是寻梦

哑子寻梦

yǎ zǐ xún mèng

【解释】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低着头似哑子寻梦。”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哑子托梦、哑子得梦、哑子做梦

关于‘寻找’的成语

寻踪觅迹

【拼音】:xún zōng mì jì

【解释】: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示例】:你这几年在那里游,教娘倚门终日望无休。~音书杳,无处问因由。★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升仙记·湘子见叔》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寻找踪迹

东寻西觅

【拼音】:dōng xún xī mì

【解释】:指到处寻找。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回:“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示例】:心下烦恼,连生意也不去做,终日~,并无尸首下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近义词】:东搜西罗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到处张罗

东搜西罗

【拼音】:dōng sōu xī luó

【解释】: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出处】:许地山《空山灵雨·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示例】:他整天都在~,终于拼凑完这篇论文。

【近义词】:东寻西觅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到处搜集

我要写一个童话题目带有“寻梦”这两个字....但是不够好....太单调.....希望能帮我再加点好听的词语

代写各种小学,初中作业,保证准确率!

成语网名大全

*

往事如烟,

2. 岁月如歌。

3. 如梦如幻,

4. 雨露心田。

5. 上校门卫,

6. 网上近邻。

7. 临窗观景,

8. 素子花开。

9. 封情舞韵,

10. 归去如风。

11. 小小水马,

12. 一品白衫。

13. 森林散布,

14. 孤峰无伴。

15. 漂亮冰霜,

16. 水清天蓝。

17. 邀月对影,

18. 无门有缘。

19. 凌波微步,

20. 闲云清烟。

21. 香椿丛林,

22. 灵慧可人。

23. 和风戏雨,

24. 深秋无痕。

25. 阳光的舟,

26. 春天的吻。

27. 清月无梦,

28. 迷鸟归林。

29. 金色枫叶,

30. 花自芬芳。

31. 八枝玫瑰,

32. 别样别样。

33. 枫叶落落,

34. 英英快乐。

35. 北凤男飞,

36. 老车新路。

37. 雾里看吧,

38. 网间散布。

39. 梅芳竹清,

40. 袅袅亭亭。

41. 从雾中来,

42. 溪施柔情。

43. 小小毒药,

44. 投鼠忌器。

45. 野渡无人,

46. 小小 X X。

47. 八仙之人,

48. 义不容辞。

49. 海誓山盟,

50. 行侠仗义。

51. 小小刺猬,

52. 微笑听雨。

53. 万年白狐,

54. 玉雪飘飘。

55. 姻脂花开,

56. 墨梅 X Y。

57. 紫云 a b,

58. 迪威 D V。

59. 墨山乡人,

60. 漓江渔火。

61. 洛水渔翁,

62. 飞天蝈蝈。

63. 半世晨晓,

64. 小沙尘瀑。

65. 本来无物,

66. 呼儿咳呀。

67. 顺风旋子,

68. 逆向锤头。

69. 布衣小贩,

70. 三羊开菜。

71. 草原寻梦,

72. 落叶红秋。

73. 蝶舞芳香,

74. 独立寒秋。

75. 西北虎A ,

76. 世纪精灵。

77. 长啸当歌,

78. 长乐兴奋。

79. 咫尺幸福,

80. 蓝蓝的天。

81. 志善志美,

82. 走向春天。

望采纳!

想接受但是还假装拒绝是什么成语

欲迎还拒。

欲拒还迎和欲迎还拒,是两种心理、动作状态的不同描写。 前者的心理状态是拒(讨厌对方),但在行动上不愿得罪对方,便采取了“迎”的办法——其实这个迎是假意的、表面的。 后者的心理状态是迎(喜欢对方),但又不愿意直白地表露出来,于是表面上采取了“拒”的行为——其实这个拒也是做做样子,是表面的。有一个词叫半推半就,其实本心还是愿“就”,推是为了争面子。

寻伤感、或好听的成语网名,文言文也行。

伤感或好听的成语网名如下:

漫不经心

顺其自然

覆水难收

莫失莫忘

呓语之忧

染指流年

冷暖自知

庸人自扰

安之若素

曲终人散

苜蓿之年

造物弄人

旧人不复

悔之晚矣

咎由自取

得不偿失

浮生若梦

刻骨铭心

曲送离殇

何必强求

自叹不如

相濡以沫

若如初见

至死方休

轻描淡写

至死不渝

宁缺毋滥

随遇而安

无动于衷

万劫不复

失之吾命

尔虞我诈

含有“望灰天”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含有“望灰天”的四字成语有:怅望灰天。指失意伤感地望着暗淡的天空。

“怅望灰天”成语基本信息:

【读音】chàng wàng hūi tiān

【词语释义】

怅望:惆怅地,失意伤感地望着。灰天:颜色黯淡的天空。

怅望灰天:失意伤感地望着黯淡的天空。(惆怅地望着天空)

【出处】

季羡林《留德十年》中《怀念母亲》这一章中片段《寻梦》里最后一段(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原文】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踪。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濛,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作品赏析】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它的主要内容,对母亲(生身母亲、祖国母亲)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写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既没有像其他文章那样以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季老一生埋首躬耕于古文字这片坚硬的土地,开掘出一部部丰厚的典籍,他偶尔到散文这片田里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灵文字。季老一生宁静淡泊,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却又读出了一个善感而多情的季羡林。他曾为一茎古藤被砍断而暗自垂泪(《幽径悲剧》),他曾为身边小动物病亡而“内心颤抖”(《老猫》),他曾为异国他乡偶然相识的少年魂牵梦萦(《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母亲早逝使少小离家的他今生无法膝前尽孝,这成为他“永久的悔”;去国离乡时亲老、妻少、子幼,本以为两年即可回国,却因为战乱被阻留异国他乡--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怎不是他异国十一年中内心深处炽烈的情感?也许,这时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寻梦开头的成语: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