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排列句子的技巧
语序排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连贯能力。快速准确地解答语序排列题,其方法有六种:
一. 线索法
记叙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线索可从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变迁、情感的波动等方面去寻找。一段打乱了顺序的句子,只要理清其线索,重新理顺就不难了。例如:(1)“江津号”停泊时,天已微明。(2)朦胧中听见广播说,到了奉节。(3)启碇续行,我来到休息室里。(4)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里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5)只见前边四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6)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解析:按时间先后变化,应是:朦胧→微明→露出阳光;按“我”的活动先后,应是:起来看→来到休息室;按船的航行,应是:停泊→启碇→进入瞿塘峡。运用线索法,轻易排出语序为(2)(1)(4)(3)(5)(6)。
二. 顺序法
说明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说明顺序;其顺序有时间、空间、程序等,可依此顺序重新排列打乱了的一组句子。例如:
(1)1677年,我国茶花由英国医生甘宁引种,开始传播到欧洲。(2)于是,我国茶花成了世界性的名花。(3)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出现了大量的新品种。(4)茶花原产于我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种植茶花的记载了。(5)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英人傅礼士又从云南采集茶花种子回国,尔后又被移植到美国。
解析:运用顺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4)(1)(5)(3)(2)。
三. 结构法
议论性语段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递式、对照式等(说明性文段也有这些结构特点)。排列语序时,可依其结构规律进行。例如:
(1)论点需要论据来证明。(2)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关系呢? (3)论点是为论据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4)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5)如果不一致,论据就成为文章的累赘,阻塞文章的思路。(6)论据靠不住,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 (7)可见,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解析:观察语段,用结构法解此题,(2)和(7)为首尾句,结构明显是总分总式。分析余下五句,(1)(3)一组,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先(1)后(3);(4)(6)一组,谈论据可靠与否对论点的影响,先正后反,即先(4)后(6),且应先(1)(3)后(4)(6);(5)有“一致”一词紧承(3)。可见,答案为(2)(1)(3)(5)(4)(6)(7)。
四. 首尾词语法
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连接,像铁链一样相互承接下来,据此可给句子排序。还可以通过找上下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等语言标志,并以此作为连接上下句的语言链,就可以正确排列语序。 例如:(1)“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2)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化的时代。(3)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4)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5)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纸上的叫“文”。
解析:用首尾词语法解:(1)有“语文”与(5)首尾相称,(5)有“语言”与(2)相承,顺序为(2)(5)(1),而(4)(3)还有“语文”与(1)相承,当跟在(2)(5)(1)后面,据此排为(2)(5)(1)(4)(3)。
五. 话题法
一个语段,一般有个中心话题,或写人、或绘景、或叙事、或状物、或述知、或论理。而这个中心话题在语段里,不可能没有其意义规律。因此,可以找出这个中心话题,发现其意义规律,从而正确排列语序。例如:
(1)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 (2)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正是思维提供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4)这种周而复始的螺旋式的前进,使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历程。
解析:本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谈科学与思维的关系,于是知道(1)句是首句,余下几句的意义规律是按“科学与思维的辩证关系”来排列,所以,应是(1)(3)(2)(4)。
六. 综合法
有些复杂的文段用上述某种方法不能解答时,可综合运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运用综合法,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准确地排列句子顺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促进,是人类有效的交际工具。(2)语言表达思维,是思维的直接显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3)语言是人们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和一定意义的结合体。(4)人类有了语言,就用来交流经验和知识,协调生活和劳动,增强了人类和自然斗争的能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5)随着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符号来记录语言,这样就产生了文字。(6)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言,人们就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知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
解析:根据首尾词语法:(4)句“促进”;发展”,(5)句开头“随着;发展”紧承上句,(5)句句末“产生了文字”,(6)句开头“有了文字”紧承上句,据此(4)(5)(6)应排在一起。根据话题法:(2)(3)是同一话题,围绕“语言”说明,(3)句回答“语言是什么”,(2)句回答“语言怎么样”,故应先(3)后(2),一般总是先设置问题,再说明或议论问题,所以应按(3)(2)(4)(5)(6)排列。由(4)(5)(6)三句可知,语言经历了一个先口头语言后书面语言的过程,时间顺序明显,所以(1)句是对(4)(5)(6)句的小结,应放在最后。故答案为(3)(2)(4)(5)(6)(1)。
中考句子排列题的方法技巧,举几个例子,我有急用 谢了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3.答题步骤:①把握基本内容。
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②初步分层归类。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
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③连缀排列顺序。
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
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④检查调整确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
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
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举例阐明: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
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
再初步分层归类。
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
然后连缀排列顺序。
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
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
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2.调整画线的四处文字中的两处,使整段话更连贯。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时,她突然从宽阔的水面,跌入百尺宽的峡谷。
①发出的声响如虎啸震川;②浊流的奔涌如腾飞的巨龙;③悬垂的水流入张挂的天幕;④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进他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把 处改为 。
把 处改为 。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语意连贯中的句式调整题。
做题时首先应该把握基本内容。
统观四句话,不难看出,这是一段描写性的文字,①②句的句式与③④句的句式不相统一。
因此,可以将①句改为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
将②句改为奔腾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
这样四句的句式就完全一致了。
3.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年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国际定位。
如果在汉语全球教学和推广的环节上不能跟上这种渴望,那么全球对中华民族的关注和了解之间就会出现脱节, 。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和汉文化教学和推广工作者责任重大。
A.不仅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B.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C.不仅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语句衔接连贯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读全段可以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第一句话表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远超过中国人自身的国际定位。
第二句话表述了汉语教学和推广如果跟不上就会出现一种脱节现象。
因此可选择的选项定位在B 和D上。
根据B和D的关联词判断句子前后应该为一个递进的关系,那么从内容上看D选项更加符合题意。
做排列句子顺序的题有什么诀窍吗?就是给几个句子,要标序号的那种...
[思路分析]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如:()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例如:()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有这么一个习题:()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譬如:()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解题过程]正确的答案是③②④①
排列句子顺序的方法,全面些.
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这样的练习一般可按五步进行.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得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排列句子,并说明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一 排列句子(2) 我坐在窗前,读者《赖宁的故事》。
(1) 星期六下午,屋子里静悄悄的。
(3) 赖宁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为保护国家财产,他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5) 我要向赖宁学习,从小立志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 读完《赖宁的故事》,我很感动。
二 这道题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三 排列句子技巧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句子排列依据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例如: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譬如:
【句子排序问题如何解决?句子排序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作业帮
像这种句子排序题,用的最多的,就是排除法.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道题:例如:排列下边五个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 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②④像这种题目,⑤有这个开头重复两次,说明开头的极有可能是⑤.当然这只是一个技巧,不能完全适用任何题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判断.接下来只要对比一下二者的不同之处,把不同的地方分别连起来读一读,就能从中选出正确选项了.很明显,句⑤后面接句③比接句④要封符合逻辑,故选D.更多句子排序技巧可参考此网址: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4KIykuemz6fJRgxWjr-gQUL2XFJj4DOHBMiOqRE09e4H2pcSStjG-G-n72gz2k7SL3rO6az368W8nnDXRbpikdy6CVJzqN4_1oNHKesTK3
怎样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及句子练习
怎样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及句子练习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例如,()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这么一个习题:()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排列的顺序为:2、3、1、4。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譬如,()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训练句子排列五步骤 在语文练习中,常常要求将顺序错乱的段落(句子)排序,而小朋友往往出错较多。
排列句子是从句到段(篇)的过渡训练,能培养大家读写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老师今天分五个步骤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排列句子的方法: 一、粗读知大意。
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二、细读找顺序。
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三、精读巧排列。
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
(一)巧,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二)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四、朗读细审定。
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 五、品读活运用。
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它更好的方法。
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
如何做句子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中如何排列句子?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因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会有整理句序的练习,但三个阶段的侧重点和难度差别都有很大不同。
以下就以中学阶段为主,兼顾小学阶段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中小学阶段语文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不过,很多同学觉得不知从何处下手整理句序。
很多一线老师强调,排序题要靠“语感”,但“语感”这东西有些过于虚化了。
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其实,排列句子的关键在于明确句段的“顺序”。
一般来说,句段的顺序可分三大类:时间顺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正常的先后顺序为主,排列句子的练习中极少出现倒叙的语段。
空间顺序:空间上的远近顺序,包括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等类型。
逻辑顺序:逻辑上的总分顺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结构顺序。
这三大类中的小类划分是很自然的,不必刻意强记,能分清“时间”、“空间”、“逻辑”三大类即可,具体顺序应该在解题时根据句段内容再进行确认。
面对具体题目时,为提高解题效率,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题:第一步:粗读通大意。
将所有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段的意思。
比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什么?论证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并大致确定句段整体行文顺序是三大类中的哪一类。
第二步:细读明顺序。
细读几遍,将句子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注意句子间的“标志词”,如方位词、时间词、关联词等,并仔细地将句子按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第三步:品读定排列。
对于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合理地排列。
可以在心中想像朗读,边读边体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条理是否清晰?如果仍有不能确定的句子,此时就可以参照待选答案的选项来理清句子间的顺序了。
总体而言,小学阶段排列句子重在空间、时间顺序的把握,特别要注意培养发现相关的“标志词”的能力;初中阶段则开始向逻辑顺序的把握过渡,渐渐的“标志词”不会如小学阶段那样明显,要注意句意的前后关联;高中阶段就是以论述型的句段为主了,要特别注意围绕中心句来确定语序。
排列句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记住以上方法之后找到同类题目进行专项练习。
练习时一定不要求快,而是要严格按照以上以上三步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快养成对此类题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和解题效率。
相信练习十几——几十题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也有“语感”了——无他,唯手熟尔!
怎样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练习及答案
怎样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及句子练习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例如,()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这么一个习题:()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排列的顺序为:2、3、1、4。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譬如,()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训练句子排列五步骤 在语文练习中,常常要求将顺序错乱的段落(句子)排序,而小朋友往往出错较多。
排列句子是从句到段(篇)的过渡训练,能培养大家读写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老师今天分五个步骤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排列句子的方法: 一、粗读知大意。
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
二、细读找顺序。
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三、精读巧排列。
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
(一)巧,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二)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四、朗读细审定。
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 五、品读活运用。
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它更好的方法。
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
行测中的语句排序题有什么技巧
展开全部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语句排序解题技巧:找逻辑起点 通过找逻辑起点的方式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有效地锁定正确选项。
文段的起点一般是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开篇点题。
找标志词语 关联词、指代性的词一般不放在段首。
关联词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说明上文还有句子故不能放在段首。
指代性的词也指代上文中提到的人、事、物,所以不适合做为段首句出现。
明确行文脉络 如果几个句子当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空间方位的词,可考虑文段是否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进行排列的。
...
高中语文排列句子的技巧: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