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微中最常考的句子
诗经 采薇》中的名句是: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世的以杨柳表离别之情大概就来自这里。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补充:——回乡路上“我”的身心感受,“我”的孤独、伤悲无人知道无人安慰。
补充:上述句子尤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佳,被后人推崇为《诗经》中最甲诗句之一。追答
祝你学习进步
每天开心
记得采纳
更多追问
《采薇》 《十五从军征》 《诉衷情》 《南乡子 灯京口北固亭有怀》...
采薇几乎整首都很重要十五从军征:兔从狗窦入。
泪落沾我衣诉衷情:(一楼乱讲)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意州没有三点水南乡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朝天子:曲儿小腔儿大 全仗你抬声价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诗经·小雅·采薇的作者、全诗、赏析
原文 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马癸}{马癸}。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全诗共六章。
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
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以“采薇”起兴,按照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也许是“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其日之远也。
”故诗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三种变化,从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刚”(坚硬),表示时间的推移,重叠了三次“曰归曰归”,表明期待已久,归而未得,单调、烦燥、不满的心情溢于言表。
下以“岁亦莫(暮)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三句相承接,把忧愁、还归和时光荏苒用复叠的方式连在一起,反复以“欲归不得——一年将尽——我心忧伤”渲染出一种怅恨哀怨的气氛。
心忧而且岁暮,眼看着物候迁移,自己久戍未归,这种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
而这种感人的忧愁之情又通过“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表现得无可遮拦。
时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岁暮,思归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况还“载饥载渴”,更进了一层。
加上“我戍未定”,也“靡使归聘”,不仅军旅生活饱尝饥渴之苦,且驻防营地也不固定,当然也不能派人回去通个音讯,这更使人产生不定的心绪,无可依傍,也无可慰藉。
心忧岁暮,征人望乡,但作者不由想到自己是“靡室靡家”。
靡室靡家,不是说自己真的没有家室,而是说,虽然有家,但因自己久戍在外,骨肉分离,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有家也等于没有家了。
“王事靡盬”,战火未熄,不暇危坐安居,全是因“玁狁之故”。
这里叠用了两次“玁狁之故”,不仅点明久戍不归、心忧如焚和载饥载渴的原因,且以决心抵御外侮的愤激语气,与前三章中岁暮望乡的忧愁之情取得某种平衡,并转入下章对军旅生活充满昂奋的回忆,振起全篇,请看以下两小节: 起句用常棣花起兴,以“彼尔维何”和“彼路斯何”两个设问句导入,以常棣花之绚烂美丽,喻我方高大的将帅之车,在形象、色彩上兼有与薇菜起兴对比之意。
描写将帅戎车,诗人把镜头对准了最能体现军队精神面貌的战马。
戎车既驾,车驾前的马是“四牡业业”,“四牡{马癸}{马癸}”“四牡翼翼”,以“业业”、“{马癸}{马癸}”、“翼翼”表现驷马之高大、威武、强盛和训练有素。
从“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中可知,这些高大、威武、训练有素的战马不仅是军队精神面貌的反映,且是作战时将帅的凭依和士卒的掩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高头大马后面,是搀着强弓、手持利刃的士兵,“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鱼服”,保持“岂不日戒”、“岂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显示了“玁狁孔棘”情况下周朝反侵略战争的赫赫军威。
因此,“一月三捷”既是当时作战情况的记录,也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心。
战则捷,居则戒,与首章“玁狁之故”呼应。
至此,全篇气势为之一振,诗人在凯歌般高昂的旋律中结束了自己的回忆。
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
著一“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
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
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故东晋谢玄认为这四句是毛诗中最烩炙人口的佳句(见《世说新语·文学》),似不为过誉。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在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了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赏析二 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此诗写得最精彩的是最后一章,尤其是其前半。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晋代谢安因子弟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当时谢玄就举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数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把《采薇》末章尤其是“杨柳依依”几句,看成...
《野望》诗中的重点句是哪句话?
初一至初二的语文重点诗词句 浏览次数:4次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2 小时 | 提问者:买不到东西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提交回答 回答 共2条 童趣重点论语十则次北固山下观沧海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山市世说新语两则重点寓言四则伤仲永重点木兰诗重点孙权劝学口技重点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狼重点 回答者: ouzu1792 | 一级 | 2011-9-1 15:10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经 出车》与《采薇》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
个人觉得《采薇》与《出车》还是很相像的,同是处在讨伐玁狁的战事背景下,同是有着对军旅之苦的牢骚,对王命的畏惧,对不确定未来的忐忑担忧,以及,自豪之情,但份量略有不同(采薇中牢骚更多,愁苦更浓,出车最后那几句,满满的对统帅对我大天朝的自豪有木有)。
从思想感情上看,《采薇》重点表达的是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重在乡愁,而《出车》主要在颂扬了统帅南仲的英明和赫赫战功,重在颂功。
这估计是作者立场有所不同导致的(阶级),就如同是对于打仗,统帅(或是看客般的朝臣)与战士的心情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前者看到的多是功绩,后者看到的多是痛苦。
(况且看采薇头几句发的牢骚,打仗打了N久还没完,与出车里南仲统领的战次不是一个数量级)ps:诗句分析就不加了,打得好累。
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可能考的经典诗句 . . .. .. ..重点号
诗经•采薇赏析(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yù)雨雪霏霏。
【解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字词解释】雨:下的意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赏析】: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字词注释】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红湿处: 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因为古代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所以叫锦官城。
锦:一种彩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解释一: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解释二: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雨水催发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
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成都市。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越调]天净沙·秋①(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②,轻烟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字词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解释】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
炊烟淡淡飘起,几点乌鸦栖止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正是一派浓浓的的秋景啊!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字词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古诗词选本都注为:别枝,旁枝,与“主干”相对而言;一说另一枝。
我们认为:“别”字应作动词讲,是“上”的意思。
该句展示的是如下意境:词人夜行在黄沙岭的山间小道上,此时月亮已升到半空,但由于月光被山岭所挡,词人所处的位置及鹊儿所在的枝头还是比较昏暗的。
随着月亮的上升,月光越过山顶泻向词人,词人忽然觉得眼前亮了起来,抬头一看,一轮皎洁的明月已然挂上了枝头,树枝上的鹊儿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惊动不安起来。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今译】江亭(译)·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熟睡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译读】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伯牙绝弦【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诗词赏析一般要点是什么、各位朋友帮帮忙!
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
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里:“象”即“意象”,也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抓住四大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品语言,三找表现手法,四品思想感情。
试具体分析如下:1.审意象 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
简单地说,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化了的外界客观事物,作者借助这些客观事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
例如张籍《秋思》一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就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秋风”为思乡营造了氛围,“家书”则是寄托乡思的直接“工具”。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
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意象分为三个方面: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鉴赏 需要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②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④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
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
(2)景象鉴赏 需要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物象鉴赏 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或者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主观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物象以及物象所包含的旨趣、物象所体现的情调、物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试卷中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理解“柳”这一意象。
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句子,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而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为“柳——留——惜别——依依不舍”,可以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但是,把握诗歌意象要避免思维定势,如《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
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如果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失误。
(可参见“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部分中的“诗歌鉴赏常见意象总结”)2.品语言 品语言是要品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关键语句。
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句,才能准确鉴赏诗歌。
因此,重点字词成为考题设置的一项内容。
如唐代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韦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
对诗中“秋”字的理解,关系到对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
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
再如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八百里”二句,生动地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食烤熟的牛肉的宴...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列出详细提纲!如:字词不好,多阅读多积...
复习内容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完成作业、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在实践中运用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生字词和成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8个练习上的“诵读与积累”做到能理解、会默写。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心,掌握写作方法;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继续培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认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学习与运用简单的复句;会修改常见的几种病句 7、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主要内容。
8、加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其审题、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幻想,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三、复习重点: 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
如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许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
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
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
四、复习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 2、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
五、复习措施 1.分单元进行复习,落实知识及能力训练点。
2.作文时审题不够仔细的现象较为普遍,复习时要加强习作的审题训练。
3.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有几名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这段时间,要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六、复习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单元要点内容 第一单元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品味优美的语言。
3.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4.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六句话。
5.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一单元的练习。
6.第一单元考试及试卷讲评。
第二单元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四句话。
4.围绕“珍惜时间”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5.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二单元的练习。
6.第二单元考试及试卷讲评。
第三单元 1.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日积月累中的五句格言。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三单元的练习。
第四单元 1.引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日积月累中的五句格言。
4.漫画作文。
5.完成复习资料中第四单元的练习。
第五单元 1.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日积月累中的五句名言及《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五单元的练习。
第六单元 1.了解诗歌的特点,大体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默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第七单元 1.体会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马诗》。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七单元的练习。
第八单元 1.学习抓住特点把人、事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背诵《伯牙绝弦》,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
4.背诵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5.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十六个词语。
6.完成复习资料中第八单元的练习。
(二)分项复习( 以练习试卷为主) 1、识字听说、拼音(1.21) (1)、能听清音节,正确写出词语,句子。
(2)、拼音:在语段中看拼音写词语或选择读音。
2、词语、句子(1.22) 词语 (1)、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 (2)、会分析句子前后关系,使用关联词语 (3)、辨析近义词 (4)、会给词语分类 句子 (1)、掌握各种句子的类型:如修改病句、缩句、反问句陈述句互改等。
(2)、掌握各种句子的修改方法; (3)、懂得什么叫修辞方法; (4)、懂得句子的说明方法 3、阅读 (1)、正确背诵规定的课文、段落。
(2)、正确使用标点、读懂标点,感受标点的表达作用。
(重点省略号)检测方法:根据省略号前面的内容概括或合理想象补充内容。
(3)、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
(包括关联词语) (4)、概括段意: (5)、简要复述课文 4、习作 (1).重点把握:记事作文,尝试想象作文的命题。
(2).作文题:多个选一。
要求: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句子通顺、连贯,内容具体(主干清晰,枝叶丰满)。
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三)全面检...
高一上册人教版语文有哪些必背古诗?
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为:必修一: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背易水诀别一段)、记念刘和珍君(背第2、4节)这些是课本要求背诵的。
《烛之武退秦师 》要求背全文必修二: 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第3段)必修三:蜀道难、杜甫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 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最 后三段)、师说必修四:念奴娇、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廉颇蔺相如列传(尾五段)另附考点作为学习参考: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小考总考,高考不考] 戴望舒的雨巷[小考总考,高考不考] 烛之武退秦师 [小考总考,高考不考] 荆轲刺秦王[注意"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二 诗经:氓 采薇 氓 [重点] 采薇[不是重点] 离骚 [重中之重,百考不腻]古诗十九首之一:涉江采芙蓉曹操的短歌行[重点]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重点] 兰亭集序 [重点在一些对偶的句子]赤壁赋 [重点]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采微中最常考的句子: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