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感悟 > 希腊文字句子 关于凯伦·凯勒的故事

希腊文字句子 关于凯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坚持不懈,终于考上了大学,成了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海伦凯勒是个非同一般的女孩,她有着拼博到底的勇气;有着惊人的意志;还有那为盲人福利奉献一生的理想。虽然她的生命中承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可是她却有向命运之神挑战的决心!失去视力的她虽然不能感受雨后彩虹的缤纷,也无法欣赏皎洁明月的清辉,她无法用自已的双眼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但是她却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

海伦自幼就有一个伟大的愿望,那就要建立一个盲人基金会。考取大学后,她就一直在为创造基金会奔波,在她的生命里最美好就是助人。和海伦凯勒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没有她惊人的意志,没有她那美好的憧憬。在我身上,更多的是独生子女的缺点:脆弱,怕累,

碰到困难总想躲避。

读了《海伦凯勒自传》我完全进入了她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予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不,不止是我一个人,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向海伦学习,学习她那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益求精的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对海伦很合适。

读书虽苦,但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欢乐,无人喜欢忧伤,但它们却像孪生姐妹,永远在生活的舞台上相伴共生。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头疼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快乐的音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是畏难怯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获得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渴望的是获得知识,付出点代价算得了什么。当然求知是辛苦的,但我们把心血得来的知识用在建设祖国的大业上,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岂不是非常快。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小姐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关于生命的名人故事

1、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2、阿巴格:珍惜生命,不惧挫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

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3、霍金:轮椅上的勇士

霍金,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

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着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4、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

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

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

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

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着作。

5、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标点符号都有什么 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怎样用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

①句号 ( 。)

②问号 ( ?)

③感叹号 ( !)

④逗号 ( ,)

⑤顿号 ( 、)

⑥分号 ( ;)

⑦冒号 ( :)

其作用在于: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

标号

①引号 (“ ”)

②括号 〔( ) [ ] { } 〕

③破折号( ── )

④省略号 (……)

⑤着重号( .)

⑥书名号 (《 》〈 〉)

⑦间隔号 (·)

⑧连接号 ( — )

⑨专名号 ( ____ )

其作用在于: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符号

①注释号( * )

②隐讳号(×)

③虚缺号(□)

④斜线号( / )

⑤标识号 (▲或●)

⑥代替号 (~)

⑦连珠号( …… )

⑧箭头号( →)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一、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二、用法简表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 !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 ,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 、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 :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 ”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书名号 《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专名号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语文七年级下入学考试考什么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面诗句有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诗句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后面的方格里。(2分)此中有真义,欲辩己忘言。2.将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注音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的横lǜe()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yàng()开去。3.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明。(2分)划线的语句可以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4.选出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全对的一组是【】(2分)A.枯瘠(jí)丰腴(yú)对峙(zì)忍俊不禁(jìn)B.憩息(qì)蹇劣(jiǎn)猥鄙(wěi)不胜其烦(shèng)C.引吭(kàng)窥伺(kuī)岑寂(cén)蹑手蹑脚(niè)D.分娩(wǎn)翌日(yì)恫吓(hè)洛绎不绝(yì)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巨人和孩子》——德国——王尔德B.《海燕》——现代——郑振铎C.《口技》——清代——林嗣环D.《黔之驴》——唐代——柳宗元6.你在课内外积累了多少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条有关勤奋的名言或警名及作者。(2分)名言或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7.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8分)①《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爱莲说》中用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作者悟出人生真正的意义,悟出返朴归真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的积极向上精神的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8.仿写句子,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似,修辞手法相同。例句: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青春是一支快乐无比的歌。仿名: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对对联。上联:教室里个个聚精会神下联:操场上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新课标要求,三年初中要读300万字的课外作品,相信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有许多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出最令你感动的一部名著,并说说你感动你的地方。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你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写一条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家庭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0分)。(一)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__________(绣、锈、诱)彩,它都是具备的。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13.从括号内选出一个恰当的字填入第一段的横线上。答:()14.第一段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这里是对_________的说明。是从三个方面说明的,请用原文写出这三方面。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15.第二段中的三个“它”指代的都是______________。它的“戏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16.“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是拟人的写法,这段文字中还用到这种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这两段文字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物质上的贡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的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的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补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了,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18.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9.从第三句到段尾可分为两层,请在文字中用“//”划好,并概括好层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用“”划出神态描写的句子。22.倒数第二句中“实在太”连用三次,构成了排比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3.找出本文作者对“莲”高度评价的一句,写在下面横线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解释加点字的含义。谓:______________鲜:_______________宜: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___25.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爱慕富贵的人多。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稀。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26.下列诗句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四)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有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7.文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个是【】A.犬吠(fèi)B.中间(jiān)C.曳屋(zhuài)D.几欲(jǐ)28.下列加点的词相当“夹杂”之意的是【】A.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B.同学之间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挑拨离间29.将“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插入“ABCD”哪一处最恰当?答:【】30.下面是对文中四句话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说,一切应应该有东西都有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是说,虽然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但是不能指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情况)。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是说,因此,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宴席的。D.“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说,(客人们)两条腿直发抖,差点儿都想先跑开。31.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中的两个“指”都是名词。B.本段文字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只有描写。C.“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惊惶万状的心理。D.这段话写的口技艺术摹拟一场事前预料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面。32.用“”在文中画出侧面描写口技人技艺高超的语句。三、作文。(50分)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他们的成长需要关心爱护,需要教育引导,需要批评鼓励,需要宽松净化的环境,需要……请以“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略2.Jùnhú掠漾3.无可言喻4.B5.A6.天才就是勤奋——德国•歌德7.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⑤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⑥断肠人在天涯。⑦海日生明月,江春入旧年。⑧天街小雨润如酥。8.略9.人人生龙活虎10.略11.略12.三峡今蓄水,百年梦成真。(根据要求缩写)13.锈14.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青铜器15.单瓣的花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16.“它会笑你呢”语言生动活泼,更突出花的可爱。17.第一段写由花到果的变化,第二段写果实的成熟,这是石榴生长成熟的过程,所以不能颠倒。18.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19.从“但我觉得”处划分。①讲白鹅对我们物质上的贡献②讲白鹅对我们精神上的贡献。20.除了喜爱,的是感激。21.“它分娩毕……大声叫开饭”、“它正吃饱了饭……更加神气了”22.突出作者处境的凄苦,内心的悲伤,只有与鹅相伴,寻求安慰,从而列更加表明对鹅的喜爱。23.莲,花之君子者也24.认为少当然多25.B26.BCA27.A28.C29.C30.D31.C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poep那超的。

和合本圣经的翻译背景?

中文圣经翻译历史

东正教的中文圣经

俄罗斯东正教在华传教历史可从1695年在北京成立的「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并於1715年有第一届的「驻北京传道团」来华正式传教。然而他们的传教工作成果很少,据1892年北京传道团教徒名册的资料,当时教徒有459人,其中只有310人是地道的中国人,这可能是传教士太少的缘故。他们对翻译圣经的热诚及规模相对於天主教及基督教来说也少得多,在十九世纪後期才有第一次的中文圣经翻译本出现。其中有一本《新约》,是第14届驻北京传道团神父固里·卡尔波夫将《马礼逊译本》(见後)校订後出版;另外还有一本名为《福音义解》的部分内容,可能出自神父米哈伊尔所编的《福音书》,由第16届驻北京传道团神父弗拉维昂·高连茨基在巴拉第·卡法罗夫神父的指导下,用汉语编写而成。然而这两本书译自那种圣经版本,运用什麽翻译原则、在什麽时候出版,这些问题都尚待考证。

基督教的中文圣经译本

自基督教来华传教伊始,圣经的翻译工作便从无间断地进行,并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中文译本版本。基督教不同於天主教会有统一的教制,不同的基督教派有各自强调的神学观点(如浸礼宗坚持圣洗礼需全身浸入水中,灵恩派强调圣神的临在与工作),引致在圣经翻译上有不同的用语(就如现今常用的基督教和合本圣经也有「神版」及「上帝版」两版本)。另外基督教普遍以圣经为教义及真理的唯一标准,故此他们非常注重圣经的传播及教导。这些因素促使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比天主教更重视圣经翻译,也因此出现了较多不同的译本。

马礼逊译本

基督教的圣经中译是随着第一位来华传教士马礼逊牧师(Rev. R. Morrison)的传教生活而开始。与他一起做翻译工作的有米怜牧师(Rev. W. Milne),他们同属於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传教士。马礼逊於1807年来华,即着手翻译圣经,於1813年将新约译好;旧约部份与米怜合译,至1819年完成所有翻译,整本圣经在1823年於马六甲出版,名为《神天圣书》。马氏自述他的译作是「忠於原文」,有学者认为他译新约所依据的是「公认本」(Textus Receptus),并参考了英文「钦定本」(Authorized Version)及从大英博物馆抄来的「巴设译本」。至於译文方面,马氏自言较着重「正确明了原文的意义、感觉与精神、用普通大众的文字;避免使用宗教与哲学专门名词」。这译本虽然在英国甚为有名,但是在中国不大受人欣赏,於是马氏提议由麦都思(W. H. Medhurst),郭实猎(K.F. A. Gutzlaff),裨治文(E. C. Bridgman)及马儒翰(J. R. Morrison)组成四人小组,於1840年出版了一本「新遗诏书」(或称为四人小组译本)。这译本的新约部分後由郭实猎修改出版,名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及後为太平天国洪秀全等人采用,并作了许多删改。

马士曼译本

另一本早期中文译本是由英国浸礼会(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of England)的马士曼(John Marshman)及拉沙(Joannes Lassar)合译的。马士曼之所以参与译经工作,是受了当时一位公理会(Methodist Church)宣教士要求所影响,这位宣教士要求「设立一个公会,专责翻译圣经使它成为东方最多人口的国家的语言」。他随即加入了当时设在印度的译经小组,结识了拉沙,展开了圣经中文翻译的工作。据马士曼所述,他们的译经方式是拉沙首先将圣经由英文译成中文,每译完一段後,由马士曼根据希腊文新约圣经逐句斟酌修改,然後再让一位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加以修改。前後需要经过十多次修改审阅,才可付印。新约部分於1816年完成,旧约译就於1822年,并在印度出版,此版本较马礼逊译本早一年面世。

马士曼译本与马礼逊译本可说是同期基督教宣教士的产品,最有趣的是当学者比较他们两者时,发现他们在字句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这令人怀疑他们同时各自拥有一个相同的蓝本作参考;进而推测他们同时参考了巴设译本。若然事实如此,那可说基督教早期的圣经译本不约而同地已具有天主教译本的影子。

委办译本

步入十九世纪中期,中国被迫开放更多通商口岸与西方列强,也同时容许更多宣教士入华传教。於1843年英国伦敦传道会、美国及美南浸信会、美国长老会等几个在华传教会派代表在香港开会,商讨重译圣经。他们决定在全中国分区域组成五个译经委员会,每一区译完经文後便寄给其他区委会。他们又决定以「公认本」为翻译蓝本,并规定译文应与原文本意相同,成语方面也要符合原文意义。在1847年代表举行第二次大会,在此次会议中,浸信会代表退出;与会者又因「神」、「上帝」、「灵」等译名的争论而分成两派,因而出现了两种版本的新约译本(美华圣经公会采用「神」字;大英圣经公会用「上帝」)。在旧约翻译方面,与会代表又因意见不合而分散,留下来的英国代表们於1853年将旧约译好,次年出版,名为「委办译本」。至於美国代表们则另起炉灶,於1859年出版新约,1862年出版旧约,名为「裨治文译本」,由美华圣经公会出版。

和合译本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开始有较通俗语言(官话)中文圣经,例如在北方有施约瑟为首的新旧约官话译本(1878年);南方有杨格非(John Griffith)所译的官话译本。另加上其他已完成的译本,此时期的宣教士都体会到有数种圣经译本在中国同时通行,实在对传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於是在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宣教士大会中,与会成员就划一中文圣经译本问题达成协议:分别就深文理、浅文理及官话叁种和合译本的工作成立叁个翻译委员会,将南北两部官话圣经合并(和合),加以改良,并以1885年版的《英文修订本圣经》(Revised Version)为蓝本进行翻译。而各圣经公会可自行决定英文名词God,Holy Spirit, Baptism的中译词。这叁个译委会各有不同的工作进度,只有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对以後一世纪有巨大的影响。

这官话和合译本翻译委员会起初共有七位成员,在1906年新约完成时剩下五人,分别是狄考文(C. W. Mateer)、富善(C. Goodrich)、欧文(G. Owen)、鲍康宁(F. W.Baller)及鹿依士(S. Lewis)。自1891年第一次译委会开始,以28年时间,将整部圣经译毕,於1919年出版,定名为《国语和合译本》。这译本出版後不久,即通行全国,自始成为全中国的通用译本。其翻译共有四项原则:

1.译文必须为全国通用语言,不可用地方土语;

2.行文须简单,在礼拜堂讲坛诵读时,各阶层人士都能明了;

3.字句必须忠於原文,同时又不失中文的韵气;

4.暗喻应尽量直译,而非意译。

他们认为这些原则中,尤以第3项最为重要;然而在译经的过程中,又渐渐倾向重视意义上的准确性。

华人翻译的基督教中文圣经译本

以上所提及的各种译本,全是由外国宣教士所翻译。由和合本圣经得到空前成功以後,基督教圣经翻译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翻译工作由西方教士转为以华人为主。朱宝惠与赛兆祥(Sydenstriker)合译的新约(於1929年出版),为这段历史开展了序幕。然而他们觉得有需要重译,於是由朱独力依据希腊文新约逐字逐句,用通俗显浅的中文译出,成书於1936年,得到了甚好的评价。还有王宣忱译的《新约全书》,於1933年出版,译自1916年伦敦印行的拉丁文新约译本,并参考了1901年纽约印行的英文圣经译本,据说这译本也颇有参考价值。另外於1932年郑寿麟博士及陆享理牧师(Rev. H Ruck)开展了合译新约的工作,并於1939年出版部分新约,名为《国语新旧库译本新约全书》。此译本的特点在於强调「信」的翻译原则,由希腊文直接译出。还有吕振中译的《新约全书》,原文根据苏特(Alexander Souter)的新约希腊文版本。吕氏的翻译原则有:1.照原文直译;2.不避免非中国式的语法;3.尽量保持原文结构。此译本於1946年出版,1952年出版译修稿。旧约部份以玛索辣经卷作为底本,并参考撒玛黎雅古卷,拉丁通行译本,七十贤士译本等。整部圣经译本於1970年出版。

从这段时期开始,基督教的圣经中译工作正式由本地华人担任,也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原文校订版本作为翻译蓝本。用语方面,亦因着白话文的流行而采用日常惯用的中文词语。然而翻译工作仍多偏重新约;这可能因当时懂得希伯来语的学者甚为稀少,也可能因新约较旧约更易广为传诵和了解。

七十年代以後基督教的圣经中文译本

直至六十年代末期,基督教的圣经中文译本已不下数十本之多;旧的翻译因语文潮流的变化而渐被淘汰,新的译本又因要达至较好的翻译效果而相继出现,却唯独是国语和合本在基督教会的地位仍屹立不倒。事实虽然如此,但基督教内对圣经译本仍有两种要求倾向:1.在过去六十多年来,中国白话文经历了不少变化;以现代日常用语来看,和合译本的语文则略为过时,为使更多人(特别是非信徒)了解圣经,有需要将圣经用现代语言重新翻译;2.这几十年有许多圣经古抄本及译本被发现出来,大大充实了经文校勘本的内容;和合本的蓝本主要是「公认经文」,未能反影当代经文研究的成果,所以有需要重译。由此引发当代两个大规模的圣经重译工作,就是《现代中文译本》及《圣经新译本》。

现代中文译本

这译本的翻译工作於1971年开始,以奈达博士(Dr. Eugene A.Nida)及一群译经专家所拟定的「国语新约翻译指导原则」(Kuoyu New Testament guiding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将《现代英文译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翻译出来。之後由八位学者组成审阅小组,根据亚兰(KurtAland)等人所编的《希腊文新约》(The Greek New Testament)校对译稿,并交回译者及顾问们作最後定稿。当时译者为许牧世,而审阅小组的成员有骆维仁、周联华、房志荣等。译本的新约部分於1975年出版,整部圣经於1979年出版。此译本的特色在於运用「意义相符、效果相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原则翻译,比直译较有弹性,句子亦较自然,但难免牺牲了希腊原文字句的结构。译本的对象是具有中学程度的读者,故此,避免运用宗教术语,可使非教徒也能阅读。另外,由於此译本最初原意是一部天主教及基督教的「合一译本」,以回应当时合一运动的需要,故此在审阅小组里的成员有天主教的代表。但始终在用词上未能达至共识,最後只能出版一部只将「上帝」改为「天主」,将「圣灵」改为「圣神」、「耶和华」改为「上主」的所谓「天主教」版现代中文译本,实属可惜。

圣经新译本

这译本的起缘,是由一个专门资助各地信徒重新翻译当地语言圣经的一个基金会发起,於1971年开始蕴酿,1972年正式成立「中文圣经新译会」执委会,并开始翻译工作。最初他们将约翰福音(若望福音)译出作为试验,让教内人士提出意见。之後又译出约拿书(约纳先知书)、哈巴谷书、玛拉基书(玛拉基亚先知书)等试译本。1974年订出了翻译工作的具体过程:这译本在旧约方面采用德国圣经公会出版的希伯来文圣经(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Deutsche Bibelstiftung Stuttgart,1977)为蓝本;新约方面以亚兰等人所编的《希腊文新约》的第二版(1968年版)为底本,由原文直接译出。之後将译稿交由叁人小组分别从原文、神学及语文叁方面加以审阅,完毕後将小组意见寄交各地华人教会领袖、圣经学者等徵询意见。最後再将收回来的意见加以综合、取舍;将译稿、研究报告、补充资料等交回审裁委员会作最後定稿。经过4年的努力,终於在1976年出版了《新约全书新译本》,然而因翻译专才不足及经费问题,整本圣经的翻译至1992年方能完成,并於1993年出版,定名为《圣经新译本》。此译本能否取代和合本圣经成为基督教通行译本,尚要拭目以待。

总结──天主教与基督教中文圣经译本的简略比较

以上篇章已分别简介了各种天主教中文圣经译本与基督教译本的翻译历史,现在让我们将两者作一比较。就历史年代而言,天主教较基督教早二百多年来华传教,然而较为正统的圣经翻译工作则相差不到半个世纪。两教早期的译经工作都从个人力量开始(如巴设、马礼逊等),多从新约方面入手开始翻译。另外基督教因其内部具有各宗派特色,他们各有其在华工作的传教士,於是也产生了具有不同神学观点的译经小组,出版了各具特色的中文圣经译本。还有传统基督教一般以圣经为基督徒生活及神学的无上准则,故此对圣经的翻译及传播甚为重视,也间接促使更多传教人员从事圣经翻译工作,其译本数量也较天主教的译本为多。

另一方面,两教亦意识到要产生一本更为准确,措词更为流畅的圣经中译本,就必须集数人之力,方可完成。这方面基督教的意识较天主教为早,在十九世纪初已有「委办译本」的翻译小组出现;而天主教则要到二十世纪中叶思高圣经学会的产生才有较具规模的译经小组。还有西方教士们渐渐意识到更好的翻译必须有华人信徒的参与,方可达成,故此翻译的重心由以西方传教士为主,渐渐转移至以华人信徒为主,这方面天主教的转变则较基督教为早。在这章结束之前,就以一个简表为天主教与基督教各通行译本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和合译本

思高译本

现代中文译本

圣经新译本

翻译蓝本

《英文修订本圣经》

旧约:基特耳《希伯来文圣经》第3版

新约:默尔克《新约全书》第七版

《现代英文译本》

旧约:德国圣经公会出版的希伯来文圣经

新约:《希腊文新约》的第二版

参考圣经版本

旧约:不详

新约:公认本圣经

旧约:西乃抄本及有关死海古卷等

新约:峰索登、乃斯特尔等校勘本

旧约:基特耳的《希伯来文圣经》第3版

新约:《希腊文新约》第叁版

不详

参考译本

旧约:不详新约:英皇钦定本、委办译本等

旧约译本:七十贤士译本、拉丁通行本、叙利亚简明译本、贺清泰译本等

新约译本:拉丁通行本、巴设译本、和合译本等

《新英国圣经》

(New English Bible)、《耶路撒冷圣经》(Jerusalem Bible)、《标准修订译本》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等

不详

成书年份

1919

译释本:1961

合订本:1968

1979

1993

工作方式

小组翻译

小组翻译

一人翻译,小组修改

分各部分合译,最後由叁人审阅修改

翻译重点

以信为主

以信为主,达为次

以达为主

以信为主

基本翻译原则

形式相符(Formal Correspondence Translation)

形式相符

意义相符、效果相等

忠於原文

译者/翻译团体

狄考文、富善、欧文、鲍康宁、鹿依士

思高圣经学会(全为方济会神父)

译者:许牧世

审阅者:骆维仁、周联华、房志荣等

中文圣经新译会

我想在右腰上纹一个比较低调的纹身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图案

有好的句子可以纹个希腊文字或少见的你喜欢的文字之类的

狠好看 我自己也想纹呢

有关勇气的名人事例

诺贝尔研究炸药

一次诺贝尔正潜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药,突然"轰"的一声,碎瓦如雨,烟尘腾空,他的新建实验室飞上了天。烟尘过后,家人跑出来一看,诺贝尔不见了,纷纷泪落如雨,个个顿足捶胸。忽然从瓦砾里钻出一个人,满身灰尘,血迹斑斑,他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揉揉眼睛,环顾四周,然后蹦着跳着欢呼起来: "成功了!成功了!"

辛柏孙以身试药

英国人辛柏孙为了找到最好的医用麻醉剂,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药剂都亲自试用过,但一直没有找到他认为满意的。一天,他发现"迷蒙精"可能是一种好麻醉剂,便大量吸入鼻孔,顿时失去了知觉,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 "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 "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一些功业。

张自忠以身殉国

1940年5月,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的张自忠,亲自率领一支纵队在湖北宜城与敌军血战九昼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围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奋勇冲杀,连中七弹,壮烈牺牲。临终时,他向随从说:"对国家,对民族,良心都平安,大家要杀敌报仇!"

曹沫勇夺国土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拓展知识

诺贝尔简介: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诺贝尔

希腊文字句子 关于凯伦·凯勒的故事: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