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
“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
“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相比较。
同日而语,读音[tóng rì ér yǔ]
造句:便想到现在挣钱的法门比起他做‘土皇帝’的当年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出自《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近义词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一概而论
反义词
分门别类、较短论长、另眼看待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分别什么意思,有何区别?
相提并论
xiāng tí bìng lùn
〖解释〗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等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
〖解释〗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清·况周颐《惠风词话》:“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同日而语
tóng rì ér yǔ
〖解释〗指相提并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另一种是笑而不语什么意思
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
失败时有人伸出一只手来为你擦泪,会好过成功时无数人伸手为你鼓掌。
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的过去,让开始的重新开始。
无论别人有多好,我们都不要羡慕。要只和自己的过去比,这样就会一天比一天快乐,同时,你还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心里也会得到真正的安宁。
爱,不是改变对方,而是一起成长。
我想所谓爱情,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的情绪,在同一个频率。
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每个人都要不停地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总听有人说,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如此怅然。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讲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是什么?
可以是领导发言,也可以是普通人之间的说话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区别在哪?
*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
同日而语:语:谈论。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
*
区别:
4.1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的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4.2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4.3 同日而语主要是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
"论"语的"论"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论”“语”两字的涵义,前人有不同的解释。
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有:
(1)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2)刘向:《别录》: “《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邢疏:“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
(3)何异孙:《十一经问对》: “《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杨伯峻先生对此种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说:“那么,‘论语’的意义便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说到这里,谁都不免会问一句:难道除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外,别人的说话都不是‘有条理的叙述’吗?如果不是这样,那‘论语’这样命名有什么意义呢?可见刘熙这一解释是很牵强的。”
杨伯俊先生认为“论”是 “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钱穆的观点也与此接近。钱穆《论语新解》说:“语,谈说义,如国语,家语,新语之类。……论者,讨论编次义。经七十子后学之讨论编次,集成此书,故称论语。”
杨伯峻先生认为《论语》这个书名,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那么也就是说,《论语》在成书过程中,人们就起了这个名字,是有意编成的书了。这很不现实。在春秋时代,根本没有著书的风气,孔子弟子怎么会有心编纂呢?
我们说《论语》的由来,是孔子弟子在缅怀孔子时的言论,被有心人记录下来的,也根本没有编纂的意思。
“论”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文解字》:“论,议也。从言,仑声。”“论”就是“议论”“谈论”的意思。
在这里,就是说这是孔子弟子所谈论的。谈论什么呢?谈论“语”。
“语”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言”“语”有很大的不同。
《礼记杂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郑玄注:“言,言己事也,为人说为语。”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楚辞七谏初放》“言语讷兮”王逸注:“出口为言,相答曰语。”
古人都认为“言”是主动地跟别人谈话,“语”是回答别人的问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的涵义就是谈议回答的话。谁谈论、言论呢?孔子的弟子。谈论谁回答的话?孔子回答弟子或时人的话。这也可以说的过去。
但我们认为,“语”并不只是回答别人的问话,而是含有“诘责”“问难”的意思。表述自己的话是言,指责别人的话是语。
许慎《说文解字》:“语:论也。从言吾声。”在解释“言”时又解释了与“语”的区别:“直言曰言,论难曰语。”难,是责难、指责的意思。也就是说,责难的话叫语。
都是说话,说的话不同,分别称为“言”和“语”。“言”是直接说出自己话。
而“语”并不只是回答别人的问话,只要是批评、指责别人,不管是回答还是自己直说,都是“语”。
“言”和“语”的区别是你的话中是不是有辩驳、责难的含义。
《礼记杂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不语”不是不回答,因为后一句就是“对而不问”。“不语”是不责难别人。在服丧期间,悲伤而不生气。
《诗经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毛传:“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意思就是说在恰当地讲说,恰当地辩驳。
《论语》中“语”字出现16次,多处都可以做为“辩驳、责难”讲。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诘难“怪力乱神”这些话题,因为这些话题没有实际的争辩意义。
“食不语,寝不言。”——饭菜好坏不诘责,卧室之事不讲说。孔子“食不厌(强求)精,脍不厌(强求)细”,因此“食不语”。“寝” 指卧室之事,就像现在的“黄色笑话”,因此孔子不谈。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在这章,之所以用叶公“语”孔子,就是叶公反驳孔子。
叶公是负函的行政长官,很有招贤纳士的声望,孔子就去投奔叶公,叶公见到孔子后,却不愿接受他的主张。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故事,就是影射叶公不能真诚纳贤。那真龙就是借指孔子。
孔子宣扬忠直孝悌,叶公反诘说:“我们这里的人已经做到了。”因此此处用“语”。
颜回和仲弓问仁,孔子的回答,自然也是针对他们而言,有指教的内容,因此他们都说:“请事斯语矣。”而不说“斯言“。
我们说过,孔子弟子在追忆孔子时,所想到的大都是孔子对自己批评。《论语》中记载的话,也多是批评指责之语。这些话就是“语”。因此书名为“论语”,就是指“所谈论的夫子指教的话”。孔门弟子在说到这些内容时,大概就用“论语”来简称指代那些记录,时间长了,就变成书名了。
口语是什么意思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根据需要,文学作品中也常以文字记叙口语。
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与口语相对,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于书面表达的语言。口语成为书面语言后则比较固定,语法更严谨,有利于准确地流传。
语文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意思
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提示语的形式:
一、对偶形式
采用对偶句式是编拟提示语时最常用的方法,如“呼出来的是烟,损人;吸进去的是毒,害己”,“席地而坐绿草怨,信手涂抹白壁嫌”,“高高兴兴出门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只带走满腹诗书,不留下半点遗憾”,“一支烟燃尽修养,半口痰辱没斯文”等。这类提示语有节奏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
二、谐音双关
就是利用谐音、谐义赋予词句几层不同的意思,从而收到耐人寻味之效。如公厕提示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以文雅的隐含博如厕者会心一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两条节水提示语“珍惜我,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吧!”“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很好的利用了谐音双关,深刻地阐释了节水的内涵:要“关”住(关注)滴滴点点,从一点一滴做起。再如一则草坪提示语“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青’”,警称你为“足下”,请你的足下留青(留情),你想,茵茵芳草,踏之何忍?用双关语作为提示语,能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是—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技巧。
三、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拟写的提示语,往往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一棵大树,可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干万棵大树”(森林防火提示语),数字的对比,令人触目心惊;又如交通提示语“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通过鲜明的对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句句富有教诲,发人深省;字字扣人心弦,叫人警惕。
四、拟人修辞
拟人化可以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添提示语的审美效果。如“把脏东西喂给我吧,大地妈妈刚换了件干净衣服——垃圾桶说”,“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小草说”,“我的胃口特别大,果皮纸屑全吞下”(垃圾桶),“天黑我照着你,天亮你关照我——楼道灯说”。由于采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内容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形象、感人,收到的效果是单纯陈述所达不到的。
五、经典语言
就是运用经典短句、诗词、名言、歇后语、成语等作为提示语。编拟时可直接引用,如:保护耕地的宣传语“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就是引用了《增广贤文》里的名句;餐厅里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人人耳熟能详。也可以运用仿拟修辞,改变个别词句,如:花坛提示语“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即化用名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反其意而用之,提示人们要爱护花朵,别具匠心。又如“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稍安勿‘噪’”,“居高不要‘淋’下,爱邻即是爱己”等,对成语稍加点化,即成为耐人寻味的提示语。经典语言琅琅上口,为人熟知,让人感到亲切。作为提示语,有利于赢得人们的好感,也有利于迅速传播,读起来平易近人。
六、质朴语言
就是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俗语作为提示语。有的自然亲切,如“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喝酒莫醉,醉了还有啥滋味”不随地吐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有的则平中见奇,某餐馆有一则提示语,奉劝人们在宴请客人后,应把剩余的菜肴带回去,而不要养成挥霍浪费的作风,其内容是:吃不了请兜着走。这句话是由俗语“吃不了兜着走”补充而成,俗语的原意是“够呛”、“吃不消”,而这里用直解义取代俗语的原义,真可谓妙趣横生。这种提示语给人随和亲切之感,看似没有修饰,实则独具匠心,体现了“平平淡谈才是真”的创作意境。
七、押韵口诀
就是由字数相等并且押韵的两句话或多句话作为提示语。如“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左邻右舍心换心,常来常往情谊深,年年岁岁一起往,一代更比一代亲”。这种口诀不是经典语句,而是创作自行设计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使人易读易记。这类提示语传达信息往往比较直接、简炼、明确,也可能因此而丧失一部分内蕴和回味。
八、幽默手法
运用幽默手法,使内容更加容易地被观者接受,使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迪,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我很弱小,不能承受您大脚的亲吻——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小草”,“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保护草坪)”,人们都不禁为这善意的幽默莞尔一笑,在回味中受到教益。
九、字词巧排
就是通过字词的巧妙排列,造成语音,语义上的循环往复,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如“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人护绿,绿护人”,“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你玩游戏可以,游戏玩你不可以;游戏不是人生,人生更不是游戏(网吧)”等都属此类。
十、提问技巧
就是运用问题作为提示语,以激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感染力。如“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哪些词语或成语现在的意思与它本身最开始的意思有所不同了?
1.空穴来风: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
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
“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
说话有分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
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
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
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
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
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
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
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
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
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
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
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
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
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
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
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31.无所不至:
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34.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35.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36.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8.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43.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44.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45.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46.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47.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48.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49.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谋划不正当的事,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51忍俊不禁
忍不住发笑。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责无旁贷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54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56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57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58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59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60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61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62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63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64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65赏心悦目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66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67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8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69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70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71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72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73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74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75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76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77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8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79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80不耻下问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81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82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83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84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85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86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87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88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89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地步。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90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1循序渐进
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92耳闻目睹
亲耳听见,亲眼看到。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3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94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95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96不以为然
不赞同。
97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98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99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100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3.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
4.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距今畏惧的样子。
5.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战死疆场的 无畏气概。
6.危言危行:讲正值的话,做正值的事。
7.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8.目无全牛:技艺达到了极度纯熟的地步。
9.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10.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得到好处。
11.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多而又高达华丽。
13.如坐春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
14.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想敬相爱,关系融洽。
15.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和遭受灾难。
16.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什么成语的意思是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南橘北枳 [ nán jú běi zh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 nán jú běi zhǐ ]
*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百科释义
报错
南橘北枳,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