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观音菩萨神态句子
你好,比如观音菩萨手托净瓶,慈祥宁静,庄严华贵,令人肃然起敬。此外还有和善温婉,端庄典雅,沉稳脱俗,雍容安详,慈眉善目等词语可以描述观音菩萨神态。希望帮到你。
描写观音的诗句?????
1.行道观音赞 【作者:释智朋】 尽闻不住,业识忙忙。
空所空灭,遍界难藏。
特地经行往那方。
2.观音赞 【作者:释子益】 杨柳枝头,琉璃瓶里。
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3.哑子观音赞 【作者:释子益】 赞者舌秃,画者口哑。
篮里锦鳞,愈增高价。
4.观音赞二首 【作者:释祖钦】 鳌翔海运,地迥天空。
一瓶净水,五浊恶风。
安得众生界具证圆通。
5.自在观音赞 【作者:释心月】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
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
拓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
描写观音菩萨的句子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
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
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
《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
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
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
鱼篮观音:手提竹篮,或反手提鱼之像。
第四十九回写:观音菩萨早上扶栏看花时,不见池中金鱼出来参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经人。
于是连梳妆打扮都不顾,在林中削篾编篮。
作者借孙悟空的眼光介绍她:“┉┉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
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因她没有梳妆,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却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与百姓的距离近了起来。
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清丽的少女面孔。
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令惠岸去李天王处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萨接在手中,抛将去,念个咒语,只见那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菩萨纵身上去,端坐在中间”,智擒了红孩儿。
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骑观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搀孩儿”的观音老母形象,寺庙的观音造像中也时有出现。
...
形容观音的词语
大慈大悲、观世音、观自在、行慈运悲等词语以下将对观音尊者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名字的释义由来观世音菩萨(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
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尊号义释观世音菩萨(Avalokiteśvara) 两种最通用的译法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旧译,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
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自修义:观世音,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
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
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
《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度他义: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
《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悲华经》中说,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赐名为“观世音”。
观自在特指:Avalokiteśvara,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
Avalokita为“观”,iś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般若心经》。
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
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
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通指: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
菩萨依德立名,有某种特殊功德,即名为某某。
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
印顺法师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
观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由此洞见人生的究竟。
自在指摆脱了有漏有取的蕴等系缚,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
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的观自在者。
所以凡是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即可名观自在。
而《心经》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便是依此义而言的。
读到这里,你应该对观音尊者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想必对大慈大悲、观世音、观自在、行慈运悲等词语也很透彻了吧
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
根本没法形容的,观世音菩萨实在太漂亮了!我修观世音菩萨心灵法门3年多了,去年开始梦见观世音菩萨,而且梦见了3次!通过念观世音菩萨的小房子,治好了我十几年的抑郁症和颈椎病!观世音菩萨实在太好了,实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好好学佛念经,一世修成,不要让她难过就好了!...
古代描写观音大士的诗句有哪些
1、 《观音大士赞》宋·释师范 提起数珠呈伎俩,无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满天,孤猿啼断千峰上。
...2、 《礼观音大士二首和湘灵》明·沈天孙 莲花宝座百由旬,莲表禅心不染尘。
大士傥容为侍者,此生愿脱女人身。
...3、 《礼观音大士(二首)》明·屠瑶瑟 水月观音水月明,只将慈眼视众生。
众生无量悲无量,应感如传空谷声。
...4、 《观音大士赞》宋·释道冲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物以眼听,六根...5、 《观音大士赞》宋·释慧远 大哉观世音,功德不思议。
来说是非人,是非人便是。
...6、 《观音大士赞》宋·释普济 空如来藏,立大圆镜。
水落石出,月明云净,瞻之仰之,群机普应。
...7、 《观音大士赞》宋·释普岩 草木丘陵,风雷云气。
具足妙相尊,证入三摩地。
万象森罗从鼎沸。
...8、 《观音大士赞》宋·释绍昙 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9、 《观音大士赞》宋·释原妙 大海波心,磐陀石上。
真观净观,是相非相。
如月在天,无水不现。
水月...10、 《观音大士赞》宋·释智遇 宝瓶翠柳常随手,又向青莲叶上行。
五浊世中无垢染,不须慈眼视众生。
...11、 《观音大士赞》宋·释宗杲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
急求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多谢
1、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雄居凌云山栖鸾峰西壁。
这尊举世无双的唐代石刻弥勒佛坐像,依山凿成,通高71米,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广额丰颐,临江端坐,温文尔雅,雍容大度,慈祥端庄,神势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仰慕神往。
2、大佛,我知道进四川的路很难走。
我爷爷小的时候,就常常迷失在李白的《蜀道难》里。
汶川地震的余波,至今还在我的心弦上激荡。
还有那气势磅礴的泥石流,又在不断折磨我的憧憬。
我脆弱,弱不禁风呵。
踏破千山万水,只有您的伟岸;您的慈祥,才是我心中可以做梦的一方净土。
3、频大渡河,倚青衣江,屛临岷江,汇流三江,头与山齐,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态肃立,超凡脱俗,壮实双膀,饱满胸膛,尚肥时尚。
4、乐山大佛被世人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句话形象地概括出了乐山大佛气势磅礴的特点。
尤为奇特的是远眺大佛的时候,它又象一个卧佛,游客从岷江对岸眺望,只见巨佛身姿分明。
仰天长卧,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5、首先去参观了菩萨顶。
它位于五台山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清康熙年间改成黄庙,位居黄庙之首。
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矗立在我的眼前,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它那红墙金瓦、飞檐斗拱、袅袅香烟、彩色的幡旗、慈祥的菩萨以及红衣裸臂的喇嘛,都让我倍感熟悉、亲切。
佛法无边,广渡有缘人。
6、法门寺灵光万丈,忽得黯淡了多少名山古刹,扶摇而升中天,显赫得可以。
庆幸的是,此塔之倒塌,适逢国运昌盛,不仅袒裸之佛指舍利能得到恰当的呵护,礼佛自在,信徒无虑,高山仰止。
而且供奉的大唐旷世稀珍得以展示,物华天宝,照顾有加,光宗耀祖,亿众同辉。
凡此种种,为锦锈中华浓墨重彩、力透纸背地涂抹了如椽的一笔。
7、大佛,不知何时,那海鸥恋上了高尔基的海燕。
在一个无月的夜晚,私奔到茫茫的大海里去了。
于是,我失去了心中的那一抹苦恋着的霞光,只剩下一个孤独的清影。
我在追寻。
追寻那枚刚刚消失的、收藏着我一片旖旎的红月亮。
8、古刹悠悠,宝塔巍巍,法门寺在袅袅香烟和梵音中依旧散发着佛门特有的庄严和肃穆的气息,听着钟鼓楼响亮的钟罄之声,心境或许会得到一种解脱,对红尘的纷争或许看的更深更透,似乎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诠释了。
9、游走在佛殿里,那些精湛的雕像,禅寂的色彩,蕴藏了内敛而灵逸的佛文化。
立佛、卧佛、坐佛,穹顶圆身的印度佛殿,宫殿样式的中国佛殿,尖顶方身的泰国佛殿,沉浸在氤氲的烟雨中与缥缈的香火里,和着山水风月、诗词书画、戏曲评弹,禅机仙气……寺院仿佛永远都是这样,就连屋顶的青瓦都澄澈明朗。
微翘的檐角,孤傲地眺望远方,不是将谁等待,亦不是为谁送别。
10、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雄伟、壮观的佛,通高有七十一米,肩膀的宽度是二十四米,头的直径是约十米,耳朵有七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大约是三点三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五点六米,颈高有三米,指长八点三米,从膝盖到脚背有二十八米,脚的宽度是八点五米,头上的发髻有一千二百一十个。
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11、世人痴心向佛,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让沉思引领着步履去追寻另一处情境,登上了清凉台。
清凉台是中国佛经的起始的端点。
细碎的阳光从禅房两两相望的瓦檐遗漏下来,像是陡落一束束经年的旧事。
寻觅清凉台,亦是寻觅普照在庙宇间的佛法,还有沉没于流光中的古韵。
12、凌云石刻佛弥勒,凿壁临江鬼斧工,风雨千年侵蚀久,巍然屹立笑江风,脚踏江沿势稳平,自然靠壁显神灵,助民慎过三江口,飞跃滩头化险情,赤县古佛呈异彩,为民福禄送光明,平息水患三江静,护佑千年享太平。
13、长方形院落的白马寺,红墙黛瓦,古色古香,尤有齐云塔的映衬,更显得庄严古朴。
寺内,主要有天王殿、大佛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四大殿堂。
在诸殿众多佛像中,大佛殿上的释迦牟尼尤为凸显,连观音菩萨也在其后;天王殿上的笑佛弥勒,无拘无束,袒胸露腹,满面堆笑,那笑,是一种智者的笑,是看穿一切的笑,笑世人的满腹心思,笑这世上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切纷争。
面对笑佛弥勒,使人想到了大漠扬沙,不觉溢出几份禅意,一声叹息之后,顿时便感到轻松了许多。
14、大佛的正前面是岷江,微风吹来,让人神清气爽。
岷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象一块碧玉 ;岷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象一面镜子,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都倒映出来了,太阳光照到水面上,水面依旧是风平浪静的、纹丝不动的,阳光又反射到大佛的身上,大佛就象披着一件闪闪发光的袈裟。
近看大佛,只见大佛颔首低眉、若有所思。
它的眼睛慈祥地凝视着远方,好象在乞求上天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15、观世音尊菩萨即正法明如来佛主,在人世间的尊望与影响大众是有目共睹的。
他作为古佛,对地球人类有着特别的因缘,不仅时时刻刻在为众生的幸福快乐而努力,还不畏艰难困苦为了众生一再转世到人间,作为一名普通人与大众一起感受修行的艰难历程,自度度人,引导世人脱离苦海。
...
赞美观音菩萨的诗词
描写的句子如下; 你看他们时而如凤凰展翅,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如利箭出鞘,时而如蛟龙翻滚。
他们一招一式干净利索,动作协调配合得很默契,跟一个人在表演一样。
正是这些在无声世界里生活的孩子,用自己的手臂为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
这群来自无声世界的聋人,静穆纯净的眼神,娴静端庄的气质,婀娜柔媚的千手,金碧辉煌的色彩,脱俗超凡的乐曲……美得令人窒息,炫得让人陶醉。
光与影,梦与手绽放出层层叠叠的佛光普照,博爱四射的神圣之美。
无声天使的舞姿,令现实中的一切污秽顿失。
那是一种美与文化的结合,那美来自内心与凡世的安宁,那美来自灵魂和精神的升腾。
...
形容观音菩萨神态句子: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