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指什么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蒲松龄聊斋诗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近代 郭沫若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近代 鲁迅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
新郎洞房花烛夜,老叟金榜题名时。
——清代 蒲松龄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帷。
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
——清代 蒲松龄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
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
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清代 蒲松龄聊斋介绍: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故事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
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
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
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清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
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
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
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
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
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
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
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
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
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
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
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
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
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
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
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
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
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
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
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
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
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
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这是为什么?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
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
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
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
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
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
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
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
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
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
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
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
聊斋志异,名句
1、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释义:刻意的带有目的的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也不应该提倡和奖励。
无意之中做了坏事,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即使做了坏事也不应该受到惩罚。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阿宝》 释义:喜欢读书的人,提笔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对一项技艺痴迷的人,他的技术一定是非常精良的。
3、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释义:只要有花有酒的地方,就算时令不是春天,也和春天到时一样。
虽然无灯无烛,但是只要有明月照耀就可以。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促织》 释义:一个人修道成仙,他家的鸡犬都跟着他成了仙。
5、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蒲松龄《聊斋志异》 释义:要读书,写书,就要有广泛的知识。
包括奇闻趣事,明白人在世间真正追求的真理。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
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
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如何写《聊斋志异》的
关于《聊斋志异》,有两个传得很广的说法:一个是蒲松龄在柳泉摆茶摊,请人免费喝茶,但必须讲一个故事,回到家加工,写成《聊斋志异》。
另一个是"聊斋"是聊天之斋。
蒲松龄摆茶摊从未见于蒲松龄后人和朋友记载,这个说法来自《三借庐笔谈》,鲁迅先生早就认为不可靠。
蒲松龄"我为糊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贵人家坐馆,哪有空闲到柳泉摆茶摊听故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
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
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
《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就是改写自前人作品。
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
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
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
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
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谁知道《聊斋志异》里的名句?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人不患贫,患无行耳。
莫行端者,虽饿不死,不为人怜,亦有鬼枯也。
世之贫者,利所在忘义,自所在忘耻,人且不敢以一文相托。
这两个比较符合 特别第二句
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口技 阅读题的答案谁有啊。
1、本文选自《口技》,这本书是 清 朝的 张潮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 明 朝的 林嗣环。
2、解释加()的词的意思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3、众妙(毕)备——毕:全、都4、以为绝(妙)——妙:奇妙3、(1)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2)(客人们)远远地听到了从深巷中传出的狗叫声,(接着)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
4、第一段交代了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5、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
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
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6、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蒲松龄先生作《聊斋志异》时.
2:有人说"蛟蜃的呼吸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
说明作者务真求实 的科学严谨精神。
1:一个是蒲松龄在柳泉摆茶摊,请人喝茶讲故事,回到家加工,写成《聊斋志异》。
另一个是"聊斋"是聊天之斋。
蒲松龄摆茶摊从未见于蒲松龄后人和朋友记载,这个说法来自《三借庐笔谈》,鲁迅先生早就认为不可靠。
蒲松龄"我为糊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贵人家坐馆,哪有空闲到柳泉摆茶摊听故事?不过,蒲松龄在求生存同时,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
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素材,这就是《聊斋自志》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至于说"聊斋"就是聊天之斋也太表浅。
"聊"有"姑且"之意,"聊斋"跟屈原《离骚》叩天门不开"聊逍遥以相羊"有关,跟陶渊明辞官归乡"聊乘化以归尽"有关,"聊斋"含有作者鹏飞无望,聊以著书,聊以明志的意思。
,我的感悟是他写的很艰苦艰苦。
聊斋志异作者介绍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清顺治元年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
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
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蒲松龄 18岁。
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蒲松龄 19岁。
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蒲松龄 20岁。
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十七年( 1660年)蒲松龄 21岁。
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蒲松龄 23岁。
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蒲松龄 24岁。
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蒲松龄 26岁。
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蒲松龄 30岁。
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蒲松龄 31岁。
春、夏在宝应、高邮。
秋辞幕返里。
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蒲松龄 32岁。
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
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蒲松龄 33岁。
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蒲松龄 35岁。
应乡试未中。
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蒲松龄 40岁。
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
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
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蒲松龄 44岁。
作《婚嫁全书》。
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蒲松龄 45岁。
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蒲松龄 48岁。
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
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
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蒲松林 51岁。
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蒲松龄54岁。
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
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蒲松龄58岁。
选《庄列选略》。
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蒲松龄63岁。
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
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蒲松龄67岁。
作《药祟书》。
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蒲松龄70岁。
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蒲松龄71岁。
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蒲松龄72岁。
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
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
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蒲松龄74岁。
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蒲松龄76岁。
正月,病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淄川蒲家庄人。
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
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
”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想知道更多,请到这里!http://www.pusongling.net/index.html
聊斋志异简介100字左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作者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进去.聊斋志异》是一部讽刺意味很强的小说集。
书中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做了尖刻的讽刺。
书中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揭露腐朽、弊端丛生的科举制度,如:《司文郎》描写盲僧用鼻子辨别文章的好坏,辛辣地讽刺了试官好坏不分,颠倒黑白的丑态。
第二类是揭露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罪恶,《促织》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小说写了一个皇帝爱斗蟋蟀,就不断地让百姓进贡蟋蟀,一个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蟋蟀,害怕地跳了井。
后来这个孩子变成了一只蟋蟀,他不仅斗败了所有的蟋蟀,就连大公鸡都不是他的对手。
统治者的小小爱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
第三类是批判摧残人性的封建礼教,描写爱情与婚姻。
《聊斋志异》描写了许多青年男女违抗封建礼教,向往自主婚姻的故事。
如《连城》、《寄生》、《青娥》等,写得十分感人。
特别是花妖狐魅和人的爱情故事,尤为脍炙人口。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话的形式写出来的。
譬如:人可以变成老虎为哥哥报仇;小孩的灵魂附在蟋蟀的身上,而蟋蟀所向无敌;人和鬼魂可以结为夫妇;花妖和狐女也像人一样可亲可爱。
其中作品《促织》是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扬露当时的黑暗现实。
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
特别是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聊斋志异》起初以抄本流传,乾隆年间正式付刻时,刻印者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特意删去“异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几句话,就可见它明显地触犯了“时忌”。
至于艺术手法,它也典型地反映了《聊斋志异》中一些名篇的特色,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姿。
这些都是我们研读时要注意体会。
《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写成。
最长的也不过三四千字,短的才二十多个字。
小说描写简洁生动,人物个性刻画鲜明,单是青年女子,就有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的。
读《聊斋志异》,就像走进一座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
每个故事的情节安排也都显出作者的智慧和匠心,故事性强,曲折有味让人回味无穷。
聊斋志异蒲松龄是什么朝代的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指什么: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