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云雾的诗句
描写庐山云雾的诗句
900多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遍游庐山之后,和他的友人黄山谷来到西林寺,观看了寺
内所有的题诗,却找不到佳作。他感慨之余,遥望寺外青翠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后索笔题诗于壁
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初写前两句时,为
他托砚的黄山谷尚自觉平平,但当他写到后两句时,便惊叹不巳,激动得几乎掉下手中的砚台。
这诗富有哲理,倒也概括了庐山神奇的意境。然而,我以为,庐山最神奇的莫过于庐山云雾。
郭沫若有诗云:“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庐山的云雾之美在于它瞬息万变,云遮雾障,使诗意
的庐山具有更为神秘莫测的境界。
我第一次上庐山是春夏之交只身一人徒步上去的。在未上庐山之前,有人对我说,你从三峡
来,那才叫名山大川,再看庐山,那庐山不过尔尔;你又到过骊山,那庐山传说就是秦始皇用黎山
老母的红线编织成一条威力无比的神鞭,将骊山的一半驱赶到那里去的,如今庐山九十九峰与谷,
是九十九鞭抽打的痕迹。庐山的俊伟诡特,我决定慢慢地体味、欣赏。
汽车将我们送到了海拔1167米的牯岭街,下车后我便按图索骥,去游览名胜古迹。行行复
行行,匍匐复匍匐,听悦耳之流泉,赏欲坠之危崖,比乘车当然更有乐趣。
晴朗的日子里,庐山是奔放的。顺着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一路过来,千山
万壑,层层叠叠的瀑布、溪水从高高的山顶逶迤而下,颇有千万匹脱缰的马群直奔 鄱阳平野之
势。山显得突兀峥嵘,令人激越。而在云雾迷漫之际,庐山却又是另一番情调。一山飞峙,影落鄱
湖,气吞长江,庐山变得柔和而幽深。看山,那山若隐若现没有际涯;看林,那林恍惚迷茫没有尽
头。云生雾起之时,牯岭街更加俊丽多姿,它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或隐现于重云薄
雾之中,或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牯岭街有“云中山城”之称。
山间踽行,那恬淡之情是浓郁的。林梢薄雾螟晦,流云绕山浮度,淡霭萦谷游移,轻柔的风散
发着野花的香味,山涧的泉水是这天地间唯一美妙的音响,颇显出“山静似太古”的意味。
翻山过悬索桥,问三宝树方向,由于悬索桥至电站大坝走近路要继续翻山,毕竟是初游庐山,
且是一人单行,云雾作崇,使我迷路。只见云雾似飘纱,从眼前轻盈舞去;有时如团絮,自身后滚
滚裹来;云海起时,无边无际,恍若置身大海中的孤岛;若风急云泻,势如瀑布,令人迷茫,令人
胆寒。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问道无人,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时想起人生道路,像我这号
人,在官场上没有后台,没有靠山,况是从经验中成熟,刻苦耐劳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然而,到如
今人生道路上,官司蒙冤,小人进馋。正像这庐山的云雾,我的面目被一层很厚的雾纱遮住,世人
有所不知。其实庐山是政治的山,一个庐山会议有多少高级人物在此蒙冤,我这个小人物这点小事
又算得了什么。
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名胜一个个过去了。此时,路遇两对青年男女,有了同路
人,相问后知道。一对是武汉的应届毕业生,因学校给人借用考试,放几天假,他俩兴致很浓,一
路又说又笑,谈情说爱,热情总是多余的;一对是郑州来的工厂工人,新婚夫妇,也许是旅途劳
累,新娘总是要向新郎撤点娇:“走不动了,坐下来歇歇嘛!”相比较而言,我单身一人走起来的速
度总是要比他们快,我不一会就走到了他们的前面去了。
到芦林大桥,云雾浓郁,开始化作雨了,适遇载客的小面包车过来,热情的主人,问我们到哪
里去,我说去庐山会议旧址,她说:“我带你去,不收钱;只是下庐山回九江只收10元钱”。我
说,我不想乘车,想多看看,好客的车主妇下了车,就差一点没有拉你上车,说什么也要带你去。
她说现在当好人、学雷锋,也不被人理解,这是什么云雾搅的。
车行在庐山,我们饱览庐山云雾奇景。只见云团伴随着雾气在山峡之上飞腾,追逐着,推挤
着,弥合着,“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荡漾着,使峰壑潜形,令楼台飘渺,
似实而虚,似近而远。纵览云飞,仿佛飞渡的乱云浓雾要将那松枝揉断,亭阁吞噬似的。我们坐在
车上,那浓重的云雾竟从外边流入车厢之内。使人觉得高车如轻帆,漂泊于云海雾涛之中。庐山云
雾,使人间变得更加神奇无比了。
庐山归来,我从不写诗的人也写了一首《登庐山,步苏东坡《题西林壁》韵》:
烟波缥缈隐险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云雾漫山中。
描写庐山云雾的诗句:等您坐沙发呢!