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用典
有关苏轼的用典
苏轼及多数诗人于诗作引用典故,多数是某词汇或某一句用典,苏轼诗作之中也有整首诗句句用典故者,或一个典故衍生多个诗句,或一个句子融会多个典故等不同的用法,分述如下:
(一) 句句用典
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诗集》,页508)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四句之中引用四个人的四件事当作典故。首句典出《维摩经》:「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减。」第二句语出《传灯录》:「乌窠禅师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阿假外相,汝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流也。』」第三句语出《宋史‧乐志》:「魏文《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第四句语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一椀喉吻润,二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灵;七椀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二) 多句用一典
1. 六句一典:〈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苏轼诗集》,页1178)这首诗的前六句都是引用石延年生前死后的事迹为典故。第一句见欧阳修《六一诗话》:「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体兼颜、柳,为世所珍。……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愤然骑一素驴,去如飞。」(《宋诗话全编》,页218),后五句〈施注〉引《欧阳公诗话》:「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使人以泥裹核桃为弹,抛掷于山岭之上,一二岁间,花发满山,烂如锦绣。」(《苏轼诗集》,页1178)以石延年事铺写为六句,显见苏轼善以典故敷陈的技巧。
2. 四句一典:〈破琴诗,并叙〉:「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苏轼诗集》,页1769)房次律即唐代房管,典出《旧唐书‧房管传》:「此时管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但与庶子刘秩、谏议李揖、何忌等高谈虚论,说释氏因果、老子虚无而已。此外,则听董庭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兰以见管,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颜真卿时为大夫,弹何忌不孝,管既党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贬为西平郡司马。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管入朝自诉,上叱出之,因归私第,不敢关预人事。谏议大夫张镐上疏,言管大臣,门客受赃,不宜见累。二年五月,贬为太子少师,仍以镐代管为宰相。」(《新校本旧唐书》,页3322)苏轼这首〈破琴诗〉藉房管事讽刺刘挚、贾易、朱光庭等人之作为,刘挚最后也如同房管一样获罪被贬。
3. 二句一典:〈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苏轼诗集》,页1797)典出《晋书‧王敦传》:「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新校本晋书》,页2557)
(三) 一句用多典
苏轼常将二个以上的典故融入一个诗句里,而彼此又有诗意上的关连性,例如:
1. 一句二典:〈次韵景仁留别〉:「倒屣发一握」(《苏轼诗集》,页721)「倒屣」典出《三国志‧魏书‧王粲》:「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苏轼用典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第二句引典。《楚辞-招魂》上说,上帝可怜屈原的灵魂脱离了他的躯壳,叫巫阳(古代女巫名)把他招回。作者被贬海南遇赦,心情愉快,以此自比。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第七句反引卢仝之典“(新茶)三碗搜枯肠,...”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千里孤坟”句用典,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算当年、虚老严陵”句用典,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后人多言其“钓名”。
还有很多,像大江东去太熟了。
不拘故实 是什么意思,一个用来形容苏轼在赤壁赋用典风格的词
不拘故实
故实
*
有参考或借鉴意义的旧事。
2.出处;典故。
基本释义
有参考或借鉴意义的旧事。
《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於遗训而咨於故实。” 韦昭 注:“故实,故事之是者。” 唐 皎然 《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诗:“故实刊 周 典,新声播 鲁 诗。” 鲁迅 《前记》:“这一种办法,是比 日本 大有进步的,我现在提出来,以存 中国 文网史上极有价值的故实。”
出处;典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俗名傀儡子为 郭秃 ,有故实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著述详考故实》:“每有赋咏及著撰,所用故实,虽目前烂熟事,必令 秦 与 叔党 诸人检视而后出。”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偶凭杨柳藏春色,为忆 钱唐 是故乡’二句,皆用 苏小 故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 昆仑山 与 西王母 。”
百科释义
故实,指出处;典故;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语出《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於遗训而咨於故实。”
不拘:
1、不拘泥;不受限制:例如:不拘一格降人才。
2、不论;不管。连词。例如:不拘多少都使得。
3、不夺取。
摘自《百度汉语》《百度百科》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采用用典的手法吗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采用用典的手法,引用了三国时期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典故。
相关词句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请写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个用典的句子。 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①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
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如何理解典故在古诗中的作用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更多唯美的句子:www.weimeidejuzi.cn
苏轼诗词艺术特点
诗歌:
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
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各体兼备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词:
“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
豪放风格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抒情言志,直抒胸臆。内容广泛。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
婉约风格词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形式蕴藉雅正,语言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主张神似而不满“形似”,达到了物我相融的极高境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咏,表达词人的具体感受。言情词具有凄美、委婉的美感。
他的词还体现了他超尘拔俗、潇洒闲逸的清旷风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哪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有关苏轼的用典: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