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中国传统文化像什么补充句子

中国传统文化像什么补充句子

像一本巨大的史书,悠长而璀璨。

像一汪清泉,滋润心灵,浇灌我们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像什么补充句子

像一本巨大的史书,悠长而璀璨。

像一汪清泉,滋润心灵,浇灌我们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像什么补充句子

展开全部 像一本巨大的史书,悠长而璀璨。

像一汪清泉,滋润心灵,浇灌我们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句子

1.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 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

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3. 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

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

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4. 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宋扬名,一朵青花绽放,元瓷从此名久远。

斗彩五彩明渐起,惹一方妖艳。

清法郎色彩鲜,名扬中外瓷中冠。

无色传奇弥漫,中华瓷器名远。

5.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6. 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

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7. 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

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8. 中医在我国古代起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国人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承载着人类医学发展的优良关念,愿中医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9. 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10.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11. 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12.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

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14. 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

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

逮捕不是逮老鼠,地壳更非鸡蛋壳。

瞠木结舌不念堂,中华文化永无疆。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16. 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17.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18.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19.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21. 汉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据汉服仿制;日本刀是由唐刀演化而来,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族的古曲和建筑样式(特别是唐代)。

22. 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23.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24.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25. 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26. 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2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她兼收并蓄,发展至今,可见其魅力所在。

28.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达成的共识。

29.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30. 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31. 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3.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34.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中华传统文化像

1、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

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现给世人的是绚丽多姿的人文风情与风格恫异的宗教信仰不断碰撞、交融、演变后的一部历史巨卷,中国悠久的历史犹如一窖烈酒,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积后,迸溢出缕缕幽香,味淡而绵长,清洌却醉人。

2、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引以自豪的,然而我们一谈到五千年华夏文明时,往往是“勤劳”、“勇敢”一类的词藻,一说到中国文化时,无不产生“博大精深”的敬仰,其实这种枝离破碎的民族美德抑或是民族传统显然不能与中国文化划上等号。

3、云南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天也蓝,孕育子民有灵气,26个民族齐聚居,勤劳朴实爱唱歌。

最喜苗家服饰有特色,艺术造型显智慧;最爱傣族泼水节,泼水狂欢幸福多。

4、胡同巷子四合院,阁楼天井马头墙。

土坯深深窑洞藏,平顶隔墙睡土炕。

飞檐方柱宫殿走廊,园林书阁小亭高楼,青砖红瓦石柱佛房。

中华文明在楼房,百式白样各显精良5、封建文明两千年,儒家文化占主导,儒家经典有六经,《诗经》《尚书》与《仪礼》、《乐经》《周易》与《春秋》世人皆尊孔孟道,仁爱思想广流传,中华文明源不断!5、最迷古代小青楼,巨树旁栽攀阁楼,楼下紧邻小湖水,潺潺细声润无忧。

青砖红瓦养心静,四面碧草滤心情,这种感受它地无,惟我中国盛此景!6、中国文化如长河,经典四书指引多,四大名著世代传,四大爱情美名说。

四大君子属战国,四大才子在明择,四大曲家有元代,四大俊杰初唐多。

7、中国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

9、我们国家的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

他们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诗人。

他们所编的书籍以及做的诗句,都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达的情感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语录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句子,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

10、传承国学这个无价之宝,让国学这中国的灵魂继续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们心里永存!11、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

12、集古人智慧,创当代精英。

13、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14、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15、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16、传播东方智慧,点睛中国商战。

17、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目录 概述 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国际影响 传统文化纵览1、简介 2、诸子百家 3、琴棋书画 4、传统文学 5、传统节日 6、中华诗词 7、中国戏剧 8、中国建筑 9、汉字汉语 10、传统中医 11、宗教哲学 12、民间工艺 13、中华武术 14、地域文化 15、民风民俗 16、衣冠服饰 17、四大雅戏 18、动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饮食厨艺 21、传说神话 22、神妖鬼怪 23、传统音乐 24、中国对联 概述 文化特征 历史沿革 文化传承 国际影响 传统文化纵览 1、简介 2、诸子百家 3、琴棋书画 4、传统文学 5、传统节日 6、中华诗词 7、中国戏剧 8、中国建筑 9、汉字汉语 10、传统中医 11、宗教哲学 12、民间工艺 13、中华武术 14、地域文化 15、民风民俗 16、衣冠服饰 17、四大雅戏 18、动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饮食厨艺 21、传说神话 22、神妖鬼怪 23、传统音乐 24、中国对联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编辑本段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

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

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欢迎补充

展开全部 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

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

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进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

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

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

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这七个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竹林七贤”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

其他五人,只有山涛、向秀、刘伶有作品留至现今,而且数量很少,成就远不及嵇、阮。

嵇康、阮籍两入神交契合。

他们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上的业绩,都与对司马氏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

嵇康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

阮籍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他有《咏怀诗》82首。

嵇、阮在作品中,着意宣扬老庄的虚无思想。

“笔”之十八种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写作造谐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诗人的五个别称诗仙唐代诗人李白诗风雄奇豪放,人称“诗仙”。

诗圣明清文人把杜甫称为“诗圣”。

叶燮的《原诗》中有诗名“诗圣推杜甫”。

诗豪指诗人中的英豪。

《新唐书刘禹锡传》曰:“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

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诗囚指苦吟的诗人。

元好问在《放言》诗中写道:“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中华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

中国传统文化像什么补充句子: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