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如何赏析外国诗歌

如何赏析外国诗歌

如何赏析外国诗歌?

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 。

2、由表及里,品读象征义 。

3、 发挥想象,感受形象美 。

外国现代诗,最好短一点,还要加赏析

《在河流里》

保罗·策兰

在北方未来的河流里

我撒下这张网,那是你犹豫而沉重的

被石头写下的阴影

如何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像的翅膀,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要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中国诗又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外国诗同中国诗本身的差别(需要说明,外国诗这个概念极其宽泛,除了中国诗以外,世界各国的诗都可以包括在内。其中有些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它们的诗或受中国影响,或同中国诗比较接近,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外国诗中的西方部分,以欧美诗为主)。每一国的诗都植根于它民族的土壤,反映着不同的民族生活、时代风貌、社会习俗,在诗体、风格、形式上都自有特色。拿中国诗同西方诗相比,中诗重抒情,西诗重叙事;中诗以简隽短篇为优,西诗以长篇史诗见长;中诗讲含蓄,西诗多明朗……差别甚多,论诗的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其次,是翻译的转折。诗是所有文体中最难翻译的,因为诗的音韵,诗的内涵是很难翻译而不受损伤的,无论是直译(按字义译),还是意译(按意思译),都将丧失许多原诗的精彩,甚至面目全非。正像茅盾先生所说:“诗经过翻译,即使译的极谨慎,和原文极吻合,亦只能算是某诗的Retold(译述),不能视为即是原诗。原诗所备的种种好处,翻译时只能保留一二种,决不能完全保留。”(《译诗的一些意见》)阅读译诗比起欣赏外国诗的原作,意趣锐减,不可同日而语。再者,是读者的口味。中国人吃面包香肠,总觉得不像正式饭食。中国历来以诗国著称,自己有世界上最丰富宝贵的诗歌遗产,唐诗宋词几乎家喻户晓,从而也养成了我们自己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中国人往往以欣赏中国诗的眼光、心理去鉴别外国诗的优劣,这就容易发生偏差。

以上三方面因素造成了我们在欣赏外国诗时的一种隔膜感和心理障碍。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惟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重要。”的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这对于格律诗来说尤为重要。自由诗虽无严整的格律,但仍需用别种方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然而,这种语言美和声韵美,一旦换了一种别国语言,它的美也就至少丧失大半了。因为各国的语言结构和特征差别很大,翻译主要是词语和意思的转达,却不可能转达语音。英国诗人雪莱在《诗辩》中曾说过,“诗人的语言牵涉着声音中某种一致与和谐的重现,倘若没有这种一致与和谐的重现,诗也就不成其为诗了。”所以他认为“译诗是白费力气。”这话虽然失之偏激,但有相当的道理。比如,我们读一下梁宗岱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十八首: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给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译者严格遵照莎翁的十四行体的格律,以四、四、四、二的句式,译成ABAB(天婉践短)CDCD......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现代外国诗歌远方的赏析

《远方》作者:鸣飞

每一次怀念

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顿

甚至连五月的遐想,都布满了忧伤

是谁按捺住心跳

去聆听一朵花远走季节的声音

将最瘦最轻的梦

悄然失落在孤独的夜里

岁月给了我们与整个世界的疼痛

与生俱来的虚弱,混迹其中

在这浮华的年代

喘息

苍白

心伤,不堪一击

而天空中远去的一行飞鸟

那声声鸣叫

已然正把昨日的温暖轻轻遗忘

今天,我不再为五月

以及五月里的雨水而伤感

只是穿过池塘

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莲,呼唤

疼痛的人,是否能够相信远方

还在————————

赏析:

《远方》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诗人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情感,通过情、景的交互变换再现诗人心中的感伤,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彻心感悟,也反映出诗人满怀信心的念头。

人们谈论人生、岁月习惯于称道于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而忽视了岁月带给我们丰满和成熟。没有岁月的经历就不会有岁月的感悟,没有人生的坎坷何谈人生的成熟。

而“远方”恰恰是诗人给我们最好的忠告。

我们常说“相见不如怀念”。那怀念就会更好吗?“每一次怀念,都是情感的一次停顿,甚至连五月的遐想,都布满了忧伤。”

整个诗的第一、二节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凉。这种悲凉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就是:“去聆听一朵花远走季节的声音”。真的我们有时候很无奈,每个人都有过内心的悲凉,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心境,都会感到了无助和无奈。日子就如水般地流淌,从快乐到忧伤。

可是在生命中,某一时刻,某一瞬间,我们都会陷在某种情节里做旁观的闲人,想用缄默代表坦然自若。在浮华的年代里,我们都是卑微的尘埃,岁月留给我们的痛深埋在了心底。“喘息‘、”苍白“无疑是作者勾勒出来的众生相。即使还可以聆听到远走的鸟鸣,一切都在冷却。

第三节,诗人给了读者营造了一个现实的情境,生动的说明了我们的困惑和彷徨。诗人也把读者深深的拉进了诗里,这样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岁月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是这些伤痛吗?是这些挫折吗?显然不是。

远方,到底有多远?远方,到底有什么?没有人告诉过我。

但是诗人告诉了我们。”那一朵盛放如雪的睡莲,呼唤,疼痛的人,是否能够相信远方,还在————————“ 相信此时诗人的潜台词就是:相信。

诗人用一朵”莲“来安抚那些伤痛和悲凉。在淡淡的荷香中,让心灵释放。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真我、寻找快乐,生命才有色彩。而那”远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只有痛过,才知道珍惜,珍惜心中的远方。人生里有了远方,生命就不再苍白,不再无奈。

纵观全诗,诗人留给读者的不是无奈,不是失望而是希望。远方,是希望。把心灵放飞,到远方去流浪,在流浪中拂去阴霾。不是远方有梦想,而是梦想就在并不遥远的远方。

最后我只想说:

也许,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美丽的远方。

但远方并不遥远。

远方,很近,就在你我心之尽处。

如何正确地赏析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像的翅膀,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要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中国诗又有所不同。

在欣赏外国诗时,不能用我们固有的心理定势和传统习惯去衡量,而要依据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去加以理解。对于中西诗风的差异也同样如此,中国人喜爱含蓄美,并不能因此轻视西诗的明朗美;中国人不喜爱读长诗,也不能因此贬低西方史诗的价值。

如何鉴赏外国诗歌?

第一,熟读外国文学史,各个流派的风格和艺术特征,要做到你看到时知道是哪一派,之后联系所学知识往进去扩充,第二,学习西方文论,和文学概论,这样保证你的鉴赏有条理理论。第三,买一本专门的外国诗歌鉴赏书,北大最好。

不管什么诗歌,外国诗歌或中国诗歌,古诗或现代诗,都要从 意象、感情、字词的锤炼、全诗的结构等几个方面去赏析。

外国诗歌尤其注重诗歌里的意象和结构,因为外国诗歌多用比拟的手法,往往一个细微的事物就代表或是隐喻了诗人特殊的感情,而要想读出这一点,就需要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

因为诗歌是私密性的,只有诗人自己才最清楚想表达什么,因此要读懂诗歌,应先读读诗人的生平;至于结构,是因为外国诗歌特殊押韵方式,如AABB,ABBA等。

外国诗歌《画花》的赏析

他在画他的花,

敌人未宣战就侵入了他的国家。

战斗和失败接连不断,

他依然在画他的花。

抵抗侵略者知道恐怖的斗争已经开始,

他坚持画他的花。

为非作歹的敌人终于被打败, 他继续画他的花 。

现在我们都承认,面对恐怖他很勇敢,

因为他始终没有停止画他的花。

外国诗歌赏析,但是赏析字数不要太多

《当你年老时》

作者:(爱尔兰)叶芝

编辑:山间溪流

当你年老 两鬓斑斑 睡意沉沉

打盹在炉火旁

你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的诵读

梦呓着你昔日的神采

温柔的眼波中映着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欢跃的青春

爱你的美丽

出自假意或者真情

但有一个人

挚爱你灵魂的至诚

挚爱你变幻的脸色里愁苦的风霜

在赤红的炉膛边弯下身子

心中凄然

低诉着爱神怎样逃逸

在头顶上的群山之间 漫步徘徊

把他的面孔藏匿在星群里

10首古诗赏析,越短的越好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 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解〕

危楼:高楼,这里......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最有意境的简短诗歌和赏析

有意境的古诗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如何赏析外国诗歌: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