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古文里通逊表示什么
孙在古文里不是“通”而是“同”逊。上古没有“逊”字,都写作“孙”。
《说文解字注》:“字作孙不作逊。此许书无逊之证。春秋经。夫人孙于齐。公孙于齐。公羊传曰。孙犹孙也。”大意是说,尚书、春秋、公羊传等古文经书中,凡是“逊”都写作“孙”。《说文解字注》还说:“今尙书、左氏经传、尔雅释言浅人改为逊、许书逊遁也、葢後人据今本尔雅增之。非本有也。”意思是,在今文经书中,是后人将古文经的“孙”改为“逊”的。
“孙”字的本义是儿子的儿子。孙子走路时遇上爷爷,需要主动让到一边,叫做“孙让”。后人根据这个意义,用“孙”加上走之为“逊”,将两个字的写法和功能分开。
因此,古文中的“孙”作为“逊”解时,都是从“晚辈给长辈让路”这个意义上引申的。主要表示:
1、谦让、恭顺。如“危行言孙”。
2、回避、逃亡、流亡。如“公孙于齐,次于阳州”。
3、退出、让出帝位或某个职位。如“以病孙位”。
文言文中带有“和”字,“或”字的句子有哪些?
一、或1 有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长烟一空2 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言文的"或"字不解释为"或者",解释为"有的(人或物)"解释: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二、和1 音乐和谐;协调。
《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又】协和;和睦。
《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 和好;交好。
《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3 温和;暖和。
《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 和悦;谦和。
《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5 连带;连同。
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
”6 与;跟。
《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7 与;和。
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文言文的"或"字不解释为"或者",解释为"有的(人或物)"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初中文言文中带“于”字的所有句子
于:(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例: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二)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例: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三)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译为“被”.例:“受制于人”的“于”.(四)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作“比”.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五)表原因译为“由于”“因为”.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初中文言文中含有带有“信”字的句子
《曹刿论战》原文: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译文: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
”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
求古文中带“子”的句子,标明出处,越多越好
〈名〉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
象形。
古文从巛,象发也。
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说文》。
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
——《广韵》 居然生子。
——《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
——《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
——《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
——《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
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
——《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
(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
子,指晋襄公。
墨,动词,染黑。
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
绖,头巾和腰带。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
——唐· 陈玄佑《离魂记》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
——《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
——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 子墨子闻之。
——《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
——《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
——《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
——《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
——《诗·大雅·大明》。
毛传:“长子,长女也。
”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
——《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
——《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词性变化 -------------------------------------------------------------------------------- ◎ 子 zǐ 〈形〉? (1) 小 [small]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
——《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
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
如:子公司 ◎ 子 zǐ 〈动〉 (1) 通“慈”( cí)。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
——《书·召诰》。
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 子以爱之。
——《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
——《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 子 zǐ 〈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
——《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
——《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
——董解元《西厢...
文言文中带复字的句子
展开全部 1. 复,往来也。
反复其道。
——《易·复》公归不复。
——《诗·豳风·九罭》扬触捆复。
——《仪礼·大射仪》无往不复。
——《易·泰》卒乃复。
——《书·舜典》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史记·魏公子列传》死者不可复生。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旦复旦兮。
——《书·大传》言不可复也。
——《论语》2. 又如:复还(回返)赐之粟帛,命有司复家。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3. 引申为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诸葛亮《出师表》4 、又如:复国(恢复邦国);复性(恢复善良的本性);复正(恢复正规、正常);复朴(恢复真朴);复故(恢复照旧);复籍(恢复学籍;恢复国籍)5、回归,还原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 齐七十余城皆复为 齐。
——《史记·田单列传》死者不可复生。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旦复旦兮。
——《书·大传》言不可复也。
——《论语》6、回答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复于王者曰。
——《孟子·梁惠王上》王辞而不复。
——《史记·司马相如传》7、 报复 纵无被坚执锐者北面复匈奴之志。
——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8、履行,实践 。
如:复言(实践诺言);复践(履行约定之事)9、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 。
如:复魂(还魂);招魂复魄10、免除[赋税徭役] 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免除三人的兵役。
)——汉· 晁错《论贵粟疏》11 、覆盖。
引申为庇护。
顾我复我。
——《诗·小雅·蓼莪》...
文言文中有带明字的好句子么
展开全部1、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期行》顾:回头看。
2、顾野有麦场。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顾:观看。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三国志·诸葛亮传 隆中对》顾:拜访。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顾:反而。
...
文言文中带有所字的句子是原文
“所”是文言文常用词汇,文言文中带有所字的句子非常多。
如《论贵粟疏》:“粟者,民之所种。
”(粮食,是老百姓种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再如“为……所……”结构的:“为人所欺”;“为秦所灭”;“为虫所食”等等。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带“道”字的句子
展开全部 翊,飞貌。
——《说文·羽部》 翊赞季兴。
——《三国志·吕凯传》公以八月载生魄庚子奉使,朝用书临赋营筑,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
——《汉书•王莽传上》 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翊之也。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 翊我戴我,实惟勋贤。
——《旧唐书•马燧传》 昔在草昧,翊我隆皇。
——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 裹疮容易求良将,束手端难翊圣朝。
—— 清谭莹《围城》诗之一 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 ●唐杜甫《牵牛织女》 翊,助劳也。
——浦起龙心解 翊 拼音: yì 释义: 1. 飞貌。
●《说文·羽部》:「翊,飞貌。
」2. 同「翌」。
明日。
●《汉书•王莽传上》:「公以八月载生魄庚子奉使,朝用书临赋营筑,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
」颜师古注:「翊,明也。
辛丑者,庚子之明日也。
」3. 通「翼」。
辅佐;护卫。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翊之也。
」●《旧唐书•马燧传》:「翊我戴我,实惟勋贤。
」●明张煌言《祭延平王文》:「昔在草昧,翊我隆皇。
」●清谭莹《围城》诗之一:「裹疮容易求良将,束手端难翊圣朝。
」4. 通「翼」。
引申为协助。
●唐杜甫《牵牛织女》诗:「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浦起龙心解:「翊,助劳也。
」5. 通「翼」。
恭敬。
●《史记•夏本纪》:「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
」按,《书·皋陶谟》作「夙夜浚明有家」。
●孙星衍疏:「浚者,《方言》云敬也……浚为翊者,《华严音义》引《书大传》云:翊,辅也。
翊与翼同,亦敬也。
」参见「翊翊」。
...
孙在古文里通逊表示什么: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