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以百年身”是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以百年身”是哪首诗的诗句,求整首诗!!!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语出清朝魏子安的花月痕第二十五回,字面意思为一个人只要做错一件最重要的关键,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即使重新来过,许多时机也无法追回。
荷生笑道:“你两人真个英雄所见略同了。只是我没见过你们批本,却要请教:你们寻出几多凭据?”采秋道:“我的凭据却有几条: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恰红院;后来妙王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想将来清者转浊,浊者极清!”痴珠叹一口气,高吟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随说道:“你这凭据,我也曾寻出来。还有一条,是栊翠庵品茶说个‘海’字,也算书中关目。就书中贾雨村言例之:薛者,设也;黛者,代也。设此人代宝玉以写生。故宝玉二字,宝字上属于钗,就是宝钗,玉字下系于黛,就是黛玉。钗、黛直是个子虚乌有,算不得什么。倒是妙玉算是做宝玉的反面镜子,故名之为‘妙’。一尼一僧,暗暗影射,你道是不是呢?”采秋答应。荷生笑道:“好好一部《红楼》,给你说成尼僧合传,岂不可惜?”说得痴珠、采秋通笑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谁的诗句﹖
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说,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
全书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为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较早版本为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本、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铅字排印本等。
和“一失足成千古恨”类似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出处”出自何处?
出自明朝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 身的憾事。
杨 仪(1488~约1560)明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梦羽,号五川。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工部主事,转礼部、兵部郎中,官山东副使,后以病辞官归乡,日以读书、著述为事。致力于宋元旧本的收藏,收藏古今典籍极富,藏书楼有“七桧山房”,又别建“万卷楼”,多聚宋元旧本及法书名画、鼎彝古器,江左推为雅博。
形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诗词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唐寅的诗“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原文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 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入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出自《明时•文苑列传•唐寅》和明•杨仪《明良记》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是谁的诗句﹖
出自《明史·文苑列传·唐寅》、明·杨仪《明良记》和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明史·文苑列传·唐寅》、明·杨仪《明良记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一句是什么?
再回头已百年身。 出处: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理解: 人是感情的动物,常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做出令人懊恼悔恨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百年身,就是下一辈子的事了,今生,再也没有希望了。 每一个错误,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错误越大,代价越惨痛。做了错事,良心不安,别人痛苦,自己更痛苦。
成语是一时促成千古恨还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失足:跌跤。千古:长远的年代。旧时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坠落,就成为终身的恨事。
出自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和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同义词
抱憾终身、
失之交臂 、
悔恨终生 、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以百年身”是: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