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有哪些
【1《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论语中关于诚实和责任的句子,赏金100,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
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
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
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
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
(《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
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 十一、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
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
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
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应该是"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从意思上看,是这样了
论语中有关道义的句子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 【评析】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
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论语》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有哪些?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译文】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
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
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学而篇译注》作者: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wen/bookv_19.aspx
论语中有关“和”的句子有哪些?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译文: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5、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第十九》译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论语中关于义的名句
楼主,您好!下面是我为您找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
”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
”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追问,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
论语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句子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中有关于帮助他人的句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论语》中有涉及“义”的内容很多,因为孔子虽然“罕言利,与命与仁”,但不罕言义。
这里摘录一些句子,供参考。
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l论语中的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论语•为政》。
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 出自《论语•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9.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10.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论语•述而》。
一共这11个。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361851.html 还有这个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
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 6.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 8.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再举个例子了,楼主可以参照感悟感悟了,哈哈子曰:“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太有名了,时时提醒着我学习要求实,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样既伤害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要装模做样的冒充有学问的人。
有的人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别人有什么问题难到他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名义和别人心里的地位,他会说:“这个嘛!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还要在了解了解。
”像这样类型的借口他都会找。
但是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他不感告诉别人他不知道,而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就像背着重重的担子。
其实这样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话自己,包括我也是。
但是通过读这一条我知道了,知只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以诚实的态度去面对别人。
这里有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齐国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孩子在讨论的很热列。
孔子看了就想过去听一听。
孔子走上去和蔼的说:“我叫孔丘,看你们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想参加,可以吗?”两个小孩一见是有名的才子就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觉得我说早上近,因为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我们都知道看东西越近那么那个东西就越大。
”另一个孩子说:“他说的不对,早上凉飕飕的,中午时就很热,这不就说明中午近吗?孔子听了他们的理由,感觉都很有道理就说:“对不起!我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你们还是请别的高人告诉你们吧!”这时两个孩子说:“原来圣人也有不的呀。
”然后转身就跑了。
子路不服气说:“为什么不随便说一个告诉他们呢?这样多丢面子呀!”孔子说:“不不不,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在学习上也一样,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行。
” 敢于承认有些学问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点。
不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对自己对别人无益,更对自己的长进没有益。
学习就是要有那种诚实的勇气,诚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有哪些: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