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随笔 > 浓浓骨肉情,悠悠寸草心

浓浓骨肉情,悠悠寸草心

浓浓骨肉情,悠悠寸草心

作者:曹全仁

端午节到了。

节前,大哥、大嫂分别给兄弟姊妹们打了电话,意思想在端午节聚聚。应邀之下,姐姐带着经常忙的不可开交、现在暂时休整的女儿小婧,以及正读高一的外甥女罗绮丹从五原出发,初四便先行来到了大哥的家中。此刻,便应了“端午鸡鸡黄老虎,叫你姐姐过端午。"这句民间谚语了。是啊,自从母亲2000年去世后,姐姐何曾端午节回娘家过过?老了,老了,上了年纪后,弟兄姊妹才懂得了互相照应,相互挂念了,才懂得了叫姐姐回家过端午节。

老嫂顶母。为了款待亲人们,大哥、大嫂初四就开始置办食材了。肉类、菜类,大包小包买了几趟。虽然有时累的气喘吁吁,但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端午节的上午,人们早早的开始做饭了。姐姐焯豆芽、大哥洗芹菜、大嫂炝油锅。我和老五也早早过来帮忙。

"快点儿、快点儿,闪开点儿,油红了。"随着大嫂粗喉咙大嗓门的一声吼,只听“哧溜"一声,喷香的一股杂蒙味儿串入了鼻腔。真香啊!后山人炝出的杂蒙油别提有多香了。

中午时分,大锅炖羊肉、小锅炖排骨,黄瓜、豆芽、西红柿,面筋、生菜、花生豆,花红柳绿的,厨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肴。

“老三他们一家子走到哪了?他们几点从呼市走开的?"姐姐轻声嘟噜了一句。

大哥和大外甥女小婧抢着给老三打起了电话。

"喂,走哪了?噢,快回来了?好的,等你们的。慢点儿啊。"

小外甥女罗绮丹也发声了:"二老舅,我小舅舅怎么还不过来?我专程从五原赶来见他,他还真让我失望?"我连忙解释道:“和他妈妈去他姥爷家了,中午1点多就过来。"她在找她的玩伴。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仍然惦记着比她小两岁的小舅舅玩儿。

“咚、咚、咚"敲门声响了。噪杂声嘎然而止。人们不约而同地朝门的方向望去。

门开了,老三率领媳妇儿、儿子,老大的姑娘带着儿子鱼贯而入,门口堆积了十几个人,噪杂的问候声添满了人们的耳鼓,让人应接不暇。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欢聚时喜庆的笑容。

"坐、坐、坐,大家坐下说话。准备上菜“老大的一句话,打破了围堵在门口的局面。人们各自散去,忙着往桌子上端菜、摆盘碗,准备吃饭了。

人们按规矩围着桌子坐了下来。姐姐正席居中,兄弟依次,小辈们坐边上。大哥不怎么爱说话,大嫂便开了口:"今天是端午节,请姐姐及各位兄弟聚一聚,没别的意思,就是为高兴。各家都派来了代表,就是老四家有特殊情况,谁也来不了。来,过节了。咱们干一杯。"我环视了一下,也就是,桌子上坐的二十来个人,也只是代表了各家的一部分,老四家因特殊原因连代表也没派。平时最爱逗、最爱说的老四不在位,真有一种"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孤少感。

"干!"我们只是应候了一声,呷了一口放下了酒杯。现在己经没有过去的雄劲儿了。想当年,酒瓶一打开,开场三杯酒,那傢伙,那喝法儿。呵呵,现在只剩下“想当年……"这三个字了。姪儿、姪女、外甥有些拘谨,也学长辈们的样儿,斯文的呡了一口放下了。我懂孩子们的想法,长辈在场放不开。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不要管我们,你们放开了喝吧。"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对视了一下,说道;"咱们喝吧?"相视而笑,慢慢的碰起了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劲儿也逐步上来了,胆儿也大了,孩子们拿起酒杯也和长辈碰开了。

“来,敬姑姑一杯吧。好久不见怪想的……"哈,打起了感情牌。

“五爹,咱俩碰一杯?你忘了上次咱们咋喝的……"嗯,攀起了上一次的感情。

“今天的羊骨头炖的味道不错,一块骨头啃半天,就上喝酒,能喝一天。"噢,嫌羊骨头没炖烂。

小辈们你一言我一语,逗的大家开怀大笑。

酒尽人未散,亲情意更浓。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家庭小宴,让孩子们的感情和酒度一样浓烈。长辈们虽然情意很浓,但毕尽岁数不挠人哪,需要休息一下了。然而,孩子们却意犹未尽,嚷嚷着要出去玩儿,出去再喝。一凡讨论后,便结伴下了楼。我也相伴他(她)们下了楼。

太 阳普照着大地,微风轻拂着空气。翠绿的树叶和盛开的鲜花在阳光的直射下,散发出了蓬勃的生机。阳光下,孩子们脸颊通红,手抅着手,肩靠着肩,喜笑打闹,欢快的跳跃着,象蜂,象蝶,又象鹰,在阳光的映衬下更显得神采飞扬。

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身影。望着他们无间的亲密,我感到了骨肉相亲的力量。是啊,我们小家庭代代不息的亲和力,不也反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也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和谐、美满的希望?

我们老了,但我们的后代正年轻。

浓浓骨肉情,悠悠寸草心: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