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立志学医的故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确实如此,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李时珍为什么要学医?
因为他父亲是学医的,而他几次都考不上状元,他就从父亲学医了。
李时珍跟谁学医
李言文,他的父亲。是明朝的名医。李时珍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喜欢医学,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中举,于是决定好好的专研医学,23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医,慢慢的成名。曾被举荐为 太医,不到一年便辞官回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拜渔人、农民、药工等等为师,采集民间草药。
李时珍学医的时候,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特点不全 不详还有什么特点
答案:不对
快乐阅读,轻松答题。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1.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选用带有“不”字的词语,填在()里。
不详不全不对
(1)“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是说医书有的内容()。
(2)“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是说医书有的内容()。
(3)“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是说医书有的内容()。
2.发挥想像,病人吃错了药会有什么危险?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完善”的意思。
试题答案
答案:
解析:
1.不全;不详;不对
2.病人吃错了药危险可真大呀。有可能不但治不好病,而且还加重了病情;有可能延缓治病的时间,使病情恶化;有可能致聋、致哑,更严重的会死亡……
3.完善是正确周全,完美的意思,是针对旧的药物书上出现的“不详”“不会”“不对”而言。
小学语文《李时珍》一文
人教版《李时珍》课文
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湖北蕲春人。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遇到了疑难病症,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凑到父亲耳边,轻轻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他说的药方正对症,才同意他学医。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几年以后,他回到蕲春老家,开始写书。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北师大版第六册《李时珍》课文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
①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2分)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2分)
②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图文并茂;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渐分类的纲目体系;涉猎多种学科。(4分)
③学习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4分)
试题分析:第①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可知李时珍是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第二小问由“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可知其经过漫长的刻苦钻研而成。第②问,考查概括归纳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第③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不可偏离主题,通过材料分析李时珍具备的优秀品质,如信念坚定、方法科学、工作态度扎实和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等。
搜一本主角穿越后被李时珍救了,后来又娶个个学医的寡妇的小说
史上最邪恶之学生会长
作者: 飞刀
简介:
一个普通的大学新生,在找校园兼职时意外进入蒲来特学园一级禁区,面临当场处决的凄惨下场,然而...邪恶,就是残酷华丽的乐章终场。
李时珍观后感八百字
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小时候,李时珍和爸爸坐船时,李时珍想继承爸爸的事业---学医。但是当时医疗条件差,学医也很苦,所以他爸爸说:“你学医就像这艘船一样,不仅要度过风风雨雨,还要逆行前进。你愿意吗?”“我愿意,爸爸!”李时珍回答道。他便开始学医。
直到有一天,李时珍发现医学书上有的草药没记载;有的作用没写;甚至有的草药作用记错了。李时珍就把改写草药书的想法告诉了当地的一位官员,那位官员气得脸都发红:“什么?要修改历史书?”“是呀!”李时珍答道。“那可不行,你这等于改写了历史!”
李时珍回家后,一直想学医的庞宪拜他为师。就这样,他们俩毅然踏上了改书的路。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有一次,李时珍好不容易改写的《本草纲目》被一个凶恶的道士差点烧成了灰烬。但在这重重困难中,李时珍并没有放弃改写医学书,还更加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7年过去了,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新的《本草纲目》。
有一天,李时珍脑海里突然想起爸爸对他小时候说的话,就跑向小时候去过的大海上。这时,大海风平浪静,没有船,也没有风,但他爸爸的话语却一直在耳朵旁回响。
李时珍死后的第三年,他编的《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最终达到了他的心愿。
我觉得我们要向李时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你们呢?
李时珍的事迹
关于李时珍弃文从医的故事:
李时珍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父亲李言闻,是当时著名医生。在家庭耳濡目染下,李时珍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李时珍家后院种植了一些药草。母亲每天都会去整理这些草药,给它们施肥浇水,那时,李时珍很小,他总跟在母亲身后好奇地拔拔草叶子,或趴在地上看。有时还冒出一两个问题。
父亲见儿子那么喜欢草药,就教他如何辨识,并介绍它们的功用和药性。但是在那个时代,医生的地位很低,他的父亲并不希望李时珍从医,而是希望他能走上仕途,做大官,光宗耀祖。 这一天,父亲对李时珍说:“时珍啊,医学上的事情,你帮帮忙就够了。你这么聪明,不妨多读点书,去考取功名吧。” 李时珍遵从了父亲的意愿,参加了县里的科学考试,中了秀才。
可是到了后来,他连着三次考举人的乡试,都落榜了。 回乡后,他恳求父亲:“我不去考官了。你看,现在疾病流行,人们饱受痛苦。那些官员却对此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我怎么能去做这样的狗官呢?而从医却可以减轻苍生病痛,救人性命。古人有以学术报亲,那我就从医报父吧。您还是让我学医吧。” 父亲听了李时珍这番话,被他的济世胸怀打动,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
拓展资料: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编写一本有用的药物书是李时珍()
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本医学名著叫《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李时珍立志学医的故事: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