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章》七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八章》七善
老子的七善原则是指?
我也是在网上找的。。。如下:
老子提出做人七善,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善地,要谦让;心善渊,要宽容;与善仁,要善良;言善信,要诚信;正善治,要正直;事善能,要展现自己;动善时,要把握机会。
老子对“七善”的论述是建立在“水”理念的基础之上的。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认为,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水,水滋润万物,但却从不为自己争利。人们都希望往高处走,但水却往低处流。看似不利,但涓涓溪流最终汇集成江河大海,势不可挡,因此水能够接近“道”的最高境界。同样的道理,人生的选择也应具有水的这种境界,只有做到“不敢为天下先”,以不争、无私的“后其身而身先”的精神,最后才能达到内圣而外王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七善”的原则,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居住的地方要自然祥和,没有世俗的纷争之地;心理状态要稳重祥和,深思熟虑;与人相处要友爱无私,仁慈宽厚;对人说话要真诚,讲究信用;为政之事要光明正大,宽严并济;办事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行动时要选择好时机,坚定而果断。只要达到了这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七善原则”体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敢为天下先”以及“退后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后发制人”的理念,在看似不争中,实则事事争先,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将老子的这“七善”应用于人生的选择和职场的规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七善之一:居善地。
运用“居善地”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对于职业发展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居善地”的核心在于使自己始终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比如一个合适的单位、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或一个优秀的业绩评价等,都是“居善地”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志向、专业、兴趣和爱好、以及其他与自己的个性特征比较吻合的因素。其次是要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够做到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第三,“居善地”还要求能够“处众人之所恶”,比如在工作的选择上,首先从组织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干起,逐步成长,这样不仅能够积累经验,而且能够熟悉和了解组织整个的工作或生产流程,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七善之二:心善渊。
老子讲的“心善渊”主要指的是人的心境的祥和和深思熟虑的谋略,在个人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这种心态同样非常重要。心境的祥和意味着要能够适应组织的变革,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和“利”、“得”与“失”的关系,特别是在争取获得加薪和晋升的过程中,做到“得”不骄傲,“失”不气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和稳定的绩效水平。深思熟虑则要求人们在职场中谨慎行事,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避开陷阱,以免犯下不应该犯的错误。此外,“心善渊”还意味着要具备宽阔的胸襟和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对于领导人和管理者来讲,这是建立自己权威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
七善之三:与善仁。
用今天的观点看,“与善仁”就是讲的人情、人际关系或者社会关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情和人际关系都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涉及的社会需要,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社会交往越广,成功的概率就越高。通过这种社会交往,不仅能够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这种满足能够使人们就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在这种状态下,由社会交往带来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达到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目的。因此,社会交往是每一个身在职场中的人要取得成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与人交往的具体技巧上,关键是要懂得人情世故,做到宽厚仁慈,且有慈悲怜悯之心,即能够乐人之所乐,悲人之所悲,这样才能使自己跳出自己的小环境,而融入社会的大环境。
七善之四:言善信。
孙子讲:“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篇》)讲的是为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作战(智),而且要讲究信用(信),关爱士兵(仁),勇敢无畏(勇),严格管理(严)。这里的“信”讲的就是信用和诚实,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总的来讲,信用与个人能力无关,而主要与个人道德标准有关。因此,信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的品质和威信,而且还影响到权力和责任。因为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力基础,也就难以达到影响其他人的目的。在当今商业社会,信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其是否可靠和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一般来讲,有信用的人受到大家的欢迎,而没有信用的人则往往会成为孤家寡人。无论是领导人、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是否有信用,已成为影响其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组织的角度讲,领导者和高层管理人员要把自身的信用问题与组织的管理制度、具体工作要求以及管理的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领导和管理者的承诺应有制度的保障和支持,特别是涉及加薪、晋升等重要的人事决策上,制度的保障能够增加透明度,从而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其次,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和考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甚至一些违心的话,但只要这种“谎言”或违心的言论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原则,就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种“善意的谎言”主要涉及的是管理的技巧问题,而与个人品质没有多大关系。
七善之五:政善治。
所谓“政善治”,就是讲人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领导人和管理者来讲,要做到“政善治”,首先必须对组织或部门的目标、可以支配的资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政善治”的基础;其次,根据组织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带领自己的团队和下属,通过有效的激励,创造性的完成组织的工作。在员工的层次上,“政善治”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管理,包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制定一个有效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并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七善之六:事善能。
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永远做自己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工作,这就是“事善能”。首先,“事善能”并不是要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一种要成为最优秀的策略、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计划等,而是强调对你能够在哪些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种理解。要达到这种境界,人们就应对自己最擅长的或能够提升自己竞争优势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但遗憾的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了解自己的职业抱负。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愿意接受挑战,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失败而失去现有的工作。有的人即使有抱负,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些抱负,这种心态使他们终日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微。其次,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人们的能力和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应该准确的认识并把握这种变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七善之七:动善时。
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坚定果断,毫不迟疑,这就是“动善时”。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比如,要使个人的能力、表现以及业绩得到上级、同事或下属的认可,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谦虚谨慎”的谦让思维和“只干不讲”的低调思维,而要“既要干,又要讲”,但“讲”要有艺术,恰到好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讲的就是“动善时”。在职场中,很多的机会都是稍纵即逝,要做到“动善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或技术的优势,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且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够适时的把握住机会。
老子的“七善”原则是一个系统的思想方法,其中,“居善地”是基础,“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是对人道德品质的要求,“政善治”注重的是人的竞争优势和能力,“事善能”强调的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动善时”是方法和手段。如果能够达到这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意味着达到了在不争中事事争先的境界。
《老子》二则的意思
《老子》二则
善行无辙迹[1];善言无瑕谪[2];善数不用筹策[3];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4];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5]。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6]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7]。(二十七章)
圣人无常心[8],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9]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0](四十九章)
【注释】
[1]这句是说,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辙迹:犹言痕迹。
[2]这句是说,善于言谈的,没有过失。瑕谪(zhé):过失,瑕疵。
[3]这句是说,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数:计算。筹策:古时的计数器具。
[4]这句是说,善于关闭的,不用门闩却使人打不开。闭:关闭。关楗(jiàn):门闩,横者为关,竖者为楗。
[5]这句是说,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使人解不开。绳约:绳索。“约”也作绳索解。
[6]这句是说,有道之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指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人。下句句法与此相同,“救物”指物尽其用。救:挽救。
[7]这句是说,这就叫做承袭大道。袭:承袭,有保持或包含的意思。明:指了解道的智慧。
[8]这句是说,圣人没有主观成见,以百姓的心为心。无常心:指没有主观成见、师心自用之心。
[9]这句是说,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向善。善:全句五个“善”,第一、三、五个作“善良”解;第二、四个作“善待”解。德:假借为“得”,得到,下句同。
[10]这句是说,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信:全句五个“信”,第一、三、五个作“守信”解;第二、四个作“信任”解。
结合实际谈谈老子的‘三善若水’的思想境界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本章个人理解:
至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滋养万物却不争功,又停留在众人厌恶的潮湿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所像水栖息般安于卑下,
心胸像大海一般宽和深沉,
交友像河水交汇亲仁友好,
言语像巨浪之声信义滔天,
为政像水脉分布有条有理,
做事如水滴穿石持久能动,
行动因万物需求因时而变。
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所以才不被怨恨。
结合实际谈谈: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许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归大海”,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意思就是,自然状态下本来无美丑,无善恶。
内心足够强大,外物不会影响到您,坚持您的路!
善上若水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老子》。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
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无为,不争,寡欲,善为下是什么意思
【翻译】:不作为,不争强好胜,清心寡欲,低调谦虚。
【出处】:佚名:“中国有一本《老子》,两千多年了,就为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往低处走。说详细点就是,无为、不争、寡欲、善为下。”
【道理】:这是《老子》的核心价值观。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无为不是不为。社会需要进步,个人也要进步,该为还得为,只是不要为得功利;不争不是无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有生命的地方,这话就适用,不争的是身外之物。寡欲不是无欲。正因为人类有对光明的欲望,才有电灯。寡欲是时而可止;善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处不胜寒。上过,才知道真正下的好处。”
上若善水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与世无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君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
出处:《老子》第八章。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并对孔子有重大的影响。孔子:“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老子·八章》七善: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