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智者寡言
原创 妙音 Dalin微观说
1
年少時,我們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生怕對方會聽不見自己的聲音,被外面的聲音淹沒。於是,在職場,在愛人面前,在父母面前,我們肆無忌憚的搶話說。
佛教中對於修行提出了一個直觀的審核標準:身口意。一切都基於此。
那天無意間看到慈誠羅珠堪布講的《語加持》,雖然他講的都是實修方面的,卻依舊讓我不禁一身激靈。
原來,我們從來都不知道語言的意義。
2
禪宗五祖神秀和六祖惠能有一段大家公認的公案。五祖隨四祖出家多年,很受師兄弟們的歡迎,聲譽頗高,而六祖惠能卻是一介布衣。然而,當四祖要傳衣砵的時候,卻是偷偷傳給了寫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惠能,卻沒有傳給傳說講法時天上地下冒金蓮的,卻寫著“時時常拂拭,莫使染塵埃”的神秀。
人們總是急於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卻很少會看到他人的光芒。於是,對方還沒來得及解釋或表達,已經被判了死刑。
一個人天天處在光環下,聽到各種讚嘆並不是什麼好事,一帆風順會讓人增長我慢心,驕傲的以為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卻不知,也許危險正在一步步向他靠近。
諂媚與攻擊是人類的一種惡劣天性,真言與智慧卻是天性裡難得的慈悲。
3
你會發現,一個公司面試時,年輕人總會誇誇其談,因為心裡沒底所以需要一直說,用語言掩蓋能力的缺陷。談客戶的時候,一旦雙方當中某一方說話多了,過了,也就處在了談判的下風,真正的高手都是軟刀子,沒一個廢字。剛進佛門的人總會和你說很多名相概念,喜歡結識“高僧”,用別人的智慧來武裝自己......
語言在真正的高手面前其實是多餘的。
看一眼,對方已經透明,事情的結局早已經一覽無餘,又何須解釋或證明?
4
智者寡言。
並不是因為口才不好,或者胸中沒有才情,相反,是知道的越多能說出口的就會越少,但凡出口的只會是對他人有益的。
智者善觀察,分析,在局外看世界。自然也就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需要說。
世間之道,禍從口出。
如諸葛亮,伍子胥,司馬懿,範蠡,常伴君側更需要一顆通達的心,庸主自不必伺候,明君面前亦需要再三衡量。做魏征很爽,但要看你遇上的是不是唐高宗。
出世之道,更需智慧。
你會發現真正的高僧,聖人,都是用心對話,用眼神交流,而鮮少語言或肢體。法不求,何以講法?你千言萬語的煩惱,事實上不過是一句“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可以解決的,為什麼還要像你希望的滔滔不絕?明明問了一個你現在根本就懂不了的問題,給你答案你也會依舊一頭霧水,不如大笑而去或緘默不語,讓你的法緣來的更長久。
看透了本質,很多事只是一句話的事。
看不透,語言不過是多餘的。
5
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對我們擁有說話的權利要珍惜。別肆無忌憚的傷害他人,也別毫不忌諱的貶低或誹謗,更別只看到表象就否定了全局......
只是有時候,人真的是鼠目寸光。
分不清真理或謊言。
搞不懂諂媚或提點。
為漂亮的話放聲喝采,對本質和結局置若罔聞。
如果一個人即能說真實語,切中問題的本質,又能以美的態度表達,那才算是對語言能力的不辜負。
願我們都能:
質直柔軟,善巧方便,利益他人。
修行| 智者寡言: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