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的十首诗以及翻译和表达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十首诗以及翻译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把豆子煮熟用来做食物,
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来,留下豆汁作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
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加害于我?
《七步诗》描写了煮豆燃豆秸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为争权位,相互残杀的愤恨之情.
2·鸟鸣涧[唐]王维
独自在洒满桂花的山路上悠闲地行走,
春夜静悄悄,春山空寂.
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来,惊动了山林的鸟雀,
它们的叫声不时地回荡在春夜的溪涧之中.
全诗描写了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
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独面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全诗描写了诗人在芙蓉楼送别朋友辛渐的情景,表达作者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厚谊.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死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地彩蝶不停地飞舞,
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全诗描写了诗人在江边赏花的情景,生动的描绘了春天里繁花盛开、彩蝶飞舞、黄莺歌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5·石灰吟[明]于谦
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汕.
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白的本色在人间.
全诗通过对石灰的描述,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的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
全诗通过对竹石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刚烈、坚韧,不惧艰险、不怕打击的精神.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在剑南忽然听到传说,蓟北收复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加,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何方,
胡乱的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的春光和我做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了洛阳.
全诗写诗人听说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8·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中国应当充满生气,展开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现在世人都缄口不言,这实在是可悲啊!
我奉劝天公抖擞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不局限于常规,使有用的人才降生到世间来.
全诗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映了诗人希望改变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9·浣溪沙[宋]苏轼
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能再年少?
门前的流水还能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感慨时光流逝.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有风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找关于王观的古诗
1.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临江仙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
绣屏珠箔绮香囊。
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
桃花应是我心肠。
不禁
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6.失调名
十三妮子绿窗中。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
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7.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
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8.雨中花令 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
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
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9.浪淘沙 杨梅
素手水晶盘。
垒起仙丸。
红绡剪碎却成团。
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
只被宜酸。
莫将荔子一般看。
色淡香消?#93;僽损,才到长安。
10.高阳台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敧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11.清平乐
应制
黄金殿里。
烛影双龙戏。
劝得官家真个醉。
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
君恩与整搔头。
一夜御前宣住,
六宫多少人愁。
12.清平乐 拟太白应制
宜春小苑。
处处花开满。
学得红妆红要浅。
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
小舟掠水如飞。
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13.减字木兰花
寿女婿
瑞云仙雾。
拂晓重重遮绣户。
一炷清香。
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
从此应须长不老。
来岁春风。
看拜西枢小令公。
14.菩萨蛮
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
漫漫江上沙如雪。
谁唱缕金衣。
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
忆抱琵琶语。
身未发长沙。
梦魂先到家。
15.庆清朝慢 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16.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
已有坠红千片。
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
移在花丛里面。
请君看。
惹清香,偎媚暖。
爱香爱暖金杯满。
问春怎管。
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
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17、木兰花令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王观的诗有哪些
王观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海陵(今江苏泰州)
人,为胡瑗门人。嘉佑二年(1057),任大理寺丞,
知江都县。累官翰林学士。因词作《清平乐》有“黄
金殿里,烛影双龙戏”、“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
整搔头”等句,忤太后旨,翌日罢职。遂自号逐客,
或称王逐客。往在太学时,秦观父赞其“高才力学”,
故亦取子名为“观”。词集有《冠柳集》,不传。今有
赵万里辑本。
庆清朝慢
踏青
王观
调雨为酥,
催冰做水,
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
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
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
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
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
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
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
吹在眉山。
这首词以工丽、尖新的笔触,从春日里天气的变
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
者和谐地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全词在铺叙与描写的技巧、手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柳永
的艺术表现方法,而在内容上又富有生活气息,读来
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起首两句打破了一般词中写春景的套路,另辟蹊
径,写出了初春时节人们不大注意的自然景物的变化:
雨变成酥,冰化为水。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有“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句,“如酥”正是早春
之雨的特色,这里深入一步说“调雨为酥”,与“催
冰做水”一起,突出春神主持造化的本领,把大自然
的运行,用“东君分付”四字加以形象化。有了春水
的滋润,大地将勃发出无限生机,百花争妍的日子定
会来到。浓郁的春意,尽括在这三句之中,可以说是
对“东君”的赞歌。这三句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前两
句乃由后一句生发而出,在意思的顺序上,当是第三
句在前,前两句在后,词人把它们倒置过来,先画龙
而后点睛,更有摇曳生姿之妙。三句之后,接下去是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这个疑问句式表明已
到残寒尽退、到轻暖的时候。这是何人主使的呢?当
然仍是“东君”。这个疑问句式,既是为了铺叙的跌
宕生姿,也是为了使人们对春天的到来,应向造福于
人的“东君”表示深深的敬意。“结伴踏青去好,平
头鞋子小双鸾。”写趁着轻暖的天气,姑娘们结伴而
行,野外踏青。“平头鞋子小双鸾”正是词人别具匠
心的地方,此处先把它提出来作为下文的伏笔。“烟
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化用王维《汉江临眺》
诗中的名句,用来写踏青的姑娘们在野外所看到的迷
迷蒙蒙的秀色。这样,不仅写出了阳春烟景,且可从
“望中”二字体会到姑娘们愉悦的心情。
过片三句运用口语,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
活泼而有意趣。贺裳在他所作的《皱水轩词筌》里说:
“险丽,贵矣,须泯其镂划之痕乃佳。如蒋捷‘灯摇
缥晕茸窗冷’,可谓工矣,觉斧痕犹在。如王通叟春
游曰:‘晴则个,阴则个’云云,则痕迹都无,真犹
石尉香尘,汉皇掌上也。两‘个’字尤弄姿无限。”
贺氏提出了两个“个”字用得妙,颇有见地。而“饾
饤”一词则用得更具神采,有了这个词,前两个“个”
字的“弄姿”才显示出来。天气的阴晴无常,使得踏
青的姑娘们的情绪起了变化,她们要赶快一揽春景之
胜:“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她们看花觅
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镂”、“拨”两字用得很工,
仿佛可以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看到她们轻盈的体态。
她们只顾忘情地欢笑,“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
行斑。”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浊浆溅涴了她们的
罗袜,而前面写的“小双鸾”更是沾满污泥。无限珍
惜的心情使她们笑容顿敛,双眉紧锁,“东风巧,尽
收翠绿,吹在眉山。”“眉山”典出《西京杂记》谓卓
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踏青姑娘们
的蛾眉,本来是淡淡的,但眉头一皱,黛色集聚,好
象大地上所有的翠绿全被灵巧的东风吹在上边。词人
捕捉住踏青的姑娘们一瞬间的感情变化,用幽默、风
趣的夸张手法,写出了她们有点尴尬的神情。
此词一反寻常春景词的套路,绕开和风煦日、庞
柳娇花之类的意象,另辟蹊径,巧丽造境,在同类作
品中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
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
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
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
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
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
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
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
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
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
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
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
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
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
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
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
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
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
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
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
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
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
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
轻狂处皆足惊人”。本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明。
木兰花令
王观
铜驼陌上新正后,
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
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
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
因甚眉头长恁皱。
此为咏柳词。词中以轻快活泼、清丽自然的笔
调,借柳喻人,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
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于身为
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所咏之物为柳,突出柳的风流
本性,全词遂以拟人的方法从各方面来表现它的风流。
洛阳古都铜驼街的柳自汉代以来便很著名。据古文献
《洛阳记》云:“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
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
陌上集少。’”(《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铜驼街在洛
阳城南,与城西之金谷园都是人们游乐的胜地。唐骆
宾王诗说“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艳
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词人提笔即谓“铜驼陌上”,
令人联想到柳的风姿,十分切题。“新正”即新春正
月。词人以赞美的语气强调新春到来之时,最显得俊
俏风流的应是叶芽青嫩、柔条迎风而舞的柳了。“第
一”是说除柳之身姿俊俏袅娜可称第一而外,它还是
最先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的。三、四两句由新春的柳
而联想到梅柳争春。柳虽得春意之先,而人们常以梅
为东风第一枝,词人在此试图给它们以公允的评判。
他以为柳虽不如梅花之娇艳,但在送别的场合,柳的
作用远过于酒了,当然也就更胜于梅了。这里非常巧
妙地用一旧典。汉代都城长安东门外的灞桥柳色如烟,
都城人们送别亲友至灞桥而止,折柳枝为赠。此后折
柳赠别成为我国民俗,故南朝范云诗有“春风柳线
长,送郎上河桥”之句。可见与梅比,柳是更为多情
的。
过片两句是赞赏柳的袅娜轻盈的美姿,以为春天
之神东君好似对柳特地宠爱和迁就,以致娇纵得它的
身材苗条、腰肢柔细了。以柳条之柔细比喻妇女之腰
肢是古诗词常用的典型意象。唐代白居易《杨柳枝》
的“柳袅轻风似舞腰”和温庭筠《南歌子》的“娉婷
似柳腰”,便都是以柳喻美人腰肢的。这里作者却能
以故为新,脱去用比痕迹,写出柳如美人之天生丽
质。结拍两句也是旧比翻新而表现得更为曲折。唐宋
词人已惯用柳叶比喻妇女之秀眉,如“人似玉,柳如
眉”(温庭筠《定西番》)或“玉如肌,柳如眉”(欧
阳修《长相思》),都属常见。这里作者却以表现柳性
之风流多情,它好似女子一样,因对离人的思量,愁
眉难展,老是皱着。这种句式设疑自释,曲折地暗用
旧比而全不落俗套。
王观的词,工细轻柔,新丽清新,当行入律,通
俗自然,“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王灼《碧鸡
漫志》),与柳永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本篇即鲜明
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清平乐
王观
黄金殿里,
烛影双龙戏。
劝得官家真个醉,
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
君恩与整搔头。
一夜御前宣住,
六宫多少人愁。
此为“应制”词,是词人为应圣旨而作。词中以
谐谑的语气,对帝王的享乐生活进行了描述,客观上
在相当大程度上暴露了帝王的淫佚、庸俗与丑恶,打
掉了笼罩在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头上的神圣光环,暴
露了他们的本来面貌。
词的上片,一开始就描绘皇帝与一嫔妃宴乐的情
形。“金殿”是皇帝住的地方,从宴乐的情形推测,
它应属宫中的便殿。作者不去正面描写皇帝与嫔妃的
狎昵状态,而是侧面写殿里烛光辉煌,有人在烛影下
为其相戏。皇帝贵为天子,俗称官家,据宋释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记载:宋真宗问:“何故谓天子为
官家?”李侍读仲容对曰:“臣尝记蒋济《万机论》
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
家。”这位嫔妃,能够讨得“官家”的欢喜,便施展
出特有的本领将他灌醉了。她进献尊酒时还娇媚地祝
颂万岁,使得官家只好一杯杯饮下去了。所谓“真个
醉”,意即真的有了醉意,其中自然包含着对这位风
流娇美的嫔妃之入迷。
下片将宴饮的欢乐之情推向高潮。在“劝得官家
真个醉”之后,这位宠妃又采用歌舞手段以争取皇帝
最后的恩宠。《伊州》乃唐代边地伊州传入的西域舞
曲,唐吴融《李周弹筝歌》:“只知《伊州》与《梁
州》,尽是太平时歌舞。”词中的“折旋舞彻《伊州》”,
说明宋时宫中犹传唐人伊州乐舞。这种精美的舞蹈热
烈活泼,真使皇帝着迷了。他竟躬亲为舞者整理“搔
头”。“搔头”即玉簪,为妇女头上饰物。“与整搔头”
表示爱怜和亲近之意。这位嫔妃色艺超群,很有手
段,终于得到君恩,初步达到了目的。至此,皇上兴
致已经被逗引得浓厚极了。为她整理搔头,已暗示了
隐秘的圣意。“御”乃古时对天子的敬称,御前即皇
上之前;“宣”为传达皇上之命。“一夜御前宣住”,
意即当晚在皇上面前就传命这位妃嫔留宿侍寝,得以
陪伴君王了。词的结尾“六宫多少人愁”,作者忽然
跳出题外,为数千深锁宫中的女子之不幸命运而哀叹,
她们将羡慕这位嫔妃“宣住”而被“幸”,又暗暗为
自己虚掷青春而愁叹嗟怨。
这首词以轻狂、滑稽的语气对封建社会中位居万
人之上的神圣君主进行揶揄嘲讽,使人读后在隐隐发
笑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感悟。正因为它的这种叛逆性色
彩,王观作此词后,“高太后以为渎神宗,翌日罢职,
世遂有‘逐客’之号”(《能改斋漫录》卷十七)。
卜算子(王观)的解析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1]
山是眉峰聚。[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3]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注释】: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能改斋漫录》: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 ,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本篇即是上述评语的绝妙说明。
浣溪沙(宋·王观)古诗
浣溪沙 苏轼(其一)
内容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 2.缫车:抽丝工具。 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4.想要。 5.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词中。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一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其中“试问”一词写出了作者既满怀希望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浣溪沙 苏轼(其二)
内容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6.“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7.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8.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9.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10.白发:老年 11.潇潇:形容雨声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 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 苏轼(其三)
内容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①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④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①.泗州,今安徽泗县。刘倩叔,生平不详。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远。 ②.清洛,指洛涧,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色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苏轼《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词作日离立春不远,故先"试尝"。 鉴赏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浣溪沙 苏轼(其四)
内容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春天初晴,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浣溪沙 李清照(其一)
内容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瑞脑:一种香料名。 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 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绘制了两幅清淡典雅的画面:一是室外“闺妇夜晚伤春图”,一是室内“闺妇夜晚怀人图”。不同感受通过基本相同之处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现,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意境。两幅画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突出了词旨。
浣溪沙 李清照(其二)
内容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标致。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浣溪沙 李清照(其三)
内容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注释 莫许:不要。 琥珀:松柏的树脂积压在地底亿万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红褐色。琥珀浓,指酒的颜色很浓,色如琥珀。 疏钟:断续的钟声。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 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辟《乐府雅词》作“碎”,误。 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浣溪沙 李清照(其四)
内容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释 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 理瑶琴:理,调理定调,一般指代弹琴。瑶琴:玉为饰,美的琴。 远岫:远山。 薄暮:傍晚,黄昏。 细风:微风。 轻阴:暗淡的轻去。 赏析 此词当属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伤春、怀人,相辅相承。“崔”、“弄”两词琢炼得妙。“弄”字写出一幅风雨戏云,阴云飘卷的动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王观的诗,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清平乐·应制】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清平乐·拟太白应制】
宜春小苑,处处花开满。学得红妆红要浅,催上金车要看。
君王曲宴瑶池,小舟掠水如飞。夺得锦标归去,匆匆不惜罗衣。
【减字木兰花·寿女婿】
瑞云仙雾,拂晓重重遮绣户。一炷清香,千尺流霞入寿觞。
家门转好,从此应须长不老。来岁春风,看拜西枢小令公。
【菩萨蛮·归思】
单于吹落山头月,漫漫江上沙如雪。谁唱缕金衣,水寒船舫稀。
芦花枫叶浦,忆抱琵琶语。身未发长沙,梦魂先到家。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春意怎生防,怎不怨。
被我安排,矮牙床斗帐,和娇艳。移在花丛里面,请君看。
惹清香,偎媚暖,爱香爱暖金杯满。问春怎管?
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犹肯自、输我鸳鸯一半。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红芍药】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
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高阳台】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敧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庆清朝慢·踏青】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浪淘沙·杨梅】
素手水晶盘。垒起仙丸。红绡剪碎却成团。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
味胜玉浆寒。只被宜酸。莫将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损,才到长安。
【雨中花令·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临江仙·离怀】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诗人王观的“观”字念什么?
王观的“观”应读第一声。在这里人名不必要过多的思考,就读第一声即可,而且大多数人名也读第一声,字典里面的第四声,只有道观之类的意思,跟人名没有过多关系。
苏轼的 浣溪沙 和王观的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诗意是什么,简短一点!!
苏轼的 浣溪沙 和王观的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诗意是
苏轼的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作者从美丽的春景中,萌发出青春的活力。
王观的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词人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的心绪。
王观的送别诗有哪些?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偿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宋代诗人王观的观,是一声还是四声?
第一声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十首诗以及翻译和表达: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