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古代怎么说
《约会》古代怎么说
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与恋人约会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可要是在交通和通讯都很落后的古代,为爱痴狂的男女们又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约会呢? 古代恋人的相约,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述,《邶风·静女》中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首诗意思是说:一对恋人相约在城角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这才走出来,又赠给那男子一支杆身漆朱的笔,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本来这笔是平常之物,但因为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这大概算是历史上较为成功而浪漫的一次约会,约会的地点是在城隅,而约会的信物呢,就是一根普通的“彤管”。 当然,不是所有的约会都像静女这般浪漫而有情调的,也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有好运遇到这样娴静的女子。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痴情男,兴高采烈去赴一场约会,结果不但等到花儿也谢了,最后还把自己的小命给赔上了。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尾生抱柱”的典故,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其实,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讲,对于尾生这个人一点都不能理解,换句话说,他简直就是一个傻子嘛!一方面,既然女方毁约在先,那么当暴雨来临之后,你完全可以跑回家嘛,何苦再等下去呢?另一方面,约会地点没选好,啥地方不选,偏偏选到木桥边相会,说明没有预先踩好点,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由此可见,尾生的这场约会不是浪漫,而是悲壮,但也正因如此,尾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守信”的代名词。 而说到古代男女最经典的一次约会,莫过于张生与崔莺莺的“爬墙约会”了。《西厢记》中的这个故事经历代文人的演绎,简直可以称作是少男少女的约会教科书了。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的是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故事中有一幕,张生与莺莺书信传情,莺莺写下一首暗示性极强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于是当晚,张生在后花园一听到琴声,便“狗急跳墙”翻墙而入,急欲成其好事,却不想被端服肃面的莺莺斥责一通,张生失魂落魄,重又翻墙而去,为此害病不浅。后来,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终成好事。 话说红娘当时还抱着一对“鸳鸯枕”送给崔莺莺与张生,书中写道:“鸳鸯枕,翡翠衾,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原来在古代,这“枕头”便算得上是两人爱情的信物了!
古代约会怎么说话 古代男女约会方式好羞羞
中国古代大多数人家都不存在约会这一说,在古代男女未结婚前是不能见面的,全由父母以及媒人代办。由于现代影视剧的渲染,导致很多人觉得牛郎织女这种理所应当。
描写古代男女约会的场景 改编诗经静女的场景
小妮其娴,俟之于庆园,月落湖心,徘徊期盼;
小妮其婉,约我与荷畔,芙蕖虽美,不及伊兰;
自沂归来,予我普洱,佳茗之味香,怎敌妮芳?
古代对约会说到做到典故
尾生抱柱
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古代男女约会地点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代的人们应该都是野外景色宜人的地方比较多吧。
古时情人约会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首页诗文名句典籍随便看看我的收藏app下载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
最近更新>>更多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石壕吏七哀诗三首·其一八阵图诗品二十四则·典雅诗品二十四则·含蓄诗品二十四则·纤秾诗品二十四则·沈著白马篇旅宿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扫描下载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作者: 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一说,出自朱淑真集。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代人约会选什么时间
人约黄昏后
古代大桥底下的约会
尾生之信,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唐诗宋词里面有关情侣约会的诗句
千年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词中这个“手提金缕鞋”、蹑手蹑脚,不顾一切跑出来赴情郎约会的小姑娘,正是李煜的小姨子。大周后病重期间,小周后来宫中探望,李煜爱上她了,两人频频约会。后来李煜娶她,隆重的婚礼轰动整个南京城,而此时南唐灭亡的悲剧也即将拉开序幕。
到了宋代,男女之间有着让后人无比羡慕的约会环境。就连“一代文宗”欧阳修在约会词的领域范围小试牛刀。他的《南乡子》让人读了忍俊不禁:“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剗袜重来。半亸乌云金凤钗。行笑行行连抱得,相挨。一向娇痴不下怀。”嘴唇上搽了唇彩,脸上抹着淡淡的胭脂的小女子,在花丛中与情郎相逢,突然旁边来了人,急忙跑开了。因为跑得太急,把绣鞋给跑丢了,光穿袜子没穿鞋又羞答答的重来见面,一边走一边笑,伸开双臂和情郎拥抱,撒娇发嗲,再也不愿离开情郎怀抱。
古代皇宫里太监和宫女一起吃饭,是约会吗
因为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这称“对食”或“菜户”;明朝那魏忠贤便玩过这一手!
对食 原义是搭伙共食。指宫女与宫女之间,或太监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妇”,搭伙共食。
对食的原意是一起吃饭,指代较为亲密的关系,本来是深宫中可怜人互相慰藉,但是男女在一起,有需要很正常,即使是太监也可以借助一些手段……有些太监心理变态了就换着方法折磨对食的宫女,所以对食到后来就成为比较污秽的关系,明里是禁止了。
这是宫女、太监被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怨旷无聊,因而产生的一种畸形现象。自汉代至明代,史籍及笔记记载不绝。《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曹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对食》:“今中贵授室者甚众,亦有与娼妇交好,因而娶妇者。至于配耦宫人,则无人不然。凡宫人市一菜蔬,博一线帛,无不藉手,而费亦不资。然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按宫女配合,起于汉之对食,犹之今菜户也。武帝时,陈皇后宠衰,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帻带,与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谓女而男淫,废后处长门宫。”又《内监.镟匠》:“贵?近侍者俱有直房,然密迩、乾清等各宫不敢设庖畗,仅于外室移飧入内,用木炭再温,以供饔飧。唯宫婢各有爨室自炊,旋调旋供。贵?辈反甘之,托为中馈,此结好中之吃紧事也。”清徐鼐《小腆纪传》:“常中郭氏名良璞,故阉夏国祥之对食也。”《随园诗话》卷二引清罗天尺《南汉宫词》:“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按,《十国春秋》载:“刘?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
《约会》古代怎么说: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