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谁有阅读题呀

谁有阅读题呀

创造月亮

张丽钧

①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

④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过去淋浴着月亮清辉的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⑤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服。

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败之苦、误解之苦……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尤其是夜晚来临。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诸多苦情的人是怎样地辗转难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迭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⑥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⑦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掩埋在废墟下达八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

⑧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 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选自《中国青年》2 005年第16期。有改动。)

15阅读①-③段,概括“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3分)

③~

16.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的“纸月亮”分别指什么?(4分)

第①段中的“纸月亮”指: l

第⑥段中的“纸月亮”指: l

17.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创造月亮”。(4分)

1 8.作者说面对痛苦“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4分) l

(一)生命是一只铅笔(16分)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 ⑴ 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⑵ 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8、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3分)

9、第⑴段与⑵-⑹段在结构上属于 ▲ 关系(2分)

10、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4分)▲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2分)A沉稳 B洒脱

12、阅读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2分)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要做一支▲。

13.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4分)

8、买奖券(或:卖奖券;或:奖券)

9、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10、A处,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表现“我”的善良。

B处,写出“我”在默默享受着老人的友好情意,表达“我”对老人的尊重、理解。

11、(1)是老人度买他奖券的人的祝福;(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作一个好人的愿望。

12、不好,原题形象、深刻,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做人的好品质。“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

13、用热情、真诚、善良去温暖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回哦: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 有改动)

21.(1)请为第3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3分)

(2)第3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第4段中心句是 。

第5段画线句主要阐明 的观点。(4分)

23.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3分)

21.(5分)(”(3分)写出人名1分,写出主要事迹2分。示例: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

(2)(2分)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对比1分,作用1分)

22.(4分)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荣”与“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各2分)

23.(3分)“知荣辱”是“做人”的标准或对“做人”起决定作用。(与答案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⑦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⑨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18.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醇厚:

19.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3分)

20.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描写生动传神,请你结合语境作简要的赏析。(4分)

21.阅读第⑨段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3分)

22.阅读第④段文字,你认为“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18.醇厚:纯正浓厚。(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不得分)

19.作者把生命比作蓝天中淡淡的一抹云,表现了对平淡纯真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内涵的独特感悟。(共3分,能答出‘‘把生命比作一抹云”可得1分,能答出作者对人生的追求或感悟可得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0.答题要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要扣住作者心灵被触动的感受。(共4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1.能围绕“因为我心中有对美的追求”,“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的意思即可。(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2.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体现了作者对恬淡、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共4分,每问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3.答题要点:联系生活实际1分,感悟3分(谈出“生活启示了我”1分,谈出“生活充实了我”1分,谈出“生活美化了我”1分)。(共4分)

18.醇厚:纯正浓厚。(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不得分)

19.作者把生命比作蓝天中淡淡的一抹云,表现了对平淡纯真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内涵的独特感悟。(共3分,能答出‘‘把生命比作一抹云”可得1分,能答出作者对人生的追求或感悟可得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0.答题要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要扣住作者心灵被触动的感受。(共4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1.能围绕“因为我心中有对美的追求”,“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的意思即可。(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2.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体现了作者对恬淡、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共4分,每问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

。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2分)

1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3分)

1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 。(3分)

14.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空格处,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2分)

15.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3分)

11.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答“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也给分)(2分)

12.人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良(或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 或世俗经验替代了单纯的心灵)(3分)

13.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3分)

14.示例: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要点:有人,有事,所叙事实典型,符合语境要求。写到人1分,写到具体事例1分,共2分)

15.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3分)

江南的雪 鲁 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

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 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 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7.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 要分析。(4分)

18.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9.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20.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作鉴赏。加点词语:炫耀、浇灭、纠缠、游离。(2分)

21.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问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3分)

17.(4分)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写出雪的急骤。(2分)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2分)

18.(4分)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2分)。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2分)。

19.(2分)这样写好。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雪的特点。

20.(2分)炫耀、浇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的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纠缠。写出雪的密和行人在雪中奋勇前行的姿态。游离:写出行人在雪中缓慢移动的情态,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21.(3分)瑞雪兆丰年,农夫因这场雪而有了丰收景象的憧憬。(1分)雪留下了一片洁白,使人们更加向往和谐幸福的生活,树立起纯洁洒脱的生活信念。(1分)这些憧憬和向往将永存心间,不会消失。(1分)

《窗中戏剧》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精锐教育提醒你:14.小说结尾写道:“小男孩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15.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老人的形象?请举例分析。

(5分)16.小说的情节设计独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4分)17.作者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5分)18.小说题为“窗中戏剧”,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

(7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4.(2)小男孩独自在家时有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陪伴,他感到有趣温暖;(2)小男孩把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15.(1)动作描写。

①老人在窗边作倒立,披床单逗小男孩的动作,表现其善良的性格。

②老人把笑容瞬间攥在了手里,小男孩接到这个笑容并将它抛给在场的其他人,表现了爱的传递。

(2)对比。

老人的举动用女人感到恐惧二报警,与孩童感到温暖而喜悦对比,突出老人对生活无与伦比的热忱。

(答“神态描写”“正侧结合”“反衬”等也可。

)16.设置悬念。

(1)老人戴帽子、做倒立、披床单等反常的动作,被人们误解为神经质。

(2)警察的到来推动读者接近真相,使情节趋于高潮;(3)小孩的出现使人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收到出乎意料的震动,情节突然发生逆转,制造出突出的戏剧效果。

17.(1)女人是故事见证者(2)女人是有爱心的人报警是出于对老人安全的担心。

深化主题。

(3表现故事发生在人与人相互关心的社会环境中。

)18.(1)“窗中”点明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2)“窗”富有象征意味,暗含因为“窗”的局限而造成人们的误解,意在提醒读者通过这扇“窗子”发现生活中的美;(3)“戏剧”突出矛盾冲突的激烈,以及矛盾化解后人们的反思。

(4)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欣赏。

雪第五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

③①⑤②④ ③中“君不见”统领①⑤,③①句写景,⑤句由景写到人,语意深化;且由⑤中“而”“亦”可知,①应在③⑤中间,这三句顺序应为③①⑤。

②中“空旷”与④中“充实”,语意相对,且②中“只有”与④“才能”衔接,顺序应为②④)(共4分,语序与答案不符者,不得分

上海市05年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文言文(共30分) (一)默写(10分) 1.考生注意;谓任选5句,多选按答题的前5句计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岸数百步…… (2) ,各领风骚数百年。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左刻“ , ”,石青糁之。

(7)日上,正赤如丹, ,或曰,此东海也。

(8)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2.肉食者鄙 ( ) 3.全石以为底 ( ) (三)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4—6题(6分)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五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童区寄传(节选)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虚吏白州。

州白大府。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6.请用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区寄的特点。

(2分)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2分) 二、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一13题(15分) 为你打开一扇门 ①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②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

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③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④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

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亲近丈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1. 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③段主要论述了 ;第④段主要论述了 。

(4分) 12.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 。

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 ,更要有 。

(6分) 13.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

帮帮忙,记承天寺夜游的题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第二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

(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2分) 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分)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分)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5分)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

②这是一首赞咏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 ,实际上是用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

第二部分: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

(2分)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

(4分) 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

(4分) 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答案) 1.略 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4.A 5、A 6.乐观、豁达 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 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 11.B 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

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15.⑴月色入户,近然起行。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16、D 17.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小石潭记,重点问题

《小石潭记》中考专练2008年深圳市(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6.(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2008年菏泽市【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以其境过清 ②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①因为 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008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 分)(1)水尤清冽(2)悄怆幽邃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 分)5、(1)尤:特别(2)悄怆:优伤的样子6、B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2007年四川内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

基本名著知识,告诉我哟~!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

《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

《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

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

《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9、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11、《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

12、《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3、《邹忌讽齐五纳谏》先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

14、《愚公移山》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对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

15、《关睢》选自《诗经. 周南》是《诗经》第一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它与《关睢》一样,同属《诗经》中国风一类,这一类中主要是各地歌谣,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最高,此外还《雅》、《颂》两类。

16、《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用,清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诸侯国史料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衰公十四年(前454年)。

17、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之蒙人。

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18、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

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其作品《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七篇261章,约3.5万字。

19、《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杰出戏...

Y方式选择开关的作用是什么?当选择双档位时,能否调出Y1和Y2的波...

我只提供11年的上海试卷吧。

2011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吴爱兵人教新课标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家园城市①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

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

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

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

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⑦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

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

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⑧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由于因此B.由于才能C.因为所以D.因为而且1.【答案】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原因“涵容了其它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和“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之间有递进关系,所以选D项最恰当。

2.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答案】发展的历史【解题指导】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依据段首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和人们通过城市传统来读取城市的“年轮”,“年轮”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发展历史。

【技巧点拨】“年轮”指树木一年只产生一个生长轮,由此引申为时间的流逝和积淀。

3.第⑦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2分)3.【答案】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对城市艺术品质的审美需求【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第7段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和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等艺术方面的审美需求。

第一层可直接摘录原文,第二层则需要简要概括。

【误区警示】本题在第二层内容的概括上是一个难点,简单抄录原文而不做概括就很难抓住重心。

4.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

(4分)4.【答案】第4段的“空间”是指场所:作用是便于人与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第5段的“空间”是空地:作用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得到精神山的放松和愉悦,而不感到压抑与紧张。

(每...

初三语文的经典试卷

初三语文综合能力测试题 2005年03月15日11:58:01 四川新闻网 何爱明 刘苍武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阔绰(chuò)迸裂(bīnɡ)迁徙(xǐ)惟妙惟肖(xiào) B、踌躇(chóu)腆着(diǎn)孕育(yùn)沁人心脾(qìn) C、玷污(diàn)渲染(xüàn)呜咽(yàn)变幻莫测(hùɑn) D、肆虐(nüè)阴晦(huì)酝酿(niànɡ)不屑置辩(xiè)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坦荡如砥谈笑风生寻根旧底别出心裁 B、深恶痛疾弃而不舍无暇顾及出类拔萃 C、声名狼藉锐不可当弥足珍贵坚持不懈 D、百费待兴相形见绌与日俱增情不自尽 3、下列加横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B.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有无自信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我们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D、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5、默写。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

(4)今观其文章,_________,_______,称其气之小大。

6、填空。

(2分)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

7、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3分)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8、仿写句子(2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一)(14分)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 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心不下,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

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

我看出她在哆嗦。

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9、文段出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

(2分) 10、画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父亲为什么“不安起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依次填出文中表现了母亲希望破灭时的心理活动、感情变化的层次(3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12、从母亲的上述变化中可以概括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2分) A、精细聪明善于应变 B、狭隘暴躁嫌贫爱富 C、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13、文末一句“……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有什么作用?(3分) (二)、(16分)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

谁有阅读题呀: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