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青松的诗句
关于赞美青松的诗句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3)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
(4)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5)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陈毅元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五子棋开局诗词
寒星溪月疏星首,花残二月并白莲,
雨月金星追黑玉,松丘新宵瑞山腥。
星月长峡恒水流,白莲垂俏云浦岚,
黑玉银月倚明星,斜月名月堪称朋。
二十六局先弃二,直指游星斜慧星。
五子棋26开局简图
┎┬┬┬┬┬┒┎┬┬┬┬┬┒┎┬┬┬┬┬┒┎┬┬┬┬┬┒
┠┼┼┼┼┼┨┠┼┼┼┼┼┨┠┼┼┼┼●┨┠┼┼┼┼┼┨
┠┼┼┼○┼┨┠┼┼┼○┼┨┠┼┼┼○┼┨┠┼┼┼○●┨
┠┼┼●┼┼┨┠┼┼●┼●┨┠┼┼●┼┼┨┠┼┼●┼┼┨
┠┼┼┼●┼┨┠┼┼┼┼┼┨┠┼┼┼┼┼┨┠┼┼┼┼┼┨
┠┼┼┼┼┼┨┠┼┼┼┼┼┨┠┼┼┼┼┼┨┠┼┼┼┼┼┨
┖┷┷┷┷┷┚┖┷┷┷┷┷┚┖┷┷┷┷┷┚┖┷┷┷┷┷┚
蒲月 恒星 长星 峡月
┎┬┬┬┬┬┒┎┬┬┬┬┬┒┎┬┬┬┬┬┒┎┬┬┬┬┬┒
┠┼┼┼┼┼┨┠┼┼┼┼┼┨┠┼┼┼┼┼┨┠┼┼┼┼┼┨
┠┼┼┼○┼┨┠┼┼┼○┼┨┠┼┼┼○┼┨┠┼┼┼○┼┨
┠┼┼●┼┼┨┠┼┼●┼┼┨┠┼┼●●┼┨┠┼┼●┼┼┨
┠┼┼┼┼●┨┠┼┼┼┼┼┨┠┼┼┼┼┼┨┠┼┼┼┼┼┨
┠┼┼┼┼┼┨┠┼┼┼┼●┨┠┼┼┼┼┼┨┠┼┼┼●┼┨
┖┷┷┷┷┷┚┖┷┷┷┷┷┚┖┷┷┷┷┷┚┖┷┷┷┷┷┚
水月 流星 云月 岚月
--------------------------------------------------------
┎┬┬┬┬┬┒┎┬┬┬┬┬┒┎┬┬┬┬┬┒┎┬┬┬┬┬┒
┠┼┼┼┼┼┨┠┼┼┼┼┼┨┠┼┼┼┼┼┨┠┼┼┼┼┼┨
┠┼┼┼○┼┨┠┼┼┼○┼┨┠┼┼┼○┼┨┠┼┼┼○┼┨
┠┼┼●┼┼┨┠┼┼●┼┼┨┠┼┼●┼┼┨┠┼┼●┼┼┨
┠┼┼●┼┼┨┠┼┼┼┼┼┨┠┼●┼┼┼┨┠┼┼┼┼┼┨
┠┼┼┼┼┼┨┠┼┼●┼┼┨┠┼┼┼┼┼┨┠┼●┼┼┼┨
┖┷┷┷┷┷┚┖┷┷┷┷┷┚┖┷┷┷┷┷┚┖┷┷┷┷┷┚
银月 明星 斜月 名月
┎┬┬┬┬┬┒┎┬┬┬┬┬┒┎┬┬┬┬┬┒┎┬┬┬┬┬┒
┠┼┼●┼┼┨┠┼┼┼┼●┨┠┼┼┼┼┼┨┠┼┼┼┼┼┨
┠┼┼○┼┼┨┠┼┼○┼┼┨┠┼┼○●┼┨┠┼┼○┼●┨
┠┼┼●┼┼┨┠┼┼●┼┼┨┠┼┼●┼┼┨┠┼┼●┼┼┨
┠┼┼┼┼┼┨┠┼┼┼┼┼┨┠┼┼┼┼┼┨┠┼┼┼┼┼┨
┠┼┼┼┼┼┨┠┼┼┼┼┼┨┠┼┼┼┼┼┨┠┼┼┼┼┼┨
┖┷┷┷┷┷┚┖┷┷┷┷┷┚┖┷┷┷┷┷┚┖┷┷┷┷┷┚
寒星 疏星 花月 残月
--------------------------------------------------------
┎┬┬┬┬┬┒┎┬┬┬┬┬┒┎┬┬┬┬┬┒┎┬┬┬┬┬┒
┠┼┼┼┼┼┨┠┼┼┼┼┼┨┠┼┼┼┼┼┨┠┼┼┼┼┼┨
┠┼┼○┼┼┨┠┼┼○┼┼┨┠┼┼○┼┼┨┠┼┼○┼┼┨
┠┼┼●┼●┨┠┼┼●┼┼┨┠┼┼●┼┼┨┠┼┼●┼┼┨
┠┼┼┼┼┼┨┠┼┼●┼┼┨┠┼┼┼●┼┨┠┼┼┼┼●┨
┠┼┼┼┼┼┨┠┼┼┼┼┼┨┠┼┼┼┼┼┨┠┼┼┼┼┼┨
┖┷┷┷┷┷┚┖┷┷┷┷┷┚┖┷┷┷┷┷┚┖┷┷┷┷┷┚
金星 松月 ......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葛字与暮字开头的诗句都有什么
【葛】
1、葛巾自向沧浪濯(宋·辛弃疾·《菩萨蛮》)
2、葛强亲近同心事(唐·杜甫·《清明》)
3、葛坦半中凹(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4、葛巾藜杖正关情(宋·叶梦得·《虞美人》)
5、葛巾葵扇(宋·无名氏·《醉蓬莱》)
6、葛陂还访骑竹(宋·赵彦端·《念奴娇》)
7、葛洪炉内药初成(宋·曾觌·《浣溪沙》)
8、葛山仙隐(宋·葛胜仲·《减字木兰花》)
9、葛洪丹就(宋·韩元吉·《水龙吟》)
10、葛生蒙楚(先秦·诗经·《葛生》)
11、葛生蒙棘(先秦·诗经·《葛生》)
12、葛帷藤簟(元·许有壬·《满庭芳》)
13、葛巾裹却葛天民(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14、葛巾不整倩人扶(宋·无名氏·《定风波》)
15、葛巾晓挂松间月(宋·侯置·《满江红》)
16、葛幮竹簟夜更凉(宋·陆游·《喜雨》)
17、葛之覃兮(先秦·诗经·《葛覃》)
18、葛之覃兮(先秦·诗经·《葛覃》)
19、葛陂化龙之杖(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
20、葛公住此山(宋·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
21、葛藟系之(先秦·诗经·《樛木》)
22、葛藟荒之(先秦·诗经·《樛木》)
23、葛藟萦之(先秦·诗经·《樛木》)
24、葛衣萧爽接篱偏(宋·陆游·《夜意》)
25、葛丰刺举(唐·李瀚·《蒙求》)
26、葛亮顾庐(唐·李瀚·《蒙求》)
27、葛巾雅相宜(宋·张镃·《庄器之贤能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
28、葛延王室(魏晋·曹摅·《赠韩德真诗》)
29、葛洪尸定解(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30、葛洪井畔惨风烟(宋·陆游·《出游》)
31、葛衣初著喜新晴(宋·陆游·《喜晴》)
32、葛屦五两(先秦·诗经·《南山》)
33、葛风细细(宋·刘辰翁·《齐天乐》)
34、葛翁忽跨白驴来(宋·王镃·《游仙词三十三首》)
35、葛蔓石磊磊(宋·黄庭坚·《寄晁元中十首》)
36、葛查节用(宋·佚名·《淳熙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37、葛查节用(宋·佚名·《淳熙三年发皇后册宝十三首》)
38、葛藟殖繁(宋·真宗·《宁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四首》)
39、葛岭花开二月天(清·袁枚·《湖上杂诗》)
40、葛衫纱帐冷修修(宋·方回·《喜雨》)
41、葛洪井上听松声(宋·陆游·《旅思》)
42、葛衫麦饭有即休(宋·陆游·《鸟啼》)
43、葛卢验声(南北朝·沈约·《梁雅乐歌 牷雅》)
44、葛帐筠床弄素琴(宋·陆游·《水亭》)
45、葛陂雕龙睡(宋·黄庭坚·《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
46、葛生绵绵(魏晋·曹叡·《步出夏门行》)
47、葛巾随分对荆钗(宋·方岳·《除夕》)
48、葛衣断碎赵城秋(唐·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49、葛衣断碎赵城秋(唐·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50、葛藟松千尺(宋·黄庭坚·《送徐景道尉武宁二首》)
51、葛藟茂河(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52、葛藟自成阴(魏晋·曹植·《种葛篇》)
53、葛嫩不任牵(南北朝·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54、葛公盖世才(宋·张耒·《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55、葛荒葵老芜城暮(宋·黄大舆·《虞美人》)
56、葛苞玉粉生香垄(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57、葛花零落风(唐·孟郊·《过分水岭》)
58、葛巾草履从人笑(宋·仇远·《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59、葛车勿速返(唐·卢照邻·《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60、葛洪及许靖(唐·杜甫·《咏怀二首》)
61、葛冺杜厦儆嫖(宋·陆游·《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求,关于:正史中:乾隆、刘墉、纪昀、和绅,“长相”的文字。及四人 “诗词”、“书法” 的特点,及水平
纪晓岚(1724~1805),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流行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其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默。这是经过美化了的描写,历史上并不如此。实际上纪晓岚不过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这要先从纪晓岚的长相说起。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在银屏上,基本上由张国立“垄断”的纪晓岚形象,也颇说得过去。真实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另外,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曾经有诗这样描述纪晓岚: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如此说来,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当然,纪晓岚既然能通过各层科举考试,其间有审音官通过对话、目测等检查其形体长相以及说话能力,以免上朝时影响朝仪“形象”,应该不至于丑得没法见人,但无论如何,纪晓岚长相不好看,却是无疑的。长得丑,近视眼,口吃,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与乾隆貌合神离、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背景知识。纪晓岚的官场命运是由乾隆掌握的。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主”,也是一位自小生长深宫的皇帝,有很多怪习。对于纪晓岚来说,乾隆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他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漂亮。例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都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故而得到重用。和珅的美貌是不用说的了,即使是福长安,能在乾隆晚年得到宠信,一方面是由于他死心塌地地追随和珅,与其结成死党,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因为他年轻漂亮。曾经来华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其著作中记载说,福长安英气逼人,是一个典型的贵族美少年。
长相本由天注定,没有办法选择。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难以参预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纪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官职并无重权、实权,只是大清朝廷的摆设而已。即便是乾隆派他出任都察院,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可见纪晓岚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长相不过是一个表层原因。纪晓岚跟乾隆的隔阂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专制君主从本质上来说,不会喜欢稍有个性、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我经过各省地方,问起官吏的好坏,人们都皱眉叹息,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由于这些话惹恼年岁已高、再也听不进忠言的乾隆,结果军机大臣要将尹壮图拟斩。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与纪晓岚为同年进士,当纪晓岚打算为尹壮图求情时,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原来,皇帝让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并不是真正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之流。公元前一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说了几句话,竟惹得汉武帝大怒而受到残酷的宫刑。司马迁痛定思痛,说道:“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1800多年过去了,纪晓岚面临的竟是同样的处境:在专制的皇权面前,一个知识分子是难有尊严的。纪晓岚面对乾隆的指责,只能忍气吞声。我想,在电视剧中,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的吧?
正如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所言,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即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皆不得朊(ruǎn)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以长相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如上所述,纪晓岚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不过如此。那么,从纪晓岚这一方来说,他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处境呢?纪晓岚一生,做过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左庶子、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官,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中间只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到乌鲁木齐,但也仅仅两年多就被召回京师做官。所以在一般人眼里,纪晓岚也可以算是官运亨通的一个人。然而,久在官场浮沉的纪晓岚并没有体会到多少飞黄腾达的快感,他的内心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孤独、愁苦的感叹。这从纪晓岚一生中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不敢著书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但在纪晓岚生前,就有关于他平生不著书的说法流传。
有人说,纪晓岚认为自己的作品超不过古人,所以不重著述,不存作品。纪晓岚的门生刘权之就说他老师文名满天下,经常给人写文章,但都“随手散失,并不存稿”,原来纪晓岚总是认为这些文字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没有刊刻的价值。纪晓岚的另一门生陈鹤也说,老师自从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纵观古今著述,知道该有的都已经有了,后来的人再怎么挖空心思,所著也不出古人的范围,而那些自谓超过古人的人,都是自不量力罢了。所以纪晓岚“生平未尝著书”,偶尔为人作序记碑表之类的文字,也都随即丢弃,未尝保存。陈鹤感慨地说,如今某些人偶尔写了一点小东西就四处炫耀,急欲表露,真是厚颜啊!
清代大学者江藩在其《汉学师承记》中却说,纪晓岚一生精力全都耗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又喜欢写些稗官小说,故而“懒于著书”,他青少年时期的著作都藏在家中,未曾流传于世。
而按照纪晓岚自己的说法,与上面都稍有出入。纪晓岚晚年就曾讲起,“我早年就学习诗歌,其间意气风发,与天下同好互相唱和,总是不甘人后。如今我年纪差不多80岁了,却转而瑟缩不敢著一语,平生所写的稿子也不敢自存”。他说这是因为随着阅历的增长,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得意作品,大多都是古人已经说过的东西,自己辛辛苦苦地著述,不过是徒自苦耳。从纪晓岚的话来看,他并不是“未尝著书”,早年还是勇于吟诗弄赋的,只不过后来他对自身所处的世道逐渐有了深刻的体会,越来越不敢从事写作了,而且也不敢保存自己的稿件。要说是因为怕超不过古人而罢笔,这个理由似乎很是勉强。这个理由背后还有着极大的社会政治背景,那就是乾隆年间思想控制的加强,文字狱屡见不鲜。
清朝文字狱集中发生在号称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其中著名的,康熙时有庄氏《明史》狱和戴名世《南山集》狱,雍正时有查嗣庭狱和吕留良、曾静狱。其中查嗣庭狱是莫须有的罪名外,其他的还是或 多或少确因文字有犯忌之处。而在乾隆时期,文网更加苛密,大多是无中生有、借题发挥来杀人。例如有内阁学士胡中藻狱。胡中藻的诗歌中有两句诗引起乾隆的敏感。一句是“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认为是故意加浊字于大清国号之上,大不敬;一句是“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乾隆认为这是讽刺他朝门不开,不进人才。又因为胡中藻在广西学政任内,曾出试题“有乾三爻不象龙说”,乾隆认为龙与隆同音,这是诋毁他的年号。乾隆就凭着这些强词夺理的借口,将胡中藻杀了。乾隆一朝的文字狱,大多都是这样。作为乾隆的词臣,纪晓岚对这些文字狱自然深有感知。
同时,纪晓岚及其同僚也因纂修《四库全书》而饱尝文字所带来的窘迫,甚至家破身亡。本来,进行偌大一个文化工程,中间出现一些差错是难以避免的。只要尽心尽力,有错即改,加以完善就可以了。可惜纪晓岚他们面对的是乾纲独断、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一点点不完善之处带来的就是杀身之祸。在纂修四库过程中,总纂纪晓岚、陆锡熊和总校陆费墀等人因有差错而遭到多次呵斥、交部议处、罚赔等处分,最后,总纂陆锡熊死在前往东北校书的途中,而陆费墀因无力负担江南三阁的修改费用而被革职,郁郁而终,家产被查抄,妻离子散。同僚和自己的亲身遭遇一定会给纪晓岚带来更深的感触,也使他真切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的险恶。
《清稗类钞》中有一则纪晓岚轶事很值得回味。据说纪晓岚做翰林时,有一天起草文牍,文思枯竭,于是出屋顺着走廊散步。廊下有一个老兵正睡得香,鼾声阵阵。纪晓岚拍醒了兵士,问他睡得可好。老兵说很好。纪晓岚于是拿来一部书让他认字,老兵说不识字。纪晓岚这时若有所思地说:“人生识字就是困苦患难的开端,你不识字,真正是快乐啊。”这则轶事不一定是真,但它所反映的心态可能跟真实的纪晓岚相距不远。纪晓岚4岁就跟笔砚结缘,后以文字走上仕途,却没料到文字也动辄给人带来杀身之祸,给他带来窘迫,有这种感叹自在情理之中。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瑟缩不敢著一语”的现象,不正反映了他在专制君主面前那种战战兢兢的感受吗?
观弈道人纪晓岚有一个别致的自号,叫“观弈道人”。纪晓岚晚年很喜欢下围棋,在下棋的同时,他也从中体悟官场、世道、人心。乾隆五十一年(1786),他曾经请朋友沈云浦画了一幅《桐荫观弈图》,自题诗一首:
不断丁丁落子声,纹楸(qiū)终日几输赢。
道人闲坐桐荫看,一笑凉风木末生。
何仙姑
在这里,他以“观弈道人”自比,闲看世间风云变幻。7年后,他再次检视《桐荫观弈图》,又有感叹。他认为当初请人作观弈图,也不过是道人(也就是纪晓岚自己)不亲自参与胜负而已,但其心中仍然存在着胜负之心,而如今看来,连这个胜负之心也都是幻象呢。这种心态在另一首与弈棋有关的诗中暴露无遗。这首诗是写《八仙图》的,图中八仙,各具情态:何仙姑与韩湘子对弈,其余五仙旁观,而铁拐李一个人却在一旁呼呼大睡。纪晓岚写道: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
那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韩湘子
“顽仙”既指铁拐李,也是纪晓岚自喻;“春风蝴蝶”,化用庄子化蝶故事,比喻自由自在,不存人间胜负之心。纪晓岚在这里表达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可算是看透红尘。不过,他在乾隆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半个世纪,想要超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自挽联纪晓岚在69岁那年,有一天跟同僚聊天,聊得兴起,说:“从前陶渊明自作挽歌,我今天也自题一首挽联,希望我死后大家能够用它挽我。”这首自挽联如下: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挽联第一句是说在官场中起落浮沉,就好比鸥鸟一样,这把仕途的艰辛描摹出来了。第二句是说自己埋头于图书之中,好比在书中生死的蠹鱼一样,这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喟叹。从这一自挽联中可以看出纪晓岚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其中也包含了纪晓岚对自己一生的认识。
从以上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纪晓岚不太可能做成乾隆的宠信之臣、重用之臣,充其量不过是皇帝养起来的一个文学词臣而已。
与和珅的关系
在电视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经常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民间也有不少传说,多次讲到纪晓岚如何捉弄和珅。《清朝野史大观》就记载,和珅在宰相府内修建凉亭一座,需要一幅亭额,便求纪晓岚题字,结果纪晓岚爽快答应,题以大字“竹苞”。这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句,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和珅得到纪晓岚的题字,大为高兴,就高高挂在书亭上。乾隆偶尔临幸和珅宅第,一见纪晓岚题字,马上就知道了纪晓岚是在捉弄和珅。他笑着对和珅说:“纪晓岚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结果和珅对纪晓岚恨之入骨,几次进谗言,参奏纪晓岚。
其实,这种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我们仅从一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乾隆朝晚期,纪晓岚好友、御史曹锡宝欲弹劾和珅,纪晓岚虽为朋友担心,但也仅以宋人《咏蟹》诗相赠:
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
意思是说,现在弹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但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书,指参和珅。结果乾隆大怒,要将曹锡宝治罪,此时的纪晓岚再也不像上次救卢见曾那样,尽心为朋友出力,而是在乾隆面前竭力表白,声称自己毫不知情。结果由于他表现得过于露骨,反而使乾隆认为纪晓岚正是幕后指使者。可见,纪晓岚怎么会把自己树立成和珅的对立面呢?
有史料记载,和珅在他发达之后,曾与文学名流诗文唱和。有时他私下请纪晓岚、彭元端为其作品润色。而纪、彭二人考虑到和珅权大势重,万一不从,被他穿了小鞋可受不起,也就每每代为捉刀。当然,也就仅仅润色文字而已,纪晓岚并不是要依附和珅去谋求高位。据朝鲜使臣徐有闻所见,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看来,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纪晓岚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尽力不与和珅同流合污而已。
晚年的纪晓岚,常以弈道为喻,言其心志。比如前文所引题《八仙图》诗,就表达了他超然世外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世故的态度,也是纪晓岚从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纪晓岚久任官场,官职也不低,能够在官场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为官之道。这种为官之道,正是各不得罪,尽量保持中立的身份。而他长期追随乾隆,游山玩水,吟诗作对,阿谀奉承之作居多,也可见其为人。从纪晓岚这种性格特点来看,他不会与和珅发生面对面的冲突。电视剧中的那些镜头,根本就不会出现。
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老死于京城,享年82岁。生前他自撰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就是这样的一位“世故老人”,他又如何肯、如何敢与权倾朝野的和珅直接对抗呢?
老百姓的明星
既然纪晓岚只是乾隆的一个文学词臣而已,也不是一个跟和珅针锋相对的斗士,然而他在广大民众中间却极受欢迎,似乎可以说是老百姓的明星,这是为什么呢?有关纪晓岚的民间传说不计其数,这恐怕也是中国文人少有的待遇吧?仔细想来,恐怕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纪晓岚具有幽默风趣的真性情。清代笔记中记纪晓岚,提得最多的就是纪晓岚的诙谐。如牛应之《雨窗消意录》说:“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也说:“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如果说纪晓岚幽默风趣,大概不会错。但仅仅是幽默,还不足以达到人人传颂的地步。纪晓岚的幽默,还有真性情的一面。在流传下来有关纪晓岚的幽默故事里面,有两点比较突出,最能看出纪晓岚的真性情。这就是纪晓岚敢于跟权势人物开个小玩笑,而且也能讲荤段子。
例如他敢称呼乾隆为“老头子”,敢趁题亭额的机会讥嘲和珅一家,尽管这些故事不一定真,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纪晓岚面对权势人物的幽默作风。对于文人一般不敢惹的太监,纪晓岚也敢开个玩笑。有一天散朝时,一个太监想听纪晓岚讲笑话。纪晓岚假装沉思半天,说:“从前有一个太监……”说了半句,就不说话了。这个太监等了半天,就问:“底下如何?”纪晓岚答道:“底下一样没有。”闻者绝倒。对于这样的调侃,当事人倒也不好表示什么,也不便于施加报复。这也许是纪晓岚借幽默来表达性情的原因吧。
纪晓岚还时不时来点段子,更可以见出其性情。有一次,一个姓平的朋友做了新郎倌,纪晓岚送了一部《诗韵》贺喜,人们都很奇怪这个礼物有什么奥秘。平某思索了好几天,才知道纪晓岚取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跟自己开了个玩笑。这种荤段子向来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要想它不流传天下也难。明清两代,民间非常流行的一部笑话总集《笑林广记》中,大概有一半内容都是与性有关。
第二,纪晓岚善于对联之戏。对对联,俗称“对对子”,既是文人自幼接受教育启蒙最基本的课程,又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娱乐活动,深受百姓喜爱。纪晓岚才思敏捷,诙谐不羁,尤善对对联,常有妙语。比如他为一穷苦铁匠所写对联为:
纪晓岚等编《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又比如,他为理发匠所写的对联为:
虽然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寥寥数字,精细入神,堪称绝对。
有一次纪晓岚入值南书房,有位老太监久闻纪晓岚大名,特地前来一睹风采,只见他身穿皮袍,按当时文人的习惯,手持折扇。这位太监便出题: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此联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晓岚打扮的讥讽,非常不易回对。不料纪晓岚轻松应对: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此事迅速被传为笑谈。
纪晓岚善于对联,应该是事实。纪晓岚这个才能在当时的官场上也是流传已久。
纪晓岚首先引起乾隆注意的,是他出的一副灯谜。一年元宵,乾隆命大小臣工上进灯谜,以供紫禁城悬挂。纪晓岚所献灯谜为一副谜联,注明上下联各猜一字: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猜不出答案,查知系纪晓岚出题,便召其回复,结果得知其答案为字的偏旁谜,即“猜谜”二字,大加赞赏。纪晓岚的座师刘统勋等人,也乘机对乾隆夸奖纪晓岚。此后,纪晓岚名声更著。
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五十寿辰,文武百官纷纷撰联赋诗,无非万寿无疆之类。而纪晓岚所写之联别出心裁: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上联指清朝统一全国后,西起葱岭,东濒大海,北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纵横均为四万里,版图之大,为历史上所未有;下联指五十圣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岁,正好合为万岁,敬祝乾隆万寿无疆。见到此联后,乾隆大喜,当即传旨,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39岁的纪晓岚奉旨出都,任福建学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翰林来说,外放学差无疑是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纪晓岚对此喜不自胜。登车启程,至济南改乘舟船,沿运河南下,一路行来,山川秀丽,他也不停写诗作赋,后来还结集出版,名为《南行杂咏》。
传说在行舟途中,纪晓岚遇到一位老者,亦乘大船南下,还给他送来一张纸条:“我看阁下必是一位文士,现有一联,如阁下能对出,敝船必当退避三舍,如对不出,则只好委屈阁下殿后。”老者的上联是: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是一副语意双关联。“橹速”谐指三国著名文臣鲁肃,“帆快”暗指西汉著名勇士樊哙,一文一武,正巧构成双重含义,表面上是说橹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说文不如武。纪晓岚深知此联难对,不禁冥思苦想,结果让老者扬帆远去。他到福州后,主持院试,乐声轰鸣。纪晓岚触景生情,想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暗指北宋名将狄青,“萧和”暗指西汉宰相萧何,也是一语双关,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天衣无缝。
世上流传的纪晓岚对对子故事,有真有假。例如,有一则故事说纪晓岚曾随乾隆南巡,路过黄河碎石滩。乾隆出了一个上联:“石头渣稀烂棒硬。”纪晓岚漫不经心地答道:“黄河水翻滚冰凉。”对联上下句都体现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算是不错。但其实乾隆六次南巡,纪晓岚没有一次扈从过。不过,纪晓岚善于对对子是真,而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更广泛地传播了纪晓岚的大名。
第三,纪晓岚朋友遍朝廷,门生满天下。纪晓岚早年就与一帮志趣相投的文人学士结成文社,半月聚会一次,谈古论今,切磋诗文。文社中有他的族兄纪昭和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钱大昕。就连上科进士刘墉,这时已由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也参加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纪晓岚与刘墉一齐被推为文社领袖。由于文才出众,也由于性格谦和,纪晓岚很快在朝廷上下拥有了一批兴趣相投的朋友。
纪晓岚多次担任过考官。他先后任过乾隆己卯山西乡试正考官、庚辰会试同考官、本省壬午乡试同考官、提督福建学政、甲辰会试副总裁官、己酉武会试正总裁官,嘉庆丙辰会试正总裁官、己未武会试正总裁官、壬戌会试正总裁官等。正因为他经常担任考官,所以门人众多。
朋友和门生一多,纪晓岚的名字未免在他们口头、著作中经常出现。久而久之,纪晓岚的声名怎么可能不越传越大呢?
第四,与两部名传天下的书有关。第一部就是清代的文化大工程——《四库全书》。纪晓岚是这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借此机会还删定了一部重要的目录学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本书在学界也享有盛名。第二部书就是纪晓岚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这部笔记流传甚广,也获得后世极高的赞赏。鲁迅认为此书“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既有趣,又有真知灼见,而其“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
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鲁迅据此盛赞纪晓岚是当时社会中“很有魄力的一个人”。小说家孙犁认为这部笔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其他同类作品所不能超越的位置,“它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这两部书都留名后世,其编纂者纪晓岚自然也就名动天下了。
纪晓岚死后,谥号“文达”,这是对他文学才能一种相当高的认可。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说他是一代通儒,“胸怀坦率,性好滑稽,有陈亚之称。然骤闻其语,近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这就是说纪晓岚不仅学识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应该说,这一评价是基本上符合实际的。
[www.rwabc.com]
中国的清代,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
这个人物,便是乾隆时期执学术牛耳,成为一代文宗的纪晓岚。
纪晓岚,名昀,晓岚为其字,号春帆,别号茶星、三十六亭主人、观弈道人,晚号孤石老人、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属河北省沧县)。他是乾隆丁卯科顺天第一名举人,甲戌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办理院事,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左庶子、侍读学士,后来因为牵扯进他的儿女亲家___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道悦子,山东德州人,任长芦、两淮盐运使)的一个案子,被 发配到乌鲁木齐,在戍所里任印务章京,鞅掌簿书,那是乾隆三十四年的事。第三年便被恩命召还,复任编修。从此在宦途上一帆风顺,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也任过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
不过纪晓岚一生中最主要的业绩,是他的学术活动。他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历充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提调兼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总纂官,总纂官、总纂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一生中他参与了多少重要典籍的编修,不可胜数。
除了修书,他干得比较多的另一件事就是做考官了。他先后任过乾隆山西乡试考官、庚辰会试同考官、壬午本省乡试同考官、提督福建学政、甲辰会试副总裁官、己酉武会试正总裁官、嘉庆丙辰会式正总裁官、己未武会试正总裁官、壬戌会试正总裁官。每赴其任,必有诗传示同僚,以躬谨相勉。他不惮作余力,奖掖后学,故门人众多。经他之手,提携了许多人才。
纪晓岚的祖籍,在江苏应天府上元县纪家边村,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江南大姓实几辅,纪晓岚的先祖纪椒坡便一路北上,最后入籍于离献县九十里的景城。明崇祯中,纪晓岚的高世祖纪申这一支,迁居离景城三里之遥的崔尔庄。
经过二百多年,子孙生齿繁衍,到了清代,纪家已成了献县屈指可数的大姓了。
献县在直隶省的东南,是京几通往东南地区的门户。“南京到北京,御道十八弓”,这御道就是从献县穿过。这里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控齐鲁,北镇京卫,又是人文渊薮,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刘德,封为河间王。都城便设在献县。史称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工于整理古籍,抢救文化遗产,所得皆古文先秦书,被服儒术,六艺俱举,文约指明,学者宗之。
简述李贺诗歌的艺术渊源
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无疑是全面的,但本文仅
就其诗歌的奇妙构思,意象与用字的特点及通感等
艺术特色作些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诗歌的艺
术渊源进行考察,对其诗歌在后世产生的艺术影响
进行简要论述.
一
首先,李贺诗歌构思奇妙,出人意表,具有较强
的艺术感染力.李贺在诗歌创作时往往沉醉于内心
的体验,其艺术构思时常不受时空,层次和类别的限
制,将一些不相关的事物剪辑组合,任凭情感,欲望
的流露而为诗,有时故意颠倒时间与空间,光明与黑
暗,伟大与渺小,令一般作者难以效仿,企及,让一般
读者无所适从,匪夷所思.如《铜驼悲》"生世莫徒
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花笑,铜驼夜来哭"数句,语
句极不连贯,彼此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乍读起来,
让人不知所云.李贺还喜欢运用跳跃的艺术结构,
且看《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
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
底.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
先改".前四句先言英主已逝,接下四句写青春不
再,最后六句写明月难寻,彼此之间意绪跳跃性很
大,忽儿天上,忽儿地下,忽儿白天,忽儿夜晚,忽儿
往古,忽儿眼前,给人的感觉是片断的,不连贯的,不
完整的,虽有奇句,整首诗的脉络却难于把握.造成
李贺诗歌这一艺术特质的缘由在于:李贺写诗与他
人不同,他人先得题而后为诗,李贺则每日骑驴背破
锦囊,边行边吟,遇佳句即记下后投入囊中,晚上回
家后再整理成诗.[&]由于他在诗的章法,布局,命意
上不甚着力,只是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所写的片
言只句联缀成章,故诗歌有句无篇,在章法上难免有
些散乱与疏漏,给人以零碎,拼凑的感觉,读者殊觉
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历来对
李贺诗歌的评价往往都离不开一个"奇"字,如张碧
说他"奇峭",张戒说他"瑰奇",周紫芝说他"语奇而
入怪",晁公武说他"奇诡",王应麟说他"奇僻",屠隆
说他"奇瑰","耽奇",谢榛说他"奇古",沈德潜说他
"瑰奇",乔亿说他"奇涩".杜牧为其诗集作序时,具
体而形象地从九个方面阐明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
点,尤其对其奇险特点的评价具有开宗明义的意义:
"荒国阝多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
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其次,李贺在诗歌创作时,因物感于心,善于捕
捉丰富的意象,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李贺诗
歌意象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就意象
第(卷第#期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
!""#年&!月23451-6378-+94-18:-;:(=/ @A0= @BC B:D@E@/C)FB ,!""#
万方数据
的来源而言,李贺诗歌意象有较大的虚幻性与想像
性.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为唐代描写音乐的三大杰
作.比较而言,后二首诗多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如
急雨,私语,珠落,莺声,流泉,儿女语,勇士赴敌场等
来比喻琵琶声与琴声的绝妙,而李贺此诗则用"湘娥
啼竹","昆山玉碎","芙蓉泣露","石破天惊","瘦蛟
跳舞"等层出不穷的虚幻性意象来状箜篌声,这些意
象均源于神话传说,光怪陆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彩.二就意象的分布而言,李贺诗中运用色彩意象
最多,其敷彩设色的艺术也很独特.据学者统计,李
贺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是:"白"字!"次,"红"
字,"青"字各#!次,"黄"字,"绿"字各$"次,"粉"字,
"碧"字各%#次,"紫"字%$次.此外,尚有"黑"字&&
次,"赤"字!次,"褐"字,"黛"字各两次.[%]李贺对色
彩如此敏感,酷爱,在诗歌中镶嵌如此繁多密集的色
彩词藻,这在古代诗人中还是比较突出的.李贺刻
意创造出层现叠出,浓重富艳的具有绮丽色彩的意
象是为了在读者的眼前与心中唤起强烈的视觉感
受,以此激发读者无比丰富的想像与联想,将其引入
诗的意境中去.三就其意象的性质而言,李贺诗歌
意象具有柔婉与冷艳的特色.李贺选择的人文意象
集中在女性的衣饰,体态,称呼,闺房内的装饰与用
物,如服饰中有装饰女性的环,瑶,衫,袖,簪,裙等意
象.使用这些质感上偏于阴冷的意象,以与诗人写
作的小桥流水,荷塘月色,杏花春雨等景色相配.元
好问评秦观诗"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实际上,李贺的创作也近于"女郎诗".
再次,李贺诗用字,使词及造句,力避平淡浅易,
不愿使用"经人道语",力求"笔补造化",创造了许多
名言警句,形成了出俗反常,瑰美奇峭的语言特色.
受韩愈古文"词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影响,李
贺在使用语言上,尽量避俗求新而不拾人牙慧,明代
李维桢《李贺诗解序》谓其"只字片语,必新必奇",如
《秋来》诗中"思牵今夜肠应直",历来形容愁思多用
"愁肠百结",李贺则反其道而行之,谓纡曲的肠变直
了.李贺在语言上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他自己,如
写月就用了"宫蟾","蟾光","宝镜","玉盘","悬
珰","玉轮","玉钩","明弓","斜白"等不同词语;写
银河则用"天河","天江","银湾","银浦"等不同词
语.而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辞 六月》诗中,同样是
写太阳,将早晨初升的太阳比做"红镜",上升运行的
太阳比做"车轮",中午的太阳比做"赤帝"(火神).
李贺尤其工于炼字,如"更容一夜抽千尺",以"抽"字
状竹笋生长之迅猛;"天河之水夜飞入",以"飞"字形
容银河之水陡涨;"长刀直立割鸣筝",以"割"字描绘
鸿门宴的紧张气氛;"一双瞳人剪秋水","剪"字活现
出大眼睛扑闪的神态;"独携大胆出秦门","携"字勾
画出吕将军勇武的神气.正因为如此,李贺诗中还
出现了一些成语,如"笔补造化","石破天惊","天荒
地老","黑云压城"及"飞香走红"等,已为人们所流
传.在字的选择上,李贺喜欢用那些怪诞奇峭的字,
王思任《李贺诗解序》说他"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
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刻,法当得
夭."李嘉言先生在《李贺与晚唐》一文中也说李贺
"爱用惊人的字眼与句法,如腥,泻,惨,死,古,冷,
孤,仙,龙,蛇,鬼等,这分明是在极度的感伤中需要
一些刺激来麻醉一时,也是他对于时代失望,疲倦之
余的一种不正常的病象."指出了李贺用僻字的心理
特征,情感意蕴与社会背景.李贺还长于运用色彩
性强的字,诗中绿红交映,色彩缤纷,故陆游说"贺词
如百家锦衲,五色日玄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
视"["].如《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则同时运用了"黑
云","甲光","金鳞","秋色","燕脂","夜紫","红
旗","黄金","玉龙"等一系列色彩斑斓的词汇,组成
了一幅绚烂多姿的古战场画面,令人眼花缭乱.清
代马位《秋窗随笔》也说"长吉善用'白'字,如'雄鸡
一声天下白','吟诗一夜东方白','蓟门白于水',
'一夜绿房迎白晓','一山唯白晓',皆奇句."当然,
李贺诗有时刻意雕琢涂饰,过于标新立异,将诗意掩
盖于华丽的辞藻中,难免晦涩费解,失去了诗歌语言
天真自然的另一种美,并由此遭到了后人的尖锐批
评.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说"李长吉锦囊句,
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也说"李长吉诗,字字句句欲传世,顾过于刿钅术,无天
真自然之趣,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知非大道也."结
合李贺部分过于奇险晦涩的诗句来看,这些批评还
是较为恰当的.
关于通感,古代批评家未曾涉及,《辞源》中没有
此词,就是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也没有专门
论述.钱钟书先生率先在《通感》一文讨论这一修辞
手法,他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
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卷
万方数据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
有体质."钱先生例举了李贺《恼公》"歌声春草露,门
掩杏花丛",《胡蝶飞》"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
眼缬",《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
声"等.他分析第一例说"歌如珠,露如珠,两者都是
套语陈言,李贺化腐为奇,来一下转移:'歌如珠,露
如珠,所以歌如露.'"[!]这样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
"歌声"(听觉)转换成了具体形象的"草露"(视觉).
李贺有天赋的感觉,知觉串连和表象联想的能力,这
为他在诗中运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创造了条件.在
各种感觉的互通中,李贺运用得最多最成功的是视
觉与听觉的互通.如《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
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玉为珍宝,一般不会让它破
碎,凤凰乃神鸟,谁也没听见它鸣叫;至于芙蓉,香兰
则更不会"泣","笑",显然是诗人在以视觉感受的美
去体验箜篌的美妙乐声.在其他感觉的互通中,李
贺也经常运用,风可以是酸风,香风,苦风,如"东关
酸风射眸子","罗纬绣幕围香风","苦风吹朔寒";雨
可以是香雨,红雨,冷雨,如"依微香雨青氛氲","桃
花乱落红如雨","雨冷香魂吊书客";雾可以是绿雾,
暖雾,如"江中绿雾起凉波","暖雾驱云扑天地".
二
李贺诗歌艺术能取得炉火纯青的成就,形成独
具一格的"长吉体"(或曰"昌谷体"),这决不是偶然
的,除了他潜于诗艺,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外,还与
他转益多师,合理地汲取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艺术
营养不无关联.而且,他不是不加选择地汲取,而是
通过自己的熔冶消化,深化提高,从而运用于诗歌创
作的.首先,李贺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浪漫主义文
学传统,其《赠陈商》自谓"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
后",可见《楚辞》是他随身携带与阅读的.杜牧在
《李贺集序》中早就指出李贺"盖骚之苗裔,理虽不
及,辞或过之."清代施补华《岘亻庸说诗》也说"李长吉
七古,虽幽僻多鬼气,其源实自《楚辞》来."王琦则具
体地指出李贺《帝子歌》"全仿《楚辞 九歌》",方扶南
又说"《神弦》三首,皆学《九歌 山鬼》".李贺诗歌巧
于比喻,用典灵活,用词下字工于着色,多用比兴象
征手法与神话传说题材,这些的确与屈原创作的特
点比较接近.即便是某些诗题也源于《楚辞》,如《浩
歌》取自《九歌 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忄兄兮浩
歌."至于李贺与李白的渊源关系,张戒《岁寒堂诗
话》卷上说"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谲怪则似之,
秀逸天拔则不及也."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也说
"太白幻语,为长吉之滥觞",又云"长吉险怪,虽儿语
自得,然太白亦滥觞一二".指出李白大量写乐府
诗,多用幻语,诗风瑰奇,颇见波澜变化的特点对李
贺产生影响.另外,李贺的游仙诗也多是从李白同
类诗中引发来的.
其次,李贺诗歌创作也渊源于汉魏六朝乐府与
齐梁宫体诗.其《花游曲序》曾夫子自道,"采梁简文
诗调,赋《花游曲》,与妓弹唱",而《雁门太守行》诗,
王琦则曰:"梁简文帝之作,始言边城征战之思,长吉
所拟,盖祖其意"["].可见李贺的诗是汲取了梁简文
帝同类作品的养分的.而《美人梳头歌》,《残丝曲》,
《莫愁曲》等诗一望诗题即知是渊源于南朝宫体.对
此前人曾有大量论述,同时人沈亚之在《送李胶秀才
诗序》说"余故友李贺善择南北朝乐府故词";明代徐
献忠《唐诗品》说"长吉陈诗藻缋,根本六代,而流调
婉转,盖出于古乐府";清人方扶南在批点李贺《将进
酒》时,也称此诗"太似鲍照";近代宋育仁《三唐诗
品》说李贺"其源出于汉乐府歌谣,而拮藻于江淹,庾
信."朱自清先生在《李贺年谱》中对此论述尤详,他
说"贺乐府歌诗盖上承梁代'宫体',下为温庭筠,李
商隐,李群玉开路.""唐人承六代遗习,极重乐府歌
诗……则贺之以乐府知名,盖亦当日风气使然."因
此,李贺诗在体裁上多乐府诗,仅被宋郭茂倩所编的
《乐府诗集》所收即有!#首,这些诗艺术上长于熔铸
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作鲜明形象.又
喜袭用乐府诗题,如《将进酒》,《塞下曲》,《雁门太守
行》,《走马引》,《大堤曲》,《猛虎行》,《巫山高》,《江
南弄》,《摩多楼子》,《塘上行》,《夜坐吟》,《上云乐》,
《艾如张》,《上之回》,《神弦曲》,《莫愁曲》,《有所
思》,《少年乐》等.有时对乐府旧题加以改造,如将
《长歌行》,《短歌行》并为《长歌续短歌》,《箜篌引》衍
为《李凭箜篌引》,《苏小小歌》改为《苏小小墓》,《秦
王卷衣》改为《秦王饮酒》,《公无渡河》改为《公无出
门》等.再次,李贺诗歌除向前人学习外,也善于汲取当
代人的创作理论与经验.李贺与韩愈的交往最多,
关系最密,受其影响也最大.清代管世铭说"昌谷,
樊南,退之(韩愈)之属国也",吴闿生也说"昌谷诗上
继杜韩"(分别见《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七古凡例》及《跋李长
!! 第!期王友胜:李贺诗歌艺术三论
万方数据
吉诗评注》).李贺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受了韩愈诗歌
创作的影响:一是吸收韩愈"词必己出","惟陈言之
务去"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好奇背俗,戛戛独
创的语言特色;二是因家境贫寒,精神压抑,故对韩
愈由胸中磊落不平导致的奇险怪僻的诗风,发散性
的思维与跳跃性的艺术结构易于接受;三是受韩愈
反对骈偶化,提倡以文为诗的影响,李贺诗歌较少有
骈偶句,《乐府诗集》所收!"首诗中,有#"首没有使
用对偶句,其余诗仅用了一联或两联对偶句.另外,
李贺诗有句无篇,好苦吟的作风也多少受到了孟郊,
贾岛,姚合等人的影响.正因如此,不少人认为李贺
属于韩孟诗派中的人物.三
李贺从前辈诗人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同样的,他对当时及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李贺生前即诗名卓著,在当时即赢得了众多诗
人的喜爱,学习与效仿,其诗一经写成,便被乐工重
金购买,谱上乐曲,播于管弦,传唱天下,"每一篇成,
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其友人沈
亚之在《送李胶秀才诗序》中说"贺名溢天下,年二十
七,官卒奉常,由是后学争效贺,相与缀裁其字句,以
媒取价."《旧唐书 李贺传》亦谓"其文思体势,如崇
岩峭,万仞崛起,当时文人,从而效之,无能仿佛
者."可见当时学长吉体已成为一种时尚,形成了一
股"李贺热",且莫说张碧,刘言史,庄南杰及后来的
韦楚老,陈陶等仅有些知名度的诗人要摹拟李贺诗
歌,就是著名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李群玉等写诗也
多取法李贺诗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六说"韦
楚老乐府七言有《祖龙行》,正效长吉体也."吴闿生
《跋李长吉诗评注》说"昌谷诗上继杜韩,下开玉
(李商隐)".朱自清《李贺年谱》亦云李贺乐府上承
齐梁宫体,"下为温庭筠,李商隐,李群玉开路".李
商隐的艳情诗《河阳诗》,《河内诗二首》,《燕台诗四
首》哀感玩艳,奇诡波峭,颇受长吉体影响.温庭筠
不仅写诗取法李贺,而且其词的风格浓艳,亦近李
贺.
李贺奇诡怪诞的诗风也为好奇斗异的宋代诗人
所学习效仿,许学夷说"宋人奇变亦自足万家,七言
古学长吉而诡幻过之."[$]宋初学李贺者有萧贯,钱
易,龚宗元,田锡等,《宋史 萧贯传》甚至说他"词语
清丽,人以比重李贺."他们效仿长吉体,与其诗讲究
藻饰和富丽精工有一定关系.北宋中后期及南宋时
期,欧阳修《春寒效李长吉体》,秦观《拟李贺》,张耒
《福谷怀古》,李纲《读李长吉诗》,徐俯《李贺晚归
图》,陆游《艾如张》,周密《拟长吉十二月乐府并闰》
等诗刻意效仿,摹拟长吉体的痕迹十分明显.曾巩
的《芙蓉台》,何焯说"尖新之句直似李长吉"(何焯《元
丰类稿 诗》,《义门读书记》卷四十),苏轼的《武昌铜剑
歌》,方东树说"奇妙不减昌谷"(《昭昧詹言》卷十二).
宋末谢翱诗受李贺影响尤大,胡应麟说"李长吉,谢
皋羽得其遗意",又说"宋末盛传谢皋羽歌行,虽奇邃
精工,备极人力,大概李长吉锦囊中物耳".(《诗薮》
外编卷六)虽是从一正一反两方面说的,但大抵道出
了谢翱与李贺诗歌的渊源关系.[%]
李贺诗"调婉而词艳",与词善言情,风格软媚香
艳相接近,故其对宋代词人影响亦大.最先阐述李
贺诗与宋词关系的是明代的许学夷,其《诗渊辩体》
卷二六云"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
李嘉言先生在《词的起源与唐代政治》中说:"纵令李
贺不懂得音律,只凭他那'怨郁凄艳之巧',亦足可与
词结为总角之交."袁行霈先生也说"李贺虽然没有
填过词,但他的诗却是由诗过渡到词的一座桥
梁."[&]李贺诗对宋代贺铸,史达祖,吴文英词的影响
尤大,姜夔《梅溪词序》说史达祖词"奇秀清逸,有李
长吉之韵"(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引),张炎《词
源》卷下也说"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练字面,多于温
庭筠,李长吉诗中来."
金代诗坛赵秉文,李天英,王飞伯,刘龙山等人
对李贺诗也心追力摹,赵氏有《拟李长吉击毯行》诗,
其《呈保定诸公》还自豪地说时人"呼我刘昌谷".元
代诗坛,尊唐黜宋,学习李贺的也不少,元初诗人郝
经《长歌哀李长吉》,刘因《李贺醉吟图》,马祖常《上
京效李长吉》等效仿于前;元代中期于石《续金铜仙
人辞汉歌》,刘诜《天上谣 戏效李长吉》,吴景奎《拟
李长吉十二月乐辞》,郭翼《和李长吉马诗九首》等步
武于后(分别见顾嗣立编《元诗选》之《紫岩集》,《桂隐集》,
《药房樵唱》,《林外野言》);到了元末,诗坛甚至出现了
一个"李贺时代",胡应麟说:"元末诗人,竞师长吉"
(《诗薮》内编卷三).学李贺者中有张宪,李序,陈樵,
李裕,项炯等,其中以杨维桢最为杰出.他分析了历
来效仿李贺诗的两种倾向:"故袭贺者袭势,不袭其
词也.袭势者,虽蹴贺可也;袭词者,其去贺日远矣,
今诗人袭贺者多矣,类袭词耳."(杨维桢《大数谣》吴复
注引)杨氏本人效李贺的诗则颇"有李贺之奇诡",其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卷
万方数据
《鸿门会》诗效仿李贺《公莫舞歌》即有过之而无不
及,他的学生吴复称扬其"酒酣时常自歌是诗,此诗
本用贺体而气则过之."
明清时期,学李贺者不乏其人.徐渭不仅大量
批点李贺诗,创作上也刻意学之.陈式《重刻昌谷集
注序》说:"今《文长集》中,五七言古亦有学之而得其
似者",贺贻孙《诗筏》中说:"徐文长七言古,有李贺
遗风",清代黄景仁,龚自珍,黄遵宪等人也借镜或学
习李贺诗.英年早逝的黄景仁诗多写封建社会知识
分子穷困潦倒,亻宅傺失志的处境,情调感伤,充满磊
落不平之气,与李贺可谓隔代知音;龚自珍诗歌的艺
术风格虽主要渊源于庄子与李白,但其"变化从心,
倏忽万匠,光景在前,欲捉已逝"(程金凤《己亥杂诗书
后》)的浪漫诗风,也受到李贺的一些影响;黄遵宪诗
歌创作取法于《楚辞》与汉魏乐府,艺术结构善于变
化,开合动荡,摇曳多姿等方面亦与李贺诗风近似.
蒲松龄《聊斋志异》写幽冥世界以寄其忧愤,"使花妖
狐魅,多见人情,和异可亲,忘为异类."[!"]多取法于
李贺的神鬼诗;曹雪芹《红楼梦》中诗词凄婉感伤的
格调,也可以从李贺的闺怨,宫怨诗中找到渊源.现
代诗人中,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的诗颇受李贺意识流
创作的影响.毛泽东也颇喜爱读李贺的诗,他在诗
词创作中常化用李贺诗成句,如"一唱雄鸡天下白"
(《浣溪沙》),出自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
"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 重阳》),出自李贺《金铜
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红雨随心翻作浪"
(《送瘟神》其二),出自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红如
雨"等.古代学李贺者代不乏人,法乳不断,虽间有佳
作,然从整体上说,或追和原诗,或摹拟诗题,或袭其
字句,而鲜有真正得其神韵者.没有李贺的亲身经
历与病态体质,没有他耽于幻想,偏于主观的怪僻心
理,是很难学像长吉诗风的.清代陈式《重刻昌谷集
注序》说:"昌谷之诗,唐无此诗,而前乎唐与后乎唐
亦无此诗."此成为的评.!
关于赞美青松的诗句: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