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诗经•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诗经•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参考资料:氓中的比兴句及作用

、《诗经·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氓之蚩蚩①,抱布贸丝②。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③。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④。

(一章) 乘彼桅垣,以望复关⑤。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⑥。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⑦。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⑧。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⑨。

(二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1。

(三章) 桑之落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2。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3。

(四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4。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15。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16。

(五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17。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8。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9。

(六章)①毛传:“氓,民也。

蚩蚩,敦厚之貌。

”蚩蚩,释文引韩诗云:“美貌。

”王先谦曰:“慧琳《音义》十五引韩诗作‘蚩’,《音义》七引作‘嗤’,并云‘志意和悦貌也’。

顾震福云:……《释名》‘蚩,痴也’,即毛所云敦厚貌。

蚩蚩者,乃笑之痴也,毛、韩义异而可以互相发明。

”②毛传:“布,币也。

”③郑笺:“匪,非。

即,就也。

此民非来买丝,但来就我,欲与我谋为室家也。

子者,男子之通称。

言民诱己,己乃送之涉淇水,至此顿丘,定室家之谋,且为会期。

”朱熹曰:“顿丘,地名。

”④毛传:“愆,过也。

”郑笺:“良,善也。

非我欲过子之期,子无善媒来告期时。

将,请也。

民欲为近期,故语之曰:请子无怒,秋以与子为期。

”⑤毛传:“垝,毁也。

”王先谦曰:“复关,犹《易》言‘重门’(按《易·系辞下》“重门击柝”)。

近郊之地,设关以稽出入、御非常,法制严密,故有重关,若《司关》疏所称‘面置三关’者(按《司关》见《周礼·地官》),女所期之男子,居在复关,故望之。

”⑥郑笺:“用心专者怨必深。

”⑦郑笺:“则笑则言,喜之甚。

”⑧毛传:“龟曰卜,蓍曰筮。

体,兆卦之体。

”邓翔:“‘尔卜’二句,满心满意,为‘不思其反,老使我怨’作极力反纵之笔,岂知《易》不可占险,纵‘体无咎言’,亦鬼神特播弄之耳。

”⑨毛传:“贿,财。

迁,徙也。

”严粲曰:“遂罄其资以从之也。

”⑩朱熹曰:“沃若,润泽貌。

鸠,鹘鸠也,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葚,桑实也。

鸠食葚多则致醉。

”按鹘鸠即斑鸠,性喜食浆果。

熟透的桑葚略有酒味。

11“士之耽也”四句,郑笺:“说,解也。

士有百行可以功过相除;至于妇人无外事,维以贞信为节。

”钱钟书引斯大尔夫人言一一“爱情于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话,而于女则是生命之全书”,谓此差可为“士耽”与“女耽”之第二义。

12朱熹曰:“陨,落。

徂,往也。

”13毛传:“汤汤,水盛貌。

”朱熹曰:“渐,渍也。

帷裳,车饰,亦名童容,妇人之车则有之。

爽,差。

极,至也。

”牛运震曰:“淇水渐车,与前淇水车来,关照有情,此归途所经也,写得景物萧条,正伤心独至处。

”陈继揆曰:“淇水犹是,悲欢迥别。

”而王先谦以为:“车,即复关之车,上文所云‘尔车’也。

此妇更追溯来迎之时,秋水尚盛,己渡淇径往,帷裳皆湿,可谓冒险,而我不以此自阻也。

以上皆‘不爽’之证。

”按两说皆通,且各有胜处。

又牛运震曰:“称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尔’,亲之也;曰‘士’,欲深斥之,而谬为贵之也。

称谓变换,俱有用意处。

”按诗中称谓之变换,确可玩味。

不过“氓”非贬义,曰“氓”,乃追忆初识,仍有情也;曰“士”而深责之,则讽意寓焉。

14朱熹曰:“言我三岁为妇,尽心竭力,不以室家之务为劳,早起夜卧,无有朝旦之暇,与尔始相谋约之言既遂,而尔遽以暴力加我。

诗经氓中那几句用了比兴手法

《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

“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求诗经中的比兴句及其作用....

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比兴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比兴的作用:结构: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②暗示内容③起过渡作用内容:①唤起读者丰富联想。

②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氓》诗中的比兴句有哪些?分析它的作用

《诗经·氓》 主旨:本篇是弃妇的怨诗词。

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特色: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

用了比兴手法。

《氓》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编辑本段]【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有两说,皆可通。

一是将“布”释为布匹,则“抱布贸丝”意为拿着布来换我的丝;二是将“布”释为古钱币,则“抱布贸丝”意为拿着钱来买我的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

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诗经•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

诗经氓中有哪些比兴手法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句子

1.《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诗经》中的比:《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3.《诗经》中的兴:《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扩展资料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

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赋比兴

氓四个比兴句及其喻意,什么是传统的比兴手法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

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

共6章,每章10句。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全诗六章,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氓》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

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诗篇。

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

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

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

诗人善于把握题材的各种复杂的矛盾。

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理人,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

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

她抓住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见了氓就开心,不见氓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诗的主要矛盾——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

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著和普遍的现象。

其次,《氓》诗人善于塑造人物现象。

《氓》诗中有两个形象比较鲜明。

一个是狡诈负心的“氓”,一个是善良被弃的“女”。

氓是从别处流亡到卫国的一个农民,“抱布贸丝”,点明了他还是个小商人。

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实,“言笑晏晏”地假温情,“信誓旦”地假忠诚。

他用虚伪的手段,欺骗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获得了她的爱情、身体、劳动力、家私。

结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

过去是指天划日地赌咒,现 在是“二三其德”地变心;过去是有说有笑地温存,现 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脚踢出了家门。

有人说: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

氓的形象,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

诗中又描绘了一位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所以有些积蓄。

她纯洁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许了。

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怨,秋以为期”。

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

她勇敢,敢于无媒而和氓同居。

她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

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

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

她坚贞,当家境逐渐好转,遭受丈夫虐待时,始终不渝地爱氓(女也不爽)。

被弃以后,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和氓决绝。

她从一位纯洁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

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

此诗通过氓和女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是很清楚的。

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真实面貌,如在目 前。

所以说,《氓》的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周扬说:“有文学就有创作方法。

‘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的渊源,《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渊源。

”他这段概括的话,是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实际情况的。

(二)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

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

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三)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其形式有二:1.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

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

《诗经•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