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形”什么意思
古文中“形”什么意思
形 (xíng,)xíng
①形体。《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役,奚惆怅而独悲。”
②容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容枯槁。”
③形象;形状。《订鬼》:“泄于目,目见其~。”
④形势。《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成矣。”
⑤表露;表现。《黄生借书说》:“往借,不与,归而~诸梦。”
⑥表现出的现象。《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何以异?”
⑦对比。《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
古文翻译(形俯捺履行者)
网上查不到任何资料,仅有的一篇还是文言的原文,而且没有断句。
自己断断吧,尝试着翻译下,有些词摸不准,抛砖引玉吧
原文(自断句):
有一人形俯捺屐行者,居尚书里。其主人刑部,公自外归,群鹊乱噪于傍,刑部问故,或云捺屐者取其雏,故噪。刑部召责之,云:“汝捺屐而行,故是往生业报,奈何复取鹊雏?汝亟纵之去,免汝挞。”捺屐者取雏悬树而上纳之巢中,仍悬而下,略无艰苦态。刑部叹曰:“天下之无是理、有是事者岂少哉!吾为刑部,脱有告讦者云‘捺屐者上树如飞’,吾岂信之乎!反复自惟,民之冤于吾者多矣。”盖前辈每事警省,犹如此偶憩东林静室,舅氏省吾为余言如。
翻译:
有一个(总是)猫着腰、手贴着鞋走路的人(后只说捺屐者),住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一天)他的主人刑部大人办公从外归来,(听到)附近一群喜鹊大声聒噪不休,刑部大人问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捺屐者)拿了喜鹊的雏鸟,所以(喜鹊)才聒噪。刑部大人把(捺屐者)召来责问:“你手贴着鞋走路,固然是前世孽报,为何还去拿喜鹊的雏鸟呢?你快去把这些雏鸟放掉,免得挨鞭子。”
捺屐者就去取了雏鸟用绳子爬上树把雏鸟放回了鸟巢,然后又从绳子上爬下来,一点不方便的样子都没有。
刑部大人感叹到:“天下间认为没有道理(发生)却真正存在的事可不在少数啊!我管刑部之事,若突然有人来告诉我说‘捺屐者上树如飞’,我怎么会相信呢?好好问问自己,在我手上受冤屈的百姓也不在少数吧。”
大概前辈们每次遇事后自我警醒,就像现在我偶尔在东林书院静室小憩一样,舅舅提醒我要言行一致。(这句话明显不对,但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翻译)
补充:突然想起,所谓捺履者,手在鞋里,是不是指那种双腿残疾盘在一起甚至根本没有腿的人,所以只能用手走路的?估计就是这样的畸形人
诚的古文意思有哪些
诚chéng
基本字义
1.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2.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sincere;honest]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real]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
1. 确实,的确 [indeed]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actually]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晕形布色的意思是什么?古文
晕应该是形容词做动词,布是动词,分布的布。晕和布都是作画的手法或者技巧。
晕形布色就是画出形状和色彩。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晕”出“形”、“布”出“色”。而是“晕”“布”出“形”“色”。
劲古文的意思
jìng
①强而有力。《过秦论》:“良将~弩守要害之处。”
②刚劲挺拔。《后汉书?王霸传》:“疾风知~草。”
③刚正;刚烈。《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直。”
④僵直;僵挺。《送东阳马生序》:“四肢僵~不能动。”
⑤猛烈。《观猎》:“风~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但”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但字,由一个单立人和一个旦组成。单立人,指人。旦,就是天刚亮,太阳还没有升出地平线之时。所以,但字的意义为:天亮后,人由睡眠的相对静止状态开始转变为相对运动的工作状态,这是不同状态的转变,因此"但"字具有转折的涵义。
【释义】 ①表示转折:虽然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很好。②只要;凡是:但能节约的就要节约|但凡学过的课文他都能讲出来。③仅;只:但愿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④姓。
【但凡】 凡是;只要是。
〖例句〗但凡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努力争取。
【但愿】 只希望。
〖例句〗他的童年已经很不幸了,但愿他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但 <副>
(形声。从人,旦声。①本义: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经传皆以袒为之。②只,仅,不过)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传》
又如:但已(仅此而已);但凭(任凭;随便);但可(只须)
只管,尽管
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但 <连>
只是;但是――表示转折。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又如:勤锻炼但不要过分
只要――表示假设或条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 dàn
①只;仅:~求无过、~愿如此。
②但是;可是:他家住得很远,~从未迟到过。
③姓。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
但tán 1.姓。汉有都护但钦。见《汉书.匈奴传下》。
但tǎn 1.脱去上衣,露出内衣或身体。
但yàn 1.古代传说中人名。
拓展资料:
基本解释
1. 只,仅,只是 :~愿如此。~凡(凡是,只要是)。~分(只要)。
2. 不过,可是 :工作虽辛苦,~没有叫苦的。
3. 徒然 :“何~远走,亡匿于幕北苦寒无水草之地为?”
4. 姓。
“彻”在古文中的意思?
彻
(1)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2) 同本义 [remove]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
(3) 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
(4) 拆毁;拆下 [dismantle]
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
(5) 又如:彻屋(拆除房屋)
(6) 通达;明白 [understan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7) 又如:彻鉴(明鉴;洞察)
(8) 垦治 [reclaim]
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
(9) 又如:彻田(垦治田地)
(10) 穿透 [penetrate;pierce]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1) 又如:彻札(穿透铠甲)
(12) 结束,完结 [finish;complet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 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
古文中可的意思
◎ 可 kě
〈动〉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approve;permit;allow]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4) 能够;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治。——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
(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
(8) 相称;适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
(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
(11) 应当,应该 [should]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
(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浒传》
◎ 可 kě
〈形〉
(1) 善,好 [good]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2) 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correct;right]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韩非子》
(3) 适当[appropriate;due;fit]
[驴]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4) 又如:可式(安放得当);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适);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满的 [full]
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儿女英雄传》
◎ 可 kě
〈副〉
(1) 可是;却 [but]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劳动艰苦,可大家干劲十足
(3) 大约、近似 [about]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可值千万余。——《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余人
(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 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听过他杀过人?
(7) 岂,难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岂不;岂不是);可不道(岂不知,岂不闻);可不的(岂不是)
(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汉· 贾谊《论积贮疏》
(9) 又如:可动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获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们等了你好久,你可回来了
(11) 无义。语助词
我孩儿安心,省可烦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表被动的助动词
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等到心神凝聚安定,躯体得到解脱,跟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高处像深山一样深邃,低处像深池一样低陷,山就像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山谷就像小土洞。
1、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2、原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是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勿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3、翻译: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4、赏析: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哲时得不到施展的抱负仍然是梦寐以求,他希图借游乐饮酒以求忘优的目的没有达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这几句说,我自以为永州的山水凡有点特别形态的,都被我游遍了,却从来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异。而且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态。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西山、游览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这是从反面来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简洁的几笔,小结了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以及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华寺西亭上,远望西山,“始指异之”。西山之“异”吸引着他,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澳,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干里以内的景物,仿佛容纳于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这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语。
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于是“引筋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为“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其实并未真正游过,而真正的游赏应视作现存“始得西山”才开始。作者这个体验十分宝贵,是他精神上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的表现,他从政治,七的失败、被贬滴的一度消沉,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这是他始游西山的最大收获。因此他写了这篇游记。最后说明游览时间。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寓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寓就是这些喽! (形声.从宀,从禺( yù),禺亦声.“宀”表示房屋.“禺”意为“山角落”、“山角里”.“宀”和“禺”联合起来表示“坐落在山角里的房屋”.本义:坐落在山角里的房屋.引申义:山野中的寄居屋舍.再引申义:暂居之舍.说明:(一)“山角”指山体的下部左右岔开,即像人的大腿那样左右张开所形成的两边一夹角之形.“山角落”、“山角里”指“大腿根部”、“生殖器所在”.在“山角里”建筑房屋,可以利用两边山体护卫寓所,就像大腿护卫生殖器那样.(二)《说文》等文献释“寓”为“寄”,那是指城里人为躲避灾祸而寄居山野.山中的寓所位置隐蔽,万一遭遇抓捕,可以从后门逃到山上隐藏起来)
古文中“形”什么意思: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